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氵][原创]灰烬——一个战争故事

Adama-avatar

Adama

2021-06-14T10:05:19+00:00

本文含有轻微巨人要素,限于一小部分人名和地名。
这是由于作者在品鉴过巨人139之后短暂精神错乱所致。
因为整个剧情实际与巨人无关,所以标题还是写了原创。
并非有意违反版规,望见谅。[s:ac:怕]
第一章 ...
那是第几晚来着?

兴许是第三晚吧。

虽然起先还是一样难熬。暑热难当、两腿酸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着自己的心跳。但后来不知怎么地,迷迷糊糊,一睁眼,窗外已微微发亮。睡着了吗?还是仍旧一直醒着?他一边听窗外鸟叫,一边胡乱思索,到头来依然闹不清。他才刚要闭眼,起床号就刺耳地响起来。

这就没错了。

那晚他肯定睡了,而且还睡得很沉、很安逸。所以起床号才显得刺耳。真正彻夜难眠的时候,那号声对他其实是解脱哩。

在来到军营的第三个夜晚,他——艾伦·奥斯特维赫——终于得以睡上一个囫囵觉。

要说这种失眠的经历,对他也不算新奇。他其实向来就睡得不太好,要是新换了住处那就更明显。当初跟母亲从老家搬到首都来时,头两天,无论白天在学堂里如何困得鸡啄米,到了晚上还是合不拢眼。等他升上中学、搬去集体宿舍那会儿也是如此,索性爬起来去外面偷偷散步,竟有奇效。于是往后只要睡不着,就溜出去转几圈,直到毕业居然都没被学监发现。
可到了军营,这招不灵了。

熄灯之后还有哨兵站岗呢,新兵连的各位临时排长们也要按时刻表轮班巡视。让他们逮着,那就等着第二天当众挨藤杖吧。好在新环境他也不是不能适应,况且每天训练也实在疲劳,没几天就从睡不着变成睡不醒了。

可今夜,艾伦却胆大包天,熄灯后非但不上床躺着,还竟敢溜到宿舍外面来。更要命的是,胆大包天的还不止他一个。

夏尔·方丹,高个儿。他家做裁缝,有两个雇工,条件十分优渥。从小好吃好喝又天性好动,使他养成了一副颇健壮的体格;让·范德沃,长着一张经常被调侃的马脸,父亲是公务员;利奥波德·马丁,机灵的矮子。他们家从他曾祖父起就是军人。曾祖父参加过八十年前的复国战争,祖父还官至上校。可惜他父亲仕途不顺,只爬到上尉而已。而利奥波德干脆没考上军校,于是只好念公立中学。

他们三个与艾伦在公立中学时是同班,彼此关系甚笃。如今服兵役又在一排,平常就更相互照应。

今晚这事,挑头的是夏尔。他向来天不怕地不怕,在以前,但凡四人凑一块儿干什么坏事,多半也都是他出的主意。

而这回,这四个哥们儿悄悄躲到厕所里,是为了埋伏一个人。

这可是件大事,不是光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教官一顿打就能了事的。但四人决定要这么干,因为他们觉得除此之外别无办法。其实呢,不只是他们,全排其余的人——那些正呼呼大睡的人——也都这么认为。

那个全排公敌名叫卡尔·杜波,是本连的四位临时排长之一。大家并不知道教官是根据什么挑选临时排长的。机敏?诚实?“军人气质”?但他们看上卡尔·杜波绝对是个错误。拜他所赐,本排这几十号人得到了全营最严酷、最频繁的体罚。

这究竟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教官的授意?(教官确实在各排之间鼓励训练竞赛。)大家不得而知。但很明确的是,卡尔·杜波本人对自己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十分满足。当全排被迫在他的口令下,一遍遍重复卧倒动作时,每个人都能看清他脸上残忍的笑容。

现在,皮肉之苦找上他了。

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他来了,左手挑着提灯,腰间别着木棒,头颈上挂着口哨。如果碰碎了提灯?如果他吹响口哨?那教官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这事得做得麻利。为此,利奥波德偷偷藏了一个布口袋。那是前些日子从食堂仓库搞来的,算是他拿手好戏。

趁着卡尔·杜波走过厕所门口(他本该进来检查的!),四个人按照预先安排好的顺序呼啦一下窜出去了。

头一个是夏尔,他两手撑着那个口袋,兜头就给卡尔·杜波套上;随后的让和利奥波德,煤人控制住他一只手;最后是艾伦,他的目标是最关键的提灯。

卡尔·杜波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把按倒,身躯在三个人的压制下拼命扭动着。夏尔死死捂住他的嘴,利奥波德用膝盖压住他右手,而他的左手则被让反拗起来。至于那盏提灯,艾伦甚至没有费什么劲就夺下了。

