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ms
2022-01-25T20:22:02+00:00
前几天看了董存瑞,一查发现电影是1955年拍的离战争相当近,里边台词都有那个年代的特征。比如水门桥里一口一个兄弟,而老电影要么喊同志要么直呼其名或外号,并且这个名字好像不太重要,我也不知道这个感觉是怎么造成的,是不是当年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名字只是个简单的代号没现在那么多导演赋予的寓意?
还有像董存瑞牺牲时喊为了新中国,前进!这种话在现在的战争电影里也基本看不到,是不是编剧导演认为这么赤裸裸的比较土啊?这阵看了几部黑白老电影,总觉得缺乏代入感有很多是演员气质和台词造成的,演员这个不能强求了,可台词上也没太讲究。话说国师狙击手这块做的比水门桥强点。
还有像董存瑞牺牲时喊为了新中国,前进!这种话在现在的战争电影里也基本看不到,是不是编剧导演认为这么赤裸裸的比较土啊?这阵看了几部黑白老电影,总觉得缺乏代入感有很多是演员气质和台词造成的,演员这个不能强求了,可台词上也没太讲究。话说国师狙击手这块做的比水门桥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