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италик
2021-06-18T08:14:06+00:00
嗯……也是以前在NGA发过的文,后来去支持息壤去了。
目前快47W字,日更4K,在息壤仙侠中算成绩好的,但确实站内仙侠读者太少,只能靠自推了……
慢热正剧向,长铺垫强爆发,凡人等级设定非凡人流,世界观略压抑,主角成熟后三观及五官端正。
息壤中文网,《太阿》。
优书网链接:[url]https://www.yousuu.com/book/256337[/url]
貌似发息壤链接有时候打开会不对劲,所以就发优书的了。
噱头向简介如下:
(凡人等级设定,慢热正剧向,主角天灵根非废柴,简介衔接卷二修仙界。)
找上仙宗山门的苏予安自信地把手放在测灵盘上。
“都跟你说过不用测了,我资质可好了!”
谁成想,那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老神在在地瞅一眼测灵盘,眼神微跳,却并未在名册上记录。
又斜睨他一眼。
“没有灵根,下一位!”
“宁这测灵盘确定没问题?”
“你才有问题,滚滚滚!”
苏予安从善如流地滚了。
老头马上拿起一张传音符,流着口水笑得像个痴汉,给师父发起了语音消息。
“人傻,资质好,速来!诶嘿嘿,这么好的苗子可不能给别的峰分了去。不,我现在就偷绑他回山,咱这一脉的兴盛指日可待了!”
嗯……然后实在不太会夸自己,引一篇旁人的读后感。
目前快47W字,日更4K,在息壤仙侠中算成绩好的,但确实站内仙侠读者太少,只能靠自推了……
慢热正剧向,长铺垫强爆发,凡人等级设定非凡人流,世界观略压抑,主角成熟后三观及五官端正。
息壤中文网,《太阿》。
优书网链接:[url]https://www.yousuu.com/book/256337[/url]
貌似发息壤链接有时候打开会不对劲,所以就发优书的了。
噱头向简介如下:
(凡人等级设定,慢热正剧向,主角天灵根非废柴,简介衔接卷二修仙界。)
找上仙宗山门的苏予安自信地把手放在测灵盘上。
“都跟你说过不用测了,我资质可好了!”
谁成想,那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老神在在地瞅一眼测灵盘,眼神微跳,却并未在名册上记录。
又斜睨他一眼。
“没有灵根,下一位!”
“宁这测灵盘确定没问题?”
“你才有问题,滚滚滚!”
苏予安从善如流地滚了。
老头马上拿起一张传音符,流着口水笑得像个痴汉,给师父发起了语音消息。
“人傻,资质好,速来!诶嘿嘿,这么好的苗子可不能给别的峰分了去。不,我现在就偷绑他回山,咱这一脉的兴盛指日可待了!”
嗯……然后实在不太会夸自己,引一篇旁人的读后感。
读后感 ...
[卷一读后感]
<一、关于简介>
首先初看时,“灵根”这种东西我不是特别感冒,因为最开始接触仙侠文的时候好像没听说过这东西。(约莫是我看书太少)
然后简介的内容……与我无关,我才刚看完卷一。
<二、关于卷一总体>
第一卷:红尘。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
看到这句话时油然生出一种感觉:这本书的价值观和作者的文笔,一定相当合我胃口~
粗略回忆一下,卷一大概讲了两个主要故事,以及许多个在别的书里看似“无关紧要”,在《太阿》红尘卷里却同“点睛之笔”一般的小故事。
修仙肯定是要脱离红尘的,一心问道,哪管世俗纷扰。
但不经历,谈何脱离?
如此,侠这个字就很有意思了。
主角一步步成长,慢慢修行。
先明心,再问道。
先认清世界,再认清自己,找到内心里要坚定走下去的路。
《太阿》里的人物和剧情都写得很细腻,细腻到我这个脆弱而又敏感的女性作者兼读者对本书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没有产生丝毫脱离书本内容以外的反感与厌恶。
(真要说的话,就是文中的断句问题,感受到我的怨念了嘛?)
