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技术讨论] 基于减脂控脂需求的一些小实验——你没有意识到的热量摄入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2024-05-26T16:39:55+00:00

我们都知道减肥或者说减脂的核心以及唯一原则就是热量差,基于人类特别是胖子往往都会低估摄入的热量以及高估运动消耗(有趣的是,天生的瘦子会高估自己的食物摄入量,这就是所谓怎么吃都不胖的绝大部分解释哭笑)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荐减脂时即使不是每样进嘴的食物都要上秤,也要在开始减脂的前2-4周对自己的饮食上秤,以建立起自己经常摄入的食物一个大概的重量和热量的数量级概念,不然纯靠感觉评估摄入热量是大部分人减肥中后期失败或者不达预期的重要原因。

在建立了一个粗略概念的减肥人士的认知里,一般都会注意起来主食碳水和高密度零食的热量,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这样粗略的有意识控制下依旧减了一定时间后就热量平衡了,这往往是因为比较隐秘的一些热量来源所导致的,比如游离油脂。

游离油脂指你在食物之外额外添加的油脂摄入,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你炒菜加的精炼植物油,根据均衡饮食的比例,脂肪占一个人全天供能的20-30%为佳,在比较健康的体重范围内,每天的脂肪推荐摄入量大约都在40-60g左右,其中游离油脂推荐不超过25g。

为什么推荐摄入这么的少是因为油脂的能量密度爆炸般的高,1g油脂=9大卡热量,单位热量是碳水和蛋白质的2倍多,50g油脂就等于450大卡热量,而50g油脂其实如果不刻意控制是非常容易超标的,很多人每天摄入的游离油脂就50g以上了,都不用算上食物中自带的脂肪。



实验部分:

实验1:常规素菜采取拉油烹饪的吸油量(先别急我知道拉油不家常.jpg)



大约500g左右的芹菜炒香干如果直接拉油的话吸油量大约为37g(1464→1427,油的蒸腾效应等一些小误差就不考虑了,也考虑不了),而且这种类型的食材盘底不会渗很多的油,基本都被食材吸收了。
正常人推荐一天吃一斤左右的素菜,你要是全天吃了拉油烹饪的这类素菜(比如外食),一天的油脂摄入就已经快达标了。



实验2:绿叶菜采取拉油烹饪的吸油量


买来500g的青菜,切配后也称过重大概是232g(图没拍,无关吐槽一句真坑啊,我做了这个实验才知道我不爱吃根平常切掉的做法这缩水率比牛肉还强 哭笑)
amzing啊,过油后油量重量减少56g(1274→1220),青菜本身增重36g(232→272:1492-1220),考虑到过油蔬菜损失的水分,可以认为这56g油全部结结实实挂到青菜身上了,即使考虑装盘后渗出的油脂,这一盘菜摄入30-40g油脂还是没啥问题的。

最可怕的是这是生重只有半斤的青菜,如果是完整的一斤绿叶菜,吸油量得翻1.5-2倍,已经快和半斤挂糊油炸肉类的吸油量不相上下了。(但是该说不说拉完油的青菜确实好吃,油润 哭笑 )



实验3:油炸烹饪蒜香鸡翅的吸油量以及高温冲炸能否逼出吸入的油脂?



腌制后鸡翅大约500g,裹粉后没称,大约再算他50g吧。
6成热油炸成熟后油量重量变化80g(1220→1140),食材本身重量变为450g,也就是说粗略估计大概水分脱去了100-150g以上? 

升到7成油温后冲炸,油量重量继续变化32g(1140→1108),食材本身重量变为435g,由于短时间冲炸食材脱去的水分无从得知,虽然油温更高水分脱去的更多更迅速,但冲炸的时间只有第一次炸制的6分之一,根据经验来说可能二次冲炸脱水的量大概是第一次的3分之一左右,大概30-50g?

因此来说这30g油应该也是差不多全被食材吸进去了,也差不多证伪了大部分大厨的一个说法:冲炸可以把已经油炸的食材内部吸收的油脂通过水分的逼出部分逼出。哭笑(东北大舅这个说法我一直将信将疑)

通过这次实验粗略的来看我认为不是很现实,最多说冲炸吸收的油脂远少于第一次炸制吸收的油脂,并且高温脱水会在口感上(比如酥脆和减少油腻感)有提升,但是我不认为冲炸可以减少食材吸入的油脂,从直觉上来看,你只要放进油锅炸,一定会吸油,不过是多和少的区别。


这个实验的结果也基本和我之前看到的他人做的试验数量级接近:比如一斤挂糊的里脊油炸大概也是消耗起码100g二两油。

也就是我们可以粗略认为大部分挂糊油炸的菜,一斤食材消耗的油量在100g,二两油这个数量级附近。



初步结论:

现在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验素菜也采取拉油的烹饪方式

1.炒过菜的坛友都知道,这种容易出水的绿叶菜在家庭火力的条件下,如果你按照控制油脂的方式放10g左右的油炒,结果一定是食材进去油就被立马吸干,锅底变成干的然后食材微微出水锅底变成轻微类水煮,出水的多少取决于食材控水状态、控温和火力,反正这个油量不可能起到足量传热媒介的作用,直接就被食材吸干了。请注意,10g油这个量还是针对半斤菜,家庭灶不拉油是不可能直接放一斤菜还能是炒菜的,那只能变成纯水煮。哭笑

也就是说按照每天摄入一斤菜来说,你随便炒炒放20g油也就是杯水车薪,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要达到每个食材都能被油脂包裹,食材入锅翻炒后锅底还能留有一层油脂的情况,起码也得是40g油以上。

所以我很好奇如果直接拉油的话吸取油量和靠近商业化的炒制的区别,事实证明拉油那1斤菜可能就要直奔80-100g了,相对于炒制还是2倍以上。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口味和烹饪方式上靠近商业化的情况下,即使是炒制,绿叶菜的油脂需求量依然不可小觑,如果菜要炒的足够油润好吃,起码40g油脂也是直接把每天一个人的油脂配额接近直接用光了。

所以基于美食版的平均厨艺水平,特别是厨艺比较高,追求口味的坛友,如果需要注意自身的油脂摄入和减脂的,请注意绿叶菜是一个隐藏的吸油大户,特别是做的很好吃的情况下,按照每天的推荐食材摄入量(一斤菜和半斤肉),素菜做的足够好吃会和油炸荤菜额外摄入的油脂相当,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相当多的人是没有办法顿顿自己做饭的,那么如果外食,我可以说99%的馆子所有食材都是能过油就过油的,当然也包括素菜,所以对比做了一个非叶菜素菜拉油的吸油量测试,一斤菜也是起码40g油。

