๖̶̶̶ζ͜͡Edge
2021-08-21T16:42:33+00:00
他明明最后还是站的是胡忠宪这边,为啥之前又反水偷偷去毁堤了啊?毁之前哪怕汇报一下也好啊
实在没理解他的逻辑[s:ac:呆]
想为胡宗宪分忧
他知道胡宗宪肯定不同意他做
他告诉胡宗宪就绝了毁堤的可能
但是他认为这样做是对胡宗宪有好处的
能让胡宗宪交的了差,不至于得罪严嵩
他也做好了抗下罪责的准备
他也认为严党会保他,但是被卖了
胡宗宪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啊
没看懂吗?
从朝堂议事说起,议事的时候首要矛盾是国库没钱了,徐阶等人趁此机会对严嵩父子发难想扳倒严党,意思是这帮人把钱都挥霍完了他们没用了。严党得向嘉靖证明自己,给嘉靖交个答卷说我们能搞钱,改到为桑就是这个答卷。记住这是改到为桑的背景,改稻为桑提出来不是说这个方案多好多有可实行性,是严党给嘉靖的交代,成则严党存,不成则严党垮。
这个命令传达到胡宗宪这,胡宗宪一眼就看出这方案就尼玛不靠谱,浙江本来就闹倭寇呢再这么一搞激起民变严党怎么样不知道他胡宗宪脑袋一定搬家,但这方案本事就是党争的衍生品,他是严党所以不能直接和严嵩说我不干,只能先想办法拖,胡宗宪一直都在向上提议改稻为桑从一年计划改成三年计划。
这命令是公开的政策,胡宗宪不能压住,得继续向下传达,到了马宁远这。马宁远首先能力不行,和后来的高瀚文一样他没看出这里面有大问题,他是真觉得改稻为桑这事能行,所以带人去马踏庄稼地说出了“改稻为桑乃是国策,浙江死绝了都要改”。这时候谭纶把戚继光的兵调回去,阻止了他踩踏庄稼,于是马宁远认为改稻为桑推进不下去是清流阻挠的结果,他认为胡宗宪是受制于清流不方便做事。
清流确实要阻止改稻为桑,成功了严党不就站住了吗,胡宗宪后来也对谭纶说你不该来,你一来把党争从中央带到了地方。现在对于改稻为桑的态度有三个思路:1.严党,改到为桑拖不得 2.胡宗宪,改稻为桑急不得 3.清流,改稻为桑成不得。其中1和2与3是对立态度,但是1和2只是分歧态度。
郑何二人是态度1,胡宗宪是态度2,如果没有谭纶马宁远应该是2,但是谭轮的到来让党政加剧,本事自己水平不足看问题就不透彻,意识不到1和2分歧的严重性,在加上郑何影响,他下意识的就想“先搁置分歧解决主要矛盾”,于是转为了态度1。他又自作主张觉得自己要为胡宗宪背锅,这种“脏活”不让胡宗宪去做以免胡宗宪被清流抓住把柄,加上水平不够,觉得成了之后严嵩还能保他,于是和郑何合谋毁堤淹田。
后来胡宗宪训他的时候他才明白改稻为桑一年根本搞不成[s:a2:偷吃]严党急是为了给嘉靖交卷子,他成了严党把事情激进化的背锅侠了。
Reply to [pid=544615464,28224020,1]Reply[/pid] Post by [uid=41625296]我退环境了[/uid] (2021-08-26 02:50)
简单来说,马宁远是只看到1和3之间的矛盾。他知道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也不会同意,但是胡宗宪不同意其实是因为胡宗宪是态度2,但马宁远认为胡宗宪是因为被清流钳制不能放开手脚做事,所以他合谋毁堤淹田,认为这能帮助胡摆脱清流的钳制,毁完了之后胡就能放开手脚了。
他用他的格局看胡宗宪,把上司看小了。
他以为胡宗宪是要对严嵩负责,最多看多了一层严嵩要为对嘉靖负责,所以毁堤淹田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不起他自己给胡宗宪背锅。
胡宗宪是为人民负责,而且即便胡宗宪是那种人,这锅马宁元也背不起,也用不着他背。
媚上欺下,即便有天赋点,也是点歪了的假书生,举人起步,不通论语不读春秋,胡宗宪用他也就是图他个实心办事,结果思想跳级眼界不够。这种人,甚至可能有些暗里滋生的小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