接下来就是最过瘾的部分。

艾伦用拳头对着卡尔·杜波的后腰一阵乱捣。起先,每打一拳他的身体都会随之抽动一下。但打过六七拳之后,他似乎连抽搐的力气也没了,成了一滩死肉。于是利奥波德也加入惩罚他的队伍,然后让也来了。夏尔最后才动手。当大家起身准备撤退时,他给卡尔·杜波的软肋来了最后一脚。他连哼唧都没有了,彻底摊在地上。

得胜的四人相互一扯衣角,走廊上噼里啪啦一阵脚步乱响,然后就再也没有声音。

那晚没有响口哨,没有紧急集合。第二天,卡尔·杜波一脸狼狈相地来出操。那天,没有体罚、没有额外训练,教官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
就好像那晚平安无事一样。

那是艾伦来到军营的第十个夜晚。
第二章 ...
教训卡尔·杜波是九月十号半夜的事。第二天,这个排从“模范”的地位直泻而下。这种坠落当然令教官难堪,因为它等于是其权威本身的坠落。虽然他们的傀儡,那个狐假虎威、拍上压下的蠢材卡尔·杜波被击垮了,但教官绝不允许这次溃败波及他们自身。

九月十一号,对于这个近乎怠工的排,负责教官没有当场弹压。他从卡尔·杜波身上机敏地察觉到了异常。为避免激起更进一步的事变,他暂且容忍了这一状态。

那天夜里,在新兵们不知晓的时候,他们开了会,讨论了现状,制定了对策。这起酝酿中、萌芽中的“叛乱”是必须消灭的,这就是他们这些职业军人的本职。

于是,九月十二号,对新兵的进攻开始了。这种进攻一方面是紧迫的,一方面却又是隐蔽的。他们没有搬出宪兵和法庭,也没有盲目动用禁闭之类的惩罚。九月十号夜的袭击事件没有被曝光,所有当事人与知情者都缄口不言。而所有的报复,全都小心翼翼地限制在“合法”的范畴内。

首先是关于临时排长的人事问题。卡尔·杜波毫无疑问立即被教官抛弃了,理由是他“欠缺领导力”。然后,教官宣布要根据排中每一个人的意见选出新的临时排长。

这可以说是一种“破格”的做法。虽然让新兵充任临时排长的这一制度,本身意在遴选有领导潜力的人才作为士官苗子日后重点培养,为此职务担当者需要得到新兵排的集体认可,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并非如此。在整个军官、士官阶层对职务私相授受的氛围下,“临时排长”实乃训练营的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一直以来,这个职务的任免都是由教官独断专行的。

这突如其来的、与军营中独裁作风截然不同的民主空气,让大伙儿耳目一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不知所措。于是,讨论也好、表决也罢,最终提出的人选,显然就是此次“抗争”的带头人物——夏尔·方丹。

在大家看来,卡尔·杜波的失势和夏尔·方丹的上台,即标志着抗争的胜利。
确实,从打倒卡尔·杜波的角度来看,确实胜利了。不单胜利了,而且还是出乎预料的大胜。原本他们只想给他一顿皮肉之苦,好叫他收敛一下,结果教官居然直接撤了他的职。这下他不只是收敛了,更要被所有人踩在脚下了。

但这胜利也是失败的开始。

模范排还是模范排。过去,是卡尔·杜波为了拍马屁对训练指标任意加码,而现在,教官亲自制定新的指标。

“模范指标”。

而“模范”的范畴被任意扩大了。

于是,原本在连内轮班的勤杂,现在改成在这个排内轮班;原本各连内由模范排进行的操练示范,现在改成这个排给全营示范;出操最早,训练最多,吃饭最晚。

这些变更,当然都在教官的职权范围内,都有冠冕堂皇的旗号。

荣誉是虚假的,欺凌是切实的。这种变本加厉的欺压,造成新兵愈加激烈的仇恨。

但神奇的是,每从夏尔嘴里喊出一条口令,大家的仇恨就多从教官身上往他身上转移一分。这是种自然而然、潜移默化、不受理智影响的仇恨转移。

夏尔被孤立了。一并被孤立的还有艾伦、让、利奥波德这三人。

这个排遭受的一系列虐待,毫无疑问是对卡尔·杜波被殴打事件的报复。是对那四个人的报复。那么只要把这四人孤立,把他们违反纪律的行径揭露,让他们单独受罚,让卡尔·杜波重新担任临时排长,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非这样做不可。否则虐待不会停止。而所有人的精神、体力,都已经到极限了。

