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yuuw
2022-04-30T23:17:17+00:00
抛开那些无关痛痒的环节,这部剧的实质就是诸葛亮集团利用对外的特务机关,对内部异见高官搞钓鱼执法,对内大搞白色恐怖。就这样的蜀汉,还复兴啥呀?比司马懿是强,也就强了一点吧。
[quote][pid=0,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63493061]无辜的吃瓜路人[/uid] (2022-05-08 07:25):
抛开那些无关痛痒的环节,这部剧的实质就是诸葛亮集团利用对外的特务机关,对内部异见高官搞钓鱼执法,对内大搞白色恐怖。就这样的蜀汉,还复兴啥呀?比司马懿是强,也就强了一点吧。[/quote]额?。。。李严要反叛这么大的事被压下去还不够么。
李严我记得都是可以单独开府的哦
[quote][pid=608965296,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388883]ren21234[/uid] (2022-05-08 07:33):
额?。。。李严要反叛这么大的事被压下去还不够么。
李严我记得都是可以单独开府的哦[/quote]问题是李严谋反这事儿本来就是杨仪冯膺陈恭一步步诱导出来的。长达多年的布局,又是勾结曹魏,又是衣带诏的,这谁能顶住啊?
你搞错了,所有的这些事坏就坏在不是在诸葛亮的领导之下。
原著里的司闻曹是丞相府下设的一个机构,从机构的命名看也非常符合。所以司闻曹接受杨仪领导,向诸葛亮负责。
但是电视剧里,李严都能参和一脚,诸葛亮的表现也没那么关心,最后一集他荀诩还敢对杨仪大呼小叫,说明电视剧里的设定,司闻曹是一个国家机构。
这就导致欺上瞒下,再碰上荀诩这个愣头青,导致整个计划破产。
[quote][pid=608969301,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1175924]liuliu40[/uid] (2022-05-08 08:20):
你搞错了,所有的这些事坏就坏在不是在诸葛亮的领导之下。
原著里的司闻曹是丞相府下设的一个机构,从机构的命名看也非常符合。所以司闻曹接受杨仪领导,向诸葛亮负责。
但是电视剧里,李严都能参和一脚,诸葛亮的表现也没那么关心,最后一集他荀诩还敢对杨仪大呼小叫,说明电视剧里的设定,司闻曹是一个国家机构。
这就导致欺上瞒下,再碰上荀诩这个愣头青,导致整个计划破产。[/quote]从最终结果看,诸葛亮虽然事先不知道杨仪他们的谋划,但最后还是默许了一系列事件的结果。李严被钓鱼执法的结果,诸葛亮认了,冯膺杨仪利用司闻曹对内搞钓鱼执法,诸葛亮也认了,陈恭以死成全对李严的迫害,诸葛亮最后也认了。甚至对于差点搅了杨仪布局的荀诩,诸葛亮也没有选择把他留下来制衡冯膺,而是外放到东吴,由内勤变外勤。
既然诸葛亮都认可了结果,那事先知不知道,参没参与,还重要么?
你要说钓鱼执法,我怀疑费袆钓魏延和杨仪。诸葛亮钓孟达是晋书石锤了的,就是不知道钓饵是不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至于李严是不是因为孟达搞出的那一波骚操作就真不好说了。诸葛瞻他们钓姜维,因为钟会邓艾进场打断了。真要说蜀汉白色恐怖,也不是不可以,史书上明里暗里多少有点记载。无论是三国志蜀志里记录诸葛亮最后执政时期,各郡无力征调,诸葛亮死后大量逃亡。还是吴志里张温外教回来形容面有菜色。以及晋书里面巴东地区杀男婴成习俗。包括前面刘备在时,马超的举报等。题材还是很多的。
蜀汉内部本来就分成三派,荆州东州益州,前面丞相就说了北伐的必要性,李严就是要借着街亭失利来弹劾丞相阻挠北伐,哪怕这次弹劾不成,还有下次下下次,只要北伐不成功李严就不会罢休
所以哪怕杨仪手段卑劣,但是目的是为了北伐,李严如果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他会中计吗,不会真有人认为李严的南征可行吧
你能把北伐南征仅仅看成是意见分歧,也只能呵呵了
[quote][pid=608969719,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1678189]wybk[/uid] (2022-05-08 08:24):
废话,本来就比司马懿只强了一点啊,你以为强很多?[/quote]历史 小说 几版影视作品,你说的是哪个诸葛亮和司马懿?[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b6e96d1.png[/img]
[quote][pid=608969719,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1678189]wybk[/uid] (2022-05-08 08:24):
废话,本来就比司马懿只强了一点啊,你以为强很多?[/quote]建议看看三国志。
我的意见是,诸葛亮,关羽这类写进史书与教科书的道德模范最好不要戏说,古今中外不管哪个国家这都是条红线。
当然马伯庸的民族属性注定了他没有历史包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以为衣带诏只是一个局,然而结尾没反转,诸葛岂不成了董太师三世[s:ac:呆]
这剧有点逗,开篇描述丞相举棋不定,情报错误导致抉择出错,结果把马谡砍了,接着是手下仗义执言替马谡进言结果被撤职,然后是大权独揽逼得刘禅写衣带诏,自己手下为了争权滥用谍报机构,罚酒三杯后就默许了,把丞相写得够黑的。
[quote][pid=608971579,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39727445]厄长丶苏[/uid] (2022-05-08 08:40):
蜀汉内部本来就分成三派,荆州东州益州,前面丞相就说了北伐的必要性,李严就是要借着街亭失利来弹劾丞相阻挠北伐,哪怕这次弹劾不成,还有下次下下次,只要北伐不成功李严就不会罢休
所以哪怕杨仪手段卑劣,但是目的是为了北伐,李严如果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他会中计吗,不会真有人认为李严的南征可行吧
你能把北伐南征仅仅看成是意见分歧,也只能呵呵了[/quote]但历史上诸葛亮用的是押运粮草不利把李严贬为庶民,这是光明正大,赏罚分明。
这剧里是干什么?用特务机关一步步给政敌做局,然后引诱谋反。。。今天反对北伐的可以这个待遇,明天反对其他的政策的呢?合着跟诸葛丞相只能唱赞歌是吧?这是诸葛丞相还是司马宣王啊?
