ベラ
2020-10-31T16:18:22+00:00
小舅20岁时遇到了小舅妈。那个年代还是比较讲究出身的。小舅妈是干部家庭的小女儿,高挑、漂亮并且非常擅长交际。我母亲有一次坐火车巧遇熟人攀谈起来,说起小舅和小舅妈的婚事,对方瞪大了眼睛半晌,说道:“你哥眼睛也不大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姥爷是国企普通员工,分管烧锅炉工作。姥姥识字不多,在招待所当过服务员,在食堂卖过饭票。姥爷是文化人,自己与领导闹翻要求去烧锅炉,领导照准,他就烧了20年锅炉。在单位填表登记,身份一栏只能填上工人。与小舅妈家的干部出身对比这眼睛就小了一圈,再加上小舅的眼睛本来也就不是很大。
虽然眼睛不大 小舅还是非常英俊的。姥爷是文化人嘛,耍小聪明是擅长的。小舅14岁时,姥爷涂改了户口,把肥皂削成片,一片一片垫进布鞋里,叫小舅穿上,爷俩一起进场招工。招工现场人头攒动,姥爷跟人事处的同志大吵:他怎么不像17岁!说是招工 其实就是解决子弟就业而已,我姥爷嘴臭脾气大,臭名昭著,人家懒得跟他计较,就高抬贵手。
小舅也是非常争气的 进了车间表现很好,成了业务骨干,争取到了外地进修的机会,换了水土个子长到了一米八零,再回到厂里就提拔做了干部。小舅从小是孩子王,带着兄弟们到处偷东西、打架。回到家肯帮父母干活,非常孝顺。在学校成绩不错,老师也喜欢,是个面面俱到的人。他喜欢读《水浒传》,崇拜宋江,自己有志向也当一位老大。宋江自有宋江的问题 水友你也许并不喜欢他,不要和我杠好吗,谢谢。
小舅所在的车间专做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熟悉90年代的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红火的行业。那时小老板们贿赂打点拿到一纸批文就可以开一座煤矿,他们能负担起奔驰轿车和小老婆,却没有实力建立一只专业的设备维修团队。说是没有实力,其实更没有必要。国企的设备维修队伍吃着皇粮到处修理井下设备,忙里偷闲修修小煤窑那点东西简直举手之劳,只要你给足了好处,这是后话。
这时候小舅20岁,遇到了18岁的小舅妈。前面说过小舅妈形象情商都很好,也说过她热衷交际,那么把她理解成“舞会皇后”这种形象是并无不可的。小舅和她结婚了,在当地成了大新闻,人人都羡慕小舅,祝贺他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后来我琢磨小舅的故事,回忆起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一部电视剧《突出重围》。杜雨露饰演的方英达老将军弥留之际,对身为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女儿方怡说道:“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迎娶了你的母亲。”
那个年代管的松,将军的女儿当大老板这种设定也可以拿到中央一台晚八点档放映。将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到10岁的我当然是理解不了的,只当是歌颂爱情。后来我当然是搞明白了,老将军迎娶的是首长的女儿,正如同30年后两位主角,集团军最优秀的两位青年军官,明明都不爱,但为了不让对方获胜,同时开始追求方英达老将军漂亮的女儿方怡。
这么浅显的道理 我坚信小舅是没有看出来的,一叶障目就可不见泰山,你如果存心诓骗自己,真理再赤裸裸你也可以坚定地坐怀不乱。22岁,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手牵着大家都惦记的女人招摇过市,能极大程度上满足年轻男子的虚荣心,我自己有类似经历,所以看的很清楚。这样,如果小舅也看过《突出重围》,听到老将军说起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那他一定会感同身受,但要命的是他的感觉是错误的。
