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fy Sopha
2021-05-17T20:44:15+00:00
刚刚看了下赵大的资料,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赵匡胤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
赵大严格治理黄河,每年修堤,就这还平均每年一次决堤,这要是碰上不管不问的,还不疯了。
当年认识一个开封人,据他说见过黄河开口子,一个口子20多里
我的印象里古代黄河下游好像就像野狗,没有固定河道,漂哪算哪[s:ac:哭笑][s:ac:哭笑][s:ac:哭笑]
三易回河之后黄河才彻底控制不住的。元也是因为修黄河大堤才石人一只眼。
黄河夺淮入海这么多年,你想想,入海口在江苏和在河北,能差多远。
河南山东有条河,叫济水,山东省有很多市的起名都和这条河有关,现在济水河道被黄河给抢了。。。。
宋代有水泊梁山的典故,现在只见梁山不见水泊,这些都是黄河的“功劳”。。。。
[quote][pid=518752478,26898408,1]Reply[/pid] Post by [uid=37142835]zeal0612[/uid] (2021-05-25 05:01):
三易回河之后黄河才彻底控制不住的。元也是因为修黄河大堤才石人一只眼。[/quote]金元都是被黄河坑死的,其实元时候中国对外贸易很发达,一点也不封闭比清强多了
黄河泥沙多,到了下游就会河床越积越多,老百姓只能加高河堤,日积月累,该决口还是决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呢,物理意义上的[s:ac:哭笑]
黄河古代有东海入海的有渤海入海的,下游地区经常改道,治黄一直都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任务
本人黄河下游人,地上河名不虚传。
城区有两道大坝,第一道在河边,第二道在外围。
98年大水时第一道大坝就被淹了,就靠第二道大坝围的泛区才避免城市被淹。
不过自从上游有了小浪底,刘家峡,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
水也比以前清了许多。
黄河滩的沙土比海边沙滩还要细很多,现在河滩边上经常有人来游玩。
另外,以前的时候,家里人会把黄河里的沙土挖回家,用炉子烤热,然后把温温的沙土装进麻袋,然后把小孩装进去捆扎在腰上。小孩就在里面拉撒。一天一换,一点也不淹屁股。……呃呃呃就像现在人的猫沙一样。
[quote][pid=518776565,26898408,1]Reply[/pid] Post by [uid=2340027]怎么回事儿[/uid] (2021-05-25 09:12):
本人黄河下游人,地上河名不虚传。
城区有两道大坝,第一道在河边,第二道在外围。
98年大水时第一道大坝就被淹了,就靠第二道大坝围的泛区才避免城市被淹。
不过自从上游有了小浪底,刘家峡,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
水也比以前清了许多。
黄河滩的沙土比海边沙滩还要细很多,现在河滩边上经常有人来游玩。
另外,以前的时候,家里人会把黄河里的沙土挖回家,用炉子烤热,然后把温温的沙土装进麻袋,然后把小孩装进去捆扎在腰上。小孩就在里面拉撒。一天一换,一点也不淹屁股。……呃呃呃就像现在人的猫沙一样。[/quote][s:ac:汗]童砂?
[s:ac:呆]你去看看黄河那个弯曲的河道、就明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底有多宽了,现在是纯粹用水泥护堤给弄住了,早以前不敢想象
[quote][pid=518777271,26898408,1]Reply[/pid] Post by [uid=35388725]璃羽いずみ[/uid] (2021-05-25 09:15):
[s:ac:汗]童砂?[/quote]母亲河
黄河最早是从天津入海,后面改道从江淮入海,带来的洪水形成了洪泽湖,最后一次改道就是现在的黄河河道
除了天灾导致的决堤以外,黄河还被人为挖开过好几次,影响较大的有北宋挖开黄河阻挡金兵南下,和花园口
东汉王景治河后
黄河其实挺消停的,东汉河溢一次,魏国两次,西晋一次,只有晋末一次冲毁城池
唐朝的河患也不算很严重,289年16次
黄河成为那个逼样除了上游气候恶化,水土流失愈发严重外,五代战乱以及北宋政府的骚操作也是不能省略
金元直呼草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