<三、关于序>
看完卷一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回开头看序。因为已经知道了后面的故事,所以这个序终于能看懂了。
(最开始断断续续看了两遍,也只知道是个小老头在讲山那边的故事。)
原本以为那文士是类似于“引导主角入道”这样的角色,可重看之后,果真像序结尾说的那样,“感到一阵渗人的寒意”。
<四、关于苏家剧情>
啊这个在我看完和解一篇的时候,就跟红大抱怨过了,如果没有被提前剧透的话,大概感触会更深一些。
印象中,在其中一位“剧透人”的书评里,提到了前期剧情里的“抑抑抑抑抑……”
或许是因为这样,提前在我心里打了预防针,也或许是我本身就不太喜欢所谓的“爽”,所以我倒没有在前期感受到什么“压抑”。
更多的,只是通过一个个人物关系、一次次对话与冲突,了解到主角的生平。
他的出身、他的资质、他与家人的关系、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的心性、他正在面临的难题、以及他将要做的事……
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的一个过程。
“那一巴掌”来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错愕。
大概是觉得一个“伪善”的人,伪装的技艺不至于如此之差,至少不该由他来动手教训。
后来苏家篇收尾,一切因果明了,如此行为就合情合理了。
不愧是权谋作者(斜眼笑)。
弟弟的情节,最能体现矛盾,也是我目前最大的意难平。(再次怒吼:要是没被剧透就好了!!!)
看完和解后,心里最难受的一组词,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对应的文中原话,大概是主角说到“只要你到时候不嫌弃……”,而后想到的一些往事。
(害,意思是那个意思,说多了剧透)
就是因为这儿,我读到和解的情节时一点也不觉得突兀。
当危机来临,家族的故事全部呈现后。
原本有多恨,如今亦是有多恨。
只不过恨的对象,一时已分不太清了。
还恨家人么?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已经说清楚了,因果明晰,他们还有什么可恨的呢?总不能怪他们不够大度和善良,牺牲也不愿牺牲个彻底,过程中还要给自己甩脸色?
那毕竟是人,有人心。
没有那么无私无欲,有情绪,有不甘心。
恨自己么?就算恨过一时,可,我确实什么也不知道啊,我确实感到了难过,被挤兑、被不公正对待了啊。我也很无辜和委屈啊。
最后只能恨恨敌人了吧?
但这恨也仅限于结尾处的那一幕幕“悲壮”场景。而不是恨敌人造成了,过往自己生命中,难以抹去的那段痛苦经历。
有关于曾经“恨”的一切,掺杂了太多东西,到头来心里反而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不知道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个人感受)
最后的最后,主角背负血债前行。
肩上的责任是家族的,可要走的路终归是自己的。
怎样去走,怎样抉择?
于是便有了第二个主要情节,也是真正的“红尘”,踏上修行之路以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明心”。
修行也是修心嘛,修之前当然要先清楚自己要修的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吧。
<五、关于红尘剧情>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主要角色——长宁郡主。这也是我在被剧透的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的一个人物。
目前看来这应该是女主吧。
对郡主的第一印象来自于红大发的角色图,第二是雪大的书评,让我还没看到郡主出场,脑中就已对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影像在。
十分期待。
后来真正认识她后,才知道她的魅力有多大!
同为权谋作者(斜眼笑),对这样的角色简直没有抵抗力,大爱!
用我个人习惯说的话来总结,大概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绝不是指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那般的贬义。
只是我个人习惯这样形容,心思深沉也好,善于伪装也好……谁心中还没有两面、三面甚至无数面性了?
你予我以甘霖,我回报以阳光。你在我面前是个小萌妹,我展现出来的自然也是可可爱爱的样子。那你要是个傻逼……我要么暴躁怼你两句,要么无视你,总不能把自己也化成傻逼吧?
