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Caillou
2022-07-22T02:27:31+00:00
建康离北朝就隔一条河,北方一南下建康就要拉警报,这个位置在乱世是不是并不适合建都
天子守国门
国门朝着天子昂首踏步的走来[s:a2:诶嘿]
[s:ac:哭笑]
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宋齐梁陈的疆域图你就会发现
疆域是逐渐缩小的(淮北/淮南/江北逐渐丢失)
[s:ac:哭笑]
也就是说不是建都不合适,而是被打到家门口了
[quote][tid=32826549]Topic[/tid] Post by [uid=25843176]农村破落户[/uid] (2022-07-27 10:34):
建康离北朝就隔一条河,北方一南下建康就要拉警报,这个位置在乱世是不是并不适合建都[/quote][s:ac:哭笑]有没有可能最早南朝是有淮南淮北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7/27/njQ2q-g14lZeT3cSz9-p6.jpg[/img]
[quote][pid=627938994,32826549,1]Reply[/pid] Post by [uid=37755839]ysfyzy[/uid] (2022-07-27 10:59):
[s:ac:哭笑]
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宋齐梁陈的疆域图你就会发现
疆域是逐渐缩小的(淮北/淮南/江北逐渐丢失)
[s:ac:哭笑]
也就是说不是建都不合适,而是被打到家门口了[/quote][s:ac:哭笑]那就不得不提元嘉北伐伐没淮南的含金量了
南京被定都本来就是有利于北伐,只是北伐这种事情,第一代开国皇帝完不成怎么可能由后代完成。。。
当时南方没有开发,人口、富庶的只有长江一线,那必然要在前线建都,这也是淮河防线重要的原因之一
[quote][pid=627939672,32826549,1]Reply[/pid] Post by [uid=43375561]明晰梦里[/uid] (2022-07-27 11:01):
[s:ac:哭笑]那就不得不提元嘉北伐伐没淮南的含金量了[/quote]南朝淮南丢失应该是在南齐裴叔业投降北魏才丢的
元嘉北伐虽然让拓跋焘饮马瓜步,但青徐地区他一口都没吃下来
刘宋只是丢了淮北,那也得等到刘彧时期薛安都投降北魏才丢的
[quote][pid=627938994,32826549,1]Reply[/pid] Post by [uid=37755839]ysfyzy[/uid] (2022-07-27 10:59):
[s:ac:哭笑]
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宋齐梁陈的疆域图你就会发现
疆域是逐渐缩小的(淮北/淮南/江北逐渐丢失)
[s:ac:哭笑]
也就是说不是建都不合适,而是被打到家门口了[/quote]东晋时期南北边界线一直在淮河流域,刘裕时期反推了一波,结果刘裕死后,北魏一统北中国,北朝兵马直接推到长江北岸。
刘宋建国时黄河是边境线 南齐南梁至少也在淮河,就南陈这个出生就在ICU里的比较坑
[quote][pid=627939672,32826549,1]Reply[/pid] Post by [uid=43375561]明晰梦里[/uid] (2022-07-27 11:01):
[s:ac:哭笑]那就不得不提元嘉北伐伐没淮南的含金量了[/quote][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7/27/njQ2q-7h1zZmT3cSsg-jz.jpg[/img]
南梁时期淮南都在手上,直到侯景之乱才丢了淮南,甚至南陈都曾短暂收复过。元嘉北伐被拓跋焘饮马长江,不过沿途的彭城盱眙也攻不下来,最后还是得撤兵,此时山东还要经过后面两次青州之战才给北魏吞并
北魏是刘裕驾崩后从河南山东开始蚕食,淮南反复争夺,也就侯景之乱以后的南朝符合都城边境一江之隔
《廿二史札记》南朝陈地最小 ...
