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琪尔水族馆][银浪谷地月刊]第十二期:另类兽王猎——从零开始捕获和饲养宠物蚂蚁

Count Grievous-avatar

Count Grievous

2021-05-24T08:29:18+00:00

提前警告:对昆虫有反感的、或密恐患者请谨慎点开楼内折叠的图片,避免引起不适。
[quote]

前言

小时候的我属于是非常调皮捣蛋的类型,而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观察窗台上的黑色小蚂蚁。看着它们沿着一条条自创的道路有条不紊地走动,像极了大马路上穿梭的汽车流。
那时候经常会去厨房拿一粒白砂糖来引诱蚂蚁上钩,然后拿石头或者滴一点儿水来阻碍它们行动。乐此不疲,一观察常常就是一个下午。
后来逐渐长大成人了,这份乐趣也便渐渐淡忘。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前几年在网络上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一本冉浩老师的《蚂蚁之美》(强烈推荐的一本基础向科普书),就买下来看了一看。
才发现蚂蚁这个美妙的物种还有我所不知道的方方面面,而且人工饲养的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宠物蚂蚁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已经不是一个新潮玩意,在某宝等各种地方已经可以购入天南海北的各类蚂蚁和饲养器材。
从获得第一窝蚂蚁至今也差不多有4年的时间了。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蚂蚁的基本获取和饲养概念,让大家对这一神奇的物种能有一点儿新的了解。
镇楼图来点儿自己手头的蚂蚁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8rekZ13T3cS140-u0.jpg.medium.jpg[/img]
金属皱猛蚁(Rhytidoponera metallica)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5lz9Z10T3cS140-u0.jpg.medium.jpg[/img]
红胡须蚁(Pogonomyrmex barbatu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3t7oZ16T3cS140-u0.jpg.medium.jpg[/img]
黑头弓背蚁(Camponotus nigricep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4gmmZ23T3cS140-u0.jpg.medium.jpg[/img]
黑带牛蚁(Myrmecia nigrocincta)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1d0jZ1aT3cS140-u0.jpg.medium.jpg[/img]
中亚弓背蚁(Camponotus turkestanus)
咱们区之前有一个不错的关于蚂蚁的综合向贴子[url=http://ngabbs.com/read.php?tid=16998271]蚂蚁入坑指北[/url],@tedshan 总结的都蛮到位的,建议看一看。
[/quote][quote]

蚂蚁到底是个啥?

蚂蚁在分类学中是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 下所有物种的统称。
蚂蚁是这个世界上最常见的昆虫。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任何地区你都可以见到蚂蚁的身影。
蚂蚁的总数更是远超人们的想象。世界上所有蚂蚁加起来的重量和人类的总重一样,约占地球动物总重量的1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c7f4K7T1kS9y-3x.jpg[/img]
昆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而蚂蚁稍有不同,分为头、并腹胸、柄腹节和柄后腹(后腹部)四个部分。蚂蚁的步足和许多昆虫一样共有三对。部分蚂蚁尾部有蛰针。
蚂蚁和其他昆虫最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是它们头部的触角,分为柄节和鞭节两个部分。比如黄蜂就只有一节触角。

蚂蚁和它膜翅目的亲戚蜜蜂、黄蜂,加上蟑螂出身的白蚁,同属于真社会性的昆虫。同一个蚁群中的蚂蚁们并没有严格的发号施令者,它们各司其职,共同为了生存和繁衍这一目标奋斗。
在一个常见的蚁群中通常有一到多只蚁后和许许多多的工蚁组成。少数进化等级较低的蚁种则可能没有蚁后(如聚纹双刺猛蚁),由地位来决定哪只工蚁可以产卵。
繁殖期开始时,蚁群中会产生未交配的蚁后(蚁圈也叫公主)和雄蚁(蚁圈也叫蚊子)。待发育成熟后,常常是在夏季的某个大雨过后,公主和雄蚁便飞出巢外,寻找其他的伴侣进行交配,这个过程便称为“婚飞”。
在这之后,雄蚁会快速地死去,公主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降落、脱下翅膀,找到合适的地方营巢。蚁后的寿命通常在十年以上,人工状态下活得最久的一只蚁后今年已经32岁了,至今未死,记录仍在刷新。
不过比较可惜的一点,目前不管是科学家还是玩家们都对蚂蚁的繁殖条件知之甚少。如何控制蚂蚁在人工条件下交配这个问题,人们探究了至少几十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至今获得蚂蚁新后的方法仍然只能是人工采集。