所以在控制了过量碳水和戒除零食的情况下,你还减不下来很有可能是隐藏的油脂摄入太多了,比如外食的烹饪方式油脂一定是大大超标的,如果你按照自己做比较清淡的烹饪方式和感觉去计算热量,那么会严重低估摄入量。


3.油炸菜大家都知道油多不健康,但是真的吸了多少油的数值化量化很少有人去做,现在一个粗略的数量级给到各位,一斤油炸食物≈100g也就是二两额外油脂摄入,按照每天250-300g肉类摄入来说,如果烹饪方式是油炸的那么50g油脂配额直接用完,这还没有算肉本身含有的脂肪,这可以帮助各位更好的理解减肥减脂为什么要少吃甚至戒除油炸食品,甚至脂肪稍高一些的肉类就要去皮去脂,因为现代社会饮食脂肪实在太易得了。


4.除了油炸菜外,红烧菜其实如果比较追求烹饪口味的情况下,隐藏热量也非常恐怖,比如到达一定的烹饪水平就会上糖色,而糖色不是烧成焦糖色就没热量的了,比较商业化和大厨的做法,那个糖色的糖都是起步4 50g放的,再加上红烧调味的糖口起步20g,这光糖的碳水就是接近300卡的热量了。另外,很多酱料也是隐含有非常多的油的,比如沙拉酱、花生酱、麻酱、辣椒油、蒜蓉酱等,这个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如果你追求正统技法逢烧必炸,就会再额外摄入100g油脂。如果你不巧做的还是大酸甜口的糖醋菜,那么用于调味的糖起步100g,这里光游离脂肪和游离糖加起来的热量就有1300大卡,这就是糖油混合物的威力 哭笑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都应该熟知的烘焙、零食、高密度能量的现代化食物制品也是热量杀手。一般男性胖子都是正餐的碳水和油脂总量超标,而女性有一部分是正餐的优质碳水蛋白质不好好吃,但是奶茶蛋糕零食拉满,这其中绝大部分也是油脂严重超标。

5.上文的热量摄入全都是按上限计算的,实际摄入的油脂应该并没有那么多(比如部分残留在餐具内,消耗的油并不是完全被食物吸收了),但是基于人特别是需要减肥的人总会低估自己的摄入的原因,计算热量的时候往多了算总是比往少了算要好。 哭笑




给一些对油的质量和多少没有概念的小伙伴统一认知



如图分别是10g油,在炒勺和锅内的视觉观感,顺带一提,如果你热锅冷油先润锅,把油倒掉留在锅壁上的油膜的量大概就是5-10g(视你倒的时间长短,滴的干不干净)



如图分别是30g油,上略。



如图分别是50g油,上略




如图分别是80g油,但是哪怕是80g油放锅里平摊着看起来也并不多,参照这个量回去看一下美食烹饪up主特别是厨师出身的视频,你会发现很多常规菜用油量都接近这个用量了 哭笑(很多菜最后还要加明油,又是起步20g)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炒勺是家庭版小炒勺,锅也偏小,你在网上比较专业的烹饪视频里看到的都要比我大不止一号,我这个炒勺装满快溢出来是100g油,而网上视频大厨手里的炒勺,这个容量得*1.5。哭笑

比如东北大舅和王刚,他们那个炒勺一勺装差不多快满就是120g(相当于我上图80g左右的深浅),而这类大厨随手用炒勺勾一小勺油,就是起步30-40g油,比如爆香葱姜蒜然后下肉片肉丝,按照我的观察起码就是这个数量级的油,所以有时候有坛友会疑惑用铁锅为什么也滑油了也热锅了最后还是沾,如果你是按10g油炒菜这么放的,如果控温能力不是非常强那么沾很正常,大厨的基础油用量都是一般人的3-4倍 哭笑

所以我要再强调一遍,外食的馆子都是像大舅王刚这样的用油习惯,所以你在估计外食的热量的时候,但凡见到食材的外围都是油润的包裹着油脂的,请按照自己直觉的热量起步加300-500卡才比较合适,如果你明确能认知吸油量非常大的菜品,请按照每斤额外100g油脂摄入计算(比如炒饭 哭笑 一份餐馆油润的炒饭轻轻松松1200-1500大卡,老吃这个能减肥就见鬼了)。




趣味答题:

基于本贴内容给两个小小的热量判断相关实操。



1.上面的图是我顺便做的土豆片炒洋葱,不是采用的直接过油方式,而是尽量省油的煎的方式,在保证一定的烹饪口感的前提下,请猜测我使用了多少额外油脂。

2.我今天的晚餐吃了5个上文实验中的蒜香鸡翅,3分之1份量的土豆片炒洋葱,生重60g的米饭,正常炒制的蔬菜200g(额外使用油脂10g),求本餐大概的摄入热量,碳蛋脂供能比例。

答案 ...





总结:

1.热量差是减肥的唯一准则,其中定量自己的热量摄入是占据95%重要性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要么就是完全看感觉,要么粗略的计算热量但是忽略了隐藏的一些热量刺客,比如游离油脂,油脂的能量密度实在是太高了,而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前哪怕是小地主也不能获得足够的油脂摄入,所以人类的身体完全的、百分百的、从始至终是基于缺乏油脂摄入来运作的,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对于我们原始的肉体,脂肪摄入只要不刻意控制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超标的。


2.大部分计算食物热量的app,油脂都是往少了算的,比如薄荷里绝大部分的菜油脂都是按5-15g计算的,你如果自己做并且能控制每道菜都是这种低用量那你可以直接采信薄荷里的成品热量数据。

但凡你做菜比较追求口味,厨艺比较好,比较往商业化烹饪方式和餐馆靠拢的,以及没办法只能外食的,请把食材生重和油脂分开计算,不能准确计算重量的、以及看起来就被油脂包裹很油润的菜,哪怕他本身食材是很健康的食物,也请在自己常规的估计量上加300-500大卡,部分明确大量吸油的菜品如油炸食物、吸油特性食材(茄子以及任何带炒蛋的菜)、糖油混合物(炒饭、任何油炸面粉类食物比如油条、墩子、葱油饼等,早餐是重灾区)、任何大酸甜口糖醋菜,请直接起步double估算热量摄入。