晋南渡後,南北分裂,南朝之地,惟晋末宋初最大,至陈则极小矣。
刘裕相晋,灭慕容超而复青齐,降姚洸而复洛阳,灭姚泓而复关中。其後关中虽为赫连勃勃所夺,而泝河西上时,遣王仲德在北岸陆行,魏将尉建弃滑台,仲德入据之,自後魏屡攻,得而复失。魏明元帝欲南伐,崔浩谓'当略地以淮为限,则滑台、虎牢反在我军之北。'是滑台、虎牢尚为宋地。宋将到彦之、王仲德攻河南,明元帝遣长孙道生等追击至历城而还,是历城亦宋地也。宋元嘉十九年,诏'阙里往经寇乱,应下鲁郡修复学舍。'是鲁郡亦宋地也。
直至魏太武帝遣安颉攻拔洛阳,克虎牢,克滑台,帝临江起行宫於瓜步,宋馈百牢,乃班师,於是河南之地多入魏。
魏孝文帝时,宋薛安都以彭城,毕众敬以衮州,常珍奇以悬瓠,俱属於魏,张永、沈攸之与魏战,又大败,於是宋遂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南地。
其後齐将裴叔业又以寿春降魏,於是淮北之地亦尽入於魏。故萧齐北境已小於宋。
迨梁武帝使张绍惠取宿豫,萧容取梁城,韦叡取合肥,以及义阳、邵阳之战,浮山堰之筑,两国交兵,争沿淮之地者十余年,互有胜负。魏孝明帝时,元法僧以徐州降梁,梁武遣萧综守之,综仍以徐州降魏。
魏末尔朱荣之乱,北海王颢奔梁,梁立为魏主,使陈庆之送之归国,深入千里,孝庄帝北走,颢遂入洛,梁之势几振。其後颢战败被擒,魏仍复所失地,而梁之地尚无恙也。
及侯景之乱,西魏寇安陆,执司州刺史柳仲礼,尽没汉东之地,其淮阳、山阳、淮阴等地,俱降东魏,鄱阳王范又以合州降东魏,东魏遂尽有淮南之地。景又攻陷广陵,使郭元建守之,景败,元建以广陵降北齐。(时东魏孝静帝已逊位於齐文宣)於是江北亦为北齐所有。
是时萧绎在江陵,乞师於西魏,令萧循以南郑与西魏,西魏遂取汉中。绎称帝於江陵,武陵王纪自成都起兵伐之,西魏使尉迟迥攻成都以救绎,及纪为绎所杀,而迥亦取成都,於是蜀地尽入於西魏矣。
是时梁之境,自巴陵至建康,惟以长江为限,荆州界北尽武宁,西拒峡口,而岳阳王萧察以绎杀其兄誉,遂据襄阳降西魏,西魏遣于谨等伐江陵,克之,杀元帝(即绎),乃以江陵易襄阳,使察为梁主,而襄阳亦入於西魏矣。
元帝殁後,王僧辨、陈霸先立其子方智於建业,北齐文宣纳萧渊明入为梁主,陈霸先废杀之,仍奉方智。其时徐嗣徽、任约降北齐,方据石头城,文宣又遣萧轨、柳达摩、东方老等来镇石头,为霸先所擒杀,金陵之地得以不陷。计是时,江以北尽入於北齐,西境则蜀中及襄阳俱入西魏,江陵又为萧察所有,梁地更小於元帝时矣。
陈霸先篡位(是为陈武帝),因之以立国,其地之入於周者(西魏恭帝逊位於周),惟湘州在江之南,周将贺若敦、独孤盛不能守,全师北归,地归於陈。其後周、陈通好,陈又赂周以黔中地及鲁山郡。迨北齐後主荒纵,陈宣帝乘其国乱,使吴明彻取江北,大败齐师於吕梁,又攻杀王琳於寿阳,於是淮泗之地俱复。而是时周已灭齐,宣帝欲乘乱争徐、兖,又使明彻北伐至彭城,反为周师所败,明彻被擒,於是周韦孝宽取寿阳,梁士彦复拔广陵,陈仍画江为界,江北之地尽入於周。故隋承周之地,晋王广由江都至六合,韩擒虎自庐州直渡采石,贺若弼自扬州直造京口,遂以亡陈也。
按三国时孙吴之地,初只江东六郡,渐及闽粤,後取荆州,始有江陵、长沙、武陵、桂阳等地,而夔府以西,尚属蜀也。其江北之地,亦只有濡须坞(今无为州),其余则皆属魏。陈地略与之相似,而荆州旧统内江陵,又为後梁所占,是其地又小於孙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