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E
2021-02-27T05:11:11+00:00
不管是武侠还是仙侠玄幻 整点点佛教思想的设定在里面确实逼格会高出不少
这年头混到现在的宗教没一个拉跨的,你就当它一开始是写小说搞文娱精神建设吧,写了那么多那么多年,不晓得多少人去增添删补,精巧设定摘之即来的,用在现代网文里可不夺人眼球吗。你一个人想的再多设定再精彩,也不可能比得上别人宗教几百上千年的堆砌的
尤其是牛逼轰轰了半本被主角平了的时候更舒服[s:ac:喘]现在灭佛这个爽点没怎么见到写的了
没点水平怎么当世界三大宗教(道教不是)。中国人对佛道更熟悉。尤其是佛教,他的理论其实是非常精巧且复杂的,拿来营造一种宿命感可以唬住绝大多数读者。现在网文作者对佛教的理解都只是很浅,通俗小说作者中还没有见到像金庸那样的水平。
大部分网文作者对佛道的理解都很浅薄,光佛教是反对第一因、机械因果论,很多的就不知道。中国古代思想普遍逻辑方面不太行,这方面佛教是补足的,僧肇的《物不迁论》,有兴趣的人,可以对照贝克莱的那些悖论看看,很有意思。 佛教教义内核反第一因、反本体论,和其他宗教明显的不一样。 民国时期为了对抗西学,很多人选择发扬佛教唯识学,后来的新儒家运动,直接就喊“援佛入儒”了。
辩论之王嘛
就是遇到拿武器的就没了
不过,
现代社会有辩论赛,还可以参与呢
//
作为创始人啊,他做的很好,
规定了,徒子徒孙,不能结婚
这样就避免了,那种传统亲戚门阀势力
//
再说西方一神教,其实他们几个教都是设立了不能改的,那怎么有新教的呢
抽出来自己需要的章节,组合=新教,你说改了吗,没改.
为什么可以这么操作呢,因为没有最初的版本,没有传下来
123456789=原文
139=原文
//
所有宗教死穴就是不提供现实任何保护,但是却收税.而且不事生产.
佛教的死穴是,只要你多研究,几个不同的印度本土宗教,印度教,嗜那,就能发现在印度,打不过印度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看着很新鲜的那些理论啊,体验啊,
在印度是,大路货,基本就是互相抄,撑死是ac,ad,ae的区别,差异的部分,就是无法证实的轮回概念部分,
所以,他们自己本土教是谁都打不死谁,修行内容一模一样,理论是99%相同,就1%的不同,这怎么怎么可能打出很大的差异呢
//
而且辩论道一定程度,是需要实际修行的支撑的,
否则,就如同,2个旱鸭子,在讨论,游泳教练的姿势哪个游的更快
当然,目前,旱鸭子太多了,旱鸭子教人游泳的就更多了,
[quote][pid=496798352,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37912414]有限无边[/uid] (2021-03-01 14:13):
大部分网文作者对佛道的理解都很浅薄,光佛教是反对第一因、机械因果论,很多的就不知道。中国古代思想普遍逻辑方面不太行,这方面佛教是补足的,僧肇的《物不迁论》,有兴趣的人,可以对照贝克莱的那些悖论看看,很有意思。 佛教教义内核反第一因、反本体论,和其他宗教明显的不一样。[/quote]你以为唯识学和中观撕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民国的时候,汉传和藏传撕逼 ,根子不就是中观应成派破唯识么?
唯识学立如来藏,汉传诸宗所谓真如、佛性、如来藏、八识心王,这本身就是本体论。
金胎二部尊大日如来、天台等宗尊毗卢遮那、宁玛巴的普贤王如来,都是本体论的神格化。
就算是禅宗,还出了三峰法藏一脉,以O为本体,导致了禅宗明末大分裂。
[quote][pid=496789557,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60608632]夏美·施瓦茨[/uid] (2021-03-01 13:34):
尤其是牛逼轰轰了半本被主角平了的时候更舒服[s:ac:喘]现在灭佛这个爽点没怎么见到写的了[/quote]元始天尊一巴掌灭掉3000佛陀那段,我都给看高潮了
[quote][pid=496789557,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60608632]夏美·施瓦茨[/uid] (2021-03-01 13:34):
尤其是牛逼轰轰了半本被主角平了的时候更舒服[s:ac:喘]现在灭佛这个爽点没怎么见到写的了[/quote]现在小说中的灭佛尽是占据资源不事生产xx妇女等理由,不像当年《佛本是道》,拼命往人家根里刨,这才要命啊!