每一个我都是真实的我,也会有意识地去修饰,去弱化不美观的东西,但确确实实都是真实的,不同面而已。
咳,然后为了达成目的,使用一定的演技。但我心又不坏,我又没故意去害人,也没无脑地装白莲婊嘤嘤嘤靠别人牺牲来获得保护。
害,总之郡主的塑造真是大爱~
除了长宁郡主,书里还有很多格外生动的小角色。
大多都带有些悲情色彩。
就一部网文而言,这些角色的遭遇、情绪、行为动作,写与不写,都不会影响大体剧情。他们对整片宏大的仙侠世界来说,无关紧要,微不足道。
渺小到,朝生暮死。
但就是这些角色,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真实。
这里不是只属于主角一个人的天地,世间一切不是仅为了一个人而存在,它不是空洞的,不是单一的。
万千生灵非蝼蚁,皆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哪怕看书人对其了解不足万一,甚至压根不关心主角以外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但,他们就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在这个无比包容的世界里。
在与主角仅有的那么一丁点交集中,刹那绽放,留下一瞬的闪耀,有的甚至丝毫光芒也发不出。
而后或许就消失了,或许依旧按照自己的轨迹活着。
写小说的人,大概都是想把自己脑海里的奇思妙想,自己心中的世界观,展现给更多的人看看……
若有共鸣自然最好。
虽然往往展现出来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模样。
<六、关于夜袭>
这是一道抽查题目。
当时刚刚看完这几章,就被突袭抽查,点名起立回答问题的那种。
学生时代本学渣被各科任老师支配的恐惧真是不想再经历了!
于是我决定在看完卷一之后,再返回来把这一段重看一遍,以期好好完成安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
(因为是抽查题目,所以略含剧透。)
当时脑海里最直观的想法是:简单。
大概是,过于轻易?
黑衣少年潜进营帐杀人,制造混乱,引起人们内心的阴暗,互相残杀。
这一条的可行性,因为主角自身本就不平凡,所以合理。
为了达成这一效果,前面也做了许多铺垫。
例如一些心理描写,一些对梁元兵士精神现状的解释……
也确实同红大后来说的那般,理想了一些。
首先突出来的一点就是:梁元军军纪相当不严明。
一产生混乱,长官起不到丝毫的作用,没有威信。
好的地方是混乱中的人物,有陈升这样的,有大鼻子那样的,有他未来姐夫那样的……
可以说也是相当体现人性了。
抛开一些军事方面的谋划和知识,这些可得供我一阵好学,所以暂不发表意见。
以下要说的,就只针对逃跑那一段,人性表现上的问题。(个人拙见)
首先,我觉得光是写人性的黑暗一面是完全不够的。并不是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多点美好,只是单纯认为,越黑暗的东西,越得有光明的衬托,才能显现得出来。
例如陈升,他对被屠杀的楚人态度与战友们对掳掠行为的态度形成对比,谁对谁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好判定,但至少有对比,有衬托,就真实,也容易让人共情。(偏向更符合自己三观的那一方)
而且每个人也不是纯善纯恶,陈升有他的善良和懦弱,既怜悯不忍,自己又不敢付出实际行动去做。他从始至终,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去改变和反抗,无作为也好,无能也好,反而只是成天在营帐里面影响队友……
准姐夫虽也参与了屠杀,但内心里依旧有柔软的地方。等等。
重点要挑刺的地方,是后来逃跑,大家都向着一个方向跑。
虽然也体现了人性,或说求生本能方面,但表现出来的几乎就全是“恶”了。
慌乱的士兵们为了活命,会挥刀斩向前面跑得慢的队友,会毫不留情地踩死摔倒的人。
他们大呼小叫,祈求获得一线生机,企图逃离身后森然铁甲的追击与屠戮。
长官的命令不听,听了稍作停留,就会有冷刀捅进自己血肉里,因为自己阻碍到别人逃跑了。
但……逃跑真的有用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吗?
毕竟是数以万计的人,其中不会有决心反抗的嘛?
仅因为落后就会死,停下也会死。
但总会有人反手一刀砍向推搡他的人,让那些无头苍蝇一般瞎跑的人冷静下来,高呼一声,我们去战斗吧?!用超强的话术鼓舞人心,激励大家去战斗,去反抗!