值得一提的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白蚁错认为蚂蚁的一种,但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
白蚁在2007年后被划分在蜚蠊目下,等于是和蟑螂做了亲戚。白蚁的繁殖蚁两对翅膀是一样大的,白蚁也没有柄节,所以在这之前白蚁被归入等翅目,但是和蚂蚁的膜翅目也还是隔得很远。
白蚁是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而蚂蚁是完全变态,即分为:卵、幼虫、蛹(茧)、成虫。相较于蚂蚁,白蚁的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才算是真正的剥削,因为没有变态过程,年纪尚小的工蚁便会被派去做“童工”。
二者繁殖蚁的区别,左白蚁右蚂蚁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ev4qZgT3cShs-6u.png[/img]
现如今随着学者和玩家对蚂蚁的研究和了解越来越深入,普通人在家饲养一窝蚂蚁已经变得相当简单。你只需要一个合适的人工巢作为容器,准备足够的温度、湿度、食物和水,就能构建起一个合适规模的蚂蚁王国。
而蚂蚁和其他作为观赏性宠物的昆虫相比,优点也是非常多。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方说作为一种真社会性昆虫,你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分工合作,这是饲养别的昆虫所不能带来的体验。目前来说蜜蜂和黄蜂你很难在家中饲养和管理,毕竟长着翅膀不好控制。白蚁的话倒是也有专门研究在家中如何饲养的人群。
还有,作为大自然的分解者,多数蚂蚁有着相当程度的洁癖。它们会将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整理并丢弃在某个指定的角落,碰到大水泛滥的时候还会有填水的习惯。某种程度上来说颇有种养猫的快感,都可以定点铲屎。

有的人可能会想,蚂蚁这么小的生物如果在家里到处乱爬怎么办?这点的话,我可以说只要妥善管理,蚂蚁是很难“越狱”的。
人工蚁巢的设计已经替你想到了这一方面,留有透气孔的同时还能防止蚂蚁随意逃窜。聪明的先行者们还发明了一种防逃粉(或防逃液),将高目数滑石粉、特氟龙等整齐涂抹在蚁巢的开口处,蚂蚁的足部碰到这些细小的东西便会战立不稳,从而掉下平面,无法逃离。
各种蚁巢,有些好看的当工艺摆件都很合适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ehuqXoZ6jT3cS2tc-24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4fabXmZ65T3cS240-2tc.jpg[/img]
[/quote][quote]

下雨,然后捡到蚂蚁新后

说了那么多,该聊聊怎么养蚂蚁了。
要想养蚂蚁,你自然是得拥有一只蚁后才能建立你的蚂蚁王国,毕竟多数品种工蚁是没法繁殖的,你带工蚁回家只能喂它点吃的,然后看它慢慢凋零,什么都做不了。
尽管现在很容易的就能从各类网店上找到卖蚂蚁的店家,找到个合适的链接,点击付款,等着蚁后到家;但我还是更推荐采用一种古朴且有趣的方法获得新后——走出家门野采去。
建立这主题的日子是2021年5月24日,在我这块刚下了一场大雨。这种日子就正好是出门捡新后的好时机。

最基础的野采,你只需要准备好一身合适的衣服,带上个能装蚁后的容器就可以了。
你可以打开地图,寻找附近可能蚂蚁较多的地区,如山、森林等地方。接着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当地蚂蚁的婚飞时间,等待一场大雨过后,去附近翻一翻小土堆、朽木,很可能就有收获。
大收获之捣出来一个梅氏多刺蚁的巢穴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f2suK20T1kSg4-c3.jpg[/img]
还有一个办法是在晚上的时候进行灯诱,玩其他昆虫的小伙伴应该很熟悉这个方法。正常蚂蚁是有避光性的,而繁殖蚁则具有趋光性。然而灯诱的蚂蚁很可能没有交配,而且会引来其他好奇的昆虫,到时候就需要鉴别了。

在野外采集的时候还得注意分辨蚁后和工蚁,有些品种的蚂蚁的工蚁个头也很大,新手常常分不清。分辨一般蚂蚁的蚁后和工蚁的方法主要还是看胸部的翅基。
以东方收获蚁(Messor orientalis)为例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4owzZ1uT3cS1m1-n0.jpg[/img]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找到了蚁后,如果没有脱翅的,则有可能没有交配,并不能生产工蚁。但是也有可能下蛋,生出来的则是雄蚁,不会干活。