先睡了 明天接着写。如果被冲水了 我会写完了一起发上来。
小舅与小舅妈结合时 其实还有一段平行的往事。60年代毛主席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地工业企业依据屁股各拉一帮互相倾轧,生产工作几乎停滞。人民既迫切需要革命,也不能没有煤。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受人尊敬的解放军进驻地方维持秩序,恢复生产。张军长头顶一颗红星,领口绣两面红旗,带着一双儿女,进驻煤矿上任军代表。张军长的儿子张海洋与小舅同岁,爱好打架和偷东西,他们马上成为了十分亲密的朋友。军长家坐拥永远也吃不完的军用罐头,在当年这是难得的珍馐。在打架偷东西这些革命行为获得伟大胜利的第二天,他们会照例集合兄弟们到军长府上开凯旋宴,这样小舅就遇到了军长大他三岁的女儿张海萍。
张海萍看上小舅时,正值70年代军代表驻扎的尾声,生产恢复,部队已接到通知,随时准备撤回驻地。张军长找到小舅,给了他一张张海萍的照片,对他说 如他愿意 可以就地参军,到时直接跟随部队开拔。小舅把照片带回家给姥姥看。40年后小舅去世,姥姥跟我念叨往事,称赞张海萍是个漂亮姑娘。
同样是漂亮姑娘,王奶奶比起小舅妈这位玉奶奶,就要差那么一点。年龄再大了五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需要取舍的难题。那时候没有nga,小舅没法带法网发个二选一炫耀顺便请老哥们帮忙定夺,他有的只是一群从小追随他打架盗窃的兄弟们。兄弟们有正派的人生观,除了张海洋他们集体投票给了小舅妈,原因如下:
1、你能力很强,有我们帮衬,自当成一番自己的格局,何必到那大官儿家去吃软饭?
2、那张海萍你找了他就要背井离乡,我们这帮兄弟想你了,怎么办?
3、比起小舅妈 张海萍也可以说难听点 又老又丑。
我不知道23岁是多老 我姥姥没有眼瞎的话张海萍也是不丑的。但是这些建议肯定对小舅的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舅回家与姥姥商量,姥姥见多识广,要他去参军,小舅考虑了两个月,部队已经正式开拔回到了河北。
小舅是自尊心极强的一个人,在他病势沉重的倒数第二年,我去看他,拉着他的手问他最近好吗。也许我的脸上浮现了太多伤心与同情,触怒了他,那天他再也没跟我说过一句话。他可能在想:你以为我要死了吗?我曾和他聊起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律师,小舅轻蔑地说 律师啊 不过是一群溜须拍马之辈,你如果想做 起码也要立志做一位法官。
你也可以想到 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男男女女,天天在一起胡闹,自然是相互认识的。那么张海洋—张军长的儿子和我的小舅妈,会不会这个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呢?
后来小舅与小舅妈就结婚了。小舅一定视这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否则他对小舅妈毫无限度的疼爱就显得那么的不近常理。在那个年代,底层工人的工资往往一发放就回家交给妻子,因为即使是这样也不够妻子柴米油盐挺到月底,往往时不时还要找人拆借才能过关。干部们有更多的资源,按理说没有这样做的理由,但他们狡猾地发现,当亲朋好友赶来求助的时候,妻管严是一个美妙的理由:既然家家如此 我家为什么不呢?
小舅比起一般干部 着实宽裕得多 他当上维修车间主任的时候,正好赶上小煤窑恰似15岁少女脸上的青春痘一般在国营煤矿周围蓬勃生长。每一笔好处交给小舅,他便把他们拆做三份———厂长、干活的兄弟各拿一份,他自己再留一份。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小舅出殡那天的盛况。当年的煤矿机关驻地早就发展成了一座小城,送葬的车辆堵塞了马路,人们气愤地互相询问:他死了,怎么没有人告诉我?
