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sian
2021-10-12T03:03:25+00:00
最近,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关于这部电影的优劣好坏也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有盛赞其开创了新时代的,也有批评其各种错误、漏洞和瑕疵的。不过,就我看来,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还是近年来最有突破性的战争题材商业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电影里,咱们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我军的政治工作。虽然影片中的表现并不算完整,也不算完全符合事实,但总算是有了零的突破。就冲这一点,该片就值得推荐。
《金刚川》里的军队根本没有人民军队的味道
为什么专门强调这一点?实在是因为此前诸多商业战争大片里面,政治工作这一块缺席的太久了,甚至于军事题材电视剧里,政治工作的部分也很罕见。比如去年上映的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金刚川》,从头到尾看不到政治工作,也看不到政工人员。打的热热闹闹,但完全不知道这一仗为何而打,志愿军又是如何在劣势装备情况下能够打赢的。从该片的表现来看,似乎最后完全是美军被震动到了,所以主动放弃了进攻,可这不是搞笑吗?敌人什么时候会因为震动或者敬佩而主动放弃进攻?抗美援朝中不存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也都不存在。
至于前些年热映的《集结号》在对我军政治工作方面的描绘更是充满了恶意。首先故事的设定就完全站不住脚:我军有史以来,何曾有过靠欺骗手段来让一支部队执行断后任务?翻遍各种战史,人民军队各部从来都是争着执行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哪里需要靠欺哄!
《集结号》可以说把我军的政治工作和政工人员黑了个够
该片对于政工人员的恶意就更加高涨:我军的连指导员什么时候轮到连长自己随意指定了?要知道,指导员跟连长是平级指挥员,在党的序列里,指导员更是高过连长。让连长指定指导员,就像企业里总经理来指定一个人当董事长一样离谱。
更搞笑的是,该片中连长居然指定一个胆小、畏战的逃兵来当指导员,这更是对指导员这个职务的公然污蔑与抹黑。我军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从来都是起着身先士卒的带头模范作用,要么特别能打、要么特别善于作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有不少文武双全的基层政工干部。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李延年就是当年文武双全的指导员中的佼佼者。如该片中那种人,在我军中连普通战士都不一定合格,怎么可能会被任命为指导员?
这样的在真正的我军中,别说指导员,普通士兵都不够格
事实上,如《集结号》《我的战争》之流,里面展现的压根就不是人民军队,把这些影片里的军队换一身其他军队的衣服,你根本看不出任何区别。
可真正的人民军队绝对不会这样!最重要的是,政治工作从来是我军最大的法宝,政工干部也从来是我军的灵魂和基石之一。正是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工作和出类拔萃的政工人员,人民军队才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能走过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才能实现解放战士一夜之间转变成坚定的革命战士这样的“神话”。
说这么多,实在是因为好不容易在《长津湖》里看到了真正的人民军队、真正的政治工作、真正的政工干部的样子,哪怕仅仅是很小的一个角落。
比如说,以前的国内战争大片中,基本很少会提到为何而战的问题。如果是抗战题材还好说一点,国仇家恨什么的,好说。可涉及到解放战争(如《集结号》)或者抗美援朝(如《我的战争》、《金刚川》),编导似乎就不知道从何入手了,最后甚至会简单地用“义气”、“报仇”这种情绪糊弄过去。可这些套路明明是江湖帮派才大肆强调和突出的好不好?人民军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浅薄,沦落到跟江湖帮派一个水平?
好在《长津湖》终于给了一个靠谱一点的说法:保卫胜利果实。片中借伍万里的口说:共产党分了田分了地,又要张罗着盖新房,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必须赶走侵略者。事实上,这也确实是当年我军宣传朝鲜战争意义的重要内容。虽然该片中说明的并不充分,但能说出这些话,就已经是难得的“创举”了。
此外,该片还从不同的层面也对为何而战作出了说明。比如毛泽东的那句名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再比如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所说的:这一仗我们这一代不打,那么下一代就要打。同样,虽然解读得还不够充分,但至少让这场战争的意义终于不再是“义气”、“仇恨”这种浅薄可笑的东西,让我军后来表现出的坚定、顽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有了基础。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总算有个指导员样了
除了政治工作,《长津湖》中的指导员角色也是近年来的军事题材大片中极其罕见的。事实上,近年来的大片中,我军的政工人员要么完全不见踪影,要么纯粹打酱油,要么甚至如《集结号》中那样故意抹黑污蔑。可能在某些文艺界人士眼里,政工人员都是如西方影片中宣扬的那样,纯属监军、督战队一类的反派。但这与几十年革命战争中我军的真实情况完全背道而驰,也与现在我军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虽然在政治工作方面表现得并不充分,但至少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方面做得足够好,起到了很好地表率作用。无论是战前明明可以复员却主动归队,还是战斗中的奋勇当先、不惧牺牲,都表现出革命军人该有的那点精气神,而绝非如西方某些作品所描述的那样,躲在最后面充当督战队。
当然,实际历史上,我军政工人员发挥的作用更大。但《长津湖》里的这个指导员角色,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长津湖》影片中着力表现的另一个细节其实也是政治工作的一个表现,那就是连长伍千里手上那个记载着七连建立以来每一个兵的姓名和简单信息,这表现的实际上是连队历史的传承,更是连队灵魂和性格的传承。我军的诸多英雄部队都是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都有着辉煌的功绩,这种传承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影片中的这种方式也是传承手段之一。但美中不足的是,一般来说,这种工作是由指导员来完成,而非连长。
所以,虽然《长津湖》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硬伤,但就冲着关于政治工作和政工人员的这些展现,这部影片就应该鼓励。希望以后的战争题材大片,能够更多、更真实地反映出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地表明,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究竟从哪里来。
原帖地址[url]https://m.toutiao.com/is/dnqR5W3/?=[/url]《长津湖》最大的亮点:终于让我军的政治工作重回大银幕 - 今日头条
《金刚川》里的军队根本没有人民军队的味道
为什么专门强调这一点?实在是因为此前诸多商业战争大片里面,政治工作这一块缺席的太久了,甚至于军事题材电视剧里,政治工作的部分也很罕见。比如去年上映的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金刚川》,从头到尾看不到政治工作,也看不到政工人员。打的热热闹闹,但完全不知道这一仗为何而打,志愿军又是如何在劣势装备情况下能够打赢的。从该片的表现来看,似乎最后完全是美军被震动到了,所以主动放弃了进攻,可这不是搞笑吗?敌人什么时候会因为震动或者敬佩而主动放弃进攻?抗美援朝中不存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也都不存在。
至于前些年热映的《集结号》在对我军政治工作方面的描绘更是充满了恶意。首先故事的设定就完全站不住脚:我军有史以来,何曾有过靠欺骗手段来让一支部队执行断后任务?翻遍各种战史,人民军队各部从来都是争着执行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哪里需要靠欺哄!
