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d_amigo
2022-04-21T08:51:20+00:00
NGA人人吐槽非全,一说到非全又有很多人感兴趣,什么是非全呢?非全日制工程硕士
以我自己学校为例,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专硕有非全和全日制。早期2010年左右的非全硕士是单证硕士,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在体制内叫做:研究生班。无需入学考试, 基本上单位推荐你去你就去,所以很水 ,编辑1:感谢@lmingj:“以前的在职研究生是要考GCT的,不是单位推荐就能去,水的话,半水吧,没过GCT可以先读,但是有期限,三年内过不了GCT单证都不会发给你。”这就造成了一个误区。感觉现在的非全谁都可以一样。
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双证研究生,即既有学位证也有学历证,学位证不会标注非全日制,学历证会标注授课方式是非全日制,反正都有双证。录取线是和专硕是一样的,比如今年我这个专业专硕380分,不好意思非全也是380哦,真以为270能读吗?教育部的要求三令五申,统一录取线,统一授课,统一毕业标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2017 2018年的非全硕士,是有派遣证的,意思是就业是享受应届生政策的,以本人2018级毕业生为例,就业时因为有派遣证,不乏选调生和国企和高职院校,因为在这些单位中,你是双证硕士,又有派遣,你就是硕士研究生。就业说歧视,我自己没感觉到有啥歧视,私企不太了解,国企又不是替你家打工,有些单位好不容易有个双一流硕士呢。
2019 2020年开始我们这改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接收在职的人报考,录取条件要求:已经签订就业协议,读书时档案不转过来,毕业没有派遣返回原单位工作,报考也要经单位同意才能入学。说白了就是完全变成了已经工作的人镀金的一个手段,不再是全日制名额满了滞后调剂成非全了。但是录取线还是一个分数线,所以我建议不要考双一流学校的非全,除非你时间特别多。质疑非全含金量的,就和他说北师大心理学只有非全,意思是很垃圾就完事了。
我们这非全是两年学制,第一年完全上课,第二年忙毕业。第一年上课课表是学校固定的,也就是没有选课环节了,这就是你和全日制的区别,课表有什么课你就去上什么课。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少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基本上周末你的课都是1到8节1到10节满的,两周上一门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至于老师都是很认真的授课的,不会因为你是非全就歧视你,毕竟周末上课课时费多两倍啊,真正的副教授教授谁周末不工作,反正都有课时要求,周末上课多拿钱。考试的话,至少我们这是同一张试卷……所以每年数学类的课程挂科率奇高,基本上一个班就几个人过,但是会有补考,补考的难度就很低了,基本上好好看两天书参加补考没啥问题。
毕业不要求发期刊,除非你导师有要求。毕业就是一篇专硕毕业论文。我们这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同一批你只要是专硕,统一查重。我们学校的查重是这样,超过20%直接取消答辩,意思是这次送审没你了等下个季度吧。10%-20%写声明,比如我抄的是我自己的论文但是库检测重复了,除此之外也是GG。10%以下通过。然后就是匿名送审,送给两个专家,如果两个专家的等级是AA AB BA BB,那就通过送审,准备答辩,如果是AC BC CA CB那就再送一个专家,如果这个专家给AB就通过,BC就挂。如果两位专家等级是CC CD DC或者含有任意一个D,也是挂,下个季度再来。很多非全日制的同学,匿名送审都不过的,以2020年为例,延期毕业的近30名同学,有半数是非全匿名送审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没人教你写论文,闭门造车自己捣鼓还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导师都是给你个题目,你自己做实验自己写吧。匿名送审通过了才有答辩资格,不过这个答辩也就是走个过场,只要你的导师签字给你毕业,你的答辩就没问题。
非全的报考有直接招生考试,还有一些西部地区计划,比如如果你在西部地区工作满3年,那么可以走计划读非全,分基本上压国家线,毕业后硕士服务5年博士服务8年(这个不能毁约,毁约赔钱吊销学位),适合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朋友们。
还有一个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你是少数民族毕业了要回西部工作,也是降很多分,但是现在非全已经是定向了,所以和上面的计划又感觉重复了,这个适合体制内的搞搞。
还有一个思政教师计划,如果你是辅导员或者从事思政教师,工作满5年,可以推荐读博士,这个竞争比较小,满足条件差不多都可以读,但是好像没有硕士……
再说说在职博士,在职博士叫做全日制定向博士,你没听错,全日制学历哦!
