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affeneck
2025-05-09T08:37:32+00:00
初恋快一年被提出分手,分的挺和平,但是想来泥潭找老哥们复盘一些问题。
本人00年58,坐标一线城市985在读,工科本直博,对象是02年重庆同校本硕。双方都是第一次谈,都踏实认真、善于倾听、三观正常,不打拳不攀比不拜金,也没有不良习惯。以上几点都是双方公认的加分项。
分手的契机是42觉得我这边没有提供足够的关爱,会频繁产生情绪价值的空洞。我读博每周基本只有周日得闲,节假日也有时会去加班;今年接了国内业内龙头企业的合作项目,我是学生口牵头人,也是每周连轴转。以上她一直表示理解,但觉得关爱不够也是事实。我也担心持续多年的高强度上工会没有像普通情侣那样频繁dating,在可预见的未来想优先以学业为主,所以她提出分手后我也没有挽回,希望她能找到更合适的对象。
我素来是个开朗乐观的阳角,只是为了能更好的在一线城市生存,选择了更拼命地读博来争取更稳定的生活选择。毕竟父母年事已高(60+),让我不考虑未来生活、花更多精力关注眼前的情感生活我有些分身乏术。因为同校其实我们一周能见三四次面,平均每月能出去dating一两次,尚未发生肉体关系。
复盘的原因是有以下问题:
(1)面对读博的压力,把学业放在最优先地位是理智的吗?又该把情感关系放在怎样的优先级?
不再谈恋爱的这段时间,感觉每天可支配时间变得更多了,周末睡懒觉也比较心安理得,省下来的支出也在用于独立生活。恋爱似乎变成了似有似无的调剂,甚至后期成了一种负担。
在谈的这段时间我们也一起出去旅游过三四次,每天我这边微信事无巨细都会发过去,她也经常回复,但现在恢复平静后感觉把这部分时间用来科研,早点发paper能过的比谈到一个好对象更踏实..
(2)稳定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安全感是能通过相处逐渐构建的吗?
她虽然善于倾听思考,但不善于表达。常常我这边抛很多话题聊十句,但她也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吐槽。反之有时她提了话题,我没有回答出“很上心的回答”(可能只是下意识吐槽或简单阐述看法),她会觉得我没有重视她,进而产生失落情绪。但回到她不善表达这一点,这些不安和低落情绪的积累我只能从她相处时的微表情观察到,但得知这种现象频繁发生还是在分手之后。
接触后发现对方原生家庭和我不同,基本是爷爷奶奶辈拉扯大的,可能相较之下缺少父母早年的关爱和包容。如果真的存在因成长环境导致的缺爱和缺安全感,是不是很难在相处时通过我持续不断的提供情绪价值来改善?我觉得我在有限的空余时间里做了尽可能的付出,但是对方那份空缺的安全感像是无底洞,没有看到填满的希望。诚然,我这边也有时间利用不够充分、有时闲下来只想难得休息而没有主动邀约的问题。
(3)在没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将恋爱细节全盘与父母沟通是明智的选择吗?
我的父母从小就很少过问生活,对孩子的关爱不缺,但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靠自己独立尽力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平时我也只是隔一两周和他们说说近况,恋爱的细节我不会常提,基本也是自己拿主意;有时学业忙可能一个月再联系一次。
对方每周都和父母通话(我觉得很好),也会把恋爱的内容都告知。但是对方父母会经常追问情感近况和未来安排(毕竟家庭算异地,父母谁不希望孩子在身边呢,谁又希望孩子在外生活的时候受委屈呢)。对于未来规划这块她自己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父母的考量无形中也带给她很多的不安。
考虑到我读博期间她会先毕业,未来在何地就业何地生存对她来说都没有想过,只想享受好眼前的美好。我是因为父母年事高,为了能稳定生活可以舍弃很多东西,所以觉得读博读出来这些问题都能再解决。谈到未来发展的话题时,对方觉得应该给出明确的规划,我交代完我的规划后她往往又进入寡言的宕机状态。我认为双方可能在未来发展这块存在路线矛盾,虽然尝试温和提问,但她也没给过自己的答案。面对这个问题,她父母把选择权交给了她,但她很无助,反倒产生了许多烦恼,恶化了对恋爱关系的评价。
(4)对外貌标准和自身条件的不自信
两个人颜值都能打到7分,但我裸高174+65kg不算高也不胖,她裸高166+60kg身形很好但是平。平时相处也偶尔会在意自身身高和对方平板的问题..想问下我这个条件,有资格去选择或是遇到更好的对象吗?争取做更扎实的科研成果顺利毕业是一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好路吗?
