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读作微,M读作矮姆,app读作eipipi,合理吗?

iboqwe-avatar

iboqwe

2021-12-05T12:18:08+00:00

我认为合情合理。
作为一个多语言学习者,很自然地接触过一些小语种母语人士,我发现一个现象,在面对一个外来词时,人们往往会采用本族语言中,与之近似的发音来念这个词,我将这种现象称为“外来词的语音归化”。它的好处是,便于本族语言母语者发声和辨认。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当一个外来词进入本族语言时,归化它的发音是必要且合理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使用这个词时的交流对象,往往是本族语言母语者,而不是外语人士。
举几个例子,Paris,英语母语者不会像法国人一样去念吧嘿(此处请勿纠结我发音错误,我“归化”它了),而是按自己的发音规则去念,并且要把s发出来。
北京和上海,在葡萄牙语里分别念作Pequim,Xangai,因为葡萄牙语里边没有类似汉语拼音中的J和H这两个辅音,因此也做了语音归化。
我之前跟一个葡萄牙人说battle net,起先她不理解是什么东西,后来她转念一想,恍然大悟,说你说的是“巴豆nete”吧?我才注意到battle net,中国人翻译为战网,葡萄牙人虽然不翻译,但发音却采用了葡语的发音,也是将它的语音归化了。
针对外来词的语音归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现象,你完全可以自信的去说背头内特,去说斯地姆,完全不必理会他人的冷嘲热讽。有许多人似乎对中国人说英语单词时,将一些辅音韵尾,比如t k p,发出浓重的特 克 普这样的音很难容忍,这十分没有必要,因为它很合理,在汉语普通话里面,除了鼻音n和ng之外,不存在需要发音的辅音韵尾,我将这些词归化成我们易于发声、易于辨别的音,何错之有?为什么对自己的母语如此没有自信,却跪倒在外来语面前,斤斤计较它的“正确”发音呢?
我发现中国人对中国人说外语时的发音容忍度太低,但凡与母语者的发音有些许偏差,总不乏冷嘲热讽者,甚至连张京这样的牛人,也会被人吐槽口音太重。殊不知,网上这些躲在键盘后的纯正外语卫道士,他们的普通话说的利索不利索,还是两说呢。
𝔠𝔩𝔬𝔲𝔡z̸-avatar

𝔠𝔩𝔬𝔲𝔡z̸

我觉得举例子应该放qq更好,这个读音更多元化[s:ac:哭笑]
alamo416-avatar

alamo416

大多数人还是想装b吧。
WiFi的读音现在统一了吗
LETMECOOK-avatar

LETMECOOK

合理 语言就是工具 拿斧头砍木头行刮胡子也行
hearts4uno-avatar

hearts4uno

学术上叫基于母语的二语习得语言迁移现象,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只要是学外语的都会有,包括发音,语法,语义等等。
Auhryn-avatar

Auhryn

无所谓,说的爽就行,这东西上纲上线的人,基本是傻逼
CodySpra-avatar

CodySpra

app是application的简写,只要知道是这个简写的基本不会读错
100T NENE-avatar

100T NENE

没什么问题啊 听得懂就行
Day-avatar

Day

现在不都是ei普么app
zxinxYT-avatar

zxinxYT

大多数人对外国人说中文的口音宽容的很,希望这种宽容早日普及到中国人说英语上
prox-avatar

prox

[s:ac:哭笑]听得懂就行。而且app读啥和iPhone读啥也妹关系啊 谁说都得应用相同的规则的
MerDuceus-avatar

MerDuceus

看和你交流的人懂不懂就行了,我爷爷一直把Wi-Fi读作 歪派 hhh
Flimzy-avatar

Flimzy

语言的目的是用来交流,应该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所以对不同的人我会切换不同的叫法。
𝓐𝓻𝓬𝓽𝓲𝓬-avatar

𝓐𝓻𝓬𝓽𝓲𝓬

人家英语母语的人能听懂就得呗,一帮非英语母语的家伙们搁这指点江山
Whad-avatar

Whad

正在看帖子的我[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09/-7Q2p-bgfeKfT1kSa4-7a.jpe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