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减18分钟的八佰,拧巴到让我无言以对

Macchiato-avatar

Macchiato

2020-08-15T00:33:04+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ulWFlKSnBcI2_wkDhol08g[/url]

8月14日《八佰》全国点映,随着电影第一句话:“他们在保护我们”出现,一部自己拧巴又让知晓历史背景的观影者拧巴的电影开始播放。

是的,拧巴,这是我看完影片的最大感受。

不谈历史,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谈到历史,却又处处是漏洞。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

《八佰》的宣传非常完美,删减18分钟的名头、爱国旋律的主题、几个月的宣传拉锯战,让大众对这部电影的好奇度顶上风口浪尖。

突然决定的8.14日第一轮点映,又为这部影片渲染上了一层金光,8.14日,特殊的一天,是8.15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颇有一种电影票房胜利在前的寓意。

毫无疑问的是,《八佰》的营销是成功的,8.14日《八佰》点映首日票房1428万,平均票价超《哈利波特》《星际穿越》,保守估计票房10亿起。

但这部注定大卖的影片,在影片还没开始前,就开始拧巴了。

八佰的剧情介绍如下:

?

我们暂且先不谈介绍中的情节是否属实,但从介绍中我们至少可以判定:这是一部致敬国民党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实际上是400余人)的电影,但是导演管虎是如何致敬的呢?为了宣传这部电影,表达对壮士的敬意,他特地去拜访了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

?

但孙元良其实才是当初抛弃八百壮士,甚至可能被电影致敬中的壮士憎恨的人,无论哪方的历史记载里,孙元良都是不折不扣的民族罪人。

1937年11月5日,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湾金山卫,形成对淞沪前线中国第三战区部队的包抄之势。国军反击未果,为避免全军覆没,下令“转进”,实则为溃退。

为了掩护国民党主力部队转移,孙元良又下令88师524团第1营的4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并亲手将“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交给谢晋元团长。

自己则撤退了。

不仅喜欢临阵脱逃,被国民党唾弃:

日军那种极端残暴的行为外,在我国方面,参加保卫南京战役的高级干部,都是有责任的。尤以像孙元良那种卑鄙可耻的行为(孙元良于12日下午5时到长官部开会出来后,就没有回部队,脱去军服,换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鸨母做干妈,迁到难民区躲藏了1个月,后以日军疏散难民,才混出来),更是罪不容诛……

——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著《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

87、88两师规定突围,均未遵办,又未控制到船只,无法渡江,而且88师已经溃散。听说王敬久、孙元良二人开会后即不知去向,部队无人指挥,混乱不堪,后来被日寇屠杀的最多。这二人均被免去军、师长职,只保留两师番号,重新成立。(孙元良入妓院,托庇鸨姆,甘充下役,得全生命,无耻之极。)

——刘劲持著《上海八一三抗战及南京卫戍战见闻》

还强奸上海学生慰问团女学生:

(1937年)10月上旬我到上海,那天正好遇到上海学生代表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慰劳,这时孙元良看到一个女学生代表眉清目秀,就以花言巧语要该女生单独在师部多玩一下,企图强奸。这个情况被该师副师长冯圣法知道后,曾前往劝解无效。这时我到师部,冯要我再去一劝。我照冯意对孙劝说后,他竟说:“英雄总是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著《我所知道的孙元良》

就这么一个声名狼藉的将领,我着实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拜访的,管虎拍了一部电影致敬八百壮士,结果还没致敬完毕就先去拜访把他们抛弃的将领。我不知道那些被致敬的壮士有没有后代,如果有后人,估计也是拧巴的不行,你说你要致敬我们的祖辈,结果又去致敬我们祖辈痛恨的罪人。有人说管虎很可能根本不知道孙元良这个人的恶劣行径,拜访出发点是好的。这个说法有一点道理,但孙元良与影片中致敬的壮士直接关联,如果管虎真的不晓得孙元良的罪行,又怎么拍出致敬八百壮士的电影?历史都不知道,又怎么拍出宣传“见证历史、致敬勇士”的电影?难不成纯靠架空虚构?直到我看了电影,才发现真的有这种可能性,管虎还真的可能不知道孙元良的罪行,因为《八佰》这部电影,出现不少为了煽情而制造的事实性错误,但偏偏技巧到位,画面精良,故事动人,让人不知道是夸好还是贬好,拧巴的不行。电影从第一句话开始——他们在保护我们,就是不符合史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等抗日将士的壮举值得歌颂。但是同样要明白一点,电影《八佰》讲述的这场战役出发点并不是保护人民大众,而是国民党在拿抗日英雄们的鲜血去博取帝国主义同情,想通过一场惨烈表演战来争取租界列强介入调停。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全线溃败后,因为蒋介石对国际调停与援助依旧心存幻想,希望上海留有部分部队继续打给国际上看,便把任务给了88师,88师则把任务交给了524团第一营,并选择了最便于租界列强围观的四行仓库作为坚守的阵地,这样才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与“八百壮士”的故事。Wanger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场蒋介石安排的政治表演,企图借由他们的顽固抵抗,寻求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援,这些勇士在蒋介石眼中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炮灰。
接下来电影继续播放,战争惨烈到惊心动魄,几乎像是一场万人大战的场面。但事实是:这场战役根本没有这么壮烈,国军参战者有四百余人,为了迷惑日方,称己方有800勇士。但因为战争地点四行仓库紧挨着租界,而日军不愿与租界内列强发生纠葛乃至冲突,没有展开肆无忌惮的进攻,结果也如蒋介石所愿,打了5天后,由美国出面调停。真正残酷与真实的地方,电影反而没有记录下来:

蒋介石在列强的要求下命令谢晋元撤军。随后残军在日军要求下全部缴械并软禁起来。随后国民政府开始表演,一边给谢晋元及其残部授予各种口头嘉奖,一边对其不闻不问,最终导致谢晋元在两年后被刺身亡。剩下的士兵被日军送往各地做劳工,抗战胜利后幸存者只剩下一百多人。Wanger

自始至终,这场战争的惨烈都不只是体现在战争本身,而是战争背后的黑暗:国民党为了政治表演而枉顾士兵性命、普通士兵只能接受炮灰命运的悲哀、国军将领对活下来士兵的虚与委蛇、对列强的讨好谄媚、活下来的壮士反而被打压漠视。这种充满血腥味与残酷感的情节,才是最应该被记录与重现的历史现实,事实重现,才是对这400余勇士真正的致敬与尊重。为了达到煽情目的,《八佰》中还加入了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送民国国旗的故事,起因于女童子军杨惠敏看到四行仓库上空没有中华民国国旗飘扬,便于夜间负国旗一面,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到守卫将士手中。但很早杨惠敏便对此澄清过,送旗是真,但远没有这么夸张,枪林弹雨、拼命游过苏州河,不过是国军有意编造的英雄情节,与杨惠敏同乘一辆车去四行仓库的曹聚仁曾明确说过:

“那位献旗的杨惠敏女士在汉口对记者所说,如何游过苏州河,从前门冲进去的谎言,原是十分可笑的。”(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转摘自胡现岭:《凇沪会战中杨惠敏献旗真相》(《史学月刊》2009年05期)

一个童子军小姑娘冒着枪林弹雨一路没中弹,体力惊人游过苏州河,再怎么看也不合逻辑吧?

如果你去上海建于原址内的四行仓库纪念馆,解说员也会为你澄清这段历史。我想管虎作为一个敬业的电影人,拍《八佰》肯定去过那里好几次,2017年,还在纪念馆前举行过发布会。片方要获得近在咫尺的真实信息一点都不难,仍然沿用流言,令人遗憾。Wanger

管虎想要借《八佰》致敬英雄,但技巧过多,反而变成了掩盖英雄真正惨烈之处的电影。
想要记录历史,却只截取一个非常小的片段,没有前因后果,艺术加工过度,反而变成了扭曲历史的小人书。就像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宣传部领导、大校王立华说的那样:“从剧组和相关人员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影片《八佰》完全不是记录历史的思路,而是用历史碎片掩盖历史的本质真实,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做了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美化。这种偏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倾向,是不应当受到鼓励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从技巧上,《八佰》是非常成功的。对苏州河南北两岸的描绘冲突强烈,人物丰满有力,倘若这只是一部虚构的文艺作品,绝对当得上优秀之称。但管虎偏偏又打着记录历史、致敬英雄的名头,更是在点映前饱含深情地说出:“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荣光。”我实在觉得无比拧巴,一时间无言以对。哪怕管虎直说自己是想借爱国情怀与删减名头挣钱,都不会让我如此难受,说句不恰当的话,隐隐约约就给人一种又当又立的感觉。
点映现场则一片哭声,豆瓣评价里很多人说自己哭到失去知觉,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得和大家一起哭一哭,显得不那么鸡立鹤群......

?

众所周知,人一旦开始哭泣,感性就夺走了理性该有的位置,伴随着一片哭声,电影落幕,豆瓣开分8.3,从评分上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电影,叫好声也此起彼伏,在这种沉默的螺旋中,说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变得越发艰难,就像我今天一样,写出这篇文章后就做好了被喷的打算。但我依旧想要质问:让大众接受错误的事实,让历史变得扭曲,这真的是所谓“优秀电影”该做的事情吗?靠历史碎片塑造出的惨烈,真的是对英雄的致敬吗?让我们为虚无的历史情节感动,这有何意义?我从不否认八百壮士的义举,我更是举双手双脚支持记录与致敬那些历史中伟大的小人物,但少一些艺术加工,多一些事实全面呈现,不才是对英雄的致敬吗?无论如何,艺术加工也不应该罔顾事实随意夸大,致敬英雄也不应该用扭曲历史的方式进行。这不是致敬,这是对那些真正抗日英雄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