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GoesGaming
2020-08-12T17:23:00+00:00
由于作者情绪激动,本文已经变味,变成福禄寿迷弟的超长碎碎念,如果没耐心或者不感兴趣,或者先入为主拒绝粉丝言论的,请不要阅读,我替各位在一开始就“太长没看”
首先,我不认为这是改编,这叫创作,这叫垃圾分类。
这仨人把原曲放在开头一口气唱完,配器简单就过去了,把原曲一唱完这仨人就放飞自我了,就开始玩自己的去了。但是尽管是垃圾分类部分,她们还是很用心的做了改变,不仅是节奏,一些音都做了变化,变得像她们的歌了。
过了第一part,她们一波素质三连直接起飞,这个警报声一拉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这波三连她们也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她们活细的传统。第一遍是应该在中音区的竖琴加木鱼,第二遍是升了多少我也听不出来反正往上移了一波的竖琴加木鱼加了一个男的和声在program里,第三遍是竖琴不再像之前那样扫,木鱼换组鼓,和声换捏捏(弹竖琴那个),配上主唱的三连升key,整个三连轰下来反正是炸到我了。
下一part是跟着原来的副歌走出来的全新的动机,很简单但是并不流俗。我大概可以想像到她们为了这段东西应该费了挺多心思的。因为原曲它很顽固,这样从原副歌的一半截断然后顺下来走到自己的新旋律里是非常难的。首先这段旋律要好听,还要合适,还要反惯性,不然就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重点的是还要跟原来那段顽固的旋律有区别同时又相似。
而从她们的答卷上来看,我个人是非常惊艳的,这里她们又用了前面一样的声浪,而且我看弹幕居然有人说这里东西加得多我也是醉了,这里是她们擅长的人声part,program里有一堆和声铺底,捏捏的声音在和声之上,唱的超级超级稳而且超级好听,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get到她,然后主唱的声音在捏捏的上面,这几个声音比例我感觉大概是5:3.5:1.5这样。而这一part里的乐器其实是很少的,因为唱和声捏捏的竖琴在划水,主唱只是用键盘敲了几下钟,只有后面的咪咪把组鼓铺的密了一点。这段人声秀恕我直言,在坐的乐队能完成的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太多,也就haya和野孩子这种可以吧。
最后这一段就非常灵性,所有东西都收回来,只有少年的喘息声,一个一腔孤勇的少年形象一下子就立在那了,特别精彩的点睛之笔,灵性,我当时脑子里只有这俩字。
再说一点她们自己加的词,这东西很主观,那从我个人,我非常非常喜欢。一股子少年气,什么是少年,少年就是有浪漫的星光,有压抑的高墙,有温柔的故乡,有扭曲的理想。她们总是特别会抓意象。少年的浪漫是什么呢,蓝天白云,青草夕阳,喜欢的女孩子的手,还是她们找的星光。少年的压抑又是什么呢,雷雨,狂风,她们挑的是头顶有高墙。这种特别妙的点是特别能对我的频率。
说一下不足吧,各part的过度有点草率,都是一拉警报就过去了,再一个咪咪这鼓打的好像不太行,虽然是一看诚意满满的练过,但是感觉有些地方不是很稳,如果用她们以前的电音或者电鼓效果应该会更好,现在属于为了迎合节目硬上有点大可不必。
最后说一下三姐妹。我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真的很灵,对声音她们是有自己的感觉的。这首少年开头捏捏划拉一遍竖琴上边那一排小木头的声音她们可以拿来用,拍竖琴的声音也可以拿来用,而且竖琴在她们手里真的是打击乐,她们live可以用竖琴当打击乐来伴奏一首歌的。她们的歌里电话忙音可以用,瓶子碎裂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声音都可以用,我知道这东西不新鲜,这东西的老祖宗就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也有很多人在玩,但是她们用的水准是非常高而且用的规模非常大,别人都是拿来点缀,她们是把这些东西放到音乐里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去替换一些已有的配器,这是她们不一样的点。
有人说她们炫技,那没错,这仨人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炫技,她们在炫她们的音乐素养和心有灵犀。说实话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梦剧院之类的东西听多了,他不会对炫技这事有什么偏见。我有,所以我拿出来用就这么简单。而且网上这么多说她们炫技的,怕是一大半连她们炫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再说出身,这仨人不仅仅是科班出身这么简单,捏捏一直活跃在交响乐团,豆豆和咪咪四处给人作曲编曲,给北音(某民办高校和央音没关系)的学生上课,给别人当制作人,可以说她们就没离开过这个行业,而且接触的都是些不好听点主流音乐人。