《集结号》可以说把我军的政治工作和政工人员黑了个够
该片对于政工人员的恶意就更加高涨:我军的连指导员什么时候轮到连长自己随意指定了?要知道,指导员跟连长是平级指挥员,在党的序列里,指导员更是高过连长。让连长指定指导员,就像企业里总经理来指定一个人当董事长一样离谱。
更搞笑的是,该片中连长居然指定一个胆小、畏战的逃兵来当指导员,这更是对指导员这个职务的公然污蔑与抹黑。我军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政工干部从来都是起着身先士卒的带头模范作用,要么特别能打、要么特别善于作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有不少文武双全的基层政工干部。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的李延年就是当年文武双全的指导员中的佼佼者。如该片中那种人,在我军中连普通战士都不一定合格,怎么可能会被任命为指导员?
这样的在真正的我军中,别说指导员,普通士兵都不够格
事实上,如《集结号》《我的战争》之流,里面展现的压根就不是人民军队,把这些影片里的军队换一身其他军队的衣服,你根本看不出任何区别。
可真正的人民军队绝对不会这样!最重要的是,政治工作从来是我军最大的法宝,政工干部也从来是我军的灵魂和基石之一。正是因为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工作和出类拔萃的政工人员,人民军队才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能走过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才能实现解放战士一夜之间转变成坚定的革命战士这样的“神话”。
说这么多,实在是因为好不容易在《长津湖》里看到了真正的人民军队、真正的政治工作、真正的政工干部的样子,哪怕仅仅是很小的一个角落。
比如说,以前的国内战争大片中,基本很少会提到为何而战的问题。如果是抗战题材还好说一点,国仇家恨什么的,好说。可涉及到解放战争(如《集结号》)或者抗美援朝(如《我的战争》、《金刚川》),编导似乎就不知道从何入手了,最后甚至会简单地用“义气”、“报仇”这种情绪糊弄过去。可这些套路明明是江湖帮派才大肆强调和突出的好不好?人民军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浅薄,沦落到跟江湖帮派一个水平?
好在《长津湖》终于给了一个靠谱一点的说法:保卫胜利果实。片中借伍万里的口说:共产党分了田分了地,又要张罗着盖新房,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必须赶走侵略者。事实上,这也确实是当年我军宣传朝鲜战争意义的重要内容。虽然该片中说明的并不充分,但能说出这些话,就已经是难得的“创举”了。
此外,该片还从不同的层面也对为何而战作出了说明。比如毛泽东的那句名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再比如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所说的:这一仗我们这一代不打,那么下一代就要打。同样,虽然解读得还不够充分,但至少让这场战争的意义终于不再是“义气”、“仇恨”这种浅薄可笑的东西,让我军后来表现出的坚定、顽强、勇于牺牲的精神有了基础。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总算有个指导员样了
除了政治工作,《长津湖》中的指导员角色也是近年来的军事题材大片中极其罕见的。事实上,近年来的大片中,我军的政工人员要么完全不见踪影,要么纯粹打酱油,要么甚至如《集结号》中那样故意抹黑污蔑。可能在某些文艺界人士眼里,政工人员都是如西方影片中宣扬的那样,纯属监军、督战队一类的反派。但这与几十年革命战争中我军的真实情况完全背道而驰,也与现在我军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虽然在政治工作方面表现得并不充分,但至少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方面做得足够好,起到了很好地表率作用。无论是战前明明可以复员却主动归队,还是战斗中的奋勇当先、不惧牺牲,都表现出革命军人该有的那点精气神,而绝非如西方某些作品所描述的那样,躲在最后面充当督战队。
当然,实际历史上,我军政工人员发挥的作用更大。但《长津湖》里的这个指导员角色,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长津湖》影片中着力表现的另一个细节其实也是政治工作的一个表现,那就是连长伍千里手上那个记载着七连建立以来每一个兵的姓名和简单信息,这表现的实际上是连队历史的传承,更是连队灵魂和性格的传承。我军的诸多英雄部队都是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都有着辉煌的功绩,这种传承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影片中的这种方式也是传承手段之一。但美中不足的是,一般来说,这种工作是由指导员来完成,而非连长。
所以,虽然《长津湖》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硬伤,但就冲着关于政治工作和政工人员的这些展现,这部影片就应该鼓励。希望以后的战争题材大片,能够更多、更真实地反映出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地表明,人民军队的战斗力究竟从哪里来。
原帖地址[url]https://m.toutiao.com/is/dnqR5W3/?=[/url]《长津湖》最大的亮点:终于让我军的政治工作重回大银幕 -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