某日,在收操之后。早有准备的人群
在浴室里对峙。一拨是夏尔、艾伦、让、利奥波德;一拨是排里其他人,带头的站在前面,附和的聚在后面。
他们相互威胁,进而相互斥责。双方都克制地没有动手,但也没有达成任何谅解或者妥协。

裂痕不可调和地扩大了。抗争的最终结局是失败。溃败。溃不成军。

教官们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坐看这支小小的“叛军”分崩离析了。

只差最后一击。

举报,揭发,逮捕。叛乱四人组全军覆没。卡尔·杜波恢复原职。

这是早就预定好的结果。完全在教官们的掌控之中。因为这里是新兵营,他们是训练教官。他们就是这里的君王。

只有一件事他们没有料到。

一件改变一切的事。
第三章 ...
许多人认为它必然发生,但没有人知道究竟会在何时。因而,当它真正发生之时,仍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混乱。

九月二十七日,这是它发生的日子。
当天清晨四点,艾尔迪亚王国的君主被从梦中叫醒,一份宣战书摆在眼前。东方邻国(帝国)与西方邻国(联邦)的矛盾终于总爆发了。遗憾的是这次艾尔迪亚无法保持其一贯的中立立场。基于军事技术的考量,帝国总参谋部将艾尔迪亚设定为战争初期的目标。

八十年以来,艾尔迪亚第一次面临一场正规战争。它的军事机关对这场战争颇有信心,其信心来源于延续八十年的全民兵役制度,发达的铁路网,边境上苦心经营多年、扼守交通咽喉的要塞城市,以及一份成熟的战争计划。

这份“成熟”的计划会在每年八月演习并修正,那也正好是在一年兵役轮替之前。

有利的是,防御帝国从东方入侵的一号方案始终是演习的重点,这个方案最健全;不利的是,此前为避免刺激帝国而加剧紧张,当年的演习被临时推迟到十月。也就是说,最近退役的一届义务兵没有经历过演习。

但无论如何,动员已是唯一选择。

于是,当三个帝国集团军在晨雾中越过边境时,动员指令也通过电报线在艾尔迪亚的国土上飞驰,又变作成堆的征召文书被送往各地。

至邮差敲响家门为止,普罗大众尚且对战争毫不知情。像艾伦这样的新兵亦是如此,他对战争的记忆始于礼拜天早晨反常的紧急集合号。

起初他一头雾水,以为这又是教官的刁难。他十分气恼且沮丧,认为事到如今已然回天乏术,教官的折磨几乎就要达到其目的。但凡排里有一人松口,他们四个就要被宪兵带走。这是迫在眼前的问题。昨天收操后的那场对峙证明这种分裂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但当他带着困倦奔向操场时,却发现平常压根不见人的正营长——那个在殖民地丢掉一只眼和一条胳膊的少校——正亲自监督集合,他忽然意识到或许事情并非如他所想。

一种无所适从的气氛在队伍里蔓延。他与身边的让交换了眼神,对方也满脸迷惑。

各连集合得都比平时慢,因为大家全然没有准备。可教官并未单独训斥那些拖后腿的人,只是大声催促他们入列。

少校在指挥台上一言不发地看着他的部下们奔走忙碌。那些士官的脑门上都沁着汗,不知是奔跑喊叫中出的热汗、还是在长官严峻监督下逼出的冷汗。这是艾伦第一次见到他们这副着急忙慌的样子,觉得解气,心里偷着乐。

就这么乱哄哄地过了好一阵子,全营才算集合起来,比平常可以说是难看到家了。一脸死人相的营副小跑过去给营长打敬礼。

营长回礼,叫稍息,然后开始训话。这是艾伦第二次听这少校说话。头一次讲的是新兵开训的套话,大家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但这回,队伍里的空气绷紧了。

营长说,今日凌晨四点起,艾尔迪亚与帝国处于战争状态。台下立即起了波澜。当然,受制于纪律,没人敢出声,但整个队伍仍然“哗”一下子躁动了。艾伦下意识地捏紧了裤腿。他看见教官们用严厉的目光扫过队列,无声地弹压这股动乱。

少校略微停顿,待秩序恢复,他便拿出一份稿子。那是上级下发的动员令。他将文件从头至尾宣读了一遍。
文件本身内容并无特殊,都是早早就存进参谋部档案室的东西,历次演习都会拿出来用。少校对他很熟悉,读起来也是驾轻就熟。

但艾伦压根听不进去。他的脑袋从刚才起就嗡嗡作响。“战争”这个词把他的神经都给压瘪了。

战争!今天!现在!此时此刻!我!