在拥有一定的野采知识和经验后,你也可以尝试采集现有的蚂蚁群落。但是靠手捡的明显不大合适,我推荐你准备如下的一些设备:
  • 手持式吸尘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4biaZpT3cS140-u0.jpg.thumb.jpg[/img]
    我的战损版,陪伴多年,宝刀不老。野外收集蚂蚁的最佳利器。一般是用4节5号电池的,也有魔改版可以用USB的。
    同时还可以拿来清理家里人工蚁巢的垃圾,可谓是怎么都好用。
  • 工兵铲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1fedK13T1kSc4-b5.png.thumb.jpg[/img]
    挖掘蚁穴用。较浅的可以尝试挖掘一下,运气好的话挖到巢室就能见到很多卵、幼虫、蛹(茧),往往蚁后也在附近。
    但是如果是类似铺道蚁一类的小蚂蚁,它们的巢室往往都非常深,有的甚至是地下十几米,我的建议是可以试试但不要强求。
  • 塑料罐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a81xZqT3cSfc-db.jpg.thumb.jpg[/img]
    或者类似的任意容器,暂放蚁群用。可以先在里头放点儿枯叶,起到缓冲和给蚂蚁攀附的作用。
  • 花露水
    就不上图了,去野外一定记得防蚊虫叮咬,最好穿长裤。
外出记得保持电话畅通,独自外出时千万小心,注意人身安全。
还有,野采其实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乏味的过程,而且经常会毫无收获。如果不愿意野采又想尝试饲养蚂蚁,我自然还是推荐跳过这一段,直接购买。
附:冉浩《蚂蚁之美》中记载的中国常见蚂蚁婚飞时间表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kvb8K1iT1kSg4-ey.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87emK1fT1kSg4-go.jpg[/img]

P.S. 其实运气好的话,在家里守株待兔都能有蚁后飞进来,我在自己家里逮了不下三只脱翅的新后,都成功养出工了 [s:ac:哭笑]
好久以前捉的一次拟光腹弓背蚁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3busZ1hT3cSkf-ui.png[/img]
[/quote][quote]

最基础的蚂蚁商品房——堵水试管的制作

不管是野采的还是购买的,假定你获得了一只刚婚飞的新后,多数品种我都会推荐你使用堵水试管作为开局。
如果饲养蚂蚁的圈子有史记,那发明堵水试管的人绝对得放在最重要的一个章节,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奇妙了。
蚂蚁的生存需要水和食物,同时刚开始的时候空间不可以太大,否则蚁后没有安全感,容易不产卵、吃卵、甚至暴毙。试管的一头使用棉球堵水,另一头加塞,完美的解决了以上需求。
而且需要的材料非常简易,你只需要准备试管(常用规格为15*150mm或者18*180mm,外径*长度)、脱脂棉球、纯净水就够了,这就足以搭建一个适合蚁后发展的完美环境。
可以按如下步骤操作: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6ga3ZkT3cS140-u0.jpg.thumb.jpg[/img]
    准备好试管(图中为18*180试管)和脱脂棉球,都很容易买得到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gan5XiZ54T3cS240-2tc.jpg.thumb.jpg[/img]
    加水,需要多加一点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i2mzXjZ56T3cS240-2tc.jpg.thumb.jpg[/img]
    取一团棉球,用细长的东西比如镊子怼到水位以下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izzcXkZ5hT3cS240-2tc.jpg.thumb.jpg[/img]
    倒掉多余的水分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5/-ww5mQ2o-2vekXjZ5fT3cS240-2tc.jpg.thumb.jpg[/img]
    放入蚁后(图内的蚁后品种为“空气”[s:a2:jojo立3]),另一头再放一团棉球当堵头,完成。是不是很简单?
成品效果,蚁后在里头很自在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h849ZpT3cS140-u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463hZpT3cS140-u0.jpg[/img]
一个多月后,费氏弓背蚁(Camponotus fedtschenkoi)已经顺利发育出第一批工蚁[s:ac:赞同]
另外,开头时候我说的是“多数品种”可以使用堵水试管的方法。少部分的蚂蚁就需要条件更好的巢体才能保障发育了,比方说猛蚁亚科下的物种,有些就不适用,这时候推荐石膏巢或者混凝土巢。
依旧是冉浩老师的石膏巢教程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l1bK2qT3cSr8-rn.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h7l3K26T3cSr6-ql.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j3wuK2fT3cSrq-k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k9l1K2pT3cSs0-l7.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673K25T3cSs1-k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1zdhK2mT3cSsb-ik.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5bjmK1eT3cSst-gq.jpg[/img]
当然,你买成品巢也是可以的,网店一大堆[s:ac:茶][/quote][quote]

蚂蚁王国的壮大

给蚁后准备好住宿条件后,就得考虑怎么才能让它活得更好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饲养所有的节肢动物,你最应当关注的还是两个指标:温度和湿度。某些蚂蚁对这两项指标要求不高,所以比较推荐饲养,在下文中会有简单介绍。温度的话,常见蚂蚁28度左右就很适宜。如果冬天温度低的话,推荐使用爬宠加热垫、泡沫箱做保温 (当然最优解是土豪全天开空调) 。湿度的话各种蚂蚁就不大一样了,这个得按品种来区分,下面也会简单介绍一下。

然后新后期很重要的一点,尽量避免打扰蚁后。对试管和巢体进行遮黑是很有必要的,蚂蚁有避光性,如果长期暴露在光照下蚁后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从而变得神经质,不产卵、不照顾卵幼蛹(茧),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最好将蚁后放置在完全避光的地方,同时做好避震。想要观察的话个人是建议最多一个星期看一次就好了。
蚁后还分为单后制和多后制。顾名思义,是按群落中的蚁后数量来划分的。单后制的蚁后刚开局的时候可以合在一起,后期有可能发生择后现象,即淘汰弱后,工蚁直接将其消灭。大部分的蚂蚁群落之间就算是相同的物种,也不能互相合并。少部分的如全异盲切叶蚁(Carebara diversa)则可以随意合巢。