毕竟也算是“为国而战”嘛,相信还是血气男儿多过贪生怕死之辈。
(哪怕那人鼓舞完,立马缩进人堆,趁机逃跑。)
或者,哪怕反抗了,但大楚将士势不可当,一刀下去结果了反抗之人,也是可行的。
黑暗与光明并存,才能更震撼人心。
(以上,所谓的挑刺就是绞尽脑汁地吹毛求疵,谁让安老师非给本学渣布置作业?——来自学渣的另类抗议!)
<七、关于战争结束>
主要是关于郡主在城墙上发生的那件事,让原本明明可以预见的结局突然有了一个合理的转折,在我眼中无疑是神来之笔。
虽然看的时候下巴收不住,刀也握在手了,但终归没舍得砍下去。
这样的故事和转折我都很喜欢,而且叙述出来的画面感很强,脑子里就同演影视剧一般,疯狂闪过那样的场面和情节。
还有可能是出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我无比钟情于这般或悲或壮的情景描写,看的时候脑子里甚至会反复构思出这样的场面+饰演出人物当时的状态来。
具体包括那句“怎么会”,包括在这之前,她哭着倾诉的那段话,包括更之前,她喊的那一声“爹爹”。
令人动容的同时,还激发了我二度创作的欲望,噗。
另外,算是一个题外话:一个当时跟着郡主一起哭过之后的自我感触,或者说是学习的过程吧……
一个女孩子,内心能强大到那种地步,真是……很考验演技了。
个人认为心思玲珑和多愁善感分不开,(男生我不知道,先排开)
越是聪明、善于捕捉别人情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内心通常比别人更加柔软,和敏感。只是这种“聪慧”到了一定程度后,她可以选择自己隐藏哪一面,表现哪一面。
她可以有选择地去抑制感性,保持高度的理性。无外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处事方式。但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也得达到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像郡主这般,临战前情绪爆发,哭一场……发生这种情况,真要绷不住,瞬间落下泪来,前期的压抑(内心戏)必须很足才可以。
她的所有负面情绪都压缩到最底,隐藏在最深处,而对于突然爆发的情绪,更像是有所预见地到达了某个点。
郡主心里很明白,战败之后极有可能发生什么,所以是有所预见。
她做好了一切面对此结果的准备,她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她会比任何人面对这样的结果时都坚强。
正因有所预见,所以更加克制,更加不愿轻易爆发。
可它依然爆发出来了,因为她所承受的压力,已经不是理性可以控制的了。但即使爆发,郡主又还是得克制。
她可以哭,但又不能真的不管不顾地大喊发泄,便导致这样爆发出来的情绪依旧是压抑的。
压抑的情绪在压抑的氛围中爆发,直到情绪完全倾泻前,人为的补救是很难有效令其中断的。
就像有时候哭得狠了,明明不想哭了,却又收不住,不断抽泣……
这样克制情况下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无疑是最能震撼人心神的。具体情况还是得看个人,只言片语难以形容。
关于哭戏我还蛮喜欢的,也有过一定程度的了解。总而言之,悄无声息的眼泪,往往是比嚎啕大哭,更能让人感受到撕心裂肺。
话说回来,郡主身边唯一能够让她放肆倾泻之人,是那位少年。
要是我,我一定会由此爱上少年……
不对,结论不是这个,结论是:真特么考验演员演技!
同时这样丰满的人物角色,也是大部分演员愿为之打破头颅争夺的心头爱吧~
(所以说是题外话噗)
到此,《太阿》卷一的读后感就结束了~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小角色的名字没有提,但大概也算作提了无数遍了~
红尘中以他贯穿,以他结尾,甚好~
愈发期待第二卷的内容了!
<一、关于简介>
首先初看时,“灵根”这种东西我不是特别感冒,因为最开始接触仙侠文的时候好像没听说过这东西。(约莫是我看书太少)
然后简介的内容……与我无关,我才刚看完卷一。
<二、关于卷一总体>
第一卷:红尘。
“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
看到这句话时油然生出一种感觉:这本书的价值观和作者的文笔,一定相当合我胃口~
粗略回忆一下,卷一大概讲了两个主要故事,以及许多个在别的书里看似“无关紧要”,在《太阿》红尘卷里却同“点睛之笔”一般的小故事。
修仙肯定是要脱离红尘的,一心问道,哪管世俗纷扰。
但不经历,谈何脱离?
