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ntheDad
2024-04-16T07:14:54+00:00
皇太极想要崇祯认可他是“大清皇帝”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37829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37829]
李自成想要崇祯认可他是“大明西北王”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48004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48004]
崇祯为什么不能同时给他们俩这样一个他们想要的“名分”呢?
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有人就说了
可是明末跟汉末、晚唐都不一样,科举已经把世家和门阀瓦解了
把持地方基层的是地主缙绅,延伸到朝堂上就是文官士大夫
这就导致明末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是远远超过汉末和晚唐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李自成败亡之后,剩下的那些军阀和南明小朝廷根本组织不起强军去反攻
所以既然地方早就已经原子化了,崇祯为什么还吝啬这所谓的“名分”呢?
汉末重视名分,是因为世家豪强早就在实际上割据成功,离篡汉就差一个名分了
但是崇祯朝的大明朝廷的向心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明军打不赢仗,但是起码在闯军和清军兵临城下之前,当地的百姓和官员还是认可大明天子的
吴三桂虽然首鼠两端,但崇祯上吊之前他表面上还是乖乖前来勤王了
东南士大夫虽然一文钱都不想给朝廷,但是好歹有个江阴八十一日
那这种情况下,给不给李自成和皇太极他们俩“名分”又有什么要紧呢?
反而给了名分,倒还能拖延一些时间,给明军夺取战略时机和喘息空间
如果在孙传庭败亡潼关之后,崇祯立刻同意跟皇太极议和,再加封李自成为西北王
然后带着朝廷迁都南京,把华北让给大顺和大清去自相残杀,那大明的内忧外患不就瞬间全部解决了吗?
我实在不能理解崇祯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国格”,就直接放弃议和的可能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37829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37829]
李自成想要崇祯认可他是“大明西北王”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48004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9848004]
崇祯为什么不能同时给他们俩这样一个他们想要的“名分”呢?
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有人就说了
你要知道孙权为什么甘心受曹丕的大魏吴王而不是自称九州伯,就能理解李自成和皇太极议和。
李自成真获封西北王了,那他就是明朝的李克用、朱温。
皇太极要是获得同等帝位那他就有更好的理由入主关内。
这都是过渡性宣称,当然求着要来。
李自成真获封西北王了,那他就是明朝的李克用、朱温。
皇太极要是获得同等帝位那他就有更好的理由入主关内。
这都是过渡性宣称,当然求着要来。
可是明末跟汉末、晚唐都不一样,科举已经把世家和门阀瓦解了
把持地方基层的是地主缙绅,延伸到朝堂上就是文官士大夫
这就导致明末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是远远超过汉末和晚唐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李自成败亡之后,剩下的那些军阀和南明小朝廷根本组织不起强军去反攻
所以既然地方早就已经原子化了,崇祯为什么还吝啬这所谓的“名分”呢?
汉末重视名分,是因为世家豪强早就在实际上割据成功,离篡汉就差一个名分了
但是崇祯朝的大明朝廷的向心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明军打不赢仗,但是起码在闯军和清军兵临城下之前,当地的百姓和官员还是认可大明天子的
吴三桂虽然首鼠两端,但崇祯上吊之前他表面上还是乖乖前来勤王了
东南士大夫虽然一文钱都不想给朝廷,但是好歹有个江阴八十一日
那这种情况下,给不给李自成和皇太极他们俩“名分”又有什么要紧呢?
反而给了名分,倒还能拖延一些时间,给明军夺取战略时机和喘息空间
如果在孙传庭败亡潼关之后,崇祯立刻同意跟皇太极议和,再加封李自成为西北王
然后带着朝廷迁都南京,把华北让给大顺和大清去自相残杀,那大明的内忧外患不就瞬间全部解决了吗?
我实在不能理解崇祯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国格”,就直接放弃议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