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x
2020-03-09T14:43:41+00:00
最近很多人提起汶川地震时,意大利医疗队对我国的帮助,其实在这之前中意在医疗救援方面就有广泛深入的合作。
1982 年 7 月,中意签订了《中国和意大利政府三年经济、技术和财政合作纪要》,当时意大利只同四个比较友好的发展中国家签订了类似协议。
这项协议有一个附带成果,就是意大利政府承诺捐赠800万美元和42辆救护车,并合作建立北京急救中心。1988年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启用了著名的急救号码“120”。
意大利政府这一举措在当时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医疗急救水平,可谓救人无数。
近四十年过去了,时过境迁、风轮水转,但有些事是不该被忘记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3/15/-7Q5-hd0vZ1nT3cSu0-1ku.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3/15/-7Q5-kp49Z1fT3cSu0-1ew.jpg.medium.jpg[/img]
原来中国88年才有的急救中心,话说突然好奇之前有急病都是怎么个流程
[quote][pid=405061562,20823750,1]Reply[/pid] Post by [uid=14006620]Lynchloser[/uid] (2020-03-15 22:46):
人类命运共同体啊(战术后仰)[/quote]隆美尔:意大利人只要不打仗什么都好[s:a2:那个…][s:a2:那个…]
[quote][pid=405061292,20823750,1]Reply[/pid] Post by [uid=40644796]zgydsgy[/uid] (2020-03-15 22:45):
原来中国88年才有的急救中心,话说突然好奇之前有急病都是怎么个流程[/quote]以前的急病,都是自己想办法送医院去,医生如果下班了,因为没有电话和手机,还要通过人力去喊医生过来看。
运气好的,如果医生周围有人有电话,就会打那个电话,去喊医生看病
如果是重病,手术室没法手术的话。。。那基本人就没了
我父母都是医生。。那时候就是这样的
以前中国很惨的
那还真的是非常大的帮助了
支持对意大利的援助再多些,多送点物资吧
说实话,感觉现在老美和欧陆几个大国现在有点邪性。 建议加快救援意呆利(速度协助建立方舱),赶紧逼迫其他国积极防疫,时间越久越容易出意外。
知道意大利汶川时候捐了不少紧急帐篷(就是他们现在用来做方舱医院的那种高级货)
还真不知道第一个120是意大利帮助下建立的
1958年,上海炼钢工人邱财康89%大面积烧伤,救回来了。
邱财康,1928年生于崇明,1951年被招进上钢一厂,1956年转炉到上钢三厂,是一名优秀的青年炉长。
1958年5月26日,深夜11点,行车吊运时主扣松了,10吨半1300℃的铁水掉下来,爆炸了……瞬间,邱财康全身89.3%面积的皮肤被灼伤
九段线莫名醒目[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在北京,重庆,上海,罗马还组织过中意警务联合巡逻。相当深度的交流合作了。[s:ac:上][s:ac:上]
以前广大农村连最低要求的赤脚医生都没有[s:ac:擦汗]这件事还被一代目点名骂过
[quote][pid=405061322,20823750,1]Reply[/pid] Post by [uid=10738416]秦淮应是孤月[/uid] (2020-03-15 22:45):
意大利这次真出人意料的有血性[/quote]号称欧洲中国啊,最重视家庭的欧洲国家
[quote][pid=405061292,20823750,1]Reply[/pid] Post by [uid=40644796]zgydsgy[/uid] (2020-03-15 22:45):
原来中国88年才有的急救中心,话说突然好奇之前有急病都是怎么个流程[/quote]自己找板车三轮送医院
[s:ac:中枪]
那么意大利会成为我们可靠的盟友吗?
Reply to [pid=405062280,20823750,1]Reply[/pid] Post by [uid=42314959]盾墙已开冲我来[/uid] (2020-03-15 22:49)放在平板三轮车上拉着去看医生
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啊(战术后仰)
****************
补充下楼主提到的内容吧。我找了个源:
[url]http://phtv.ifeng.com/a/20160805/44432900_0.shtml[/url]
其中:
1981年,中意正式开始了贷款谈判。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评估,中国于1982年7月派出了政府贷款代表团访问罗马,并由时任对外经贸部副部长的魏玉明担任团长,时任对外经贸部外资管理局局长的李岚清任副团长,然而,这一场谈判的进程却是一拖再拖。据李岚清回忆,谈判之初,意方对中国团队的贷款知识和谈判能力评估不足,因此提出了由更富经验的意方来提供贷款的方案,但事实上,当时意大利谈判团并没有成型的方案,同时其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缺乏协调,最后双方谈了几天没有头绪,更令魏玉明担心的是,80年代的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意大利的政府一旦改组,整个谈判可能又要从头来过,于是当意大利迟迟未给出贷款方案时,中方代表团提出,在中国提供的方案基础上讨论,这项提议最终获得了意大利政府的认可。由于中方代表团在与日本合作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在国内也已经对此次贷款做过了初步的研究评估,因此很快中方就拿出了贷款方案,经过了实质性讨论之后,1982年7月16号,中意代表团正式签订了《中国和意大利政府三年经济技术和财政合作纪要》,意方同意为中国提供包括建造北京急救中心在内的15个项目的赠款和五亿美元的出口信贷等贷款,这在当时已是一笔巨额的贷款协议了。在此之后,丹麦、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陆续向中国提供了数额可观的长期优惠贷款。
[url]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c26dedc77ac642f3e67e2f1[/url]
里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