而她们的红色背景,在现在这个年头这点红真不算什么,不过她们从小生长在高知家庭倒是真的,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她们接受的教育和我们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真正意义上起跑线就领先的人。我家是一个很普通特别普通的完全不值一提的高校家庭,平时和长辈一块接触的已经是教授啊校长啊之类的人,我上大学之前还和一个退休的高校老校长一块学习了一个多月,获益匪浅,而她们这种生活在我国文艺界顶端的人,我觉得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是我们普通人想象不到的。而这可能也是为何她们的音乐总有一种领着我跑的感觉,她们始终在我的前面,她们的旋律总比我预想的更精妙,编曲里总有些东西像猜谜,我解开答案的时候才发现哦草原来她们是这个意思,原来这里这么巧妙,就有一种得到认可的感觉。我对她们的感觉也从一开始喜欢,到现在是有一点崇拜。
音乐方面她们接触太多流行的东西所以她们太知道流行的东西为什么流行,和流行音乐为什么不高级。
流行它是符合惯性而且简单的。
她们拒绝简单和惯性,同时为了保留可听性她们又不会用一些不和谐的和弦,最后的结果就是,乍一听不洗脑,你啥都记不住,对于很多听众来说,不符合他们的欣赏惯性,他们就觉得难听,同时又没有攻击性,那些喜欢挑刺儿的懂哥就又说了,你这玩意就是个破流行。这就是很可悲的事情,这东西是好东西,但是因为它很慢热,它需要听众去动一动脑筋,结果它就要被各种根本没有细品它的人去批评,批评的点还都那么幼稚。我的听歌量在普通人群里应该算不少。播放器里常驻有4000+因为它只有128g的内存,我还有100g左右的在卡里,还有非常多听过但是被淘汰下来的,总的下来少说也10000+吧。我还是有一定的阅曲量来支撑我的评价体系。她们的歌广义上讲说流行没错,这个流行要包括摇滚乐的那种,但是基于批评者大多数所指都是狭义的流行,口水歌,那是绝对的错误。它不遵循惯性,它重视乐器演奏,还有最重要的点,她们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是,人声也是乐器,这也是她们和口水歌最大的区别。
她们是有点拧巴,她们一边拒绝流行的那种俗套,保证自己的艺术品位,一边又想要被大众接受,当一个火起来的乐队。我也不知道最后会走到哪变成什么样,但是我希望她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品味。
这样,所有认为我是营销号的人,来翻我发言记录,使劲翻可劲翻,翻我所有的发言,观察我的文字习惯,或者直接去银色黎明举报我,赶紧去,如果你们能找到一点点不属于我自己的痕迹我退坛再也不用nga,如果你们找不出来我要你们有点纲,只用你们认个错行么?
首先,我不认为这是改编,这叫创作,这叫垃圾分类。
这仨人把原曲放在开头一口气唱完,配器简单就过去了,把原曲一唱完这仨人就放飞自我了,就开始玩自己的去了。但是尽管是垃圾分类部分,她们还是很用心的做了改变,不仅是节奏,一些音都做了变化,变得像她们的歌了。
过了第一part,她们一波素质三连直接起飞,这个警报声一拉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这波三连她们也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她们活细的传统。第一遍是应该在中音区的竖琴加木鱼,第二遍是升了多少我也听不出来反正往上移了一波的竖琴加木鱼加了一个男的和声在program里,第三遍是竖琴不再像之前那样扫,木鱼换组鼓,和声换捏捏(弹竖琴那个),配上主唱的三连升key,整个三连轰下来反正是炸到我了。
下一part是跟着原来的副歌走出来的全新的动机,很简单但是并不流俗。我大概可以想像到她们为了这段东西应该费了挺多心思的。因为原曲它很顽固,这样从原副歌的一半截断然后顺下来走到自己的新旋律里是非常难的。首先这段旋律要好听,还要合适,还要反惯性,不然就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重点的是还要跟原来那段顽固的旋律有区别同时又相似。
而从她们的答卷上来看,我个人是非常惊艳的,这里她们又用了前面一样的声浪,而且我看弹幕居然有人说这里东西加得多我也是醉了,这里是她们擅长的人声part,program里有一堆和声铺底,捏捏的声音在和声之上,唱的超级超级稳而且超级好听,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get到她,然后主唱的声音在捏捏的上面,这几个声音比例我感觉大概是5:3.5:1.5这样。而这一part里的乐器其实是很少的,因为唱和声捏捏的竖琴在划水,主唱只是用键盘敲了几下钟,只有后面的咪咪把组鼓铺的密了一点。这段人声秀恕我直言,在坐的乐队能完成的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太多,也就haya和野孩子这种可以吧。
最后这一段就非常灵性,所有东西都收回来,只有少年的喘息声,一个一腔孤勇的少年形象一下子就立在那了,特别精彩的点睛之笔,灵性,我当时脑子里只有这俩字。
