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iak
2021-06-20T06:24:25+00:00
别人家是别人家的事情,
不吐槽不批判,纯讨论
坐标成都
最富的没车家庭
一个是我亲戚。50多岁
男的是公务员,副处级学术型官员。
现在是省厅下属的XX设计院研究院的副职
(因为是民主党派人士,所以从30多岁副处到现在,省厅机关副处长和下属事业单位副院长/副主任当了四五家单位了)
也算是个专家吧(行业专家库成员,还经常是讲师团成员),对口的中央部委编纂什么行业规范、纲要之类的参与了很多,经常被抽去北京编写修订行业范本
薪资待遇加上时不时去大学或者其他单位讲课一年稳定收入50+
女的是国有四大行的职工,坐机关的。算不上什么官职,但是这种国企编制身份的老职工待遇还是挺不错的,一年十几万是有的。
家庭收入较高且稳定,没什么开销
积蓄多少不知道,但是固定资产数量那是两只手加起来勉强数完
毕竟两口子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一个省厅一个国企,福利房、房改房、单位集资房什么的,近些年单位搬迁产业园模式又配套修的家属楼
加上自己买的商品房。数量肯定是差不多两位数了。
差不多十五年前,两口子都去报了驾校,然后没学,学了一半,考了一门之类的,过期了又重新报名,已经折腾三五次了。。。
每年过年聚餐总是信誓旦旦说今年一定要考到驾照。。。。然而。。。。
哈哈没驾照所以没买车。
他们儿子去年参加的工作,想买车(就想买个高尔夫之类的),爹妈不给买,说一参加工作就买车太高调了(两口子思想偏传统,还有点把车当成奢侈品,炫富的象征,哪怕是十多万的车)。
等他谈婚论嫁的时候再给他买。
最穷的“豪车家庭”
是我们单位的同事。
年龄也是50多岁
体制内单位
男的是司机(工人编制),女的是勤杂工的(临时工,临时几十年了)
男的的上一辈也是本单位的,八十年代分了一套筒子楼,后来就传给这个男的居住,就在单位大院里
六十平米那种,比较破旧的楼了。
几十年勤俭节约,估计有三四十万积蓄了,但是看着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房子又是心病了
结果遇到了好事情,2013年整个系统搬迁到城外面,修了个产业园。配套了家属楼
那是一块比较偏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口子的积蓄非要在这个地方给儿子买个商品房小户型的首付东拼西凑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住在城里的人,思维上就不会想到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买房),
当时周围的商品房价格在5000,我们单位自己修的家属楼算的3800一平米,既然单位都要搬迁过去,也就不在乎偏不偏了,砸锅卖铁也要买啊,毕竟低于市场价一截
而且数量多,管你退休的,还是工人编制,还是临时工劳务派遣,都可以买
两口子就各买了一套 ,90平米和 100平米的(积蓄首付,几十年积累的公积金慢慢还贷款也没太大压力)。一下子就解决了住房之忧。
房子虽然便宜,但是装修费还是要花的,所以勉勉强强花了五六万块钱把100平米的房子很简单的装修了给儿子住。
两口子依旧住的筒子楼,也许还要再攒几年钱才能自己装修新房子吧。
结果在2020年,一个爆炸性新闻在单位传开了。
这位大哥。。。。把 90平的房子卖了。。。13000多的单价卖了120多万,,,,
然后。。。。提了一台奔驰S400L。。。。
两口子还在家门口上班(现在单位是分开老办公区和产业园办公,他们两口子都还在老办公区,就是和住家的筒子楼一个院子的地方)
那台大奔每天都罩着车衣停在单位院子里。。。。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挪动一次。。。。
上次我看那位大哥把车拿来点点火(应该是怕亏电吧)
进去坐了坐,真舒服啊。。。。
看了下里程表。。。11个月了。。。1600KM
不吐槽不批判,纯讨论
坐标成都
最富的没车家庭
一个是我亲戚。50多岁
男的是公务员,副处级学术型官员。
现在是省厅下属的XX设计院研究院的副职
(因为是民主党派人士,所以从30多岁副处到现在,省厅机关副处长和下属事业单位副院长/副主任当了四五家单位了)
也算是个专家吧(行业专家库成员,还经常是讲师团成员),对口的中央部委编纂什么行业规范、纲要之类的参与了很多,经常被抽去北京编写修订行业范本
薪资待遇加上时不时去大学或者其他单位讲课一年稳定收入50+
女的是国有四大行的职工,坐机关的。算不上什么官职,但是这种国企编制身份的老职工待遇还是挺不错的,一年十几万是有的。
家庭收入较高且稳定,没什么开销
积蓄多少不知道,但是固定资产数量那是两只手加起来勉强数完
毕竟两口子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一个省厅一个国企,福利房、房改房、单位集资房什么的,近些年单位搬迁产业园模式又配套修的家属楼
加上自己买的商品房。数量肯定是差不多两位数了。
差不多十五年前,两口子都去报了驾校,然后没学,学了一半,考了一门之类的,过期了又重新报名,已经折腾三五次了。。。
每年过年聚餐总是信誓旦旦说今年一定要考到驾照。。。。然而。。。。
哈哈没驾照所以没买车。
他们儿子去年参加的工作,想买车(就想买个高尔夫之类的),爹妈不给买,说一参加工作就买车太高调了(两口子思想偏传统,还有点把车当成奢侈品,炫富的象征,哪怕是十多万的车)。
等他谈婚论嫁的时候再给他买。
最穷的“豪车家庭”
是我们单位的同事。
年龄也是50多岁
体制内单位
男的是司机(工人编制),女的是勤杂工的(临时工,临时几十年了)
男的的上一辈也是本单位的,八十年代分了一套筒子楼,后来就传给这个男的居住,就在单位大院里
六十平米那种,比较破旧的楼了。
几十年勤俭节约,估计有三四十万积蓄了,但是看着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房子又是心病了
结果遇到了好事情,2013年整个系统搬迁到城外面,修了个产业园。配套了家属楼
那是一块比较偏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口子的积蓄非要在这个地方给儿子买个商品房小户型的首付东拼西凑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住在城里的人,思维上就不会想到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买房),
当时周围的商品房价格在5000,我们单位自己修的家属楼算的3800一平米,既然单位都要搬迁过去,也就不在乎偏不偏了,砸锅卖铁也要买啊,毕竟低于市场价一截
而且数量多,管你退休的,还是工人编制,还是临时工劳务派遣,都可以买
两口子就各买了一套 ,90平米和 100平米的(积蓄首付,几十年积累的公积金慢慢还贷款也没太大压力)。一下子就解决了住房之忧。
房子虽然便宜,但是装修费还是要花的,所以勉勉强强花了五六万块钱把100平米的房子很简单的装修了给儿子住。
两口子依旧住的筒子楼,也许还要再攒几年钱才能自己装修新房子吧。
结果在2020年,一个爆炸性新闻在单位传开了。
这位大哥。。。。把 90平的房子卖了。。。13000多的单价卖了120多万,,,,
然后。。。。提了一台奔驰S400L。。。。
两口子还在家门口上班(现在单位是分开老办公区和产业园办公,他们两口子都还在老办公区,就是和住家的筒子楼一个院子的地方)
那台大奔每天都罩着车衣停在单位院子里。。。。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挪动一次。。。。
上次我看那位大哥把车拿来点点火(应该是怕亏电吧)
进去坐了坐,真舒服啊。。。。
看了下里程表。。。11个月了。。。16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