如此,侠这个字就很有意思了。
主角一步步成长,慢慢修行。
先明心,再问道。
先认清世界,再认清自己,找到内心里要坚定走下去的路。
《太阿》里的人物和剧情都写得很细腻,细腻到我这个脆弱而又敏感的女性作者兼读者对本书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没有产生丝毫脱离书本内容以外的反感与厌恶。
(真要说的话,就是文中的断句问题,感受到我的怨念了嘛?)
<三、关于序>
看完卷一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回开头看序。因为已经知道了后面的故事,所以这个序终于能看懂了。
(最开始断断续续看了两遍,也只知道是个小老头在讲山那边的故事。)
原本以为那文士是类似于“引导主角入道”这样的角色,可重看之后,果真像序结尾说的那样,“感到一阵渗人的寒意”。
<四、关于苏家剧情>
啊这个在我看完和解一篇的时候,就跟红大抱怨过了,如果没有被提前剧透的话,大概感触会更深一些。
印象中,在其中一位“剧透人”的书评里,提到了前期剧情里的“抑抑抑抑抑……”
或许是因为这样,提前在我心里打了预防针,也或许是我本身就不太喜欢所谓的“爽”,所以我倒没有在前期感受到什么“压抑”。
更多的,只是通过一个个人物关系、一次次对话与冲突,了解到主角的生平。
他的出身、他的资质、他与家人的关系、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的心性、他正在面临的难题、以及他将要做的事……
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的一个过程。
“那一巴掌”来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错愕。
大概是觉得一个“伪善”的人,伪装的技艺不至于如此之差,至少不该由他来动手教训。
后来苏家篇收尾,一切因果明了,如此行为就合情合理了。
不愧是权谋作者(斜眼笑)。
弟弟的情节,最能体现矛盾,也是我目前最大的意难平。(再次怒吼:要是没被剧透就好了!!!)
看完和解后,心里最难受的一组词,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对应的文中原话,大概是主角说到“只要你到时候不嫌弃……”,而后想到的一些往事。
(害,意思是那个意思,说多了剧透)
就是因为这儿,我读到和解的情节时一点也不觉得突兀。
当危机来临,家族的故事全部呈现后。
原本有多恨,如今亦是有多恨。
只不过恨的对象,一时已分不太清了。
还恨家人么?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已经说清楚了,因果明晰,他们还有什么可恨的呢?总不能怪他们不够大度和善良,牺牲也不愿牺牲个彻底,过程中还要给自己甩脸色?
那毕竟是人,有人心。
没有那么无私无欲,有情绪,有不甘心。
恨自己么?就算恨过一时,可,我确实什么也不知道啊,我确实感到了难过,被挤兑、被不公正对待了啊。我也很无辜和委屈啊。
最后只能恨恨敌人了吧?
但这恨也仅限于结尾处的那一幕幕“悲壮”场景。而不是恨敌人造成了,过往自己生命中,难以抹去的那段痛苦经历。
有关于曾经“恨”的一切,掺杂了太多东西,到头来心里反而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不知道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个人感受)
最后的最后,主角背负血债前行。
肩上的责任是家族的,可要走的路终归是自己的。
怎样去走,怎样抉择?
于是便有了第二个主要情节,也是真正的“红尘”,踏上修行之路以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明心”。
修行也是修心嘛,修之前当然要先清楚自己要修的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吧。
<五、关于红尘剧情>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主要角色——长宁郡主。这也是我在被剧透的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的一个人物。
目前看来这应该是女主吧。
对郡主的第一印象来自于红大发的角色图,第二是雪大的书评,让我还没看到郡主出场,脑中就已对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影像在。
十分期待。
后来真正认识她后,才知道她的魅力有多大!
同为权谋作者(斜眼笑),对这样的角色简直没有抵抗力,大爱!
用我个人习惯说的话来总结,大概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绝不是指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那般的贬义。
只是我个人习惯这样形容,心思深沉也好,善于伪装也好……谁心中还没有两面、三面甚至无数面性了?
