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s
2017-05-13T06:11:02+00:00
很多人喜欢看戏说或者传说历史这样的,没问题。但是喜欢把当中一些观点当成真的来讲,那这个就有问题了。
比如吃牛肉这个事,像<晓说>这样的野闻秘史会说古代吃不得,那在网上粉丝一传,那就变成了古代吃不得牛肉,吃不起牛肉。可事实上与之讲的相差千里。
从现代来讲古代,应该秦汉开始到明清。我这边就举宋朝的例子来讲讲当时吃牛肉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古代牛的保护大致情况。
中国古代就是农业国家,因为农业发展,所以对于耕牛很重视,有禁宰耕牛的法律限制,加上佛教伦理的影响。在东亚这一带,牛是一种很稀有神圣的东西,像日本有天皇带头不吃牛肉,也有像印度这样把牛当成圣兽。这样的影响就阻碍了东亚牛肉食用不及西方。但是在古代中国是吃得上牛肉,而且很广。
虽然禁止,仍然可以吃到牛肉
很多人觉得古代法律禁止就不会有,但是按这种想法来,只能说想得很美好。像现在还保护私人财产,拆迁不也存在?用那种想当然的想法来套用古代也是有失公允。在古代的禁令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控制力不够,灰色地带极多;二是禁令只能平民有效。这就有两个问题了,有时候皇帝颁布了禁令,但是出了皇宫,人家照样吃,照样卖。用禁令来代表没有,这个也太高看古代官储的控制力了。
在唐代的时候,牛肉算比较有逼格的肉类,平民一般难以接触到。当时都是皇宫以及王公贵族吃的。甚至还设有专官,以供宗庙祭祀和宴会所需。
到了宋代,因为生产水平的提高,牛肉就成了平民的吃食,这玩意太常见了,禁不住。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从宋代到宋仁宗,官府对于杀牛卖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着这势,地方官还向卖牛肉的收牛肉税。一直到仁宗时候,有官员朝仁宗打报告,说皇帝颁下旨意说禁吃牛肉,那为什么还要征牛肉税。仁宗一听这样自打脸的事,就顺便把牛肉税也给禁了。
禁了就真没有了?这也太美好了,古代皇帝这样的琐事旨令,是旨令不出皇宫。在当时的开封,常常会有牛类的相关交易。像有的农民会牵着牛在街上卖牛奶,不过这种牛的产奶量和现在没得比,就五六斤一头牛,能挤10斤奶的牛算是屌得很。另外还有水牛挤的奶用来做奶酪制品。洋人刚到中国的时候,吃不来中国的饭菜,奶酪也是按这种水牛挤的土法来做。再回到牛肉上,牛肉在宋代算是很常见的肉,在儒林外史里也有讲到,小贩在街上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牛肉片,吆喝得在街上卖。一招手,就送到店铺里来。甚至在当时的首都,开封,也有卖牛肉的。以至于有官和皇帝说,这很多人杀牛吃牛的人太多,禁不住,就不要算犯罪了。(孔宗闵上奏: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竟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状下两浙运使,悉同其议,故有此诏)。
在古代肉多少钱
宋代猪肉最便宜了,这猪实在太多太多了。而且在当时有的地方也不爱吃,像淮南黄州,猪肉在当时就不是被人所喜欢的肉。在东京梦华录里有说,当时宋代开封有一个专门给赶猪倌进的门,那门一天要有三拨,一拨两三万头猪,从早赶到一晚。古代记数有时候是个虚词,这里的数不一定是个实数,也有可能是个虚指。但是意思都是用来形容猪特别多的这么一个事。那价格是多少呢,在宋宁宗的时候,临安猪肉是90文省一斤,那时候猪骨是不分什么排骨,筒骨,棒骨这样的来算,是和皮一起装袋来卖,一袋2斤2两,卖70文省。像当时一个壮汉,去饭店里吃饭,38文钱的猪肉就能管饱。同时候的砚台一个都要100文省,这是极为便宜的。
牛肉这个在宋代,算是很好吃的肉, 在大观年间,一头牛有臣僚报告说:“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直须百钱”;一头牛价值 5 至 7 贯,出肉 200 至 300 斤,每斤卖 100 文。这样的话,以一头牛肉重 250 斤计,可以卖 25 贯,超出牛价 5 倍左右!因担心利厚多杀牛,他希望朝廷规定:“凡倒死牛肉,每斤价直不得过二十文”
。自然死亡的牛肉,每斤只准卖 20 文以下。则一牛只能卖 5 贯,大约是按当时一头牛价格计算的,而且没有利润。以行政手段规定的价格,不知民间是否能真正落实?想必很难。
羊肉在平江府,羊肉每斤900文,连一般小官员也不敢吃,寻常百姓也消费不起来,但是也有例外,像靖州,羊肉卖80,90文。简直按当时的物价,便宜到渣。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靖州太偏僻荒凉,城中不满四十家,气象萧条,就是一个鬼服。卖高没人要,卖低也没人买。
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举小时候吃不上肉的例子来推测古代人也吃不上肉,这也是不成立的。除非古代遇到战乱天灾,像如唐,宋,明这样稳定繁荣时期,消费水准也是不差的的。特别是宋代,中国现代的饮食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
