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1-01-06T07:52:49+00:00
三国演义将蜀国更倾向于描写成了一群理想主义者,多年兄弟被背刺,这仇我倾全国之力我也要报,看上去是很燃。。
然而如果刘备真的只是一个义气用事之人,也不会从一开始发展成一方霸主。
大的战略方针上,从隆中对开始,刘备就是同意诸葛亮的结好东吴的决策的,所以也不存在对东吴积怨已久之说。虽然孙夫人后来被骗回去了,勉强也算有夺妻之恨,但是皇叔肯定不是这种留恋美色的人。
主要矛盾就在于关张二人和他的感情,是君臣也是兄弟,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如果说真没有感情,那已经不是仁义不仁义的问题了。
但是他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实际上已经称帝的他,如果真的是顾虑自己的基业而不去冒险也不是不能,完全可以做场戏,然后有诸葛带着群臣力荐,他顺坡下驴就可以了,也不会有损声誉。
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他真的想,就算是花甲之年给人生最后一次的冲动,可能他挥师东进的那一刻脑中无限回想着虎牢关前的联手抗敌,想着古城会时失而复得的喜悦,想着寒冬去茅庐时给他牵马掸雪的那个身影。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换我,就算知道结局,也许我还是会干tmd东吴[s:ac:呆]
然而如果刘备真的只是一个义气用事之人,也不会从一开始发展成一方霸主。
大的战略方针上,从隆中对开始,刘备就是同意诸葛亮的结好东吴的决策的,所以也不存在对东吴积怨已久之说。虽然孙夫人后来被骗回去了,勉强也算有夺妻之恨,但是皇叔肯定不是这种留恋美色的人。
主要矛盾就在于关张二人和他的感情,是君臣也是兄弟,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如果说真没有感情,那已经不是仁义不仁义的问题了。
但是他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实际上已经称帝的他,如果真的是顾虑自己的基业而不去冒险也不是不能,完全可以做场戏,然后有诸葛带着群臣力荐,他顺坡下驴就可以了,也不会有损声誉。
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他真的想,就算是花甲之年给人生最后一次的冲动,可能他挥师东进的那一刻脑中无限回想着虎牢关前的联手抗敌,想着古城会时失而复得的喜悦,想着寒冬去茅庐时给他牵马掸雪的那个身影。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换我,就算知道结局,也许我还是会干tmd东吴[s:ac: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