接着是吃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除了个别蚁后或者非常虚弱的蚁后(比如说饲养得不好导致第一批卵全灭导致没有工蚁干活的),其他的新后不需要喂食。在野外条件下,刚开局蚁后基本上是没办法获得食物的。此时它们会消耗自己翅基部分的肌肉来维持营养,撑到第一批工蚁羽化完成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咱们国内常见的蚂蚁通常有嗜甜性和食肉性两个特点。纯素食主义的蚂蚁也有,是来自南美的切叶蚁家族。这些蚂蚁甚至领先其他蚂蚁几个版本,已经开始搞起了农业,用切下来的叶子来种一种真菌并使用。但鉴于切叶蚁饲养的难度 和价格 ,在此就一笔带过,直接介绍其他蚂蚁通用的甜食和肉食。
甜食的话主要还是各种人工制糖,比方说冰糖、砂糖等。我比较喜欢用的是黄冰糖,其质地相较白冰糖来说更加粗糙,适合蚂蚁舔食。另外的话就是蜂蜜了,不过一般不喂纯蜂蜜,蚂蚁吃了容易胀气而亡,需要稀释。新后期可以拿砂糖或者蜂蜜兑白开水,稀释后用滴管或者注射器(我一般用5ml的)滴入试管内给蚁后喂食,一滴就好千万不能太多。一般一两周喂一次就可以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4/-ww5mQ2o-aptdK29T3cSnr-bl.jpg.thumb.jpg[/img]
另外国内还有专门针对蚂蚁调配的营养液,成分比较杂,按名字猜测是蜂蜜加上虫类的蛋白质成分。比较出名的是“蚂蚁牧场”的营养液(又被称为“老杨撸液”),用过的人都说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d18jK1uT3cSjq-e7.jpg.thumb.jpg[/img]
不过不是所有蚂蚁都喜欢吃甜食,但大部分蚂蚁都接受肉食。如果你养过守宫或者其他两爬的话应该会对这块比较熟悉。蚂蚁接受程度比较高的肉食主要还是皮薄或者多汁的饲料昆虫,如樱桃蟑螂、面包虫、大麦虫、九龙虫、针头蟋蟀。杜比亚蟑螂这种则不太推荐,因为皮比较厚,蚂蚁难以破防,吃不干净。
如果实在接受不了活虫,那么可以考虑虾肉、牛肉、猪肉等。但是这类东西不如虫子的一点是接受度没那么高,而且吃不干净容易发臭,需要勤打扫。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蚂蚁,收获蚁(Messor)。它们可以类比为蚂蚁界的松鼠,喜欢收集植物的种子并储藏在巢穴内。所以这种蚂蚁十分适合新手饲养,撒一把种子即可“挂机”几个月。不过有条件的话它们还是更喜欢吃肉一些,群落发育也更快。
北美的须蚁(Pogonomyrmex)也有这种习惯,北美还有一种新收获蚁(Novomessor),但是新收获蚁就不会储存种子了,他们只是喜欢吃。
这几种蚂蚁可以喂食的种子种类很多,一般我会去购买鸟类适用的小型混合种子,或者单买加纳利子。
几种吃种子的蚂蚁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175eZsT3cSsg-lc.jpg[/img]
野蛮收获蚁(Messor barbaru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hrwK1fT1kSg4-92.jpg[/img]
红胡须蚁(Pogonomyrmex barbatu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ae8fK25T1kSg4-lh.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b0i3K1pT1kSg4-c3.jpg[/img]
白毛新收获蚁(Novomessor albisetosus)
搞明白新后的住和吃的问题,正常来讲新后就会开始产下第一批卵,然后独自抚养它们,直到第一批工蚁诞生。此时如果空间允许,你可以继续使用堵水试管来养。如果工蚁开始变多,那么就需要外接一个空间来让它们捕食和活动了。
活动区的话可以购买这种亚克力的,因为其价格低廉被称为“白菜巢”。图中的试管是竹节试管,算是普通试管的进化版。使用尾部具支的试管,底部灌入沙子,然后倒入石膏做成铺地和一圈一圈的效果。平时把沙子打湿,沙子中的水分便会传递到石膏处,起到保湿作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7qm8XoZ6pT3cS240-2tc.jpg.thumb.jpg[/img]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彻底换巢,具体蚁巢的种类在[url=http://ngabbs.com/read.php?tid=16998271]蚂蚁入坑指北[/url]里都有说了。大多数蚂蚁为土栖属性,我通常会用铺地试管(或竹节试管)巢,或者混凝土巢来饲养,因为保湿性能更好,容易控制。
[/quote][quote]