再说一点她们自己加的词,这东西很主观,那从我个人,我非常非常喜欢。一股子少年气,什么是少年,少年就是有浪漫的星光,有压抑的高墙,有温柔的故乡,有扭曲的理想。她们总是特别会抓意象。少年的浪漫是什么呢,蓝天白云,青草夕阳,喜欢的女孩子的手,还是她们找的星光。少年的压抑又是什么呢,雷雨,狂风,她们挑的是头顶有高墙。这种特别妙的点是特别能对我的频率。
说一下不足吧,各part的过度有点草率,都是一拉警报就过去了,再一个咪咪这鼓打的好像不太行,虽然是一看诚意满满的练过,但是感觉有些地方不是很稳,如果用她们以前的电音或者电鼓效果应该会更好,现在属于为了迎合节目硬上有点大可不必。
最后说一下三姐妹。我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真的很灵,对声音她们是有自己的感觉的。这首少年开头捏捏划拉一遍竖琴上边那一排小木头的声音她们可以拿来用,拍竖琴的声音也可以拿来用,而且竖琴在她们手里真的是打击乐,她们live可以用竖琴当打击乐来伴奏一首歌的。她们的歌里电话忙音可以用,瓶子碎裂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声音都可以用,我知道这东西不新鲜,这东西的老祖宗就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也有很多人在玩,但是她们用的水准是非常高而且用的规模非常大,别人都是拿来点缀,她们是把这些东西放到音乐里去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去替换一些已有的配器,这是她们不一样的点。
有人说她们炫技,那没错,这仨人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炫技,她们在炫她们的音乐素养和心有灵犀。说实话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梦剧院之类的东西听多了,他不会对炫技这事有什么偏见。我有,所以我拿出来用就这么简单。而且网上这么多说她们炫技的,怕是一大半连她们炫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再说出身,这仨人不仅仅是科班出身这么简单,捏捏一直活跃在交响乐团,豆豆和咪咪四处给人作曲编曲,给北音(某民办高校和央音没关系)的学生上课,给别人当制作人,可以说她们就没离开过这个行业,而且接触的都是些不好听点主流音乐人。而她们的红色背景,在现在这个年头这点红真不算什么,不过她们从小生长在高知家庭倒是真的,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她们接受的教育和我们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真正意义上起跑线就领先的人。我家是一个很普通特别普通的完全不值一提的高校家庭,平时和长辈一块接触的已经是教授啊校长啊之类的人,我上大学之前还和一个退休的高校老校长一块学习了一个多月,获益匪浅,而她们这种生活在我国文艺界顶端的人,我觉得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是我们普通人想象不到的。而这可能也是为何她们的音乐总有一种领着我跑的感觉,她们始终在我的前面,她们的旋律总比我预想的更精妙,编曲里总有些东西像猜谜,我解开答案的时候才发现哦草原来她们是这个意思,原来这里这么巧妙,就有一种得到认可的感觉。我对她们的感觉也从一开始喜欢,到现在是有一点崇拜。
音乐方面她们接触太多流行的东西所以她们太知道流行的东西为什么流行,和流行音乐为什么不高级。
流行它是符合惯性而且简单的。
她们拒绝简单和惯性,同时为了保留可听性她们又不会用一些不和谐的和弦,最后的结果就是,乍一听不洗脑,你啥都记不住,对于很多听众来说,不符合他们的欣赏惯性,他们就觉得难听,同时又没有攻击性,那些喜欢挑刺儿的懂哥就又说了,你这玩意就是个破流行。这就是很可悲的事情,这东西是好东西,但是因为它很慢热,它需要听众去动一动脑筋,结果它就要被各种根本没有细品它的人去批评,批评的点还都那么幼稚。我的听歌量在普通人群里应该算不少。播放器里常驻有4000+因为它只有128g的内存,我还有100g左右的在卡里,还有非常多听过但是被淘汰下来的,总的下来少说也10000+吧。我还是有一定的阅曲量来支撑我的评价体系。她们的歌广义上讲说流行没错,这个流行要包括摇滚乐的那种,但是基于批评者大多数所指都是狭义的流行,口水歌,那是绝对的错误。它不遵循惯性,它重视乐器演奏,还有最重要的点,她们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是,人声也是乐器,这也是她们和口水歌最大的区别。
她们是有点拧巴,她们一边拒绝流行的那种俗套,保证自己的艺术品位,一边又想要被大众接受,当一个火起来的乐队。我也不知道最后会走到哪变成什么样,但是我希望她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品味。
这样,所有认为我是营销号的人,来翻我发言记录,使劲翻可劲翻,翻我所有的发言,观察我的文字习惯,或者直接去银色黎明举报我,赶紧去,如果你们能找到一点点不属于我自己的痕迹我退坛再也不用nga,如果你们找不出来我要你们有点纲,只用你们认个错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