3.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做菜并且使用的都是比较清淡的油脂使用策略(每道菜5-15g),那么只要不吃特别吸油的那些菜,正常的炒菜在摄入一天的需求量的同时(1斤蔬菜半斤肉),差不多油脂摄入也是正好的。

所以只要你能自己做菜并且控制油脂的用量(注意前提),那么炒菜完全是可以正常吃的,并没有必要天天吃水煮鸡胸西蓝花,人体每天是需要20-30%的能量来源于油脂的,油脂摄入并不是越少越好。

kenn-avatar

kenn

话说楼主测过炸茄子会吸多少油吗,一直好奇这个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看大家还挺有热情的那顺便补充一点关于减肥相关的认知知识,权当分享,有志于控制体重乃至于减肥的可以参考。
(主要基于减肥困难的人,以比较高的标准来阐述,毕竟求其上者得其中,所以普通人不要觉得有些说法和要求太严苛,不是针对你们的)


1.关于啥吃的都上称计算热量不现实

确实不现实,普通人也没计算的那么精准的必要。所以我说的是开始减脂2-4周上称建立起一个食材重量热量的认知,之后就可以依照经验判断了。

比方说我上文中为例的晚餐,我是为了写帖子所以详细计算了热量和比例,如果按照我平常的热量估算方法,我的中午饭每餐正常吃大概就是6 700大卡(80g大米,150-200g肉,若干其他蔬菜配菜)

额外计算油脂,一斤鸡翅油炸100g油,我吃了一半不到所以多算一点就算50g,蔬菜的油10g,土豆片40g油吃了3分之一所以粗略算他10g,总计70g额外加630大卡,所以粗略计算大概 1200-1300大卡,你可以看到粗略计算和精准计算误差不太大的,而并不用上称也不用浪费什么脑力。

只要是你自己买的食材你是天然知道生重的,主食电饭煲带的那个量杯一般是160g一杯,你烧好饭每餐按比例盛你也是能知道对应大米生重的,剩下的大头就是油,你经过前期的称重对油的重量和体积有一个概念,后期就可以目测重量了。

比如我现在拿手勺勾10g或者20g油基本误差控制在5g上下,如果不习惯用手勺的用倒油瓶,喷油瓶,或者尖叫挤挤瓶只要量化一下就能形成对应经验,比如尖叫瓶轻轻一挤大概是5g,重重一挤大概是10g,我的大部分液体调料就是用挤挤瓶的 也很方便大概知道用量哭笑

如果都是外食,那么就要建立起大概的食材重量和体积的关系,会难度更高一点,但是也并不会难太多,误差比自己做饭容易更大而已,所以建议都是往高了估。



2.减肥其实是个心理问题

减肥最重要的是什么?少吃多动热量差?不,这只能排第二重要,第一重要是不骗自己,不找借口。

比如没办法计算热量,其实就体现了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当然,这是对部分减肥比较困难的大基线体重的人来说的。

很多普通人稍微减点碳水油脂注意零食就能维持一个医学概念上不肥胖的体重,这是相对来说没什么难度的,自然而然也是可以的,所以我这句话不是对这个群体说的。

而对于一些减肥困难的人,他本身的进食欲望对比普通人要更高,基线体重也更大,减肥的难度是客观上更难的,包括要追求一些体型和更高要求体重的人群,也是同理。

这种情况下不骗自己不找借口是非常重要的,认知上认清现实,理念上放弃幻想,是减肥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这类群体,要先明确一件事,减肥没有不痛苦的方法,只有程度的差别,因为你是在对抗你的基因和身体本能以及你几十年如一日养成的生活习惯,只有接受这个理念你才有可能成功。

然后就是减肥没有捷径,包括但不限于空腹有氧、雌雄激素、皮质醇、瘦素、无氧肌肉增加代谢、代谢受损、吃够基础代谢、最佳运动方式、低碳、升糖指数、胰岛素抵抗、碳循环、生酮、食物热效应、放纵餐、欺骗餐、平台期等等等等概念,都不如一句少吃多动热量差有用,如果我上述说的东西你很关注但是就是不肯直视少吃多动(少吃占主要),不敢面对热量差,那么你心理上还是在抗拒在寻求捷径,你在逃避痛苦,你心底在渴求指望有一个方法可以帮你减少痛苦不控制食欲躺着瘦,因为少吃多动就是很痛苦,这是减肥难的本质因素。


减肥成功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你有足够的欲望去减肥,因为事实上很多人都重度脂肪肝了,三高了,糖尿病了,心梗脑梗了,医生都强制他减肥了,他还是减不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把吃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说明他对吃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那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减肥只有你想减你才能减,你减肥的欲望压倒你的食欲你才能减,很多人是因为死亡的恐惧压倒了食欲减下来的,而有的人死亡的恐惧都压不住,那就不要说所谓的健康、身材和美丽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你减不了是该的。



3.体重是生活习惯的对应体现,你所谓的正常吃饭,其实一直都不正常

很多人会抱有这样一种想法:“等减肥结束了体重到目标了我就能正常吃了”

这是最常见的根源上没有正视减肥这件事的体现之一,减肥从来都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而是一个终生的习惯保持。

一个人的体重维持在100斤,就说明他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和运动等习惯)一定是对应100斤的。

而一个人的体重是200斤, 就说明他目前的生活习惯是200斤。

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直观体现。

所谓的反弹,就是一个人减肥的时候能维持一个A斤的生活习惯,等到他的体重降到了B斤(因为有热量差才能减重,以及基础代谢会随着体重减少而减少,所以能减到的体重B>A)

他认为减肥成功了之后恢复多少斤的生活习惯,那么他的体重就会反弹到对应生活习惯的斤数,如果你完全恢复了原来C斤的生活习惯,那么时间拉长你的体重一定会恢复到C斤,这就是反弹的全部真相。

特别的,现实中其实往往你会恢复到1.1倍的C斤,因为你减肥会激活脂肪细胞储存能量的效率,也就是身体怕你再遇到“饥荒”,他会在能量充足后加强存储能量,所以你维持以前C斤的生活习惯最终会变得更胖。


注意,我要击碎一些人的幻想了:一个120斤,1400卡基础代谢的天生瘦子,他维持热量平衡的全天的正常均衡饮食就是240g大米(5两生重不到,每顿2两),400g肉类(是瘦肉不是五花,每顿不到200g),50g油脂,蔬菜若干,没有零食,看清楚是多少,想一下是多少(活动倍率1.2计算,默认不运动,因为大胖子如果天生能保持运动他就很难变成大胖子,而且很多天生瘦子就是不运动的,就是摄入的少)