[quote][pid=496803172,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42270116]盗泉子填坑积善功[/uid] (2021-03-01 14:33):
你以为唯识学和中观撕了一千多年为什么?民国的时候,汉传和藏传撕逼 ,根子不就是中观应成派破唯识么?
唯识学立如来藏,汉传诸宗所谓真如、佛性、如来藏、八识心王,这本身就是本体论。
金胎二部尊大日如来、天台等宗尊毗卢遮那、宁玛巴的普贤王如来,都是本体论的神格化。
就算是禅宗,还出了三峰法藏一脉,以O为本体,导致了禅宗明末大分裂。[/quote]唯识不是本体论,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且和第七识互为因果,没法具有本体性质,真如也不是阿赖耶识之外的独立实体,是一切事物本身在去除二见之后显露的真性。并且,承认真理(真如)存在,和认为真理是时空意义的本体、一切事物的亲生因,并不是等同逻辑,这本身也是被佛教反对的。
如来藏系确实有些经典看起来像本体论,但在分析说理比较多的如来藏类佛经里,本体意义也是被消解的,楞伽经里说是空性的异名,楞言经里辨析了如来藏不是在五蕴之外的独立存在。
至于中观唯识之争,清辨是为楞伽经做过疏的,他本身不可能反对如来藏,中观唯识争的是谁的解释更了义。至于藏传应成派,他们对唯识的批判在护发、玄奘系唯识中并不成问题,而且应成派也不等同于龙树、提婆中观,汉传识是以三论宗中观为续的。
Reply to [pid=496786528,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62091726]天清爱吃鱼[/uid] (2021-03-01 13:20)
真的
当年研究印度神话宗教时看到那些学说
才发现他们玩得有多溜
也不知道该佩服古早印度人对逻辑学的超越时代式的研究
还是该吐槽他们连世俗都没搞好就把理论建设得那么高
[s:ac:哭笑]
感觉就像是
春秋诸子百家里儒道墨都死盡
只剩名家独大,还流传百年被秦汉独尊
后世中国的精神内核大概就会是那个样子吧
虽然以后人的眼光来看,
这种文明早期就对逻辑名学深入研究的方向
对世事世俗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但不得不说一句,B格是真的高
顺带介绍几句吧
古印度的学说是真的好玩
我们也许是身在局中
或者是汉传佛教太过融入中华文化
很多概念都变得浅显、民俗化
普通人也很少特意了解,往往只有模糊的概念,
"因果"就是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没好下场、
"往生极乐"就是做好事死后就有福报
乃至整个宗教的"教义"都(在普罗大众心中)变成了单纯的NEUTRAL GOOD,
"佛教就是那个讲慈悲为怀的宗教"、"和平主义"、"无为"、"禁欲主义"
就像是一个普通(东亚)人对基督教的认知
往往只有"耶稣"、"死后天国"等等
关于"谁得救赎"、"自我意志"等在教派历史上引起无数争论的概念,却是很少接触到的
(甚至西方人也不例外)
也不谈那些太复杂、距离今天思想太远的理论
就说"六师外道"
这算是佛教当年发展时与印度其他学说碰撞的一个注脚
是佛教对当时其他学说的一个驳论
说白了,就是当时的佛教跟其他流行的异教打嘴仗
流传下来的论战对象有六家、这里只说其中四家:
删闍夜毗罗胝子
末伽梨拘舍梨子
富兰那迦叶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这是梵文,这里的B格已经够高了,但读者听不习惯
那么换成汉传佛教的翻译
矫乱论者
正命论者
无作论者
断灭论者
感觉就很高大上,很有佛法的语感,很不知所云
拿来当小说里的敌人或者武功仙术学说完全可以唬住人
但如果换成今天现代的说法,其实他们就是
不可知论者
宿命论者
道德虚无论者
唯物论者
这个例子大概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点点
古印度学说经过汉传翻译再经过上千年的传统和文化调和后
民间对佛教的理解的失真
你是没去看近现代的那群基督教的护教学家,各种逻辑诡辩奇才
特别是切斯特顿,就写《布朗神父》的那位,一部《异教徒》的护教散文集,文笔华丽逻辑环环相扣,各种悖论套悖论,神乎其技[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Reply to [pid=496822526,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25578377]角落里的孤零零[/uid] (2021-03-01 15:43)
对
看着护教士从中世纪辩护到现代
想出一个又一个只能称为"绝妙"的逻辑推论
从而推动各种哲学发展
是不得不真心佩服
但同时也拦不住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吐槽
"我知道你们很厉害但其实只要承认上帝不存在就省事多了
不用搞这种mental gymnastic"
[s:ac:哭笑]