他茫然地偷瞄队伍里的其他人。让的喉结上下蠕动着,夏尔站在前头只看到后脑勺,利奥波德在后面瞧不见……卡尔·杜波呢?!

他飞快地搜索着。

有了!

那家伙嘴巴半张,一副痴呆相,手指把裤线都鞣皱了。艾伦忽然又得意起来。瞧啊,这傻样儿!到底是个废物。

他来劲了。他毕竟是比卡尔·杜波优越的,可不能跟那傻子一样。借着这股劲,他挺了挺腰,手也不捏裤管了,昂起头来看指挥台。

文件已经宣读完毕,现在营长在作精神鼓动。基本也是陈词滥调,大家在中学里都听过学过。但奇妙地,这些以往让艾伦厌烦的词句,此刻却令他感觉很受用。

可算要见分晓了。他想。打仗或许也不坏呀。战争中男人能变成英雄。真正的男人才行!

他不由得又看了看卡尔·杜波,还是傻不愣登的样儿。他再瞧瞧队列前面的教官,现在也看不出神气劲儿了。
复国战争的英雄们在他脑海里走马灯,课本上的文字曲曲弯弯地变成了图画。军帽、黑大衣、蓝裤子。敌人来了,射击!一个……两个……冲啊!拼刺刀!呼啦……

“……体立正!”

营副的口令来了,但不是叫冲锋。他一激灵,条件反射地绷起两腿。

营长已经下去了,现在又是营副管事。他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是改不了了。但现在艾伦可不怵他。

命令是原地坐下等待。过了一会儿,来人开始发纸笔,让写遗书。不能回宿舍,就在操场写。从一连开始发。写着写着,就听见有人呜呜地哭起来。

起先教官也没说什么,但突然营副在台上吼了声“注意纪律!”,那几个掉泪的立马就被揪起来罚立正。

艾伦没眼泪可哭,也没啥话可写。他看着那张白纸,前思后想,最后也只憋出来几句屁话,叫妈妈别担心之类的。

没一会儿,遗书上交。还是从一连开始,排队去仓库领弹药和干粮。在一连整队的功夫,有穿便服的男人从营地大门进来了。先是一两个,然后三四个,越来越多,都站成一队等着。等轮到艾伦在的四连领物资时,那里已经聚了几十人。

队伍打那些人旁边过,大家都好奇地用余光瞥他们,而他们也看向这边,彼此低声讨论着什么。

物资按野战标准发放,每人步枪子弹一百二十发,干粮管三天。军需官忙得满头大汗,可队伍还是动得像蠕虫。

到完事儿已经日当头了。队伍仍然坐在操场上等待。那些穿便服的人也被带去仓库,一会儿之后,一个个换成军服出来。他们大小都是官,腰带上佩的不是短剑就是长刀。他们自己在操场一角整了队,带头的出来训话,然后他转身走到司令台去,跟那个独眼独臂的营长敬礼握手,算是交接完成。

新营长在台上一声令下,那里几十个官就以连为单位散开去找各自的部队了。艾伦的连来了个戴眼镜的中尉,他自我介绍说之前的职业是教师。然后他又让各个排长和士官自我介绍,正式接管指挥。

等各连上下级都相互认识了,新营长照例还是要讲几句,仍然是精神动员。之后,全体向右转,依次出门。这是将近中午时分,士兵们身背全套装备、枪上肩、肚里空落落地行进在首都街道上,路两边是人群、彩旗、鲜花。

艾伦的战争就从这样一个光荣的正午开始了。
第四章 ...
托罗斯特是艾尔迪亚东部的军事中心,它坐落于那森河上。从西南方向来的那森河在这里拐向北,构成了艾尔迪亚与帝国之间国界线的最北段。这里距首都的车程在两小时左右,而向东只需一小时即可到达帝国边境重镇——古城莱昂福特。

这里常驻野战军第三师的大部分力量,主要有两个混成旅、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而城市的防御支撑点则由环绕周边的十个堡垒系统构成。这是个耗费巨资、历时二十七年方才完成的工程,是艾尔迪亚“国家堡垒”项目的一部分。堡垒群配备了下至机枪、上至八点三吋榴炮的各种武器,火力点都由混凝土碉堡、装甲炮塔保护。尽管以当时的水平来看,这些堡垒不再像它们兴建的时代那样坚不可摧了,但艾尔迪亚的军事机关仍然认为,它至少能坚持一个月的时间。