你予我以甘霖,我回报以阳光。你在我面前是个小萌妹,我展现出来的自然也是可可爱爱的样子。那你要是个傻逼……我要么暴躁怼你两句,要么无视你,总不能把自己也化成傻逼吧?
每一个我都是真实的我,也会有意识地去修饰,去弱化不美观的东西,但确确实实都是真实的,不同面而已。
咳,然后为了达成目的,使用一定的演技。但我心又不坏,我又没故意去害人,也没无脑地装白莲婊嘤嘤嘤靠别人牺牲来获得保护。
害,总之郡主的塑造真是大爱~
除了长宁郡主,书里还有很多格外生动的小角色。
大多都带有些悲情色彩。
就一部网文而言,这些角色的遭遇、情绪、行为动作,写与不写,都不会影响大体剧情。他们对整片宏大的仙侠世界来说,无关紧要,微不足道。
渺小到,朝生暮死。
但就是这些角色,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真实。
这里不是只属于主角一个人的天地,世间一切不是仅为了一个人而存在,它不是空洞的,不是单一的。
万千生灵非蝼蚁,皆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哪怕看书人对其了解不足万一,甚至压根不关心主角以外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但,他们就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在这个无比包容的世界里。
在与主角仅有的那么一丁点交集中,刹那绽放,留下一瞬的闪耀,有的甚至丝毫光芒也发不出。
而后或许就消失了,或许依旧按照自己的轨迹活着。
写小说的人,大概都是想把自己脑海里的奇思妙想,自己心中的世界观,展现给更多的人看看……
若有共鸣自然最好。
虽然往往展现出来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模样。
<六、关于夜袭>
这是一道抽查题目。
当时刚刚看完这几章,就被突袭抽查,点名起立回答问题的那种。
学生时代本学渣被各科任老师支配的恐惧真是不想再经历了!
于是我决定在看完卷一之后,再返回来把这一段重看一遍,以期好好完成安老师布置的这道作业。
(因为是抽查题目,所以略含剧透。)
当时脑海里最直观的想法是:简单。
大概是,过于轻易?
黑衣少年潜进营帐杀人,制造混乱,引起人们内心的阴暗,互相残杀。
这一条的可行性,因为主角自身本就不平凡,所以合理。
为了达成这一效果,前面也做了许多铺垫。
例如一些心理描写,一些对梁元兵士精神现状的解释……
也确实同红大后来说的那般,理想了一些。
首先突出来的一点就是:梁元军军纪相当不严明。
一产生混乱,长官起不到丝毫的作用,没有威信。
好的地方是混乱中的人物,有陈升这样的,有大鼻子那样的,有他未来姐夫那样的……
可以说也是相当体现人性了。
抛开一些军事方面的谋划和知识,这些可得供我一阵好学,所以暂不发表意见。
以下要说的,就只针对逃跑那一段,人性表现上的问题。(个人拙见)
首先,我觉得光是写人性的黑暗一面是完全不够的。并不是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多点美好,只是单纯认为,越黑暗的东西,越得有光明的衬托,才能显现得出来。
例如陈升,他对被屠杀的楚人态度与战友们对掳掠行为的态度形成对比,谁对谁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不好判定,但至少有对比,有衬托,就真实,也容易让人共情。(偏向更符合自己三观的那一方)
而且每个人也不是纯善纯恶,陈升有他的善良和懦弱,既怜悯不忍,自己又不敢付出实际行动去做。他从始至终,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去改变和反抗,无作为也好,无能也好,反而只是成天在营帐里面影响队友……
准姐夫虽也参与了屠杀,但内心里依旧有柔软的地方。等等。
重点要挑刺的地方,是后来逃跑,大家都向着一个方向跑。
虽然也体现了人性,或说求生本能方面,但表现出来的几乎就全是“恶”了。
慌乱的士兵们为了活命,会挥刀斩向前面跑得慢的队友,会毫不留情地踩死摔倒的人。
他们大呼小叫,祈求获得一线生机,企图逃离身后森然铁甲的追击与屠戮。
长官的命令不听,听了稍作停留,就会有冷刀捅进自己血肉里,因为自己阻碍到别人逃跑了。
但……逃跑真的有用吗?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吗?