比如吃牛肉这个事,像<晓说>这样的野闻秘史会说古代吃不得,那在网上粉丝一传,那就变成了古代吃不得牛肉,吃不起牛肉。可事实上与之讲的相差千里。
从现代来讲古代,应该秦汉开始到明清。我这边就举宋朝的例子来讲讲当时吃牛肉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古代牛的保护大致情况。
中国古代就是农业国家,因为农业发展,所以对于耕牛很重视,有禁宰耕牛的法律限制,加上佛教伦理的影响。在东亚这一带,牛是一种很稀有神圣的东西,像日本有天皇带头不吃牛肉,也有像印度这样把牛当成圣兽。这样的影响就阻碍了东亚牛肉食用不及西方。但是在古代中国是吃得上牛肉,而且很广。
虽然禁止,仍然可以吃到牛肉
很多人觉得古代法律禁止就不会有,但是按这种想法来,只能说想得很美好。像现在还保护私人财产,拆迁不也存在?用那种想当然的想法来套用古代也是有失公允。在古代的禁令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控制力不够,灰色地带极多;二是禁令只能平民有效。这就有两个问题了,有时候皇帝颁布了禁令,但是出了皇宫,人家照样吃,照样卖。用禁令来代表没有,这个也太高看古代官储的控制力了。
在唐代的时候,牛肉算比较有逼格的肉类,平民一般难以接触到。当时都是皇宫以及王公贵族吃的。甚至还设有专官,以供宗庙祭祀和宴会所需。
到了宋代,因为生产水平的提高,牛肉就成了平民的吃食,这玩意太常见了,禁不住。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从宋代到宋仁宗,官府对于杀牛卖牛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着这势,地方官还向卖牛肉的收牛肉税。一直到仁宗时候,有官员朝仁宗打报告,说皇帝颁下旨意说禁吃牛肉,那为什么还要征牛肉税。仁宗一听这样自打脸的事,就顺便把牛肉税也给禁了。
禁了就真没有了?这也太美好了,古代皇帝这样的琐事旨令,是旨令不出皇宫。在当时的开封,常常会有牛类的相关交易。像有的农民会牵着牛在街上卖牛奶,不过这种牛的产奶量和现在没得比,就五六斤一头牛,能挤10斤奶的牛算是屌得很。另外还有水牛挤的奶用来做奶酪制品。洋人刚到中国的时候,吃不来中国的饭菜,奶酪也是按这种水牛挤的土法来做。再回到牛肉上,牛肉在宋代算是很常见的肉,在儒林外史里也有讲到,小贩在街上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牛肉片,吆喝得在街上卖。一招手,就送到店铺里来。甚至在当时的首都,开封,也有卖牛肉的。以至于有官和皇帝说,这很多人杀牛吃牛的人太多,禁不住,就不要算犯罪了。(孔宗闵上奏: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竟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状下两浙运使,悉同其议,故有此诏)。
在古代肉多少钱
宋代猪肉最便宜了,这猪实在太多太多了。而且在当时有的地方也不爱吃,像淮南黄州,猪肉在当时就不是被人所喜欢的肉。在东京梦华录里有说,当时宋代开封有一个专门给赶猪倌进的门,那门一天要有三拨,一拨两三万头猪,从早赶到一晚。古代记数有时候是个虚词,这里的数不一定是个实数,也有可能是个虚指。但是意思都是用来形容猪特别多的这么一个事。那价格是多少呢,在宋宁宗的时候,临安猪肉是90文省一斤,那时候猪骨是不分什么排骨,筒骨,棒骨这样的来算,是和皮一起装袋来卖,一袋2斤2两,卖70文省。像当时一个壮汉,去饭店里吃饭,38文钱的猪肉就能管饱。同时候的砚台一个都要100文省,这是极为便宜的。
牛肉这个在宋代,算是很好吃的肉, 在大观年间,一头牛有臣僚报告说:“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直须百钱”;一头牛价值 5 至 7 贯,出肉 200 至 300 斤,每斤卖 100 文。这样的话,以一头牛肉重 250 斤计,可以卖 25 贯,超出牛价 5 倍左右!因担心利厚多杀牛,他希望朝廷规定:“凡倒死牛肉,每斤价直不得过二十文”
。自然死亡的牛肉,每斤只准卖 20 文以下。则一牛只能卖 5 贯,大约是按当时一头牛价格计算的,而且没有利润。以行政手段规定的价格,不知民间是否能真正落实?想必很难。
羊肉在平江府,羊肉每斤900文,连一般小官员也不敢吃,寻常百姓也消费不起来,但是也有例外,像靖州,羊肉卖80,90文。简直按当时的物价,便宜到渣。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靖州太偏僻荒凉,城中不满四十家,气象萧条,就是一个鬼服。卖高没人要,卖低也没人买。
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举小时候吃不上肉的例子来推测古代人也吃不上肉,这也是不成立的。除非古代遇到战乱天灾,像如唐,宋,明这样稳定繁荣时期,消费水准也是不差的的。特别是宋代,中国现代的饮食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