小舅所有的收入全部交给小舅妈管理。小舅妈拥有与李白一样的消费观念。我很小的时候来到她家里做客,小舅妈忙着煎鱼、烙饼。我母亲过意不去,对她说:嫂子,这也太多了,我们吃不完 。小舅妈笑笑没有吭气,鱼和饼早已堆积如山。 她把手洗干净 把我的姐姐叫来 取一个袋子装些鱼 再取一个袋子装些饼,对她说:宝贝拿去给你王婶送过去 要快,别凉了。姐姐屁颠屁颠地奉旨办差去了,等她回来,两袋鱼和饼早就装好,小舅妈提着袋子守在门口,再让她给李婶送去,如此往复,直到剩下的鱼和饼只够我们四人吃一顿时才罢了。
小舅妈有三位姐姐,生得都漂亮,小舅挣着钱之后,邀请三位姐姐、三位姐夫以及他们的孩子去临近的省城游玩。来回路费住宿自然全是小舅妈来埋单。临回去的前一天,一行人来到省城的大商场,径直走到首饰柜台,小舅妈大方地为每一个同行的女士(包括女童)购买了价值不菲的金项链,把一向娇生惯养的姐姐气得大哭,但小舅只是含笑把她拉到一边去了。
小舅妈还有一位弟弟,就是那种标准的头上有四位姐姐的弟弟。他结婚时,小舅找好的木头 打了一整套家具,北上两千公里送上门去,再留下两个月,把新房替他装修好才离去,钱自然也是小舅妈拨款支付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小舅妈的母亲与小舅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当她步入晚年时,抛弃了疼爱一生却永远不能明白孝道的小儿子,南下两千公里投奔我的小舅。
小舅妈是一位钳工,我很怀疑她是否会使用台虎钳,因为她上班的地方就在小舅当主任的车间里。小舅妈过着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样的日子,她很少去车间里,整日与女人们比美斗艳。小舅妈拥有她自己也数不清的衣服首饰,每天不重样子,她又生得美,虽然时间逝者如斯令她容颜老去,她也不介意,因为她的朋友们总比她老得更快,她始终还是最美的那一位。
厂长有一位肥胖而面目狰狞的太太,在中年姐妹花的圈子里始终唱不了主角。当年的人并不懂得“撞衫谁丑谁尴尬”,厂长太太在穿衣戴帽方面并不在行,也无主见,只会有样学样,这引起了小舅妈的不满。她经常背着厂长夫人当众说:东施效颦。姐妹团大多是小舅工友们的老婆,自然谁也不会站在厂长夫人一边,她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嘲笑着厂长夫人的自不量力与丑陋。
厂长对小舅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地变化了。母亲与我聊起这一段,我非常不解。车间主任是厂长任命的,他再换一个,工人们还是做一样的工作,他还拿一样多的好处,这个环节当中最无足轻重的恰恰就是小舅了。我问母亲:小舅为什么不约束小舅妈的言行?失去位置对谁有好处?
母亲的看法是 小舅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宋江,并要高于宋江。宋江尚且知道头顶有朝廷,而小舅可是厂长不可取代的摇钱树 是撼动不了的。他竟然愚蠢到这般地步却不能完全怪他自己 是环境 周围的人捧着他 拎着酒瓶子吹嘘他 他早已骑虎难下。更大的一只虎其实正是我的小舅妈。小舅当年找她 轰动全城,小舅发誓要让她永不后悔。自用的花费、虚荣的花费、给娘家的花费一概不在话下,现在小舅妈需要的不过是人最基本的尊严而已。如果因为自己的事业让妻子面子扫地,那还能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
如果你真的闲到看到这里 你可能记得我之前描述过小舅对于律师的看法,并且觉得并不像他这样一位好汉说出来的话。其实我也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小舅性格豪爽,酒量惊人还能面面俱到,这样的完人,其实多半是装出来的。
后来小舅就丢掉了他的职位,马上就一病不起。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小平同志有三起三落。我生在一个国企家庭里,有官做的比他大很大的亲戚被搞倒,判刑,也没有像他一样,所有事情自己一个人扛,永远装作一副英雄好汉的样子,免职一年之内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其实肺病在煤炭企业并不算什么稀罕的病,但患病率即使在井下工人当中仍然说不上有多高,人体还是很坚强的。小舅的病体现为肺部部分区域丧失工作能力,剩下坚持工作的肺被迫承担更多的任务加速衰弱,他死前双肺只剩下百分之一仍坚守岗位。小舅的身体一直极好,可能事业上升期毫无节制的烟酒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我们全家仍坚持认为这个病是因为生气所致。
官场上的事情并不能够一言以蔽之,小舅妈在这个问题上该承担多少责任我是做不出一个结论的。在小舅失去职务之后,仍然挂念着小舅妈在原来的车间无法自处,调动所有的关系把她调进了机关。后来小舅的病愈重,在北京住院治疗,收效甚微。我去看望他时,他插着呼吸机,并不能说一句话。小舅妈像我哭诉日子是多么的艰难,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也在想,您生活的艰难起病重小舅的身体状况,到底哪一个在你心中份量更大?因为在对话当中,这两个话题的含量根本是不成比例的。
最讽刺的是 小舅去世之后仅仅半年,小舅妈竟然千里迢迢的去找到了张海洋,与他住在了一起。小舅妈邀请张海洋回到故地重游,见见老朋友。张海洋冷笑道:我和他可是好兄弟,这样我怎么自处呢?而小舅去世之后整整三年了,骨灰依旧躺在殡仪馆,这令我们全家感到愤怒。她的解释是不忍丈夫离去,那你倒是把骨灰抱回家啊??