按照战争计划,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艾尔迪亚动员四十二万人参战。算上常备军员额的十三万,总兵力达到五十五万。根据战前评估,帝国在艾尔迪亚方向可能投入的兵力为三、至多不超过四个集团军,人数约七十五、至多不超过九十三万。一比一点六九,战争部认为这个兵力对比在防御战中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与联邦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艾尔迪亚还可能在南部战线得到一个联邦集团军的支援,使双方兵力进一步趋平。

九月二十七日,托罗斯特方向最初的交火发生在边境小镇米斯蒙特。这是从莱昂福特通往托罗斯特的第一站。当地边防军略作抵抗之后就被逼出了镇子。他们只来得及探明来袭的敌人是第三十五步兵旅。

在同一时间,那森河下游的另一个边境小镇科瑟尔特也受到了攻击。帝国军第五步兵旅越过作为国境线的那森河支流,在一阵短暂的激战后夺占了那里。而在这条进攻路线的纵深,是边境的另一个大城市何塞斯特,驻有一个混成旅。它与托罗斯特的部队同属于野战军第三师,而这个师的第四个旅驻扎在首都。

开战第一天,在混乱的情报漩涡中,第三师指挥部作出如下研判:他们当面之敌是帝国第一集团军。如此判断是基于战前对帝国军编制的调查。第三十五旅和第五旅的上级单位分别是第十八师和第三师,而它们的上级又分别是第三军和第二军,均属第一集团军序列。这个结果被及时通报给首都,而那里的参谋又据此得出结论:帝国军对北线的打击很可能是牵制性的,旨在吸引艾尔迪亚主力北移,为其主力南下突破艾尔迪亚和联邦的结合部创造条件。

根据联合作战原则,这条重要情报立即传递给了联邦军统帅。

但这条情报是错误的。在开战前的部署阶段,基于指挥层人事而非军事策略原因,第一集团军的第三军与第二集团军的第五军临时交换了位置。艾尔迪亚和联邦的情报机关都没注意到这一变化。

所以,在开战头一天,艾尔迪亚东部边境上,真正的力量对比是:一个不完整的师,面对至少两个集团军的攻击。

他们对此尚且一无所知,并自信地依据错误的情报备战。

这些事,在之后的数年内都始终被迷雾笼罩。直到许多年后,交战双方的档案都完全公开、参战者的回忆录已经汗牛充栋,军事历史学者们才终于还原出历史的原貌。

在那之前,于一次同帝国高级将领的闲聊中,艾伦提前知晓了其中的秘密。那时的他,对这些官场上争来斗去的往事付之一笑。

但在那个命运的下午,对十九岁的他而言,无论是战争的局势、大人物的秘闻、还是他自己的未来,都太遥远了。

他只不过是一个即将走上战场的士兵而已,在火车站排队等待着迟到的午饭。跟其他所有士兵一样。
第五章 ...
在火车站派饭的,除了军队后勤部门,还有民间服务队。服务队主要是年轻人,不少还是学生,都是首都各个学校组织来的。他们有的自己准备了饭食,也有的只是出人帮忙。他们的档口就挨在后勤部队旁边,有宪兵专门盯着,免得士兵捣蛋。

艾伦这条队伍头里是一群女学生,首都公立女子中学的,把学校食堂做的伙食直接拉到火车站来了。不过她们派的饭跟后勤部队也都一样,面包、肉杂菜和汤,还有每人一杯咖啡,都是按照配给标准做的。

女学生们在菜桶跟前一边忙活一边彼此聊天,有的还跟隔壁摊位的男校学生串来串去,活泼得不得了。亏得教师们维持纪律,否则这帮少男少女们大概真能闹翻了天。

活泼氛围也感染到了艾伦,让他寻摸到一丝节日庆典的气息。要没那么多军服和步枪,车站顶棚上再扎些旗子,吵吵嚷嚷就跟过节一样嘛。

他想起了小时候随母亲搬来首都时的情形。也是坐火车,也是这个车站。那天正好国庆节,车站里到处都悬着国旗。他头一回见到那么多人,黑压压地挤在站台上。水雾缭绕,瞧也瞧不清,只能在人流里亦步亦趋。

那会儿他才九岁呢。

儿童时代的记忆很模糊,但这个车站却很清晰。这让他有种奇妙的重叠感。就好像有人把这张名叫“艾伦·奥斯特维赫”的画给折起来,九岁和十九岁恰好碰在一起。兴许他只要迈一步,就能迈进九岁的那个国庆节。兴许再往前走走,就能沿着铁路走回老家。打开家门,父亲在喝酒。艾伦就能坐下问他,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

