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建议收录语文课本]我是当兵第三个月才发现自己比枪还硬的

Patiパチ-avatar

Patiパチ

2020-10-15T09:38:24+00:00

我是当兵第三个月才发现自己比枪还硬的。

到现在我最喜欢的枪都是56冲,一种纯粹由钢铁和木头组成的艺术品,没有一丁点塑料在上面,混身透出一股男性的粗粝味道。尤其是使用多年以后,木头会浸润了不知道多少汗水,与导气箍那里钻出来的硝烟味道,还有枪油味混杂在一起,握在手里就会自动的熨帖你的胸膛,沉重的手感和熟悉的味道告诉你,这是你可靠的战友。

结实粗糙的背带牢靠的挂在你的肩膀上,与肩章贴合钩挂在一起,沉重的枪身在你后背上留下扎实的触感,它忠诚可靠的陪伴着你,陪你出生入死、赴汤蹈火。

然而一开始的时候它是蔑视你的,你还不是一个钢铁战士,它看不起你。

它会时不时的夹你的手,枪机与机匣盖之间、刺刀、弹匣卡榫、附件盒、护木卡口、上护盖、刺刀固定卡榫、快慢机,几乎每个地方都可以一下子夹住你手上的肉。在你提着它摸爬滚打的时候,它总是会不经意间一口咬在你手上。

换弹匣,你用手掌推一下弹匣卡榫,空弹匣掉下来,再把满弹匣插上去。十次有九次半,咔哒一声就上去了,剩下半次,不好意思,手掌上的皮就得被啃下来一块,然后让你在今天训练中剩下的时间里痛不欲生。

分解结合,你稀里哗啦给它拆成零件,然后手忙脚乱的组合起来,每个零件都在该在的地方,就剩下一个机匣盖了。你暗自松了一口气,动作挺快的挺娴熟的,就剩下这最后一砸的买卖了。十次有九又十分之七次它啪的一声到位,机匣盖卡榫顺利弹出来卡住机匣盖,剩下十分之三次它一口咬在你指甲上,劈掉一小块,让你接下来好几天都钻心的疼。

一声口令,“上刺刀”!你扯一把刺刀,反手往上一掰,十次有十次都能卡在卡榫上,只不过有时候就要咬你虎口一下,让你这几天拿筷子都拿不好。

快慢机是个最不听话的孩子,劈指甲、卡手掌、削指头,家常便饭一样。

时间久了你自然就明白了,它在欺负你。它欺负你是个新兵蛋子,它是个老兵油子,总是看你不爽,老是想方设法捉弄你,让你长教训,让你记住事情。它见多识广,吃过的亏比你见过的都多,口口声声教育你你不听,只能让你吃了痛才能记住。它或许没那么温柔,没那么体贴,它又不是你媳妇儿,它有时候粗暴一些,但是它会带你快速成长。

它欺负你是个小弱鸡,它是个钢铁直男,看不惯你娘娘腔的样子,这种地方要么你就得成一条糙汉子,要么请你离开,既想占便宜又不想付出代价,那是不行的。这里没有泪水,这里容不下软弱,这里不允许退缩,这里不相信一本万利,这里只讲究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勇敢、强悍、不辞辛劳乃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你就会得到尊敬和爱戴,不想付出代价,那就什么都没有。

它欺负你是个门外汉,它是个专业人士,看不惯你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得懂得多、门儿清,要不你就是个受气包。你必须要谦虚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无穷无尽的学习,从一点一滴,到海纳百川。你得对你的武器了如指掌,对敌人做到了然于胸,对战争做到胸有成竹,最终才会做到势如破竹。

它就是要给你气受,你抱怨、你退缩、你哭泣、你想不通、你暴跳如雷,都一丁点卵用没有。你只能硬着头皮上,要么它欺负你,要么你欺负它。

那天早上,它驯服了。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过了战术考核,理论上按照军队的标准,我已经是个合格的战士了。但是此前它并不这么想,它依旧认为我是个新兵蛋子、小弱鸡、门外汉,时不时的咬我一口。那天早上我们集合,带到训练场,训练场山脚下几个大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我提着它,跃进,卧倒,出枪。枪身像个溜滑的泥鳅一样,从身体右侧嗖的一下蹿出去,稳稳的停在左手,右肩轻轻抵在枪托上成据枪姿势。

我感觉它驯服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感觉它以后再也不会咬我了,不是不愿意,而是再也不敢了。它应该是知道,我比他硬,我比它更接近钢铁,它没有我强,它只能乖乖的服从我。我感觉有点奇怪,微微偏了一点点头看着它,它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不易察觉的金属发黑表面处理过的光泽,跟往常没有任何区别。护木上面的清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代又一代军人汗水的“包浆”,一层又一层的枪油长期反复涂抹再挥发,留下来的是一种军队独有的气味,枪的味道。但是我就是感觉它驯服了,它彻彻底底的对我低下了头,它现在是我手里趁手的武器,我可靠的战友,我出生入死的兄弟。

我满心都是奇怪,它为什么突然就驯服了呢?