小舅人高马大 强壮如牛 能够团聚人心 这如果当兵,应该是一块好材料。我不知他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选择张海萍,也许不是他想要的爱情。但那时的他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姐姐曾经与我说起她在择偶时有多么的困难,因为“没有一个男人比得过你小舅”。回想起这句话我只好冷笑。
小舅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但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妻子孩子还有娘家,不是经常有空回家。每次他去看望我的姥姥,总是先烧一壶开水,端最大的盆出来,给姥姥洗脚。姥姥应该是患有严重的甲沟炎,母亲有时看见她行动不便,总想自告奋勇替她修脚。姥姥总是说:等你哥回来。母亲在姥姥走后一直说起 很遗憾从来没有为她修过一次脚。姥姥在小舅走后也曾说起:儿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可惜不是给我自己养的。
我并不想指责我的小舅妈,我写到这里已经写不下去了,她没有做什么违背道德的事情。别人都只装出一副高大上来装裱门楣,小舅是入戏太深了。我问母亲:你觉得他这一辈子,值吗?母亲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若是姥姥,宁可养一个你这样毫无底线的儿子,起码你能够保护好你自己。
再补充一个张海洋与小舅妈的结局吧。张海洋拥有非常成功的事业,青年时代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娶。到了谈婚论嫁时,张海洋向小舅妈明确表示:财产互相独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姥爷是国企普通员工,分管烧锅炉工作。姥姥识字不多,在招待所当过服务员,在食堂卖过饭票。姥爷是文化人,自己与领导闹翻要求去烧锅炉,领导照准,他就烧了20年锅炉。在单位填表登记,身份一栏只能填上工人。与小舅妈家的干部出身对比这眼睛就小了一圈,再加上小舅的眼睛本来也就不是很大。
虽然眼睛不大 小舅还是非常英俊的。姥爷是文化人嘛,耍小聪明是擅长的。小舅14岁时,姥爷涂改了户口,把肥皂削成片,一片一片垫进布鞋里,叫小舅穿上,爷俩一起进场招工。招工现场人头攒动,姥爷跟人事处的同志大吵:他怎么不像17岁!说是招工 其实就是解决子弟就业而已,我姥爷嘴臭脾气大,臭名昭著,人家懒得跟他计较,就高抬贵手。
小舅也是非常争气的 进了车间表现很好,成了业务骨干,争取到了外地进修的机会,换了水土个子长到了一米八零,再回到厂里就提拔做了干部。小舅从小是孩子王,带着兄弟们到处偷东西、打架。回到家肯帮父母干活,非常孝顺。在学校成绩不错,老师也喜欢,是个面面俱到的人。他喜欢读《水浒传》,崇拜宋江,自己有志向也当一位老大。宋江自有宋江的问题 水友你也许并不喜欢他,不要和我杠好吗,谢谢。
小舅所在的车间专做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熟悉90年代的你应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红火的行业。那时小老板们贿赂打点拿到一纸批文就可以开一座煤矿,他们能负担起奔驰轿车和小老婆,却没有实力建立一只专业的设备维修团队。说是没有实力,其实更没有必要。国企的设备维修队伍吃着皇粮到处修理井下设备,忙里偷闲修修小煤窑那点东西简直举手之劳,只要你给足了好处,这是后话。
这时候小舅20岁,遇到了18岁的小舅妈。前面说过小舅妈形象情商都很好,也说过她热衷交际,那么把她理解成“舞会皇后”这种形象是并无不可的。小舅和她结婚了,在当地成了大新闻,人人都羡慕小舅,祝贺他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后来我琢磨小舅的故事,回忆起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一部电视剧《突出重围》。杜雨露饰演的方英达老将军弥留之际,对身为房地产公司老板的女儿方怡说道:“我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迎娶了你的母亲。”