“来,下一个。”

他低头看,饭盒里多了两块面包。派面包的女学生正朝他身后的人招手呢。

艾伦连忙往前走,眼睛挨个扫过学生们。他们也就比他年轻两三岁的样子,都是些无忧无虑的二、三年级学生。她们一边给艾伦打菜,一边也瞅他。他顿时有点后悔先前嫌热把风纪扣解了,在女学生跟前显得军容不整。他正想把空饭盒交到左手,好腾出右手弄一下衣领,一勺菜就照着饭盒扣下来,这下把两手全占了。他打消先前那个不着边际的念头,随着队伍继续往前挪。热汤也来了,闻着非常香。

他是真饿了。

一个矮个子雀斑姑娘从他手里接过锡杯,弯下腰去从保温缸里接咖啡。艾伦迫不及待地盯着那注入杯中的棕色液体,满鼻子都是它的香气儿。今天的第一杯咖啡,总算来啦。他从姑娘手里接过热得烫手的杯子,有点得意忘形地朝她微笑。突然,背后有人急吼吼地挤上来,一把撞在他胳膊肘上。咖啡顿时洒出来,烫得他“哇哇”直叫。他转过头对后面的人怒目而视,对方歪歪脑袋,没有道歉的意思。

队伍一下子停顿下来。接咖啡的姑娘愣愣地瞧着他俩,手里还捧着个空杯子。脸上充满活力的笑容凝固在那里,整个人僵着,瑟缩起来。

“嗳!”一旁打汤的女孩儿叫道,“干嘛呢,给他再接一杯呀!”

于是这小插曲就这么过去了,宪兵瞧都没往这儿瞧。

艾伦端着饭菜回到队伍里,夏尔和让已经席地而坐吃了起来。见艾伦过来,夏尔把自己的背包挪了挪,腾出一小片地。艾伦一屁股坐下去,掏手绢擦手。

“唷?”让在一旁瞧见了,便揶揄道,“讲究起来啦?不就见了几个女学生么。”

“屁。”艾伦回敬他,“咖啡烫了手了。”

夏尔也来插嘴,“看见女学生手拿都不稳了。”

艾伦懒得跟他们逗,直接舀起一大勺菜往嘴里塞。学校食堂还是不赖,比训练营强多了。他一边嚼,一边发出满意的“嗯——”。前一口还没咽下去,下一勺又来了。腮帮子鼓得像个皮球。

但让还是不消停,“唷!唷唷!瞧啊。”

艾伦不理他,他干脆伸手过来戳。

“哎哎!看!”

艾伦把他手扒开,“烦不烦?”

“啧,那边、那边!”

原来他在指艾伦背后呢。艾伦扭头一看,只见利奥波德一身的菜汁、鞋面上还挂着菜叶,就这么步伐僵硬地朝这里走过来。

这下他也乐了。幸灾乐祸地怪叫,“唷!已经先吃过一顿啦?”

“他妈的!”利奥波德骂道,“有个傻子,跌了一跤,东西都泼我身上!”

“咱们连的?”夏尔问。

利奥波德耸耸肩,“不认识。”

大家又给利奥波德腾开地儿。他把东西放下,站着用手掸衣服。坐地上的三人还要添乱,到处给他乱指。一会儿说这里有片肉,一会儿说那里有叶菜。气得他假装要踹他们饭盒,这才消停。好容易把衣裤鞋子都弄干净,但长裤都被汤湿透了。他也管不了这么许多,难受归难受,还是坐下来开吃。

可他才塞进一口,哨子就响起来。一声长,是集合哨。那个眼镜中尉喊道,“四连!五分钟后集合!”

队伍一阵稀里哗啦。排长跑过来,催大家赶紧收拾。艾伦手忙脚乱地扣起饭盒往背包上绑,可惜咖啡太烫喝不掉,只能倒了。一时间大家排着队往洗手池里倒咖啡,把久未清洁的池子搞得香气扑鼻。艾伦偷偷朝学生服务队那儿瞟了一眼,发现她们都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这里。

其他几个连也在叫集合。不一会儿,全营列队完毕。营长给各连分配了车皮,一连分乘两节,都是征调来的闷罐车。连长们吹动口哨,车厢门哗啦啦滑开。士兵一个个爬上车去,每排都留一个士官在门口清点人数。

