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laaaaa
2020-05-11T10:40:44+00:00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2019年,中国农民工的规模已经达到2.91亿人,占中国总人口21%,占全国就业人员37.5%。也就是说,全国每5人中就有1人是农民工,就业中每5人有近2人是农民工。
[url]https://mp.weixin.qq.com/s/olbOBOcxNY4CKdOjx6GdaA[/url]
中金:新型城镇化具有深远的中长期意义
城镇化在中国呈现城乡流动人口比例高,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比值偏高、而城镇化率/服务业占比的比值明显偏低等特点。但“支撑”这个现象的两个因素均在消失。
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1990年中以后外需占比的大幅上升,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产能超前于中国本地成品需求的扩张。“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仍然偏低。
中国“户籍城镇化率”远低于表观城镇化率。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4%,后者相比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明显偏低。表观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间的差值为16.3个百分点、或约2.3亿人口。这些人口多为中国最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农民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1pi3K28T1kShs-12i.jpg.medium.jpg[/img]
非户籍人口面临的制度性制约是他们在收入、财富、人力资本积累、生活水平诸多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重要原因。多数城市在就业、置业、医疗、教育,甚至购车等一系列的领域,对非户籍人口均有更严格的约束。这一体制差异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农民工退休(返乡)年龄偏早、缺乏连续就业经验及人力资本积累、财富积累薄弱、消费水平偏低等一系列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现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iuppK2aT1kShs-12i.jpg.medium.jpg[/img]
长期视角看,推进户籍城镇化和大都市圈建设是进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
原文较长,主要讲推进户籍城镇化
[url]https://mp.weixin.qq.com/s/olbOBOcxNY4CKdOjx6GdaA[/url]
中金:新型城镇化具有深远的中长期意义
城镇化在中国呈现城乡流动人口比例高,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比值偏高、而城镇化率/服务业占比的比值明显偏低等特点。但“支撑”这个现象的两个因素均在消失。
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另一方面,1990年中以后外需占比的大幅上升,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产能超前于中国本地成品需求的扩张。“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仍然偏低。
中国“户籍城镇化率”远低于表观城镇化率。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4%,后者相比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明显偏低。表观城镇化率和户籍城镇化率间的差值为16.3个百分点、或约2.3亿人口。这些人口多为中国最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农民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1pi3K28T1kShs-12i.jpg.medium.jpg[/img]
非户籍人口面临的制度性制约是他们在收入、财富、人力资本积累、生活水平诸多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重要原因。多数城市在就业、置业、医疗、教育,甚至购车等一系列的领域,对非户籍人口均有更严格的约束。这一体制差异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农民工退休(返乡)年龄偏早、缺乏连续就业经验及人力资本积累、财富积累薄弱、消费水平偏低等一系列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现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iuppK2aT1kShs-12i.jpg.medium.jpg[/img]
长期视角看,推进户籍城镇化和大都市圈建设是进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
原文较长,主要讲推进户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