国内常见的蚂蚁品种鉴别

在这里列出一些咱们国内经常能捡到的几种蚂蚁,帮助大家对平时见到的蚂蚁做个简易辨认。不过蚂蚁的鉴定实在太复杂,很多时候需要用到微距或者显微镜,有的甚至需要做基因测序才能搞的清楚。所以明显的可以分一分,不明显的大概看看就好了。
楼里会分享一些标本的图片以便大家辨认,但是蚂蚁的鉴定主要靠的是工蚁,所以未必会有蚁后的图片,有的话会尽量优先放蚁后的。
  • 红火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2hbcK1yT1kSci-7i.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gkj1ZmT3cSqn-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1ziaZqT3cSwa-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gxwkZnT3cSv0-mg.jpg.thumb.jpg[/img]
    在此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让网友能够辨认并躲避这种可怕的蚂蚁,普通玩家应尽量避免饲养这种入侵物种,以免造成二次侵害。同时野外若有发现蚁巢,有能力的可以尝试灭杀。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俗名无敌火蚁,入侵红火蚁。
    工蚁:体长2~9mm,多型。上颚4齿,触角10节,身体红色到棕色,后腹部黑色。头部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长1.00~1.47mm,宽0.90~1.42mm。头顶中间轻微下凹,不具带横纹的纵沟;唇基中齿发达,长约为侧齿的一半,有时不在中间位置;唇基中刚毛明显,着生于中齿端部或近端;唇基侧脊明显,末端突出呈三角尖齿,侧齿间中齿基以外的唇基边缘凹陷;复眼椭圆形,最大直径为11-14个小眼长,最小直径约8-10个小眼长;触角柄节长,兵蚁柄节端离头顶约0.08至0.15倍柄节长,小型工蚁柄节端可伸达或超过头顶;前胸背板前侧角圆至轻微的角状,罕见突出的肩角;中胸侧板前腹边厚,厚边内侧着生多条与厚边垂直的横向小脊;并胸腹节背面和斜面两侧无脊状突起,仅在背面和其后的斜面之间呈钝圆角状;后腹柄结略宽于前腹柄结,前腹柄结腹面可能有一些细浅的中纵沟,柄腹突小,平截,后腹柄结后面观长方形,顶部光亮。下面2/3或更大部分着生横纹与刻点。
    原产于拉丁美洲,21世纪初国内在广东吴川附近第一次发现,后迅速扩散至南方各省,目前在多个省份都有发现红火蚁的踪迹。
    这种蚂蚁的危害甚至比咱们水族馆平常所讨论的罗非鱼、巴西龟还要厉害。它们的扩散能力极强,不同巢的工蚁、蚁后可以互相合并在一块,完全没有芥蒂。
    野外的巢穴通常是这种土包,见到了一定要绕道: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ww5mQ2o-6u5pK1tT1kSdw-9a.jpg.thumb.jpg[/img]
    这种蚂蚁的毒性也非常厉害,人靠近了它们便会用蛰针攻击,造成皮肤瘙痒、起包。如果在草坪一类的地方休息,发现有这种现象,就得特别注意了。毒液主要是酸性物质,紧急处理的话可以用肥皂等一类碱性物质擦洗,然后及时就医。
  • 针毛收获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2u5gK2gT1kSh4-ay.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gbbdZrT3cSpp-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j0tpZ12T3cSvj-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hwoqZhT3cSsg-gj.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8fosK2oT3cSkf-lz.jpg.thumb.jpg[/img]
    针毛收获蚁(Messor aciculatus),工蚁:体长5.2~7.0mm,属于弱分化类型,不排除有体长更小或更大的工蚁的可能。工蚁单型,体黑色,上颚、触角鞭节、足红褐色,后腹部带褐色。体具较丰富的直立白色毛被,针状;并腹胸侧面毛很少。柔毛被缺如。头包括上颚具细密的纵刻纹;并腹胸具横向刻纹和刻点;结节具较粗的刻点和弱的皱纹;足与后腹部光亮。头长宽几相等,后头缘直;上颚咀嚼边齿不明显或仅末端齿明显;唇基向后延伸至触角基部之间;额脊短,相距宽。前、中胸背板凸圆;中胸背板后部陡,与并胸腹节连接处深凹;并胸腹节背板基面平直。末端不具刺或齿,斜面平截。第一结节圆锥形,上面钝圆,结前柄长;第二结节较宽。后腹扁平,宽卵形。
    模式种产出地在日本,但属于中国最常见的收获蚁品种,也是许多地区的优势物种。我国除了西藏、新疆、广东、广西、贵州、江西这些省份以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
    野生环境下一窝针毛收获蚁的工蚁数量能达到几百至上千只,不过人工条件下的群落上限往往很低,一窝单后的针毛可能就数十只工蚁。同时针毛也是少数不多的能多后饲养的收获蚁品种,如果有幸捡到数只蚁后,你可以将它们合在一块儿饲养。
    按照冉浩老师的描述,在河北地区的针毛4月份就已经开始婚飞,算是非常早的。
    饲养也很简单,室温条件下即可发育,食性偏素食,也就是喜欢吃小型植物的种子。千万不要给花生绿豆啥的,它们吃不下去。由于巢室内储存种子的缘故,湿度千万不要太高,30%就已经够了。有条件的话最好构建另一个高湿度的巢室,针毛的幼虫比较喜欢。
  • 玉米毛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6udsZcT1kSg4-c3.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kx2xZvT3cStt-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klvsZ10T3cSvn-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k95kZ13T3cSxc-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6d0hK2kT1kSg4-8d.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y8yK1mT1kSg4-ab.jpg.thumb.jpg[/img]
    这边直接引用贴吧幻葬的一些图片,在野采玉米毛这块是非常专业的。
    玉米毛蚁(Lasius alienus),工蚁体长3.0~4.2mm,蚁后9~11mm。身体呈暗褐色,触角柄节和足胫呈黄褐色,颚齿前端发红褐色。
    玉米毛蚁在全世界属于广布物种,在东南亚以外的大部分亚洲地区、整个欧洲、北美洲等地区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野外群落上限非常之高,一窝可能有十几万工蚁,从幻葬野采的图片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挖出来的茧是按斤计的。人工条件下的玉米毛蚁也非常能生,工蚁体长较小,发育非常快。而且特别好养,温度不低于5°C的情况下都能发育,湿度也基本算是随意。
    蚁后属于严格单后制,开局的时候可以将新后放在一块儿饲养,但是到工蚁数量足够时,便会发生择后现象,直到剩下一只最强壮的蚁后。
