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tyFTW
2020-07-14T21:57:57+00:00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所谓的衡水模式,有人说什么扼杀学生创造力,有人说什么反映高考弊端,我不懂什么高深的道理,只能说说自己的体会。
楼主生在河北农村,家境贫寒,没有高考我就会和村里绝大部分孩子一样,或者卖力气生活或者沉沦到令人唏嘘的境地。我并不是看不上靠力气生活的人,我也有童年小伙伴靠着卖力气过上了小康生活,比大部分白领挣得都多,只是我本人实在瘦弱吃不了这碗饭。更多的小伙伴是在社会的漩涡里沉沦,甚至有走上不归路的悲痛事例。这好像有点扯远了。
楼主作为一个从小学习还算过得去所谓的好学生,但是在升到我们市排名第二的高中后(市里最好的高中,我考不上,早些年那是可以和正定中学相提并论的辛中,那是石家庄二中,一中是翘楚,衡中还没有到制霸的地步,辛中基本上是紧随一中二中,是那些落选学生的首选),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楼主数学很差,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到高三,我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提高数学上,从教材讲义,习题,试卷,模拟题这样一点一点刷上去,教材例题和课后题至少刷了两遍,所有的课外时间,自习时间都用在数学上,草纸笔芯都比之前多消耗至少一倍。到高考时,数学成绩稳定在120以上,题目简单一些能到130,我个人是很满意这个结果的。很不幸,我们赶上了03高考灾年,题目难得一塌糊涂,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当年的全国卷。在全省数学平均分超低的情况下(具体忘记了,大概四十多分的平均分吧),我考取了93分,我记忆犹新,这在当年绝对是一个中等甚至偏上的分数。
说一下当年的作息时间吧,我们这里普遍都是早上五点四十五起床铃,十五分钟洗漱时间,六点跑操,六点二十左右开始自习,到七点下课,早饭时间一小时,八点开始正课,十二点下课。中午休息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下午上课到五点或五点半,晚饭时间后七点晚自习,到九点四十五左右结束,十点十五左右熄灯。不知道衡水能比我们紧张多少,但当时我们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甚至在我们六点从宿舍出来跑操集合时路过复读班,他们至少已经上了半个自习课,整整齐齐从教室出来排队去操场,时间就这么多,你不争取利用,自己提升的机会就少一点。
素质教育是很美好,楼主上大学后(民办211不值一提,楼主自评和个人成绩还是很匹配的),各种业余技能都不会,不会唱k不会跳舞不会各种才艺,还好我会踢球,会跑,总之在才艺上差距是很大,但是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初中有才艺的同学,会唱歌的跳舞的书法的,据我所知,多数连高中都没有考上。把经历用在学习上,考上大学再去发展个人爱好,是我们这里最被接受的教育。
毕业后我去北京,坐在公交车上,经常听到一些老人聊天,说起自家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四五个班报着,英语班一年3万,书法班一年2万,钢琴班一年好几万,还有体育班等等,这些一年加起来十来万的素质教育成本我刷新了我的认知,当然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他们的文化教育时间确实比我们少太多了。然而残酷的是,在河北,文化课才是决定个人出路的唯一选择。河北高考的残酷大家自己搜吧,太残酷了,仅就这一点说,山东河南都不及河北。
很多人喷什么衡水模式反映了教育的弊端,我个人实在理解不了,这个弊端不是衡水模式反映或者造成的吧。具体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是我想到一个现实比喻,就跟华为一样,华为卧薪尝胆靠着类似于衡水模式的努力取得一点成功,这时候美丽跳出来说,你这是垄断,你这是商业欺诈,你必须按照我们的模式发展。当然这个比喻不准确,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河北这个高等教育沙漠,衡水模式是我们最有效率的上升出路,建球场,搞水上乐园不香么,香,但这是沙漠啊,我们首先要活下去吧。
编辑下吧,好多人说教育制度有问题,衡水模式(其实我更倾向于叫他河北模式)改变不了什么之类的。我想问问你们,你们也知道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却把解决问题的方向对准一个学校,这不是很可笑么,什么影响大环境之类的。打个比方,公司招聘,只要一个,你也会选那个踏实肯干的么,另外一个长的好看就是干活不行,你会选么,什么你就是那个长的好看的,没选上你是应该怪公司招人少,还是应该怪另一个人太能干?我本身就没你长的好看了,还被要求我跟你一样不能干,长得丑的就该混的更差么,努力也成了原罪?