毕竟是数以万计的人,其中不会有决心反抗的嘛?
仅因为落后就会死,停下也会死。
但总会有人反手一刀砍向推搡他的人,让那些无头苍蝇一般瞎跑的人冷静下来,高呼一声,我们去战斗吧?!用超强的话术鼓舞人心,激励大家去战斗,去反抗!
毕竟也算是“为国而战”嘛,相信还是血气男儿多过贪生怕死之辈。
(哪怕那人鼓舞完,立马缩进人堆,趁机逃跑。)
或者,哪怕反抗了,但大楚将士势不可当,一刀下去结果了反抗之人,也是可行的。
黑暗与光明并存,才能更震撼人心。
(以上,所谓的挑刺就是绞尽脑汁地吹毛求疵,谁让安老师非给本学渣布置作业?——来自学渣的另类抗议!)
<七、关于战争结束>
主要是关于郡主在城墙上发生的那件事,让原本明明可以预见的结局突然有了一个合理的转折,在我眼中无疑是神来之笔。
虽然看的时候下巴收不住,刀也握在手了,但终归没舍得砍下去。
这样的故事和转折我都很喜欢,而且叙述出来的画面感很强,脑子里就同演影视剧一般,疯狂闪过那样的场面和情节。
还有可能是出于所学专业的影响,我无比钟情于这般或悲或壮的情景描写,看的时候脑子里甚至会反复构思出这样的场面+饰演出人物当时的状态来。
具体包括那句“怎么会”,包括在这之前,她哭着倾诉的那段话,包括更之前,她喊的那一声“爹爹”。
令人动容的同时,还激发了我二度创作的欲望,噗。
另外,算是一个题外话:一个当时跟着郡主一起哭过之后的自我感触,或者说是学习的过程吧……
一个女孩子,内心能强大到那种地步,真是……很考验演技了。
个人认为心思玲珑和多愁善感分不开,(男生我不知道,先排开)
越是聪明、善于捕捉别人情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内心通常比别人更加柔软,和敏感。只是这种“聪慧”到了一定程度后,她可以选择自己隐藏哪一面,表现哪一面。
她可以有选择地去抑制感性,保持高度的理性。无外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处事方式。但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也得达到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像郡主这般,临战前情绪爆发,哭一场……发生这种情况,真要绷不住,瞬间落下泪来,前期的压抑(内心戏)必须很足才可以。
她的所有负面情绪都压缩到最底,隐藏在最深处,而对于突然爆发的情绪,更像是有所预见地到达了某个点。
郡主心里很明白,战败之后极有可能发生什么,所以是有所预见。
她做好了一切面对此结果的准备,她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她会比任何人面对这样的结果时都坚强。
正因有所预见,所以更加克制,更加不愿轻易爆发。
可它依然爆发出来了,因为她所承受的压力,已经不是理性可以控制的了。但即使爆发,郡主又还是得克制。
她可以哭,但又不能真的不管不顾地大喊发泄,便导致这样爆发出来的情绪依旧是压抑的。
压抑的情绪在压抑的氛围中爆发,直到情绪完全倾泻前,人为的补救是很难有效令其中断的。
就像有时候哭得狠了,明明不想哭了,却又收不住,不断抽泣……
这样克制情况下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无疑是最能震撼人心神的。具体情况还是得看个人,只言片语难以形容。
关于哭戏我还蛮喜欢的,也有过一定程度的了解。总而言之,悄无声息的眼泪,往往是比嚎啕大哭,更能让人感受到撕心裂肺。
话说回来,郡主身边唯一能够让她放肆倾泻之人,是那位少年。
要是我,我一定会由此爱上少年……
不对,结论不是这个,结论是:真特么考验演员演技!
同时这样丰满的人物角色,也是大部分演员愿为之打破头颅争夺的心头爱吧~
(所以说是题外话噗)
到此,《太阿》卷一的读后感就结束了~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小角色的名字没有提,但大概也算作提了无数遍了~
红尘中以他贯穿,以他结尾,甚好~
愈发期待第二卷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