    目前有人说大部分野采到的玉米毛蚁可能是另外一种黑毛蚁(Lasius niger),还有待研究。
  • 日本弓背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j6lgK11.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s0pZqT3cSr3-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h337ZmT3cSpe-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3olcZqT3cSw0-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eer4K1jT1kSdz-a4.jpg.thumb.jpg[/img]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大工蚁体长12.3-13.8mm,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头与并腹胸具稀疏的黄色倾斜毛,后腹部倾斜毛和倒伏毛都十分丰富,并具丰富的白色柔毛被。触角着生处远离唇基。并腹胸背面是连续的弓形。中小工蚁体长7.4-10.88mm,头较小,长大于宽。
    中国最常见的“大黑蚂蚁”,除了西藏暂时没发现,中国的其他地方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一般人的认知里头蚂蚁应该都是那种针头大小的体格,但是这货的大工蚁接近2cm,有尺子的可以拿出来比一下什么概念。也是最经常被错认的,经常有朋友捡到一只日本大工然后跑来问这是什么蚁后的,然后蚁友们都会亲切的向他传授蚁后的辨认技巧。
    虽然叫做日本弓背蚁,不过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原生种,并不是入侵物种,只是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在日本,被人家这样命名了而已。在这之前有蚁友发起投票想把名字改成中国弓背蚁,但很可惜这基本上做不到,因为先发现的人有命名权。当年这位科学家如果先来的是中国,也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
    这种大黑蚂蚁的饲养也是非常简单的,弓背蚁们都相当喜欢糖份,如果你想省事,也许可以考虑直接在活动区里丢一块冰糖挂机,不过想发育得好还是得喂点肉。按饲养过的人们的描述,日本弓背蚁的习性偏“宅”,也就是不太爱动。可能这就是大有大的烦恼吧。
    最近几年还发现日本弓背蚁有一种偏红色体色的版本,其他形态和普通的日本弓背蚁是一样的。
  • 尼科巴弓背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arh2K2gT1kSb4-8c.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4y17ZiT3cSsr-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69q2ZlT3cSy5-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6uksZfT3cSu2-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bj6gK1dT1kSau-a4.jpg.thumb.jpg[/img]
    尼科巴弓背蚁(Camponotus nicobarensis),大型工蚁:体长7.5-8.0mm。体褐红色或红色;触角柄节暗褐色:并腹胸褐红色或暗红色;唇腹第一节背板和第二节背板的一部分,或前两节背板及第三节背板的一部分为红色或黄红色后腹其余部分暗揭色,甚至黑色、头和后腹部具丰富的直立毛,井腹胸上毛较稀疏;头部毛仅限于其中央部分、并腹胸侧面有密而较长的白色柔毛被,呈波状身体其余部分柔毛稀而短;足胫节有较多的倾斜毛。体暗.无光泽,皮革状,有非常细的刻纹,不具刻点上颚光滑。头凡呈三角形;触角柄节1/6—l/5长超出后头缘;后头缘凹入;唇基梯形,具短的中叶和高的中脊。但中脊短且不达唇基前缘上颚具6齿 、并腹胸背面为弱弓形并胸腹节背板斜面很短;略倾斜结节厚,前凸后平、后腹宽卵形。中、小型工蚁:体长5.2-6.6mm。头窄长。自复眼起头后部变窄,后头缘凸触角柄节1/2长超出后头缘。其余似大型工蚁。
    主要分布在咱们国家的南部,平时网店里卖的比较多的是云南、两广、福建的尼科巴。据说在山东和河南也有采集到(20年前左右的一份论文),但是近段时间蚁友们碰到的还是比较少。
    在南方属于是比较优势的物种,尼科巴的巢穴类型也相当多,不光有通常能见到的土巢,还能树干或者枯木堆里营巢。5月份到8月份都有婚飞记录,想捡到还是比较容易的。
    看图片就知道,这货的特点就是红,红得好看,煤矿黑的尼科巴属于是非常罕见的SSR了。属于是在商品蚁里面颜值也很能打,而且便宜,又好养,性价比超高。食性也特别好,杂食、什么都吃。温湿度要求也不高。唯一的小缺点是它们属于夜行性,一般晚上一两点才开始活动,白天会不大活跃。
  • 双齿多刺蚁
    点击展开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c8lmZhT3cSsg-lc.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bsj0ZrT3cSmo-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2ojhZiT3cSms-m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7/-ww5mQ2o-fjgdZpT3cSsp-mg.jpg.thumb.jpg[/img]
    该品种蚂蚁为唯一一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蚂蚁,即三有动物。野外采集有法律风险。
    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 dives),工蚁体长5.28-6.30mm,体黑色,有时带褐色。触角着生处远离唇基。前胸背板前侧角、并胸腹节背板各具2个直的长刺。前胸背板刺伸向前外侧,略下弯。并胸腹节背板刺直立,相互分开,弯向外侧。腹柄结顶端两侧角各具一弯向后腹部的长刺,刺之间有2-3个小齿;后腹部短。全身密被、浅黄色柔毛,头部毛较稀疏,后腹呈银灰色。雌蚁体长8.62-9.77mm,头较小,具3只单眼,唇基前缘中央凹入。前胸背板刺很短,并胸腹节刺比工蚁刺稍短。其余似工蚁。
    整个华南都有分布的一种“黑蚂蚁”,也算是很常见的。曾经被叫做拟黑多刺蚁或者鼎突多刺蚁,现在这些次异名已经被撤销了。蚁后和工蚁基本上一样大,野外不好辨认。
    属于是树栖蚂蚁,要么在木头中打洞,要么用树叶做巢。它们做巢是很有意思的,工蚁们选定一个风向、湿度合适的树枝,然后工蚁会抱着幼虫,让幼虫吐丝,然后把树叶等一堆材料粘起来,做成包裹一样。同一窝蚂蚁会分好几个蚁包,可能挂在不同的树上。
    它们在农业上算是益虫,可以保护树木不受其他昆虫侵害。而且这些黑蚂蚁曾经是大名鼎鼎的蚁力神的原材料,被认为有一些奇异的功效。现在你在购物网站里搜“长白山泡酒黑蚂蚁干”你还能买得到晒干的成品。据说尝起来是酸酸的味道,我是没试过。
    野外碰到它们的话看看就好了,按法律来说你采集100只以上就算是违法的。
[/quote][quote]