那个年代管的松,将军的女儿当大老板这种设定也可以拿到中央一台晚八点档放映。将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到10岁的我当然是理解不了的,只当是歌颂爱情。后来我当然是搞明白了,老将军迎娶的是首长的女儿,正如同30年后两位主角,集团军最优秀的两位青年军官,明明都不爱,但为了不让对方获胜,同时开始追求方英达老将军漂亮的女儿方怡。
这么浅显的道理 我坚信小舅是没有看出来的,一叶障目就可不见泰山,你如果存心诓骗自己,真理再赤裸裸你也可以坚定地坐怀不乱。22岁,刚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手牵着大家都惦记的女人招摇过市,能极大程度上满足年轻男子的虚荣心,我自己有类似经历,所以看的很清楚。这样,如果小舅也看过《突出重围》,听到老将军说起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那他一定会感同身受,但要命的是他的感觉是错误的。
先睡了 明天接着写。如果被冲水了 我会写完了一起发上来。
小舅与小舅妈结合时 其实还有一段平行的往事。60年代毛主席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地工业企业依据屁股各拉一帮互相倾轧,生产工作几乎停滞。人民既迫切需要革命,也不能没有煤。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受人尊敬的解放军进驻地方维持秩序,恢复生产。张军长头顶一颗红星,领口绣两面红旗,带着一双儿女,进驻煤矿上任军代表。张军长的儿子张海洋与小舅同岁,爱好打架和偷东西,他们马上成为了十分亲密的朋友。军长家坐拥永远也吃不完的军用罐头,在当年这是难得的珍馐。在打架偷东西这些革命行为获得伟大胜利的第二天,他们会照例集合兄弟们到军长府上开凯旋宴,这样小舅就遇到了军长大他三岁的女儿张海萍。
张海萍看上小舅时,正值70年代军代表驻扎的尾声,生产恢复,部队已接到通知,随时准备撤回驻地。张军长找到小舅,给了他一张张海萍的照片,对他说 如他愿意 可以就地参军,到时直接跟随部队开拔。小舅把照片带回家给姥姥看。40年后小舅去世,姥姥跟我念叨往事,称赞张海萍是个漂亮姑娘。
同样是漂亮姑娘,王奶奶比起小舅妈这位玉奶奶,就要差那么一点。年龄再大了五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需要取舍的难题。那时候没有nga,小舅没法带法网发个二选一炫耀顺便请老哥们帮忙定夺,他有的只是一群从小追随他打架盗窃的兄弟们。兄弟们有正派的人生观,除了张海洋他们集体投票给了小舅妈,原因如下:
1、你能力很强,有我们帮衬,自当成一番自己的格局,何必到那大官儿家去吃软饭?
2、那张海萍你找了他就要背井离乡,我们这帮兄弟想你了,怎么办?
3、比起小舅妈 张海萍也可以说难听点 又老又丑。
我不知道23岁是多老 我姥姥没有眼瞎的话张海萍也是不丑的。但是这些建议肯定对小舅的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舅回家与姥姥商量,姥姥见多识广,要他去参军,小舅考虑了两个月,部队已经正式开拔回到了河北。
小舅是自尊心极强的一个人,在他病势沉重的倒数第二年,我去看他,拉着他的手问他最近好吗。也许我的脸上浮现了太多伤心与同情,触怒了他,那天他再也没跟我说过一句话。他可能在想:你以为我要死了吗?我曾和他聊起长大后想从事的职业:律师,小舅轻蔑地说 律师啊 不过是一群溜须拍马之辈,你如果想做 起码也要立志做一位法官。
你也可以想到 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男男女女,天天在一起胡闹,自然是相互认识的。那么张海洋—张军长的儿子和我的小舅妈,会不会这个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呢?