制度改变不了的前提下,作为社会个体你是选择躺平还是逼自己一把去争取一下?你的努力是改不了制度,但是是你改变个人命运的途径啊。这个模式在我看来就是努力,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工人的本职是工作,靠努力去提升不是很正常么。狼多肉少,努力的人吃肉,不努力的人喝汤,放弃的人吃屎呗。体育比赛冠军只有一个,你不练就要落后,学习也一样。足球场上,有的俱乐部财大气粗,银河战舰组起来,豪门盛宴开起来,你狐狸城塞维利亚一类的小俱乐部不靠多拼多练靠什么,靠躺平了当台阶么。
楼主生在河北农村,家境贫寒,没有高考我就会和村里绝大部分孩子一样,或者卖力气生活或者沉沦到令人唏嘘的境地。我并不是看不上靠力气生活的人,我也有童年小伙伴靠着卖力气过上了小康生活,比大部分白领挣得都多,只是我本人实在瘦弱吃不了这碗饭。更多的小伙伴是在社会的漩涡里沉沦,甚至有走上不归路的悲痛事例。这好像有点扯远了。
楼主作为一个从小学习还算过得去所谓的好学生,但是在升到我们市排名第二的高中后(市里最好的高中,我考不上,早些年那是可以和正定中学相提并论的辛中,那是石家庄二中,一中是翘楚,衡中还没有到制霸的地步,辛中基本上是紧随一中二中,是那些落选学生的首选),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楼主数学很差,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到高三,我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提高数学上,从教材讲义,习题,试卷,模拟题这样一点一点刷上去,教材例题和课后题至少刷了两遍,所有的课外时间,自习时间都用在数学上,草纸笔芯都比之前多消耗至少一倍。到高考时,数学成绩稳定在120以上,题目简单一些能到130,我个人是很满意这个结果的。很不幸,我们赶上了03高考灾年,题目难得一塌糊涂,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当年的全国卷。在全省数学平均分超低的情况下(具体忘记了,大概四十多分的平均分吧),我考取了93分,我记忆犹新,这在当年绝对是一个中等甚至偏上的分数。
说一下当年的作息时间吧,我们这里普遍都是早上五点四十五起床铃,十五分钟洗漱时间,六点跑操,六点二十左右开始自习,到七点下课,早饭时间一小时,八点开始正课,十二点下课。中午休息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下午上课到五点或五点半,晚饭时间后七点晚自习,到九点四十五左右结束,十点十五左右熄灯。不知道衡水能比我们紧张多少,但当时我们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甚至在我们六点从宿舍出来跑操集合时路过复读班,他们至少已经上了半个自习课,整整齐齐从教室出来排队去操场,时间就这么多,你不争取利用,自己提升的机会就少一点。
素质教育是很美好,楼主上大学后(民办211不值一提,楼主自评和个人成绩还是很匹配的),各种业余技能都不会,不会唱k不会跳舞不会各种才艺,还好我会踢球,会跑,总之在才艺上差距是很大,但是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初中有才艺的同学,会唱歌的跳舞的书法的,据我所知,多数连高中都没有考上。把经历用在学习上,考上大学再去发展个人爱好,是我们这里最被接受的教育。
毕业后我去北京,坐在公交车上,经常听到一些老人聊天,说起自家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四五个班报着,英语班一年3万,书法班一年2万,钢琴班一年好几万,还有体育班等等,这些一年加起来十来万的素质教育成本我刷新了我的认知,当然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他们的文化教育时间确实比我们少太多了。然而残酷的是,在河北,文化课才是决定个人出路的唯一选择。河北高考的残酷大家自己搜吧,太残酷了,仅就这一点说,山东河南都不及河北。
很多人喷什么衡水模式反映了教育的弊端,我个人实在理解不了,这个弊端不是衡水模式反映或者造成的吧。具体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是我想到一个现实比喻,就跟华为一样,华为卧薪尝胆靠着类似于衡水模式的努力取得一点成功,这时候美丽跳出来说,你这是垄断,你这是商业欺诈,你必须按照我们的模式发展。当然这个比喻不准确,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在河北这个高等教育沙漠,衡水模式是我们最有效率的上升出路,建球场,搞水上乐园不香么,香,但这是沙漠啊,我们首先要活下去吧。
编辑下吧,好多人说教育制度有问题,衡水模式(其实我更倾向于叫他河北模式)改变不了什么之类的。我想问问你们,你们也知道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却把解决问题的方向对准一个学校,这不是很可笑么,什么影响大环境之类的。打个比方,公司招聘,只要一个,你也会选那个踏实肯干的么,另外一个长的好看就是干活不行,你会选么,什么你就是那个长的好看的,没选上你是应该怪公司招人少,还是应该怪另一个人太能干?我本身就没你长的好看了,还被要求我跟你一样不能干,长得丑的就该混的更差么,努力也成了原罪?
制度改变不了的前提下,作为社会个体你是选择躺平还是逼自己一把去争取一下?你的努力是改不了制度,但是是你改变个人命运的途径啊。这个模式在我看来就是努力,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工人的本职是工作,靠努力去提升不是很正常么。狼多肉少,努力的人吃肉,不努力的人喝汤,放弃的人吃屎呗。体育比赛冠军只有一个,你不练就要落后,学习也一样。足球场上,有的俱乐部财大气粗,银河战舰组起来,豪门盛宴开起来,你狐狸城塞维利亚一类的小俱乐部不靠多拼多练靠什么,靠躺平了当台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