我又提着它完成了整个上午的训练,它一直都服服帖帖的,无论是跃进卧倒,还是匍匐滚进,或者就是背着休息,它都像一个最聪明最乖巧最听话的小狗,我让它干嘛就干嘛。我趁着休息的时候摆弄它任何一个地方,拆装弹匣,开关快慢机,掏附件盒,拉枪机,它真的就听话了,怎么弄都不跟我炸刺,乖得不可思议。

教官在队伍前面评价我们上午的训练,他是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下来的老兵,说话抑扬顿挫十分有力,右手沉稳敏捷的挥舞着。

他说,你比枪硬,它就听你的话,你战术动作就做得好。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现在比枪硬了。

军校里面给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用来训练的枪都不会是什么好枪,都是些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家伙,护木都在晃的老家伙们。后来很久很久我都再也没有碰过56式冲锋枪了,见都没见过。81-1有个胶木的枪托盖子,95式更是浑身的工程塑料,枪倒是都是好枪,可惜再也没有56式冲锋枪的那种木头和钢铁混合的质感了。

十几年吧,我再也没碰过56冲锋枪。

直到有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一个军械修理厂。修理厂里一大堆老旧的56冲锋枪正要报废销毁,工人们把护木拆下来,再把剩下的钢铁部分扔进熔炉里熔化成铁水。

尘归尘,土归土。

我拾起一把56式冲锋枪,它已经老得不行了,刺刀早已不翼而飞,只剩下刺刀座和卡榫还在。护木裂了一个大口子,机匣盖前端磨得发亮,快慢机都磨薄了一层。这些都是一代又一代军人用肉和老茧磨成这样的,这说明军人真的比钢铁还要硬。

我跟旁边拆护木的工人要了一个弹匣,工人看了看我的军衔,笑着说,“你还玩儿过这个老枪?”

我说,“我玩过,我玩的第一种枪就是这个。”

他丢给我一个还算好的弹匣,我熟练的插上去,顺手拉动枪机,枪机回弹到位之前枪托就已经稳稳的抵在我的右肩上了,右手手掌再往下一砍,快慢机哒哒两声,准确的停在连发位置,表尺置1,准星一步到位落在缺口中,食指已经搭在扳机上。

它依旧对我是顺从的,它还是我忠实的战友,它是我手里可靠的武器。

旁边的工人再也没作声。

我最后看着它被拆掉护木,被扔进熔炉,枪身开始发红,最后在发出耀眼白光的熔炉里化为铁水。

尘归尘,土归土。

我一切的家国情怀、热血丹心,都来自于70年前的那场战争,抗美援朝。我从小就是被一个志愿军老兵带大的,他是我外公,那时候他们一群志愿军老兵总是在茶馆里坐在一张桌子旁边,我记得我外公是个脾气和蔼的老头子,另外还有个现在想来应该是有点战后PTSD的脾气古怪的老头儿,还有个缺了左腿的残疾军人老头,有个永远穿军大衣的老头。他们总是坐一起,却很少很少谈打仗的事情,无非也就是家长里短、鸡飞狗跳。我总是很纳闷,他们既然跟别的四川茶馆老头谈一样的话题,干嘛还要跟战友坐在一起呢?

我那时候就总是缠着他们让讲打仗的故事,但是他们谈的时候很少很少。

后来老头们就越来越少了,外公的脸上开始有一种落寞,刚开始他们能占据一个茶馆好大一片,后来就只有两三张桌子,最后只能凑一桌,再后来,我外公就找不到战友一起喝茶了。

他脸上开始蒙着一层寂寞和无奈,乃至于有点愤怒。不过好在他一直是一个乐观豁达的老头,无可奈何的挺了挺开始佝偻的后背,却挺不到年轻时军姿要求的挺拔的程度,然后整个人都笼罩在一股坦然的光芒当中,跟当年趴在进攻出发位置里,蹲在战壕里,冲锋号即将吹响的那一刻一样一样的。

就在我驯服了56式冲锋枪后不久,他打完了他的这一仗,走了。

《金刚川》拍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还没看。预告片看了,有一股气质在里面,我肯定会去看的。

抗美援朝老兵剩下的也不多了,更多的已经魂归天国、永垂不朽,我衷心的希望这部电影不要辜负他们。不过以他们普遍看淡生死的态度,他们只要知道时至今日,还有人记得他们,应该就无所谓了。

一如我在熔炉里看到的那把老旧的56式冲锋枪。

尘归尘,土归土,唯有浩气长存。


作者:龙牙
链接:[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298255/answer/1521546102[/url]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排除广告部分我觉得这篇写的还是可以的,当然出于尊重作者我就不隐去了,没别的意思[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