结语

最后附上一些蚂蚁相关的网站:
[url=http://www.ants-china.com/index.html]蚁网——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蚂蚁[/url]冉浩老师建立的网站,很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和中国附近地域有分布的蚂蚁,以及部分其他国家的蚂蚁。
[url=https://www.antweb.org/]AntWeb[/url]全球最大的蚂蚁图像、标本、自然历史的在线数据库,看图要注册。
[url=https://antmaps.org/]Antmaps[/url]用图形化的方式查询蚂蚁在全世界的分布情况,只是在地域上有点夹带私货,理性看待。
[url=https://www.antwiki.org/wiki/Main_Page]AntWiki[/url]全世界最大的蚂蚁百科。

这篇月刊主要是朝着偏科普和新人的方向写的,如果有技术性问题或者别的想交流,或者纯晒蚂蚁,都欢迎跟贴,自认为大部分问题还是可以解答的[s:ac:blink]另外晒图记得折叠。
图中部分照片为本人拍摄,部分为转载自开放版权的网站,部分来自网图,侵删。[/quote]
Count Grievous-avatar

Count Grievous

一楼自占备用
吳太潤-avatar

吳太潤

你这几天弹了我近百条提醒
关键是我点进去还是隐藏的不给我看[s:ac:凌乱]
我那帖子好像就费氏和中亚因为整个蚁圈都误认的关系,需要名字对换一下。其他应该没啥问题吧

