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elius
2020-12-19T05:39:03+00:00
游戏也是软件项目的一种。在软件项目中,有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叫做人月。
顾名思义,人月就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投入一个人一个月的成本。然而这个成本,和具体担任开发工作的打工人的薪水无关,而是由公司规模、项目规模、开发难度等因素共同决定。除此之外,只要员工的职级相同,无论是经验老道人脉熟络一年20天年假还有期权的老油条,还是靠着996加班晋升全年无休的刚转正实习生,他们在项目中的成本计算是一样的。
而我听说的另一种成本计算方式更离谱,把公司预计产出的收益也做为成本计算进去。这种计算方式下,假如V社度了一年假,回来后写了一行代码,那么这行代码的成本就等于“V社理论上如果进行全年开发所能获得的收益”,堪称大制作。
知道了这两点之后,再来看这些高成本大制作的所谓3A,感觉就非常有水分。
本质上,IT行业属于工业,软件开发本质上是生产线。现代的工业生产线,在流水式生产商品的同时做到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不是问题,我觉得游戏开发也同样。
游戏的开发人员,本质上就是游戏公司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早就被限制死了。
举个例子,大表哥2的马蛋蛋的热胀冷缩被人视为细节的极致,而于此同时,也有有些时候必须把马拴在中间的马桩上才能触发任务,左边右边都不行的这种瑕疵。
他们不可能是没注意到,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在大表哥2这条生产线上,流水工人们把所有能做的本分工作都做到的极致。而流水工人们做不到的,需要改动生产线的问题,则基本不会得到解决。
他们仍然只是以最快的效率,最节省成本的方式在开发制作游戏。只不过他们积累的技术优势非常雄厚,即使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游戏产品,卖相上也比很多国产游戏好很多。
而知名大厂们,他们本身就有着业内最成熟的生产线技术,自带金字招牌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宣发,他们制作出来的3A游戏,成本真的有他们宣传的那么高吗?我表示怀疑。所谓的高成本,会不会其实只是个噱头呢?
顾名思义,人月就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投入一个人一个月的成本。然而这个成本,和具体担任开发工作的打工人的薪水无关,而是由公司规模、项目规模、开发难度等因素共同决定。除此之外,只要员工的职级相同,无论是经验老道人脉熟络一年20天年假还有期权的老油条,还是靠着996加班晋升全年无休的刚转正实习生,他们在项目中的成本计算是一样的。
而我听说的另一种成本计算方式更离谱,把公司预计产出的收益也做为成本计算进去。这种计算方式下,假如V社度了一年假,回来后写了一行代码,那么这行代码的成本就等于“V社理论上如果进行全年开发所能获得的收益”,堪称大制作。
知道了这两点之后,再来看这些高成本大制作的所谓3A,感觉就非常有水分。
本质上,IT行业属于工业,软件开发本质上是生产线。现代的工业生产线,在流水式生产商品的同时做到多样化个性化定制不是问题,我觉得游戏开发也同样。
游戏的开发人员,本质上就是游戏公司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早就被限制死了。
举个例子,大表哥2的马蛋蛋的热胀冷缩被人视为细节的极致,而于此同时,也有有些时候必须把马拴在中间的马桩上才能触发任务,左边右边都不行的这种瑕疵。
他们不可能是没注意到,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不是不想做,而是不能做。
在大表哥2这条生产线上,流水工人们把所有能做的本分工作都做到的极致。而流水工人们做不到的,需要改动生产线的问题,则基本不会得到解决。
他们仍然只是以最快的效率,最节省成本的方式在开发制作游戏。只不过他们积累的技术优势非常雄厚,即使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游戏产品,卖相上也比很多国产游戏好很多。
而知名大厂们,他们本身就有着业内最成熟的生产线技术,自带金字招牌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宣发,他们制作出来的3A游戏,成本真的有他们宣传的那么高吗?我表示怀疑。所谓的高成本,会不会其实只是个噱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