如果你作为一个胖子觉得这点东西就是塞牙缝的,那么你要明明白白的知道你觉得正常的,吃得饱的,吃的舒服的量和习惯是不正常的,起码你想减重就是不正常的,人家瘦子的这个饮食才是对应他体重的正常饮食,你的目标体重是多少你就去看一下对应体重的热量平衡的正常饮食是多少,你如果觉得这样正常饮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那你就不要减肥,因为你一定会反弹,你一定会恢复到你原来的体重,甚至更重。

不如好好享受生活,起码你爽了。不然减肥你又饿又累,最后体重还更重了,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减肥,直接当那个富翁和渔夫中的渔夫,少走弯路一步到位。




4.基因很重要,但是你没得选

首先提到一个概念,基线体重,可能有的地方叫锚点体重,或者自然体重,都是一个意思。

指的是在一个人不刻意控制摄入的情况下,自然生活习惯下长期保持的一个稳定的体重范围,这个范围绝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你所自然养成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也是由基因引导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大科学,这不是太宿命论先天论了吗?我举一个例子帮助理解。

比如一个基线体重是135-145斤的男性,是不是意味着他不会胖到160 170斤呢?不是这样的,他足够放纵,摄入很多高能量密度垃圾食品,生活习惯不好,是很有可能肥胖到160 170斤的,特别是现代化社会食物供应充分的情况下。

但是他一定很难长到200斤以上的重量,哪怕你刻意给他喂食垃圾食品,人体是有保护机制的到了一定程度你强喂他也喂不进去的,比如呕吐,比如腹泻,这个事情你问问很多天生瘦子增肥不了多少的你就理解了。

所以哪怕天生瘦子饮食不加节制,全是高热量垃圾食品,蛋糕冰激凌当饭吃,他也很难到200斤以上,因为虽然高密度食物很容易吃多,但终究还是有上限的,人真的吃撑了终究是吃不下去的。


拿我自己举例子,今天中午还是吃的昨天晚饭实验做的剩下的那些食物,我吃到最后3分之一我就感觉有轻微的抗拒感了,感到了一点油腻,也就是说如果我要刻意维持7分饱我是可以不吃完的,虽然这种抗拒感非常非常的轻微,我只不过第二顿放纵摄入身体就自发的有反应了,这对于很多胖子是很难想象的。

并且我吃完午饭马上就有便意了(早上正常排便过的情况下),因为我这两餐的脂肪摄入相比我平常的习惯突然增加了很多,肠道自然反应排泄了多余的油脂,事实也是结果就一小根粑粑没什么东西给我拉的,单纯脂肪突然吃多了滑出来的。

同理,一个基线160 170斤的男性,他胖到200多斤很正常,但是他一定很难胖到300斤。

所以那些能胖到4 500斤的人要么是有明确的疾病,要么就是他们其实也不是正常人,他们的基因也是少数的,正常普通人是绝对没有可能达到这个体重的,这就是所谓的其实大数量的体重增加和减少的难度其实一样大。

特别的,基线体重一般只能随年龄增加但是很难减少(具体原因不明,注意,这和基础代谢是两个概念),所以哪怕对于天生瘦子,不放纵自己也是有必要的,不然无节制的放纵随着时间推移你也会逐渐的变成半天生胖子。


一般来说,基线体重范围就是你发育成熟后成年后最年轻时候最充满活力时候的自然体重(比如18岁20岁时候的体重),也是你身体保持的最轻松最自然的体重范围,不论是瘦子增肥还是胖子减肥,都有一个区间是不需要多大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身体觉得最舒服最没有抗拒感的区间一般就是你的基线体重范围,上下波动10%。

而再往上或者再往下,阻力就会指数级上升,这就意味着你背离了了你的基线体重,身体会本能的抗拒你的体重偏离这个范围,不论是增还是减,当然在现代社会的热量供给下,还是增相对来说更容易。

所以给到我们的启示有两点 

1.天生基线体重大的,你要做好自己减肥比别人困难的预期,你对食物的欲望往往是比基线体重轻的人更大的,不然你就不会那么胖,你减肥需要消耗的意志力也一定比那些人更多,你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和心理预期,觉得做不到不如直接不减,因为你一旦减肥失败有很大概率会更胖。

2.天生基线体重大的,目标定在医学标准上不肥胖就可以,你定的标准太高你99%是做不到的,因为你天生基因就是“劣质基因”,相对的,古代时你就是“优质基因”,怪只能怪现代社会让人吃太饱了。
哭笑



此外,基因还影响增肌塑型,甚至影响你人生的方方面面。

比如最典型的现在网络上有非常多的人说小腿粗是因为走路姿势不正确,盆骨位置不正确,足弓不够有力之类的原因导致的。

我告诉你都是扯淡,都是骗自己。

小腿粗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胖,如果你确定你自己体脂不高小腿上不是全都是脂肪还是粗,那么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因决定你就是粗。

据多个研究实验的结果来看,小腿肌肉的形状、分布、粗细大约80%来源于基因决定,也就是天生的,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影响,你锻炼也只能影响剩下20%。

哪怕你是医学标准上的足弓塌陷(注意,大部分人只是足弓力量不足,真的扁平足是非常严重的),对腓肠肌的影响也只有7%。

你的基因决定了你的跟腱长短,你的基因决定了你的肌肉形状是纤长还是短粗,你的基因决定了你的小腿肌肉会怎么长,只要你走路站立就会按照你的基因长,除非你打断腿躺床上从此不站立走路。

甚至你去观察瘫痪的人,如果他天生是粗小腿,他哪怕十几年瘫痪在床,他的小腿肌肉全部萎缩了,也比天生小腿纤细瘦长的人要粗,也不可能达到天生小腿腿型流畅的那种线条。

这也是为什么真正健身的人会知道,小腿练块几乎完全看天赋,这玩意练都练不多粗的,所以也不是人力能决定瘦的。



击碎幻想*2:在控制体脂在正常情况的前提下其他的包括长脖颈、直角肩、A4腰、细腰丰臀、漫画腿、腹肌明显度、胸肌形状等等体型的优势都是天生的!都是天生的!都是天生的! 哭笑

/* bbscode color error */减脂都是全身一起减,你如果是直筒身材你减脂了也是直筒,因为你的臀部也会同步变小的!

/* bbscode color error */瘦腿的你瘦了也还是显得粗,因为你的其他部位也瘦了,比例是大体不变的!

