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氵]有人说现在的手游全是赌狗游戏,我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Cornelius-avatar

Cornelius

2020-06-11T08:18:29+00:00

单纯以“氪金获取随机道具”的本格赌狗游戏已经几乎绝迹了。现在市面上的抽卡手游几乎全是披着赌狗外皮的骗氪运营游戏。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打麻将,玩5毛的,叫娱乐,玩500块的,叫赌博。但抛开赌注这一个因素来看,麻将做为一种娱乐游戏,它的规则和玩法是完整的。
而目前世面上的绝大多数运营手游,你氪金购买的,并非是用于下赌注的筹码,而是用于游戏发展的资源。钻石和体力,金币,材料,门票等并列,构成了决定账号box战斗力发展速度的制约条件。

本格赌狗游戏,它的玩法是完整的。主要营收点在于通过开箱子等赌博方式,给玩家带来一夜暴富的快感。无良游戏厂商将赌博方差拉的越大,那么带来的刺激感就越强。按理来说,只要严格控制赌博的上下限,就可以达到一个健康的娱乐阈值。但管控花样繁多的无良厂商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被国家严令禁止了。
骗氪运营游戏则不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绝大多数骗氪运营游戏,你屏蔽掉抽卡按钮,是完全玩不下去的。抛去抽卡部分,它的游戏结构就是不完整的,钻石做为一种游戏资源,你必须要将钻石转化成战斗力,才能按照游戏策划设定的游戏路线玩下去。无论用多少手段来掩盖这一本质,无论他的日常/福利/UP/保底/回收机制做的多么完美,都不能改变骗氪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骗氪游戏要披上赌狗游戏的外皮?

赌狗的称呼十分难听,而游戏厂商仍然抱着这层外皮不放手,势必是因为背后掩盖着更大的利益。
本格赌狗游戏是彻彻底底的巨鲸营收,0.1%的玩家撑起了整个游戏的全部营收。然而这种应收方式不可能持久,任何脑子正常的玩家都不会在几笔零花钱打了水漂后还继续投入,而收集脑残的赌狗玩家群体需要狂热的赌场般的游戏氛围,以及随时被执法部门重拳出击的风险。
而骗氪运营游戏则隐蔽的多,关键在于运营二字。首先,它将战力单位拆分成几个组件,削减了一夜暴富的刺激感的同时拉长了运营曲线。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充钱”。在这种运营方式下,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充钱是为了缩短运营时间,可以让你马上就爽。
其次,通过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快速的版本更新,使得游戏对于战斗力的要求无限拔高,天花板可望而不可即,成为了苏联笑话中的地平线。极其无良的策划甚至会无耻的出手干涉游戏生态,强行将游戏环境引导向自己想要的方向。

保底和UP被称为衡量厂商良心程度的标杆,实质上只是掩盖厂商黑心的障眼法。如果单纯从保底和概率期望的角度来看卡池,绝大多数游戏的角色单价都高到不可思议,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时就轮到福利出场了,名目繁多的福利机制造成了白嫖的假象,在动辄价值数千人民币的钻石福利冲击下,卡池不像是在“抽取”角色,简直就像是在用钻石“合成”角色。名目繁多的卡池就像是一个个的制造台,你锻造的并非是号令天下的屠龙宝刀,而是在锻造一个庞大战斗体系之中的一个零件。

然而,福利只是厂商的促销手段。和电商类似,从没见过的最高99元随机满减,永远届不到的网页抽奖,传说中满减1000的神券和一发入魂的海豹一样只存在于论坛中。把花样繁多的福利折算成折扣之后,最终折合的角色单价才是策划心目中的理想价格,更别提这个角色只是个好看的画皮,内部还有茫茫多的装备/符文/技能等待你去投入资源。这个价格如果明码标价,绝对会劝退哪怕最有爱的死忠粉。但是在看似温柔的抽奖机制之下,很多人根本察觉不到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深坑。

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不管是初始号/千里眼/规划党/数据帝,只要游戏中有一个新角色产出,厂商必定能获得相当于角色售价的收益。即使你偶尔欧了一次,也有其他玩家为你填补上了这份营收的漏洞。即使是坚定的零氪白嫖党,也不过是厂商的自干五,自来水罢了。如果是党性不那么坚定的白嫖党,在“福利”攻势下破了一回功,那无异于被倩女幽魂吸走了元精了。

这并非是一场一掷千金的爽快豪赌,这是精心策划的剥削吸血。在你的老婆们光鲜亮丽的外皮下,掩藏着资本吸血鬼的本质。脑满肠肥的游戏策划们,从吃的满满的牙缝中抠出一点牙垢,就能引起一片“发福利了!”的欢呼。何其可怕。

与其相比,愿赌服输的本格赌狗游戏都显得温柔可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