第一年上学期在学校上课,下学期开始就回单位自己工作了。也是没人教你做实验,没人教你写论文,没人给你课题。我们这要求两篇SCI一篇博士论文,对于工作的人来说,难度巨大,有些人觉得SCI四区好垃圾,灌水,真公务员国企工作的人,根本没时间搞这,有没有路子呢?有,你懂就行我不方便说了。
好学校的在职博士都沦为了本校辅导员镀金的方式,点名批评北京的学校,你会发现录取的基本都是它自己学校的辅导员,所以我建议看看双非的博士
还有马来西亚博士和泰国博士和韩国博士,这里面韩国博士含金量最高,因为要学韩语,毕业不仅要毕业论文还要再韩国期刊发一篇论文,反正我专业的中文核心比SCI还难发,动不动审稿两年拒了MGJ,所以韩国博士含金量稍微高点。马来西亚博士和泰国博士就是集中授课,两年读书,两年写篇论文,都是三十万左右。本来没疫情呢对在那个国家有时长要求,现在疫情了只要你是集中授课教育部都认,啥意思,你只要去广州在一起上两个月课,就算你去马来西亚上两个月课了。但是政策到时候变不变,我不敢保证哈,别读到最后政策变了你来喷我,我顶不住。
同时体制内,对国内在职博士认可度,远大于国外博士认可度,马来西亚泰国博士,懂得都懂,我说完你也懂。
还有人说我体制内,只想读硕士咋办?香港硕士和英国硕士考虑一下,是在考研考不上可以考虑下。毕竟工作了几年考研难度的确很大。
有啥问题回复吧,刚好17点了下班咯。
以我自己学校为例,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专硕有非全和全日制。早期2010年左右的非全硕士是单证硕士,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在体制内叫做:研究生班。无需入学考试,
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双证研究生,即既有学位证也有学历证,学位证不会标注非全日制,学历证会标注授课方式是非全日制,反正都有双证。录取线是和专硕是一样的,比如今年我这个专业专硕380分,不好意思非全也是380哦,真以为270能读吗?教育部的要求三令五申,统一录取线,统一授课,统一毕业标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2017 2018年的非全硕士,是有派遣证的,意思是就业是享受应届生政策的,以本人2018级毕业生为例,就业时因为有派遣证,不乏选调生和国企和高职院校,因为在这些单位中,你是双证硕士,又有派遣,你就是硕士研究生。就业说歧视,我自己没感觉到有啥歧视,私企不太了解,国企又不是替你家打工,有些单位好不容易有个双一流硕士呢。
2019 2020年开始我们这改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接收在职的人报考,录取条件要求:已经签订就业协议,读书时档案不转过来,毕业没有派遣返回原单位工作,报考也要经单位同意才能入学。说白了就是完全变成了已经工作的人镀金的一个手段,不再是全日制名额满了滞后调剂成非全了。但是录取线还是一个分数线,所以我建议不要考双一流学校的非全,除非你时间特别多。质疑非全含金量的,就和他说北师大心理学只有非全,意思是很垃圾就完事了。
我们这非全是两年学制,第一年完全上课,第二年忙毕业。第一年上课课表是学校固定的,也就是没有选课环节了,这就是你和全日制的区别,课表有什么课你就去上什么课。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少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基本上周末你的课都是1到8节1到10节满的,两周上一门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至于老师都是很认真的授课的,不会因为你是非全就歧视你,毕竟周末上课课时费多两倍啊,真正的副教授教授谁周末不工作,反正都有课时要求,周末上课多拿钱。考试的话,至少我们这是同一张试卷……所以每年数学类的课程挂科率奇高,基本上一个班就几个人过,但是会有补考,补考的难度就很低了,基本上好好看两天书参加补考没啥问题。