你能接受双眼皮单眼皮,眼睛形状,脸大不大,鼻子挺不挺,人好不好看都是基因决定的,怎么就不能接受肌肉体型骨架都是基因决定的呢,再击破一次幻想,都是天生的,都是天生的,都是天生的! 哭笑


当然,我并没有说体态纠正没有用的意思,塑型和体态都是有用的,但是绝对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有用,主观能动性那么大。

就像你的基线体重经过你的基因、生长激素、童年青少年时期环境习惯影响等多个因素定型后,成年后每个人都不同一样,有的人就是很胖,有的人就是很瘦。

你的体型也绝大部分由基因决定,后期的塑型有改善的作用,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绝大部分被基因决定了。

此外,互联网上各种教你正确的体态、走路姿态、呼吸方法等等,基本都是智商税割韭菜的,除非严重到医学概念下的疾病,不然绝大部分人的体态都在正常范围内,只不过有的人可能处于范围临界点上体态略差。

正常人小腿就是有弯度的,o形腿x形腿膝盖内外翻那是有明显歪斜的,大部分人都在正常范围内,颈椎也是有曲线稍稍前倾的,大拇指也不是稍稍歪一点就叫拇指外翻的,要15度以上才算有问题,绝大部分问题都是营造焦虑自己吓自己。

如果觉得自己有问题,去医院看医生,看康复科骨科营养科,别没事网上瞎琢磨。


综上所述,基因其实决定的东西比你想的还要多的多,但是基因没法改,要么你怨天尤人为什么自己抽不到基因彩票,要么和自己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和自己比,变的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就是一种胜利,减脂如此,增肌如此,整个人生说穿了都是如此。





5.概念千千万万,不如计算热量缺口

简单科普一下常见的各种减肥瘦身的概念,有需要详细解释的可以回复再问。


1.关于基础代谢

怎么算我就不讲了,你要是这都懒得去搜你肯定减不了肥,一般比较适合没有运动基础的中国人的公式是Singapore公式,有运动基础的自己去找适合的。

关于基础代谢有很多误区,一个个讲。

第一基础代谢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减少非常多,最新研究表明一直到60岁基础代谢也只是轻微减少(这里的轻微就是最多tm不会超过10%),所以不要找借口,中年发福了就是因为你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多动了,包括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饮食也不健康摄入热量大了,和基础代谢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第二减肥没有说一定要吃够基础代谢的概念,只要你的意志力足够维持,你吃多么少都行,当然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意志力,所以推荐你维持一个较低的热量差,重要是能坚持。

代谢受损有这个事情但是远比很多人认为的少,除非你极端节食(极端节食的意思你连维持基础代谢的一半都吃不到),一般代谢自适应减少最多25%,所以不要把减不了肥的锅甩在代谢受损上,你有那个意志力极端节食就不会是胖子了,你猜我信不信。

反面逻辑是,如果人的基础代谢能够随着环境这么大幅度的变化,那么饥荒就不会饿死人了。生理意义上只要热量能维持你的正常生理活动,代谢基本就是稳定的,一般认为维持大脑正常运转的最低每日碳水摄入是120g。

第三肌肉能增加的基础代谢也比很多人认为的少的多,一个普通人这辈子最多额外增加十几斤肌肉,这十几斤肌肉带来的基础代谢的额外增加最多不会超过100卡,也就tm两口饭,所以减肥归根结底是热量差,不要有增肌了就能提高很多基础代谢然后美美的放开吃躺着瘦的想法,你有这想法你就一定减不了肥。

第四天生基础代谢高或者低的都是万中无一的天选之子,反正肯定不会是你,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去医院做一个呼吸的基础代谢测试,通过你呼吸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分析你的静态代谢的,这个是最准的,而且不贵,测完你就知道你胖就是因为你吃的多!

一句话总结,基础代谢基本只和你的体重有关,且大部分人都在对应正常区间,瘦了就会自然降低,你很难有什么手段去大幅度的影响他,包括但不限于你知道的一切手段,除了吃违禁药,所以少吃多动控制热量差是唯一解,就是赤裸裸的没有捷径!



2.关于胰岛素抵抗和低碳

往往是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胰岛素抵抗,而不是胰岛素抵抗导致了胖,不要逆转因果,不要找借口,不要骗自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碳水过量摄入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过少摄入也会,胰岛素是用进废退的。

所以部分女性正餐只吃小半碗最小碗饭还沾沾自喜的,也是不健康的,然后零食奶茶哐哐吃血糖坐过山车,你觉得自己很瘦然后胰岛素抵抗甚至2形糖尿病了不要觉得奇怪。

很多人不计算热量摄入和三大营养素分布就会对低碳有误解,多低是低?什么叫低碳?

正常人体碳水所提供的热量要占据总热量的45%-65%,高于65%叫高碳,低于45%甚至40%叫低碳,中间这个范围tm叫正常碳水摄入或者中碳,tm有的胖子觉得每餐只能吃一碗饭叫低碳是因为你tm原来吃的太多了是不正常的!

以上文的1400卡基础代谢为例,240g生米就是50%碳水供能,去掉早饭的量,中饭晚饭大概各100g生米,煮出来的米饭根据含水量不同是2-2.5倍质量,我们取2.2就是220g米饭左右。

自己试着称一下220g米饭是多少,是多大,很多瘦的女性会觉得卧槽要吃那么多米饭吗我吃不下,很多男性会觉得我超喂猫呢?

男性的话标准75kg体重,基础代谢也就1600卡,同样1.2倍系数维持热量平衡,中晚饭每顿能吃的主食也就130g生米,286g米饭,不然你以为能多多少?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你胖?



3.为什么瘦子吃很多还不胖?为什么我喝凉水还胖?