我这边之前碰到的津岛铺道蚁和双隆骨都挺浅的。搬个砖头石头都能看到蚁后。
盘腹蚁我挖了半天蚁道什么都没有!是真的深,然后就放弃了
BITNN-avatar

BITNN

可猛了!
Count Grievous-avatar

Count Grievous

[quote][pid=519576517,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5758723]tedshan[/uid] (2021-05-27 23:57):

你这几天弹了我近百条提醒
关键是我点进去还是隐藏的不给我看[s:ac:凌乱]
我那帖子好像就费氏和中亚因为整个蚁圈都误认的关系,需要名字对换一下。其他应该没啥问题吧

我这边之前碰到的津岛铺道蚁和双隆骨都挺浅的。搬个砖头石头都能看到蚁后。
盘腹蚁我挖了半天蚁道什么都没有!是真的深,然后就放弃了[/quote]今天才知道编辑过程中会一直艾特人,对不住了老哥 ,以后编辑完了再加方框[s:ac:瞎]

盘腹看品种吧,目前挖过大吉盘腹和中日盘腹,可能是因为只碰到小群的缘故都很浅。铺道没采集过,小型蚁养了几次感觉没什么意思。
Reina-avatar

Reina

很棒的帖子,对我这种不养蚂蚁的人也有帮助[s:ac:赞同]
Count Grievous-avatar

Count Grievous

[quote][pid=519706297,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34304001]叁仟1[/uid] (2021-05-28 13:45):

很棒的帖子,对我这种不养蚂蚁的人也有帮助[s:ac:赞同][/quote]谢谢,感觉这种冷门生物的饲养一般人不好接受,也是朝着偏科普和引导新人的方向去写的
DietBroccoli-avatar

DietBroccoli

说点其他的。。前几天我吃枇杷。。从枇杷蒂里找到一只蚁后和几个蚂蚁卵。。
人都傻了
tyktykmonster-avatar

tyktykmonster

老哥牛批!
写的好详细
吳太潤-avatar

吳太潤

Reply to [pid=519807357,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26816867]安梭苛[/uid] (2021-05-28 20:00)
山竹里也很常见有臭蚁
有些人买山竹就当开盲盒
吳太潤-avatar

吳太潤

今天在阳台上吸了半个离心管的乳白蚁繁殖蚁,准备拿去当饲料
还有二十几只黑褐举腹蚁的公主蚊子
现在是国内很多蚁的婚飞季节了
GHOUL-avatar

GHOUL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9/-7knvQ2o-kp27K27T3cSlc-sg.jpg.medium.jpg[/img]
个人感觉收获类真的太适合萌新入坑了[s:a2:诶嘿]小时候一直很想买蚂蚁工坊可惜爹妈一直不让,后来才了解到蚂蚁工坊的危害性。后来偶然在b站看到有人养蚂蚁抱着好奇心点进去看了之后也云养了几年,去年终于忍不住入手了一窝
前期被我折腾了好几次也依旧爆产的工匠是真的耐操[s:ac:哭笑][s:ac:哭笑]
kevin ttb-avatar

kevin ttb

非常详细,受益匪浅[s:ac:羡慕]
养过一窝尼科巴一窝伊大头,观察蚂蚁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chris Benson-avatar

chris Benson

最爱看这种科普贴了!
Kira-avatar

Kira

学到了,很有意思!
Kira-avatar

Kira

Reply to [pid=519910687,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049834]逆光的十字星[/uid] (2021-05-29 09:42)
请问蚂蚁工坊有啥危害啊?
GHOUL-avatar

GHOUL

[quote][pid=520073479,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26744106]鸦先知[/uid] (2021-05-29 22:09):

请问蚂蚁工坊有啥危害啊?[/quote]1.国内生产的凝胶有大量防腐剂对蚂蚁有害,且由于主要成分有水所以高温会有水析出,蚂蚁没地方跑会被淹死而且对卵幼蛹都会有伤害
2.空间有限,不透气,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你想想你能不能活
3.而且工坊不送蚁后,就算说送,其实送的是没有交配过得公主或者是大型工蚁
Count Grievous-avatar

Count Grievous

[quote][pid=520079758,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049834]逆光的十字星[/uid] (2021-05-29 22:40):

1.国内生产的凝胶有大量防腐剂对蚂蚁有害,且由于主要成分有水所以高温会有水析出,蚂蚁没地方跑会被淹死而且对卵幼蛹都会有伤害
2.空间有限,不透气,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你想想你能不能活
3.而且工坊不送蚁后,就算说送,其实送的是没有交配过得公主或者是大型工蚁[/quote]是的。总的来说凝胶蚂蚁工坊看似什么都有,包括吃的、住的、玩的,但是实则样样不精,对蚂蚁来说在里头和坟墓没有区别,只能等死。
Kira-avatar

Kira

Reply to [pid=520079758,268922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049834]逆光的十字星[/uid] (2021-05-29 22:40)
太坑了,谢谢避雷
Bdomis6539-avatar

Bdomis6539

码一下zs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