艾伦一踏进车厢,立刻冲鼻而来一股粪臭味。看来这车前一趟拉的是牲口。可惜他不是农民,分不清牛马羊的粪都是什么味道。他只觉得反胃,刚塞下去的饭菜这会儿都在喉咙口打转。

他想找个干净点的地方,可没办法。后面的士官一个劲儿地叫“别停!往里进!”,队伍推着他往车厢深处走,而越往里走味儿就越大。

多半人也没往地下坐,都傻站着。只有寥寥几个似乎很习惯的样子。军官和士官最后一批上车,连长点起卷烟,随后士官也多数点了烟。但士兵每人只领到纸烟五根,现在抽未免太奢侈了,于是都憋着。本来离军官太近总让人不自在,如今在他们近旁却有蹭烟的好处,可惜这好处艾伦享受不到。

车厢门又哗啦啦合上。

艾伦从窗缝往外看。女学生们还是那么活泼,站台上也还是那么热闹。雀斑姑娘在干嘛呢?从这儿瞧不见了。那副光景一下子变得好远。他好像是个打这儿经过的旅客,匆匆地投下一瞥。目光穿过水汽,穿透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帷帘。他从那个世界来,可如今已不再属于那里。这似乎发生在一瞬间——一个长久的瞬间。

车开了。
Adama-avatar

Adama

以上是目前为止的内容。
欢迎大家批评交流~[s:a2:中枪]
Adama-avatar

Adama

[quote][pid=525258049,27245289,1]Reply[/pid] Post by [uid=63310873]梅若阳[/uid] (2021-06-17 18:07):

以上是目前为止的内容。
欢迎大家批评交流~[s:a2:中枪][/quote]捞一发
救救孩子[s:ac:羡慕]
megafastcar-avatar

megafastcar

嗯,异世界二战?
Adama-avatar

Adama

[quote][pid=525478869,27245289,1]Reply[/pid] Post by [uid=62378436]北方阴雨[/uid] (2021-06-18 15:03):

嗯,异世界二战?[/quote]异世界一战。
Adama-avatar

Adama

[quote][pid=525478869,27245289,1]Reply[/pid] Post by [uid=62378436]北方阴雨[/uid] (2021-06-18 15:03):

嗯,异世界二战?[/quote]最早是想写一个战场女武神初代的同人。后来改来改去变成现在这样的。
所以你会看到一些“帝国”“联邦”之类的胡逼设定。[s:ac:瞎]
Adama-avatar

Adama

第六章 ...
在战争状态下,艾尔迪亚平民接受动员后去向有二:

其一是,编入现役部队作为损耗补充;或者,编入专门的后备部队。在不同的表格上,后者与前者比例在一比一点三到一比一点五之间。

后备单位中最快动员的一类,即各地的陆军新训机构。全国各新训营在战时组成两个旅,番号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后备旅,归后备第一师统辖。这个师将被用来填补第一道防线的缺漏,在现在的情况下,就是填补南起托罗斯特、北至何塞斯特的中间地域,阻击任何试图强渡那森河的敌军。

在托罗斯特的北郊,那森河逐渐变宽,水流缓和,形成了一个河心岛。岛上有一个小农场,两侧有木桥,是敌人理想的过河地点。这里位于后备第一旅防区右翼。作战计划是在此地放一个团,这其中就包括艾伦的营。这个营在计划中将领受的任务用一句话概括,即担任团预备队。他们的位置应当在河西岸一处高地背后的反斜面上。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纸面计划而已。而九月二十七日傍晚,在此地真正发生的事情,与这计划大相径庭。

当部队还在列车上时,眼镜连长就把先前训练营中委任的排长和班长都叫去了。排长去的是夏尔。虽然许多士兵几乎到了要跟他决裂的程度,但无论如何,他终究没被撤职。况且,他们也都明白那个“前排长”究竟是什么货色。

连长跟这些人简短交流了一番。主要是进一步相互熟悉,也调查一下新兵们的训练状况。

新兵已经完全学习了单兵技能,但还未实弹射击过。另外,连级别的野战训练也没来得及开展。

对这位预备役军官而言,这批兵不甚理想。假使战争发生在八月,那他就会得到一批训练有素的士兵了。但他们也不太差,比次等后备役那些不是太小就是太老的要来得强点儿。

眼镜连长再次给大家作了精神动员,这兴许也是他在学校的老本行。他谈了一通青年人爱国、坚强的道理,搬出大家耳熟能详的复国战争的例子。他口才颇好,即使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也能讲的很生动,让听众不觉太乏味。艾伦觉得,他比训练营的那些个教官都亲切多了。

他的讲话调动了车厢里的气氛。士兵们情绪渐渐都跟着热烈起来,暂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这么一个臭烘烘、铿铃哐啷的木箱子里头。

最后,他站起来,提议大家齐唱《我们独立的旗帜》。这是艾尔迪亚的国歌,也是八十年前起义者们的战斗歌曲。中尉挥动右手给大家打节拍,“一、二、唱!”

