oLiiiii
2025-04-20T04:17:42+00:00
前排叠甲:如果新跑车是gt舒适取向不是运动圈速取向,或者传闻中的赛道版取消这项配置,当我下面没说👇
直接说说线控转向物理解耦带来的问题:
1、无路面信息真实反馈
轮端和方向盘物理解耦没有硬连接,路面信息(回馈扭矩、振动等)无法被真实地传递给方向盘,只能是通过电机模拟。如此做舒适的话是优势,但运动向驾驶手感极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且对车手而言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车辆转向运动状态。
2、引入控制时延
再怎么扯多高的响应速度,物理解耦结构上就决定了必然会引入通信链路时延和执行链路时延的叠加,相比较物理连接天生的0延迟完全是负面影响。
线控转向对运动而言带来的唯一优势是可变(很大)的转向比,但如果完全是运动、圈速取向,何不牺牲部分舒适性,直接做个机械结构上的大转向比。
因此得出暴论:谨慎不看好线控转向在腾势z跑车上为运动、圈速做出的贡献[s:ac:黑枪]
直接说说线控转向物理解耦带来的问题:
1、无路面信息真实反馈
轮端和方向盘物理解耦没有硬连接,路面信息(回馈扭矩、振动等)无法被真实地传递给方向盘,只能是通过电机模拟。如此做舒适的话是优势,但运动向驾驶手感极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且对车手而言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车辆转向运动状态。
2、引入控制时延
再怎么扯多高的响应速度,物理解耦结构上就决定了必然会引入通信链路时延和执行链路时延的叠加,相比较物理连接天生的0延迟完全是负面影响。
线控转向对运动而言带来的唯一优势是可变(很大)的转向比,但如果完全是运动、圈速取向,何不牺牲部分舒适性,直接做个机械结构上的大转向比。
因此得出暴论:谨慎不看好线控转向在腾势z跑车上为运动、圈速做出的贡献[s:ac: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