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_Scotty_God
2021-07-12T22:53:09+00:00
全文较长,且大时代里大多数人对相关数据分析没兴趣,所以就转走向预测吧。
声明:以下全部内容来源于海通首席荀玉根,仅复制粘贴了结论性或预测类的内容,未复制数据。想看全文的可以自己去搜索。
一、新能源车展望:供需两旺下渗透率不断提升
走向:低碳经济下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短期重点关注销量及政策落地情况。中长期看,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海内外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普及相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依然有差距,截止2021年6月,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2.7%,而根据汽车电子设计公众号的计算,德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保持在20%以上,法国和英国均接近20%。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目标,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需达到20%,IDC预测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的复合增速将达36.1%,因此新能源车长期具有成长空间。同时,优质的新能源车产品推出加之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未来有望持续刺激消费需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150万辆,根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542.4万辆的销量,意味着中国销量占比将达47%。短期看,高景气下新能源车板块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速,根据Wind一致预期,新能源车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77.9%/30.2%。尽管新能源车赛道能够延续高增长,但短期依然需要重点关注海内外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以及美国新能源车相关政策落地时间和支持力度,如果不及预期将可能是中短期景气度出现拐点的重要信号。
二、半导体展望:自主可控要求加快国产替代
走向:长期政策支持半导体实现自主可控,短期关注终端销售边际走弱。长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凸显了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短板,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率依然较低,普遍在10%-20%左右。当前我国已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08国务院提出芯片自给率未来5年要达70%。同时,产业自主创新也在加速推进,例如华为旗下投资机构投资第三代半导体,因此中国半导体制造未来可期,例如前瞻研究院预测2026年我国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398亿元,市场规模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14%。短期看,在终端需求不减且中上游涨价延续的情况下,短期内半导体产业景气度有望延续。根据Wind一致预期,半导体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42.6%/26.9%。尽管半导体赛道景气度不改,但是需要关注几个风险点:(1)随着终端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半导体产能逐渐恢复,未来需要关注终端销量是否会超预期下滑;(2)今年下半年科创板半导体板块解禁规模达1717亿元,占全部科创板的18%,可能对板块造成冲击。
三、CRO&医美展望:空间广阔叠加渗透率提升
CRO-走向:创新药研发加速和CRO渗透率提升驱动行业长期增长。长期看,Frost& Sullivan预测2024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增长到2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476亿美元,2023年全球CRO渗透率将提升到49.3%,中国将提升到46.7%。海内外研发投入增长和CRO渗透率提升将驱动国内CRO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22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达26.7%。最后,从CRO相关企业看,目前我国CRO相关公司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一定地位,但跟CRL等国际巨头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总之,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和国产崛起的角度看,中国CRO行业依然前景广阔。短期看,根据Wind一致预期,CRO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27.4%/30.1%。但是需要重视CRO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2021/7/2 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此外,CRO行业需要关注医药研发投入和研发外包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
医美-走向: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背景下医美行业渗透率逐渐提高。医美兼具医疗与消费的双重属性,长期看,在国内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行业空间十分广阔。轻医美(非手术项目)和低线城市是行业重要驱动力,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轻医美用户数量为1520万人,同比增速为35.8%,预计2023年将达到2354万人。根据艾瑞咨询公众号对25-35岁女性医美用户的调研,近90%的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未来三线以下城市将成为医美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2025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4102亿元,未来5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达15.7%。结构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医美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未来随着国内医美公司产品线日益丰富,品质逐步提高,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短期看,根据Wind一致预期,医美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4.0%/ 35.2%。对于医美而言,因为行业发展早期存在较多非法的机构和产品,所以需要重点关注监管政策,例如2021/5/28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当前三大赛道类似2010年的苹果产业链。根据上文分析,短期内新能源车、半导体以及CRO和医美赛道的景气度有望延续,并且从长远看三大赛道的成长空间广阔。但是正如我们前文提示,目前三大赛道的绝对估值已经处于高位,因此未来可能借助市场系统性调整的契机去消化估值,待估值消化后将重拾升势。