[quote][pid=496810358,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37912414]有限无边[/uid] (2021-03-01 15:01):
唯识不是本体论,阿赖耶识是刹那生灭的,且和第七识互为因果,没法具有本体性质,真如也不是阿赖耶识之外的独立实体,是一切事物本身在去除二见之后显露的真性。并且,承认真理(真如)存在,和认为真理是时空意义的本体、一切事物的亲生因,并不是等同逻辑,这本身也是被佛教反对的。
如来藏系确实有些经典看起来像本体论,但在分析说理比较多的如来藏类佛经里,本体意义也是被消解的,楞伽经里说是空性的异名,楞言经里辨析了如来藏不是在五蕴之外的独立存在。
至于中观唯识之争,清辨是为楞伽经做过疏的,他本身不可能反对如来藏,中[/quote]唯识作为佛教内部纠正空有之争的产物,他必然要走本体论的道路。
首先捋一下佛教当时的问题,就是空与有的大争论下,于是需要龙树的中观,以“非空非有,不落边见”进行调和。
但是,中观的非空非有,在理论上是完美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居士持戒还是僧人修行,始终是不脱离于“有”。除了少部分高僧,佛教这个系统下的大部分人,不但做不到“非空非有”,就是“空”也是基本做不到的。
为什么龙树要说“灭诸戏论”?不但说有是戏论,说空亦是戏论,因为过度说空必然会毁坏佛教作为宗教的一切社会基础、物质基础——因为“空”在实际上,起到了消解戒律、消解僧团、消解佛教的作用。
但是“非空非有”的中观,是解决僧团理论道路的学说,不是解决僧团社会问题的学说,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调和空有之争,同时又能重新构建教内教外道德实践体系的新学说。
唯识学的重要作品“唯识二十颂”,以“地狱中的狱卒是否为有情众生”为论题,作为构建唯识学体系的入手处,就可以看到唯识学派僧人的苦心。
所以唯识学设立了这么一个概念——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佛性,作为唯识学的本体概念,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是被确定为“假说的本体”。唯识学僧人,用阿赖耶识作为道德价值和事实意义的承载者,但是基于空有之争调和者的立场,阿赖耶识在唯识学里,并不是一个“实有”的本体论,而是一个“假设”的本体论。
唯识学僧人的立论,是设立一个无限自由无限可能的意识“阿赖耶识”,作为“假设的本体”。由于阿赖耶识无限自由无限可能,但是由于无限可能,就出现了我执这种意识进行了污染。我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阿赖耶识中存在无限可能,导致这种“种子”不断和同属性的“种子”彼此吸引,最终在无限可能无限自由的阿赖耶识中形成了固定路径依赖的部分。这部分,就是被污染的阿赖耶识。
这样,在唯识学的立论下,由于“我执”的污染,导致“识”的连续变化。比如“生死流转”这个问题,就是“我执”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导致识的变迁,不断投生,不断死亡,形成实际上的转世。
于是,在唯识学的阿赖耶识这个“假说的本体论”的体系下,包括转世、因果、六道境界、修禅入定等所有佛教徒常见问题,都可以在“识”的变化、种子的熏染上得到解释。
而唯识学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解释方法,让僧人不断舍弃我执,离开被污染的阿赖耶识,然后进入真如或者说如来藏之内。
虽然一代又一代的唯识学僧人,都强调阿赖耶识这种“假说的本体论”,类似于法华经的三车喻(法华经将阿罗汉、缘觉、菩萨,比喻为羊鹿牛三车)。羊鹿牛三车是权变的,大白牛车是真实的,三乘是权变的,佛乘是真实的。
按照三车喻进行比照,阿赖耶识是污染的,如来藏是清净的,阿赖耶识是虚假的,如来藏是真实的。
这样子看,似乎唯识学的本体论,是虚假的本体论,是用完就丢的戏论。然而唯识学作为调和佛教理论矛盾的学说,他提出了“假说”的阿赖耶识和“真实”的如来藏,这么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并且在唯识学的体系下,“污染”的阿赖耶识通过消除“我执”,是可以转化为“清净”的如来藏的。这固然是“烦恼即菩提, 生死寂灭体”的佛教传统见解,但是作为唯识学本身而言,在这个如来藏体系下,“虚假”的阿赖耶识和“真实”的如来藏,等于是无法割裂的。
那么现在就可以对唯识学的本体论的体和用做一个简述了。
在俗谛上,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作为本体论,对生死流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传统佛教问题进行解释。
在这个层面上,阿赖耶识是真实的本体论。
在胜义谛上,阿赖耶识被视为“虚假的本体论”,将被污染的阿赖耶识转为清净的如来藏,把烦恼的五蕴转为涅槃。
