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的原理是啥?读取周围设备的蓝牙信息?

-NEOGEN--avatar

-NEOGEN-

2020-04-07T07:05:28+00:00

好像从没提到过原理。之前好像说是通过移动基站确定你去过哪个地方,但是以基站确认的话范围未免太大了,跟确诊人员有没有近距离接触也不好判断。

看到过新加坡还是哪研发的一个app还有谷歌和苹果研发的追踪方法就是靠读取周围蓝牙信息保存到本机,然后比对app网络广播的确诊人员的设备信息就可有知道近期有没有跟他接触过了。
Plenubla-avatar

Plenubla

你手机会发定位给运营商
Ariketh-avatar

Ariketh

是否读取手机位置信息?
╲⎝⧹🍆🍆⧸⎠╱-avatar

╲⎝⧹🍆🍆⧸⎠╱

湖北的所有公共场所出入口包括小区,公交车,出租车都有二维码

大商场这种需要先测体温再扫码才能入场
Zehein-avatar

Zehein

通过定位来锁定社交圈
通过实名制来确定个人
然后继续支付宝假如没半小时发送一次定位信息来确定行动轨迹,果然在感染区域带的时间超过三个定位手机就发黄码之类的吧
Fearpig-avatar

Fearpig

出入扫码 不就圈出你的行动轨迹了么
5's-avatar

5's

gprs定位
TeriMaki-avatar

TeriMaki

这就是大数据。。
ItzKyle-avatar

ItzKyle

基站确定的范围并不大,只要不是偏远地方,你一般会同时受到多个基站的影响,交叉区并没有多大
~a$ap Angels~-avatar

~a$ap Angels~

[quote][pid=412743148,21247474,1]Reply[/pid] Post by [uid=858800]gameokey[/uid] (2020-04-12 18:33):

gprs定位[/quote]不是所有人都开GPS的
是运营商通过基站定位,用实名制锁定人员。之前就出现过短信查询手机有没进出过疫区的功能
Wolfshade-avatar

Wolfshade

基站定位相当精确了,不信你关gps打开网页地图试试

出入扫码测温更新你的监控日期,14天过了就降低对你的警戒级别,于是你就绿了[s:ac:哭笑]
its_a_me_deppresso-avatar

its_a_me_deppresso

手机会连多个基站(虽然最后只会选择一个基站),几个圆交叉一下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
T-Popsicle-avatar

T-Popsicle

原理是所有公共场合都要刷码进,一旦有一天某个场合有一个人被确诊了,和他同时呆在某一个场合的人都会变黄码然后隔离
SeikyoMei-avatar

SeikyoMei

[quote][pid=412743148,21247474,1]Reply[/pid] Post by [uid=858800]gameokey[/uid] (2020-04-12 18:33):

gprs定位[/quote]gprs……真古老的词
电信3G太快了[s:ac:哭笑]
Trevorman-avatar

Trevorman

通过你周边几个基站的位置,就能确定你的位置。用过手机地图你就该知道只开GPS和开启基站辅助的精度差远了。
hEAVy_BreathinG-avatar

hEAVy_BreathinG

有人知道怎么取消健康码吗?
craidoz-avatar

craidoz

三角定位
Eisern_Mann-avatar

Eisern_Mann

[quote][pid=412743148,21247474,1]Reply[/pid] Post by [uid=858800]gameokey[/uid] (2020-04-12 18:33):

gprs定位[/quote]……gprs那是2g时代的通信上网机制,速度十几k每秒

你说的那个能定位的是gps[s:ac:汗]
我女友好正-avatar

我女友好正

基站定位只是其中一个数据来源,比你想象的还是多不少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2/-7Q5-5zb3ZfT3cS10i-r2.jpg.medium.jpg[/img]

防疫健康信息依据的数据包括且不限于:
a)卫生健康部门共享的确诊、疑似等病情病例数据;
b)工信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个人通讯终端停留超过4小时的漫游地信息;
c)医保部门共享的确诊病例就诊数据;
d)卫生健康部门汇集的发热门诊数据;
e)交通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铁路、民航、客运出行信息;
f)各地区提供的疫情和疫情社区和重点活动场所数据;
g)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提供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查询结果数据;
h)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或授权查询的家庭关系、居住、酒店入住情况数据;
i)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交申报的个人或家庭健康数据;
j)其他防疫有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