后者因为你不算热量差,吃的比你以为的多,应该不用多赘述了,看到这还骗自己的那就没救了。

前者因为你看到的不是全部,比如一次聚餐瘦子在你面前吃的很放纵,可能他在家一个礼拜内都会有意识甚至无意识的降低每天的食物摄入,然后就平衡了。

你说我身边有朝夕相处的瘦子他吃什么动什么我都知道,他就是吃的多还瘦。

第一,确实有天选之子肠胃吸收率就是比正常人低,也有比正常人高的,极端案例有的人小肠长度是正常人的2倍,吸收率爆表,是有的。

70e人什么奇葩都是有的,但是一定不是你,不要骗自己,不要找借口,不服去医院,有病治病。

第二,你大概率低估了自己的摄入,高估了瘦子的摄入,哪怕看起来好像一样,否则建议申请打破能量守恒定律。


还是以我自己为例,介绍一些瘦子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的天生的好习惯吧,感受一下基因和童年习惯的力量。

1.比起没有去根的青菜,我更喜欢吃西蓝花和卷心菜,因为菜根里有泥腥味,但是小时候爸妈做菜就是不去根的没得选还是得吃,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我自己做如果去根了我认为差不多。
(很多讨厌吃西蓝花的人肯定会不能理解,怎么有人会喜欢吃西蓝花.jpg)

2.我做完运动会不想吃饭(胖子看到这里已经血压高了,tm我怎么越运动越想吃饭的)
打个比方6点跑步,7点跑完,然后该吃晚饭了,我会没有正常该有的饥饿感,当然如果不吃,到11点还是会饿的,饥饿感会因为运动推迟,所以不想吃也要正常吃的,给我吃我也是吃得下的,但是我不用担心我会因为这次运动食欲增加吃多,很多胖子就截然相反了。

3.如果我喝了奶茶,我下一顿正餐的进食欲望会下降(如果是大杯奶茶下顿正餐摄入量大约下降一半),并且我会产生负罪感,因为小时候如果正餐剩饭的教育是“中饭晚饭不好好吃你又吃什么东西了?”,所以为了正餐正常吃一般很少喝奶茶,最多配着正餐喝饮料是有的。
(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女生奶茶是另外一个胃的容量,对吧,还有胖子绝对很难理解什么叫为了正餐能正常吃而不喝奶茶,难道不是我全都要? 哭笑 )



当然我不是那种对食物几乎没有欲望的天生极端瘦子,我对糖油混合物、油炸食品、香的好吃的依旧充满欲望。

可以参考我平常做的菜哭笑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7481219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7481219] 你看了就知道我还是很喜欢吃好吃的。

有的瘦子是真的可以对这些食物毫无欲望和普通食物一个态度的,这种就是纯粹基因的力量。

比方说有的天选瘦子一包30g的薯片是可以分3天吃的,而我75g一包也不可能分两次吃,而胖子看我就如同我看天选瘦子。(虽然但是,上一次吃薯片好像已经是1年还是2年前的事了 哭笑 )



一般来说,天生的基因和习惯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水平。

天选瘦子:对高糖高油食物都能没有强烈欲望,红烧肉薯片奶茶蛋糕冰激凌这种东西可以只吃一口尝尝味道,常见行为是一包零食吃了几口放到过期。经常因为嫌麻烦懒得吃饭而直接不进食,进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维持生存的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一般瘦子:除了人类基因极端喜欢的高糖高油食物以外,其他品类食物没有太强烈的欲望,基本都可以吃差不多。碰到好吃的也会正常吃,但是一旦有相关的大热量进食就会有意识无意识的降低其他时段的摄入,可能会附加不抗拒运动的buff。

普通人:碰到好吃的会吃到饱,其他时段不会明显的减少摄入,但是重要的是如果发生正常的运动多消耗了也不会明显提高摄入,突出一个非常的平衡。加上突然摄入变高身体的自动调节提高代谢,偶尔的放纵的热量摄入随着时间的拉长会被抹平,与上一级的差别是人家可能一个礼拜明显的降低了日常摄入就拉平了,而普通人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日常随机剩余的缺口来平衡相关的热量,所有非常稳定的保持自己的体重在对应身高标准体重的人基本就处在这个层级。

一般胖子:碰到好吃的会严重放纵吃,其他时段控制不住也会提高摄入,食物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常见想法是感觉饱了但是不能浪费食物所以很乐意把食物清盘,可能会附加不爱活动的buff(不是运动,是指懒得走动,能打车就不走路,能坐电梯就不爬楼,能请阿姨就不打扫卫生这类的日常活动)

天选胖子:他们的日常饮食就是上面所有人的放纵吃的总和,进食对他们来说是至高的行为,吃到物理意义上的胃撑依旧不能消弭他们的进食欲望,往往附带有高水平的胰岛素抵抗。此外动是不可能动的,这辈子不可能动的,如无必要站立的情况可以一天24h时躺着。

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重偏离标准体重多少和生活习惯对号入座,然后思考一下生活习惯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如果想变瘦是否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当然这种习惯绝大部分取决于基因和成年以前的经历,几乎不可能更改,但是如果你能后天改变了,你万一也拥有了天生瘦子的生活习惯,那你肯定能减重甚至能维持体重维持的很好很久,万一呢?对吧,人要有梦想。



4.最佳运动、饱腹感、欺骗餐、放纵餐等概念

都是在骗自己,不过是有一定合理性的骗自己,因为能减肥的人要么他基因好不需要很大的意志力,要么他意志力无敌,意志力无敌很大程度上也是基因决定的,绝望了吗?认清现实了吗?放弃幻想了吗? 哭笑 

而先天条件不好的人,你一定得想方设法的去延长你的意志力水平,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上述所谓的方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所以没有最佳的运动只有最适合你的运动,理论上游泳单位消耗热量最好,但是没意志力的人可以漂水上摆烂,所以你要找到你最喜欢最能坚持的运动,光看绝对的热量消耗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提高饱腹感也非常有个体差异,相当多的食欲爆炸基因垃圾的胖子你吃啥用啥提升饱腹感的方法都不好使,所以你只能尽可能的选自己能坚持的,实在食欲爆炸就只能硬忍,没办法的。

所以欺骗餐放纵餐相当于精神按摩,最多不能超过一周一次,不然你就拉倒吧减个屁的肥,而且频率越高也要控制热量不能完全放纵。

还是举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发这个贴做实验吃的这些就算放纵餐吧,估计在很多胖子嘴里就是溜溜缝,平均来说我目前减脂饮食可能三周才能这么吃一次。(和维持体重不一样,维持的话就能放宽很多,所以不要觉得太极端,我本身小基数)

哦补充一个细节,我昨天晚上还顺便开了一罐有糖可乐,吃油的还是得配可乐才爽,但是我只喝了半罐就停了,这里划重点要考的,有人说我超你怎么忍得住的,那不然呢,所以你猜你为什么胖?
哭笑 



5.雌雄激素、皮质醇、瘦素、甲减

一堆乱七八糟的内分泌激素,绝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的,觉得不正常的不要你感觉,不要骗自己,不要找借口,去医院测,有病治病。

压力大确实不利于减肥,但是压力大有时候没办法,你能不上班吗?最好的医美就是不上班,这是真理你信吗?我信我也做不到,那你要么自我开解,要么只能当他不存在。



6.食物热效应

1碳水4大卡,1蛋白质4大卡,1脂肪9大卡,这个比例已经算入了常规的人体吸收效应,比如蛋白质折算了92%才是4大卡,不然是不止的。

所以不要骗自己,不要找借口,不要觉得还有热效应我可以多吃一点,热量为什么不守恒就是因为你这里觉得那里觉得觉得出来的。



7.平台期

基础代谢随着体重减少就会减少,几乎是唯一变量,其他变量你都改变不了,比如身高性别。

你以为你按一个热量稳定吃,而你往往吃的比你预计的要高。

比方你开始减肥每天消耗2400大卡,你以为你吃的热量1800卡,其实你吃了2200卡,你减肥减了几个月你的总代谢降到2200卡了,那你自然就热量平衡了,这就是平台期的大部分原因。

你需要做什么?开始计算热量确保真的只摄入1800大卡,看到正确计算热量的重要性了吗?