后来小舅与小舅妈就结婚了。小舅一定视这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否则他对小舅妈毫无限度的疼爱就显得那么的不近常理。在那个年代,底层工人的工资往往一发放就回家交给妻子,因为即使是这样也不够妻子柴米油盐挺到月底,往往时不时还要找人拆借才能过关。干部们有更多的资源,按理说没有这样做的理由,但他们狡猾地发现,当亲朋好友赶来求助的时候,妻管严是一个美妙的理由:既然家家如此 我家为什么不呢?
小舅比起一般干部 着实宽裕得多 他当上维修车间主任的时候,正好赶上小煤窑恰似15岁少女脸上的青春痘一般在国营煤矿周围蓬勃生长。每一笔好处交给小舅,他便把他们拆做三份———厂长、干活的兄弟各拿一份,他自己再留一份。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小舅出殡那天的盛况。当年的煤矿机关驻地早就发展成了一座小城,送葬的车辆堵塞了马路,人们气愤地互相询问:他死了,怎么没有人告诉我?
小舅所有的收入全部交给小舅妈管理。小舅妈拥有与李白一样的消费观念。我很小的时候来到她家里做客,小舅妈忙着煎鱼、烙饼。我母亲过意不去,对她说:嫂子,这也太多了,我们吃不完 。小舅妈笑笑没有吭气,鱼和饼早已堆积如山。 她把手洗干净 把我的姐姐叫来 取一个袋子装些鱼 再取一个袋子装些饼,对她说:宝贝拿去给你王婶送过去 要快,别凉了。姐姐屁颠屁颠地奉旨办差去了,等她回来,两袋鱼和饼早就装好,小舅妈提着袋子守在门口,再让她给李婶送去,如此往复,直到剩下的鱼和饼只够我们四人吃一顿时才罢了。
小舅妈有三位姐姐,生得都漂亮,小舅挣着钱之后,邀请三位姐姐、三位姐夫以及他们的孩子去临近的省城游玩。来回路费住宿自然全是小舅妈来埋单。临回去的前一天,一行人来到省城的大商场,径直走到首饰柜台,小舅妈大方地为每一个同行的女士(包括女童)购买了价值不菲的金项链,把一向娇生惯养的姐姐气得大哭,但小舅只是含笑把她拉到一边去了。
小舅妈还有一位弟弟,就是那种标准的头上有四位姐姐的弟弟。他结婚时,小舅找好的木头 打了一整套家具,北上两千公里送上门去,再留下两个月,把新房替他装修好才离去,钱自然也是小舅妈拨款支付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小舅妈的母亲与小舅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当她步入晚年时,抛弃了疼爱一生却永远不能明白孝道的小儿子,南下两千公里投奔我的小舅。
小舅妈是一位钳工,我很怀疑她是否会使用台虎钳,因为她上班的地方就在小舅当主任的车间里。小舅妈过着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样的日子,她很少去车间里,整日与女人们比美斗艳。小舅妈拥有她自己也数不清的衣服首饰,每天不重样子,她又生得美,虽然时间逝者如斯令她容颜老去,她也不介意,因为她的朋友们总比她老得更快,她始终还是最美的那一位。
厂长有一位肥胖而面目狰狞的太太,在中年姐妹花的圈子里始终唱不了主角。当年的人并不懂得“撞衫谁丑谁尴尬”,厂长太太在穿衣戴帽方面并不在行,也无主见,只会有样学样,这引起了小舅妈的不满。她经常背着厂长夫人当众说:东施效颦。姐妹团大多是小舅工友们的老婆,自然谁也不会站在厂长夫人一边,她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嘲笑着厂长夫人的自不量力与丑陋。
厂长对小舅的态度越来越明显地变化了。母亲与我聊起这一段,我非常不解。车间主任是厂长任命的,他再换一个,工人们还是做一样的工作,他还拿一样多的好处,这个环节当中最无足轻重的恰恰就是小舅了。我问母亲:小舅为什么不约束小舅妈的言行?失去位置对谁有好处?