声明:以下全部内容来源于海通首席荀玉根,仅复制粘贴了结论性或预测类的内容,未复制数据。想看全文的可以自己去搜索。
一、新能源车展望:供需两旺下渗透率不断提升
走向:低碳经济下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短期重点关注销量及政策落地情况。中长期看,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海内外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新能源车普及相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依然有差距,截止2021年6月,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2.7%,而根据汽车电子设计公众号的计算,德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保持在20%以上,法国和英国均接近20%。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目标,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需达到20%,IDC预测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的复合增速将达36.1%,因此新能源车长期具有成长空间。同时,优质的新能源车产品推出加之电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未来有望持续刺激消费需求。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150万辆,根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542.4万辆的销量,意味着中国销量占比将达47%。短期看,高景气下新能源车板块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速,根据Wind一致预期,新能源车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77.9%/30.2%。尽管新能源车赛道能够延续高增长,但短期依然需要重点关注海内外新能源车销量数据以及美国新能源车相关政策落地时间和支持力度,如果不及预期将可能是中短期景气度出现拐点的重要信号。
二、半导体展望:自主可控要求加快国产替代
走向:长期政策支持半导体实现自主可控,短期关注终端销售边际走弱。长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凸显了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短板,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率依然较低,普遍在10%-20%左右。当前我国已经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08国务院提出芯片自给率未来5年要达70%。同时,产业自主创新也在加速推进,例如华为旗下投资机构投资第三代半导体,因此中国半导体制造未来可期,例如前瞻研究院预测2026年我国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398亿元,市场规模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14%。短期看,在终端需求不减且中上游涨价延续的情况下,短期内半导体产业景气度有望延续。根据Wind一致预期,半导体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42.6%/26.9%。尽管半导体赛道景气度不改,但是需要关注几个风险点:(1)随着终端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半导体产能逐渐恢复,未来需要关注终端销量是否会超预期下滑;(2)今年下半年科创板半导体板块解禁规模达1717亿元,占全部科创板的18%,可能对板块造成冲击。
三、CRO&医美展望:空间广阔叠加渗透率提升
CRO-走向:创新药研发加速和CRO渗透率提升驱动行业长期增长。长期看,Frost& Sullivan预测2024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增长到2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476亿美元,2023年全球CRO渗透率将提升到49.3%,中国将提升到46.7%。海内外研发投入增长和CRO渗透率提升将驱动国内CRO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22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达26.7%。最后,从CRO相关企业看,目前我国CRO相关公司在国际上已经占据一定地位,但跟CRL等国际巨头相比依然还有较大差距。总之,无论是从行业发展和国产崛起的角度看,中国CRO行业依然前景广阔。短期看,根据Wind一致预期,CRO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27.4%/30.1%。但是需要重视CRO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2021/7/2 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此外,CRO行业需要关注医药研发投入和研发外包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
医美-走向: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背景下医美行业渗透率逐渐提高。医美兼具医疗与消费的双重属性,长期看,在国内消费升级和颜值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行业空间十分广阔。轻医美(非手术项目)和低线城市是行业重要驱动力,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轻医美用户数量为1520万人,同比增速为35.8%,预计2023年将达到2354万人。根据艾瑞咨询公众号对25-35岁女性医美用户的调研,近90%的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未来三线以下城市将成为医美行业的主要增量市场,2025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4102亿元,未来5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达15.7%。结构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医美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未来随着国内医美公司产品线日益丰富,品质逐步提高,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短期看,根据Wind一致预期,医美板块2021/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4.0%/ 35.2%。对于医美而言,因为行业发展早期存在较多非法的机构和产品,所以需要重点关注监管政策,例如2021/5/28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当前三大赛道类似2010年的苹果产业链。根据上文分析,短期内新能源车、半导体以及CRO和医美赛道的景气度有望延续,并且从长远看三大赛道的成长空间广阔。但是正如我们前文提示,目前三大赛道的绝对估值已经处于高位,因此未来可能借助市场系统性调整的契机去消化估值,待估值消化后将重拾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