复盘后我的反思就这些,本人也不善于文字表达,真心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哥指点。 泥潭有熟人,匿了
本人00年58,坐标一线城市985在读,工科本直博,对象是02年重庆同校本硕。双方都是第一次谈,都踏实认真、善于倾听、三观正常,不打拳不攀比不拜金,也没有不良习惯。以上几点都是双方公认的加分项。
分手的契机是42觉得我这边没有提供足够的关爱,会频繁产生情绪价值的空洞。我读博每周基本只有周日得闲,节假日也有时会去加班;今年接了国内业内龙头企业的合作项目,我是学生口牵头人,也是每周连轴转。以上她一直表示理解,但觉得关爱不够也是事实。我也担心持续多年的高强度上工会没有像普通情侣那样频繁dating,在可预见的未来想优先以学业为主,所以她提出分手后我也没有挽回,希望她能找到更合适的对象。
我素来是个开朗乐观的阳角,只是为了能更好的在一线城市生存,选择了更拼命地读博来争取更稳定的生活选择。毕竟父母年事已高(60+),让我不考虑未来生活、花更多精力关注眼前的情感生活我有些分身乏术。因为同校其实我们一周能见三四次面,平均每月能出去dating一两次,尚未发生肉体关系。
复盘的原因是有以下问题:
(1)面对读博的压力,把学业放在最优先地位是理智的吗?又该把情感关系放在怎样的优先级?
不再谈恋爱的这段时间,感觉每天可支配时间变得更多了,周末睡懒觉也比较心安理得,省下来的支出也在用于独立生活。恋爱似乎变成了似有似无的调剂,甚至后期成了一种负担。
在谈的这段时间我们也一起出去旅游过三四次,每天我这边微信事无巨细都会发过去,她也经常回复,但现在恢复平静后感觉把这部分时间用来科研,早点发paper能过的比谈到一个好对象更踏实..
(2)稳定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安全感是能通过相处逐渐构建的吗?
她虽然善于倾听思考,但不善于表达。常常我这边抛很多话题聊十句,但她也不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吐槽。反之有时她提了话题,我没有回答出“很上心的回答”(可能只是下意识吐槽或简单阐述看法),她会觉得我没有重视她,进而产生失落情绪。但回到她不善表达这一点,这些不安和低落情绪的积累我只能从她相处时的微表情观察到,但得知这种现象频繁发生还是在分手之后。
接触后发现对方原生家庭和我不同,基本是爷爷奶奶辈拉扯大的,可能相较之下缺少父母早年的关爱和包容。如果真的存在因成长环境导致的缺爱和缺安全感,是不是很难在相处时通过我持续不断的提供情绪价值来改善?我觉得我在有限的空余时间里做了尽可能的付出,但是对方那份空缺的安全感像是无底洞,没有看到填满的希望。诚然,我这边也有时间利用不够充分、有时闲下来只想难得休息而没有主动邀约的问题。
(3)在没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将恋爱细节全盘与父母沟通是明智的选择吗?
我的父母从小就很少过问生活,对孩子的关爱不缺,但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靠自己独立尽力走到现在这一步的。平时我也只是隔一两周和他们说说近况,恋爱的细节我不会常提,基本也是自己拿主意;有时学业忙可能一个月再联系一次。
对方每周都和父母通话(我觉得很好),也会把恋爱的内容都告知。但是对方父母会经常追问情感近况和未来安排(毕竟家庭算异地,父母谁不希望孩子在身边呢,谁又希望孩子在外生活的时候受委屈呢)。对于未来规划这块她自己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父母的考量无形中也带给她很多的不安。
考虑到我读博期间她会先毕业,未来在何地就业何地生存对她来说都没有想过,只想享受好眼前的美好。我是因为父母年事高,为了能稳定生活可以舍弃很多东西,所以觉得读博读出来这些问题都能再解决。谈到未来发展的话题时,对方觉得应该给出明确的规划,我交代完我的规划后她往往又进入寡言的宕机状态。我认为双方可能在未来发展这块存在路线矛盾,虽然尝试温和提问,但她也没给过自己的答案。面对这个问题,她父母把选择权交给了她,但她很无助,反倒产生了许多烦恼,恶化了对恋爱关系的评价。
(4)对外貌标准和自身条件的不自信
两个人颜值都能打到7分,但我裸高174+65kg不算高也不胖,她裸高166+60kg身形很好但是平。平时相处也偶尔会在意自身身高和对方平板的问题..想问下我这个条件,有资格去选择或是遇到更好的对象吗?争取做更扎实的科研成果顺利毕业是一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好路吗?
复盘后我的反思就这些,本人也不善于文字表达,真心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