毕业不要求发期刊,除非你导师有要求。毕业就是一篇专硕毕业论文。我们这不分全日制非全日制,同一批你只要是专硕,统一查重。我们学校的查重是这样,超过20%直接取消答辩,意思是这次送审没你了等下个季度吧。10%-20%写声明,比如我抄的是我自己的论文但是库检测重复了,除此之外也是GG。10%以下通过。然后就是匿名送审,送给两个专家,如果两个专家的等级是AA AB BA BB,那就通过送审,准备答辩,如果是AC BC CA CB那就再送一个专家,如果这个专家给AB就通过,BC就挂。如果两位专家等级是CC CD DC或者含有任意一个D,也是挂,下个季度再来。很多非全日制的同学,匿名送审都不过的,以2020年为例,延期毕业的近30名同学,有半数是非全匿名送审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没人教你写论文,闭门造车自己捣鼓还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导师都是给你个题目,你自己做实验自己写吧。匿名送审通过了才有答辩资格,不过这个答辩也就是走个过场,只要你的导师签字给你毕业,你的答辩就没问题。
非全的报考有直接招生考试,还有一些西部地区计划,比如如果你在西部地区工作满3年,那么可以走计划读非全,分基本上压国家线,毕业后硕士服务5年博士服务8年(这个不能毁约,毁约赔钱吊销学位),适合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朋友们。
还有一个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你是少数民族毕业了要回西部工作,也是降很多分,但是现在非全已经是定向了,所以和上面的计划又感觉重复了,这个适合体制内的搞搞。
还有一个思政教师计划,如果你是辅导员或者从事思政教师,工作满5年,可以推荐读博士,这个竞争比较小,满足条件差不多都可以读,但是好像没有硕士……
再说说在职博士,在职博士叫做全日制定向博士,你没听错,全日制学历哦!
第一年上学期在学校上课,下学期开始就回单位自己工作了。也是没人教你做实验,没人教你写论文,没人给你课题。我们这要求两篇SCI一篇博士论文,对于工作的人来说,难度巨大,有些人觉得SCI四区好垃圾,灌水,真公务员国企工作的人,根本没时间搞这,有没有路子呢?有,你懂就行我不方便说了。
好学校的在职博士都沦为了本校辅导员镀金的方式,点名批评北京的学校,你会发现录取的基本都是它自己学校的辅导员,所以我建议看看双非的博士
还有马来西亚博士和泰国博士和韩国博士,这里面韩国博士含金量最高,因为要学韩语,毕业不仅要毕业论文还要再韩国期刊发一篇论文,反正我专业的中文核心比SCI还难发,动不动审稿两年拒了MGJ,所以韩国博士含金量稍微高点。马来西亚博士和泰国博士就是集中授课,两年读书,两年写篇论文,都是三十万左右。本来没疫情呢对在那个国家有时长要求,现在疫情了只要你是集中授课教育部都认,啥意思,你只要去广州在一起上两个月课,就算你去马来西亚上两个月课了。但是政策到时候变不变,我不敢保证哈,别读到最后政策变了你来喷我,我顶不住。
同时体制内,对国内在职博士认可度,远大于国外博士认可度,马来西亚泰国博士,懂得都懂,我说完你也懂。
还有人说我体制内,只想读硕士咋办?香港硕士和英国硕士考虑一下,是在考研考不上可以考虑下。毕竟工作了几年考研难度的确很大。
有啥问题回复吧,刚好17点了下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