[quote][pid=608976085,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62818020]jiruse2[/uid] (2022-05-08 09:12):
我的意见是,诸葛亮,关羽这类写进史书与教科书的道德模范最好不要戏说,古今中外不管哪个国家这都是条红线。
当然马伯庸的民族属性注定了他没有历史包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quote]同意,
马伯庸他想怎么写不关普通老百姓的事。
但是这种拍成电视剧,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而且拿到央视播放的,这样写诸葛亮合适吗?
戏说当然是可以戏说的,
但是诸葛亮这种封建社会的道德典范被戏说成了阴谋家,不合适。
[quote][pid=608970197,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43039335]雷霆崖上至高岭外大天桥下小茶馆内说书人[/uid] (2022-05-08 08:28):
你要说钓鱼执法,我怀疑费袆钓魏延和杨仪。诸葛亮钓孟达是晋书石锤了的,就是不知道钓饵是不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至于李严是不是因为孟达搞出的那一波骚操作就真不好说了。诸葛瞻他们钓姜维,因为钟会邓艾进场打断了。真要说蜀汉白色恐怖,也不是不可以,史书上明里暗里多少有点记载。无论是三国志蜀志里记录诸葛亮最后执政时期,各郡无力征调,诸葛亮死后大量逃亡。还是吴志里张温外教回来形容面有菜色。以及晋书里面巴东地区杀男婴成习俗。包括前面刘备在时,马超的举报等。题材还是很多的。[/quote]蜀汉白色恐怖[s:a2:惊]
胡言乱语也要有个限度[s:ac:呆]
蜀汉百姓逃亡,结果吃饱了撑的给诸葛亮死后立庙。
张温说蜀汉面有菜色[s:ac:惊]你知道孙十万给张温穿小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盛赞诸葛亮执政引发孙权暗恨。这件事传到蜀汉还被诸葛亮狠狠吐槽了一顿。
我不知道你把孙休时期和西晋初年的乱象挪到诸葛亮头上是想干什么。
彭羕被马超举报有什么问题?连谋反之言都出口了,还当着马超这个身份敏感的新降军阀说,马超不举报难道留着过年?
[quote][pid=608976085,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62818020]jiruse2[/uid] (2022-05-08 09:12):
我的意见是,诸葛亮,关羽这类写进史书与教科书的道德模范最好不要戏说,古今中外不管哪个国家这都是条红线。
当然马伯庸的民族属性注定了他没有历史包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quote]你不说还真不知道他是满族(虽然有点诛心了
[quote][pid=608979023,31808597,1]Reply[/pid] Post by [uid=60319520]天草施瓦泽[/uid] (2022-05-08 09:30):
蜀汉白色恐怖[s:a2:惊]
胡言乱语也要有个限度[s:ac:呆]
蜀汉百姓逃亡,结果吃饱了撑的给诸葛亮死后立庙。
张温说蜀汉面有菜色[s:ac:惊]你知道孙十万给张温穿小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盛赞诸葛亮执政引发孙权暗恨。这件事传到蜀汉还被诸葛亮狠狠吐槽了一顿。
我不知道你把孙休时期和西晋初年的乱象挪到诸葛亮头上是想干什么。
彭羕被马超举报有什么问题?连谋反之言都出口了,还当着马超这个身份敏感的新降军阀说,马超不举报难道留着过年?[/quote]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后入为尚书,代董允为尚书令,众事无留,门无停宾。——《三国志.蜀志.吕乂传》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晋书.王睿传》
这总不是我瞎编的吧。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诸葛亮名流千古,无论史书还是民间都推崇有加,这就说明了一切。戏说这样的人物,注定不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