在这个层面上,这个本体论则被视为“虚假的”、“戏论的”,是进入最终涅槃的一种手段,所谓真如、所谓佛性、所谓如来藏,都是通向涅槃的“向月之指”。
然而不论唯识学怎么讨论它这套理论在俗谛和胜义谛的二元性,事实就是,在实际操作的现实层面,唯识学指向涅槃之路的手段,只对那些真正进入涅槃的僧侣有价值,它事实上充任的,始终是俗谛上的本体论的角色。
[quote][pid=496828820,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42270116]盗泉子填坑积善功[/uid] (2021-03-01 16:06):
唯识作为佛教内部纠正空有之争的产物,他必然要走本体论的道路。
首先捋一下佛教当时的问题,就是空与有的大争论下,于是需要龙树的中观,以“非空非有,不落边见”进行调和。
但是,中观的非空非有,在理论上是完美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居士持戒还是僧人修行,始终是不脱离于“有”。除了少部分高僧,佛教这个系统下的大部分人,不但做不到“非空非有”,就是“空”也是基本做不到的。
为什么龙树要说“灭诸戏论”?不但说有是戏论,说空亦是戏论,因为过度说空必然会毁坏佛教作为宗教的一切社会基础、物质基础——因为“空[/quote]不是,你先别打这么多字,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里面,都明确说明了阿赖耶识刹那生灭,相似相续,更与第七识互为俱有依,根本不存在第一因、时空意义的独立可切割实体,这种性质的东西,为什么非安上“本体论”的名号?
最后也不是阿赖耶识转变为如来藏 ,阿赖耶识转变的是“大圆镜智”,这是无漏有为法,并不是无为法,四智中六七二智在因地,以触证了真如而成之为智,这就说明真如和阿赖耶识并不是转换关系,这是唯识的基础知识。所谓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是“金器即金”的逻辑,密严经里譬喻为“如金与指环”,不是金等于指环,不离金而有指环,不离指环而有金,阿赖耶识不过是金器的最纯净、殊胜形态,这才是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树立本体论,更贴近的概念是现象学。。
Reply to [pid=496808654,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34476805]yushui1378[/uid] (2021-03-01 14:54)
还有将夜那一句“闭嘴”,我记了这么多年[s:ac:哭笑]
[quote][pid=496798352,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37912414]有限无边[/uid] (2021-03-01 14:13):
大部分网文作者对佛道的理解都很浅薄,光佛教是反对第一因、机械因果论,很多的就不知道。中国古代思想普遍逻辑方面不太行,这方面佛教是补足的,僧肇的《物不迁论》,有兴趣的人,可以对照贝克莱的那些悖论看看,很有意思。 佛教教义内核反第一因、反本体论,和其他宗教明显的不一样。 民国时期为了对抗西学,很多人选择发扬佛教唯识学,后来的新儒家运动,直接就喊“援佛入儒”了。[/quote]你是看论不看经的吗?
入楞伽经说的很清楚了。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
[quote][pid=496838596,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42270116]盗泉子填坑积善功[/uid] (2021-03-01 16:41):
你是看论不看经的吗?
入楞伽经说的很清楚了。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quote]是你看死了啊,楞伽经后文还说如来藏是空性异名,那你理解的“本体阿赖耶识”和“空性”等同么?等同的话还怎么成立本体? 所谓“自性清净阿赖耶识”,不就是“如金与指环,辗转无相异”么?指环(本质)就是金,故而可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但指环(形体+本质)并不是和金完全意义的等同。
最后唯识的完整形态就是在论里,你不让人看瑜伽师地论,那什么?
啥你写专业点都b格高一点。
只不过大部分人对宗教完全没有任何了解,就像他们对儒家也没啥了解一样。
[quote][pid=496841001,25729036,1]Reply[/pid] Post by [uid=37912414]有限无边[/uid] (2021-03-01 16:49):
是你看死了啊,楞伽经后文还说如来藏是空性异名,那你理解的“本体阿赖耶识”和“空性”等同么?等同的话还怎么成立本体?[/quote]唯识立阿赖耶识,在俗谛上就是生诸境界的本体,在胜义谛上就是与涅槃不二的空性。
这很难理解吗?在通向涅槃之时,和用来解释六道轮回等俗谛问题上,起到的一个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