母亲的看法是 小舅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宋江,并要高于宋江。宋江尚且知道头顶有朝廷,而小舅可是厂长不可取代的摇钱树 是撼动不了的。他竟然愚蠢到这般地步却不能完全怪他自己 是环境 周围的人捧着他 拎着酒瓶子吹嘘他 他早已骑虎难下。更大的一只虎其实正是我的小舅妈。小舅当年找她 轰动全城,小舅发誓要让她永不后悔。自用的花费、虚荣的花费、给娘家的花费一概不在话下,现在小舅妈需要的不过是人最基本的尊严而已。如果因为自己的事业让妻子面子扫地,那还能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
如果你真的闲到看到这里 你可能记得我之前描述过小舅对于律师的看法,并且觉得并不像他这样一位好汉说出来的话。其实我也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小舅性格豪爽,酒量惊人还能面面俱到,这样的完人,其实多半是装出来的。
后来小舅就丢掉了他的职位,马上就一病不起。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小平同志有三起三落。我生在一个国企家庭里,有官做的比他大很大的亲戚被搞倒,判刑,也没有像他一样,所有事情自己一个人扛,永远装作一副英雄好汉的样子,免职一年之内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其实肺病在煤炭企业并不算什么稀罕的病,但患病率即使在井下工人当中仍然说不上有多高,人体还是很坚强的。小舅的病体现为肺部部分区域丧失工作能力,剩下坚持工作的肺被迫承担更多的任务加速衰弱,他死前双肺只剩下百分之一仍坚守岗位。小舅的身体一直极好,可能事业上升期毫无节制的烟酒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我们全家仍坚持认为这个病是因为生气所致。
官场上的事情并不能够一言以蔽之,小舅妈在这个问题上该承担多少责任我是做不出一个结论的。在小舅失去职务之后,仍然挂念着小舅妈在原来的车间无法自处,调动所有的关系把她调进了机关。后来小舅的病愈重,在北京住院治疗,收效甚微。我去看望他时,他插着呼吸机,并不能说一句话。小舅妈像我哭诉日子是多么的艰难,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也在想,您生活的艰难起病重小舅的身体状况,到底哪一个在你心中份量更大?因为在对话当中,这两个话题的含量根本是不成比例的。
最讽刺的是 小舅去世之后仅仅半年,小舅妈竟然千里迢迢的去找到了张海洋,与他住在了一起。小舅妈邀请张海洋回到故地重游,见见老朋友。张海洋冷笑道:我和他可是好兄弟,这样我怎么自处呢?而小舅去世之后整整三年了,骨灰依旧躺在殡仪馆,这令我们全家感到愤怒。她的解释是不忍丈夫离去,那你倒是把骨灰抱回家啊??
小舅人高马大 强壮如牛 能够团聚人心 这如果当兵,应该是一块好材料。我不知他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选择张海萍,也许不是他想要的爱情。但那时的他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姐姐曾经与我说起她在择偶时有多么的困难,因为“没有一个男人比得过你小舅”。回想起这句话我只好冷笑。
小舅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但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妻子孩子还有娘家,不是经常有空回家。每次他去看望我的姥姥,总是先烧一壶开水,端最大的盆出来,给姥姥洗脚。姥姥应该是患有严重的甲沟炎,母亲有时看见她行动不便,总想自告奋勇替她修脚。姥姥总是说:等你哥回来。母亲在姥姥走后一直说起 很遗憾从来没有为她修过一次脚。姥姥在小舅走后也曾说起:儿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可惜不是给我自己养的。
我并不想指责我的小舅妈,我写到这里已经写不下去了,她没有做什么违背道德的事情。别人都只装出一副高大上来装裱门楣,小舅是入戏太深了。我问母亲:你觉得他这一辈子,值吗?母亲咬牙切齿地说道:我若是姥姥,宁可养一个你这样毫无底线的儿子,起码你能够保护好你自己。
再补充一个张海洋与小舅妈的结局吧。张海洋拥有非常成功的事业,青年时代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娶。到了谈婚论嫁时,张海洋向小舅妈明确表示:财产互相独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