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tPlay
2020-03-10T06:19:26+00:00
[url]https://weibointl.api.weibo.cn/share/131732727.html?weibo_id=4482510245022761[/url]
感觉现在的微博就是化粪池裸泳,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感觉风气很差,一有点什么问题都有意无意把矛头指向体、zhi[s:ac:呆]
和女朋友讨论还有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是被带节奏了,但是你就是说不过他们,死抓着一开始瞒报,李文亮,红十字会(这个没得洗)事件来反驳我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才发现确实那么回事,老哥们有什么看法[s:ac:呆]
不想点进去的下文复制:
前CNN高级记者的那篇文章值得细品。
它解开了困扰我长达一个多月的疑惑——为什么这次对方投入了如此大的火力。
[这场危机应该就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是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导致了前苏联的最终解体。]
文章里的这句话是解惑的关键。
从疫情之初的恐慌营造(财新和管轶的历史“功绩”我就不复述了),到爬坡期反复强调的政府隐瞒(实际上通过西方国家的表现,再蠢的人后来也明白了突发传染病的统计和摸排有多难),再到胶着期的微观悲剧放大,再到贯穿全程的按头罪人、按头病源国的操作,从头至尾所有的火力都是顶配,是打空弹匣式的火力倾泻,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后备军里还剩一张贱嘴就绝不会让ta闲着不开炮。
而回顾历史,西方,特别是美国,对切尔诺贝利的不断重述(包括但不限于让HBO拍摄电视剧),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历史的改写。谎言重复一万遍,只要听的人足够多,人类的愚蠢自动可以帮助它成真(啊,不愧是集唯心主义之大成的地球文明)。
本次疫情里,与HBO严丝合缝对应的是方方日记。果不其然VOA和杭康黄小将头子都要替她做宣传。(当然,广电总局能派六六这种货色去取材创作电视剧,也没准都不用HBO出手,咱自己就能达成历史虚无主义)
对比到本次疫情中的舆论战,与“切”相比的共同特点有:
1. 咬死人祸而非天灾
2. 反复强调信息不透明
3. “没能救到的人”=“政府杀死的人”
4. 攻击一切乐观主义,无限放大微观悲剧
5. 解构英雄主义,割裂英雄与政府
6. 着力塑造“反抗者悲剧”
相信全程跟进各类信息的人一定能对上述每一点都唤起鲜活生动的网络记忆。
这个全套攻击的目的也很简单:全面复现切尔诺贝利。借着撼动大数字人口生存权的灾难,撬动社会信任根基,从而质疑政权合法性。
通俗讲也就是 趁 病 要 命 四个字。
当然,现在这位前CNN记者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意味着对方也发现了战局的悄然扭转——抗疫进入下半场,交换场地,政权合法性的质疑换了对象了,曾经熟练喊出“黑命贵”的对方早已被我们默认为“人命贵”理念带盐人,而现在发现人命最贵的地方还是窝巢,好奇一下质疑质疑对方的政权合法性也很顺理成章(而对方的民众可能早已习惯),不过对方也请放心,基于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的中华传统优秀品质,大家基本口嗨一下也就散了。
PS:
一个小且不成熟的猜测,这次舆论战中对方的准备万全和颇有节奏,多半得益于他们对08年错失良机的复盘。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赈灾带给国人很多命运共同体形态的记忆,例如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在那次关注赈灾的过程中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以及到现在我也忘不掉当时清华校园里排长队无偿献血的盛景。
当时也有不少谣言呢,但是一来网络不够发达,二来事发突然对方准备不充分,最终的战果只是干倒了红十字会让壹基金吃了个饱,其余内容则很快被奥运会这样的高流量信息冲散。
不排除有一天还会有其它难题摆到中国面前,如果在舆论场上的局面不能有所改观,能不能再扛一次,或者对方这次之后的复盘会不会再次改进战法,真的不得而知。
反正对于对方来说,下次还敢。
感觉现在的微博就是化粪池裸泳,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感觉风气很差,一有点什么问题都有意无意把矛头指向体、zhi[s:ac:呆]
和女朋友讨论还有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是被带节奏了,但是你就是说不过他们,死抓着一开始瞒报,李文亮,红十字会(这个没得洗)事件来反驳我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才发现确实那么回事,老哥们有什么看法[s:ac:呆]
不想点进去的下文复制:
前CNN高级记者的那篇文章值得细品。
它解开了困扰我长达一个多月的疑惑——为什么这次对方投入了如此大的火力。
[这场危机应该就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是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导致了前苏联的最终解体。]
文章里的这句话是解惑的关键。
从疫情之初的恐慌营造(财新和管轶的历史“功绩”我就不复述了),到爬坡期反复强调的政府隐瞒(实际上通过西方国家的表现,再蠢的人后来也明白了突发传染病的统计和摸排有多难),再到胶着期的微观悲剧放大,再到贯穿全程的按头罪人、按头病源国的操作,从头至尾所有的火力都是顶配,是打空弹匣式的火力倾泻,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后备军里还剩一张贱嘴就绝不会让ta闲着不开炮。
而回顾历史,西方,特别是美国,对切尔诺贝利的不断重述(包括但不限于让HBO拍摄电视剧),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历史的改写。谎言重复一万遍,只要听的人足够多,人类的愚蠢自动可以帮助它成真(啊,不愧是集唯心主义之大成的地球文明)。
本次疫情里,与HBO严丝合缝对应的是方方日记。果不其然VOA和杭康黄小将头子都要替她做宣传。(当然,广电总局能派六六这种货色去取材创作电视剧,也没准都不用HBO出手,咱自己就能达成历史虚无主义)
对比到本次疫情中的舆论战,与“切”相比的共同特点有:
1. 咬死人祸而非天灾
2. 反复强调信息不透明
3. “没能救到的人”=“政府杀死的人”
4. 攻击一切乐观主义,无限放大微观悲剧
5. 解构英雄主义,割裂英雄与政府
6. 着力塑造“反抗者悲剧”
相信全程跟进各类信息的人一定能对上述每一点都唤起鲜活生动的网络记忆。
这个全套攻击的目的也很简单:全面复现切尔诺贝利。借着撼动大数字人口生存权的灾难,撬动社会信任根基,从而质疑政权合法性。
通俗讲也就是 趁 病 要 命 四个字。
当然,现在这位前CNN记者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意味着对方也发现了战局的悄然扭转——抗疫进入下半场,交换场地,政权合法性的质疑换了对象了,曾经熟练喊出“黑命贵”的对方早已被我们默认为“人命贵”理念带盐人,而现在发现人命最贵的地方还是窝巢,好奇一下质疑质疑对方的政权合法性也很顺理成章(而对方的民众可能早已习惯),不过对方也请放心,基于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的中华传统优秀品质,大家基本口嗨一下也就散了。
PS:
一个小且不成熟的猜测,这次舆论战中对方的准备万全和颇有节奏,多半得益于他们对08年错失良机的复盘。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赈灾带给国人很多命运共同体形态的记忆,例如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在那次关注赈灾的过程中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以及到现在我也忘不掉当时清华校园里排长队无偿献血的盛景。
当时也有不少谣言呢,但是一来网络不够发达,二来事发突然对方准备不充分,最终的战果只是干倒了红十字会让壹基金吃了个饱,其余内容则很快被奥运会这样的高流量信息冲散。
不排除有一天还会有其它难题摆到中国面前,如果在舆论场上的局面不能有所改观,能不能再扛一次,或者对方这次之后的复盘会不会再次改进战法,真的不得而知。
反正对于对方来说,下次还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