小基数除外,因为饮食摄入考虑到意志力和生理极限是有下限的,小基数减到中后期你就只能加大运动量了,没有其他的办法。



8.关于运动消耗

绝大部分运动消耗记录都是不准的,哪怕你上心率带,准的也是心率,而不是运动的热量消耗,这是两个概念。

准确的热量消耗你只能测试呼吸的氧气二氧化碳比例,和测试基础代谢那个测试一个道理,要带面罩的。

平均来说,商业产品手环手表这种,计算的热量和你实际的运动热量消耗误差平均有30%,平均的意思是有的运动可能误差会更高比如70%。

并且运动消耗不是你运动时消耗了,就万事大吉了,你的身体有氧消耗了额外能量之后一段时间会降低基础代谢消耗以平衡维持生存。

有人说不是说有的运动完还会保持一段时间额外代谢吗?hiit所谓的后燃效应额外热量差不会超过2位数大卡,并且绝大部分人做的根本不是hiit,是间歇性有氧,你强度做不到位的,不要骗自己,不要找借口。

因此计算运动消耗时建议你按手表手环给到的数据打5-7折来计算自己的热量差,记住,吃的热量往高了算,运动消耗的往少了算,人的身体就是那么高效,高效到让你绝望。

所以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减肥就是减脂,减脂甚至90%靠吃而不是平常说的7分靠吃,普通人的运动消耗在现代化饮食能量的丰盛面前如杯水车薪。


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虽然运动的消耗对普通人来说比较鸡肋,但是我们依然要求只要减肥一定要动起来,为什么?

因为如果一直不动精神气会很差,而精神决定你的意志力,除了天生瘦他基因牛逼可以不用动,需要减肥的人不爱动也是生活习惯差的一个体现。

你既然需要控制体重还抗拒运动,说明你的心理上还是没有直面痛苦,你有这样的小偷小摸这里想偷懒那里能不做就不做的念头,你减肥失败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你既然运动都想省,那饮食就有概率也会放松,是一个道理。

所以为了坚定你的信念你也要运动,哪怕实际的热量消耗并没有多少,这是一种仪式和象征,并不是实际对热量差有多大的帮助。



9.关于部分部位瘦不下来

虽然没有局部减脂,要减只能全身减,但是减的快慢是分部位的,会优先减哪里的脂肪是你身体决定的,没错,还是看基因,绝望了吗?认清现实了吗?放弃幻想了吗? 哭笑 

有的人的部位就是顽固脂肪,只有你其他全身的脂肪都减光了,身体才会最后大量消耗这个部位的脂肪(注意是大量,之前不是没消耗,只是小你看不出来)

反过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基因最喜欢在某个部位囤积脂肪,那个部位才会是最胖的,往往是你最不满意的,道理都是双向的。

所以如果你对身材有很高的要求或者就是盯着你某个部位为目标的,这种时候是对你意志力的考验,这就是我为什么先让你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丑话要说在前头,你明白了自己基因的巨大“劣质”,你碰到这些问题意志力才不会崩溃。



10.合理的减重速度 减肥会不会掉肌肉 为什么我开始减肥体重没有下降  16+8有没有用  先有氧还是先无氧  

每周0.5%-1%体重(很多人排除初期掉水分的时期实际上稳定减脂期是做不到这个速度的,因为往往他以为的热量差比实际的小),基础体重和体脂低就按0.5%,高的话初期你掉的快很正常,可能有2-4%,中期开始保持在1%以下。

大部分不锻炼的普通人没有肌肉可以掉,维持你自身基础存在的肌肉是掉不掉的,除非你瘫痪了躺床上,所以不要骗自己,不要找借口。

体重正常因为水分、食物残渣等因素每天随机波动就有正负1-10斤,看体重的变化最好以周或者月为单位,不要每天过度关心体重,只会增加压力和焦虑。

16+8理论上有用,但是还是一个道理,所有这些小技巧每天最多增加不到2位数大卡的消耗,前提是你不会因为过度饥饿意志力崩溃增加摄入,相信我你既然在问就说明你还是心存幻想,你的心理建设没有做到不顾一切坚定直面痛苦,所以你大概率会多吃,然后直接前功尽弃。

先无氧后有氧可能有一点点用,还是那个道理,至多额外消耗不会超过几十卡。另外这个问题也很有个体差异,有人抗阻做完会觉得很兴奋,接着有氧都不累了,而有人相反,也有人先有氧会提高无氧兴奋度(很少),所以不要纠结于这些小技巧,你只要动起来就赢了。



11.所谓的全麦面包、防弹咖啡、代餐、白芸豆、健康食品等减肥产品

不能说完全没用吧,只能说大部分都是为了赚你的钱,少吃多动比什么都强,你追求某些所谓的帮助减肥的产品,就意味着你还是心存幻想,你不敢直面减肥的痛苦,心理上还是没有做好把减肥当成一生的生活习惯控制的准备。



12.特殊的极端的饮食方法

绝大部分都不适合正常人用,比如液断啦、断食啦啥的。

生酮非常特殊,有且只有你认为你天生不适合碳供能且拥有绝对的认知能力和承受极大代价的决心下可以考虑尝试,注意,只是可以考虑尝试,适不适合能不能长期维持是另说的。

有人感兴趣看回复要不要展开吧,前提你的提问我认为是有价值的。



总结:绝大部分减肥相关概念都是骗自己,都是找借口,都是心存幻想,都是不敢直面减肥少吃多动的痛苦,都是想走捷径。

存在部分确实有效的小技巧,其对减肥的总作用不会超过5%,对于普通人来说,少吃控制热量占90%,运动占5%。(注意是普通人,不要拿运动达人来抬杠,塑型是另一个话题,这里指纯减脂)

大概关于减肥核心需要的认知和理念上的问题都应该涉及到了,具体怎么去控制饮食,去选什么运动,怎么最大程度的保留自己的意志力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术,你完全理解并接受减肥是一生的生活习惯的控制,才是道。

有需要再补充()
tawny27-avatar

tawny27

这么看来每天坚持吃减肥食品好处很多啊喷最近几天都是中午去游泳 上午啃一半代餐面包(可能加半个苹果或者一块煮玉米) 下午上班生吃蔬菜水果加剩下的代餐面包,各自分开吃
但是晚上会吃饭菜 量少一些
LordLT13-avatar

LordLT13

虽然膳食指南推荐每天一斤蔬菜,我感觉不是自己做饭的很多人都达不到
JustMe.-avatar

JustMe.