他和他周围的少尉和士官们一齐放声唱起来。士兵们的声音起先有些低沉和杂乱,但很快也跟上了中尉的拍子。歌声整齐而洪亮,把列车的锵锵声都盖下去了。

艾伦也在人群中唱着,尽管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他看着中尉的脸,看到他的下颚仿佛歌唱家一样微微颤动着。他在学校到底是教什么的呢?他胡乱想着。

节日气氛又回来了。他又回忆起不算太久之前,还是中学生的他,被老师领着坐火车旅行的经历。旅行路上是一定要唱歌的。所以,瞧啊,这与旅行也没多大差别。

这边才刚唱完,相邻车厢里也传出了歌声。唱的是军歌《那森军团》。虽然当年这首歌是号召义勇军去南方保卫那森河的上游,但歌词里的“到那森河去”此刻仍然十分应景。

歌声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地起伏。从一节车厢到另一节车厢,不同的连队,甚至其他营的连队,也加入了这场歌唱比赛。事后想来,也许在上车前,营长就已经给部下交代过要作这样的鼓动。但在当时,那样热烈的氛围下,艾伦根本没有思考这些的余裕。他已经完完全全被激昂的情绪捕获了,对前途、对战争,都充满了光荣、浪漫的想象。

就像这车里的绝大多数人一样。

列车在托罗斯特西侧的一个镇子短停。后备兵们都在此下车,把车厢腾给先一步运抵此地的野战第三师后续部队。

后备兵要自此沿乡间道路往北出发,以营为单位,前往各团集结地域,然后再整体推进到防御阵地。

艾伦的营应当是本团第二个抵达的营。

太阳已然西斜,但正午的温度仍盘踞在空气中不肯散去。整个营在窄路上拉成一列长长的队伍,阳光又把他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向田地。泥土和植物的日子叫人心旷神怡。在嘈杂的火车站和逼仄的闷罐车里压抑许久的士兵们,顿时身处广阔原野,大家都觉得豁然开朗。

走了一阵,天色已傍晚。前方可听见枪声。不是齐射,但也不零散,是杂乱却激烈的交火。

艾伦并不晓得集结地在哪儿,甚至不晓得他们正赶往集结地。他只知道是去保卫那森河,可河还没影儿呢。

敌人来得这样快?

已经过了河了?

艾伦脑子里蹦出不祥的预感。神经立即拉紧了,把他重又拽回早晨的操场。集合号和动员通告又在他脑袋里嗡嗡作响起来。

领头的少尉突然叫立定。艾伦条件反射地停下,大家脚步落得还算整齐,放在训练营是可骂可不骂的水平。

但少尉压根没管这个。他没下别的口令,只让大家站着。艾伦把脑袋瞧瞧伸出去观望,看到前面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也都站着。

突然,少尉回过头来,跟艾伦对上了视线。

“你!干嘛呢?!”

艾伦连忙缩回去。

“不要乱动!没叫你动就不许动!”少尉开始朝队伍训斥起来,“都站好!军训都白训啦?!”

艾伦觉得这家伙讲起话来跟训练营的死人营副差不多,跟连长那种随和的态度真是天差地别。

他们就这么呆立着。

前方枪声一刻不停地响,时疏时密。艾伦渐渐能区分出不同枪械的声音了。低沉些的是我军的步枪,清脆些的是帝国的步枪,机关枪则正相反。

帝国军的枪声似乎更多……越来越多了!我军的枪声稀稀拉拉,连不成片。

前面吃败仗了吗?

队伍头里有人在说话。艾伦大着胆子又探出头,见排长跟着个传令兵往前去了。一个士官出列,接替少尉管秩序。这回他学聪明了,不等士官目光扫来就立马站好。

他跟旁边的让交换了眼神,相互确认对方也是同样不知所措。

他们懂列队、懂射击、懂拼刺刀、懂挖散兵坑。而他们刚刚才发现,他们不懂打仗。
King Chepu K-avatar

King Chepu K

快来几个喷他的,不然估计写不下去了
Adama-avatar

Adama

[quote][pid=526782498,27245289,1]Reply[/pid] Post by [uid=43030857]破月![/uid] (2021-06-23 19:01):

快来几个喷他的,不然估计写不下去了[/quote]来,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