瞎油进锅里这直观度,我要向水煮屈服了
KrAmZiE-avatar

KrAmZiE

这不应该是重量吗
𝓭𝓮𝓯.𝓫𝓮𝓪𝓻-avatar

𝓭𝓮𝓯.𝓫𝓮𝓪𝓻

拉油好吃用油脂代替了失去的水分,很显然吸的油很夸张。但有一个问题是常规炒菜,特别是水油炒法,按这个图下个20g油够炒了,是不是大部分油因为接触面积的缘故参与蒸发,还是和拉油一样都挂在菜上了。
减肥和拉油这个明显相悖,这个实验很清晰的说明了这点。但下油炒菜的20g油要不要计入呢?像炒土豆茄子这种所谓吸油的也可以通过预加工处理先失水再烧,熟的快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戈的鸢尾] (undefined)
话说楼主测过炸茄子会吸多少油吗,一直好奇这个
哭笑这个不用测就知道比肉还要多 茄子下锅完油面是会显著降低的 知道啥叫显著降低吗就是肉眼可见()

肉挂糊大部分油脂还算被拦在外面的 茄子那个网状结构乖乖 特别是烹饪方式不正确比如温度不够高还更加吸油 茄子是和鸡蛋差不多级别的东西(觉得鸡蛋也还好的要注意一顿餐鸡蛋本身的重量半斤顶天了 而且很多人油不会放够 要是一斤鸡蛋炸蛋吸油量是食材里最逆天的)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Blacatfish] (undefined)
拉油好吃用油脂代替了失去的水分,很显然吸的油很夸张。但有一个问题是常规炒菜,特别是水油炒法,按这个图下个20g油够炒了,是不是大部分油因为接触面积的缘故参与蒸发,还是和拉油一样都挂在菜上了。<br/......
哭笑会特意去用预加热规避就说明已经注意到问题了 所以发帖主要目的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减脂第一步是认识到没有捷径 大部分减肥失败的永远处于骗自己和找借口的阶段()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君指上闻弦声] (undefined)
这么看来每天坚持吃减肥食品好处很多啊喷最近几天都是中午去游泳 上午啃一半代餐面包(可能加半个苹果或者一块煮玉米) 下午上班生吃蔬菜水果加剩下的代餐面包,各自分开吃
但是晚上会吃......
吃减肥食品好处很多x

对应的体重就有对应体重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等)√

哭笑所以如果体重明显不健康说明对应的生活习惯一定不健康 减肥饮食只是正常体重对应的正常生活习惯 那才是正常的 胖子认知的正常饮食其实是不正常的(而且往往持续了几十年)

至于为什么突然大部分人生活习惯都变得不健康了主要还是现代社会热量触手可得了 以前想不健康也没得那么多能吃的
Cero-avatar

Cero

包装食品 上面的热量表准不
jus-avatar

jus

就是这样的,很多人对油量完全没概念

上次讨论那个热锅冷油有人说这么烫的锅加点油他认为温度不会降低没用,
我说200度的锅,实测加进去二三十克冷油,冷油表面能下降到160 度马上下菜不会粘锅
人家还觉得二三十g油很多呢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pahoehoe] (undefined)
虽然膳食指南推荐每天一斤蔬菜,我感觉不是自己做饭的很多人都达不到

自己做饭也很难 我已经算吃蔬菜习惯好的了 从小每顿饭必有绿叶菜而且年复一年养成的习惯

就这样一斤生重的蔬菜按照我的习惯我自己吃两餐吃完还是有点抗拒的 按照我舒服的进食习惯要分三餐(这样每餐菜的量才不会让我感觉md怎么那么多还没吃完)哭笑


不过最低300g也够用 只要纤维素够用排便正常就好 其他营养素比如维生素可以靠补剂
小鋒-avatar

小鋒

事实证明空气炸锅真的救我狗命哭笑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huanxingsiruo] (undefined)
瞎油进锅里这直观度,我要向水煮屈服了
哭笑自己做有意识就还好 锅底面积很大的 你不直接宽油拉满乍一看油量的区分度很低 所以很有欺骗性 特别是光看视频平面去看
n1c0201-avatar

n1c0201

感觉要向水煮屈服了啊
K7 Inv3rtd-avatar

K7 Inv3rtd

+ by [霰斋星兰] (undefined)

哭笑这个不用测就知道比肉还要多 茄子下锅完油面是会显著降低的 知道啥叫显著降低吗就是肉眼可见()

肉挂糊大部分油脂还算被拦在外面的 茄子那个网状结构乖乖 特别是烹饪方式不正确比如温度不够高还更加吸油 茄子是和鸡蛋差不多级别的东西(觉得鸡蛋也还好的要注意一顿餐鸡蛋本身的重量半斤顶天了 而且很多人油不会放够 要是一斤鸡蛋炸蛋吸油量是食材里最逆天的)

茄子,特别是炸蛋那种海绵状结构,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M̴̍̕Ë̶́̕N̸̤̍Ả̷̈́N̵̅͌C̶̿͒E̴̿̂-avatar

M̴̍̕Ë̶́̕N̸̤̍Ả̷̈́N̵̅͌C̶̿͒E̴̿̂

+ by [z152058403] (undefined)
包装食品 上面的热量表准不

从绝对的标准不那么准 因为厂商有动力造假 而且缺乏抽检等惩罚手段

从实践的标准 已经是你能找到最准的计算热量手段了 看热量表永比绝大多数人靠自己感觉准的多

只需要注意高热量食物热量表的份数往往不是100g而是30或者15g 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