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andBoy
2022-05-12T01:40:48+00:00
但不是非常成功,因为主要问题在于女儿不是一个纯粹的虚无主义者,她虚无的很不彻底,只是看起来很像罢了。
女儿的转变是因为她看到了一切,所有的世界,所有的时空,她在同一个瞬间经历着所有的瞬间,那么一切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已经看到一切,我已经经历一切,我做了什么与我没做什么又有什么区别?我的存在是这样的,我的不存在是这样的。那么存在本身还有意义么?
所以女儿将存在当做了一种痛苦。因为她什么都经历了,那么继续下去的一切都是折磨,永恒的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的折磨。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如此痛苦,为什么不自杀?因为总有别的世界的她做出过这个选择,而多元宇宙是无限的,那么自杀的她也是无限的,而同样有无限多的她没有选择自杀。
生亦苦,死亦苦,分离是苦,相聚是苦,有点儿类似于佛教的五蕴皆苦。
但女儿追求的只有一个东西:结束。结束生,结束死,将存在本身归于虚无,归于比死亡更加永恒,更加无意义的一种形态。
关于虚无主义的本质,电影里面有个很直接的象征,就是那个贝果。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非得做个贝果?这就是虚无主义了,那团虚无可以是很多东西,它可以有形态,可以没有,可以是贝果,是个馒头,或者是某种极端复杂的超维结构体,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它只是一个终结,一个连声音都不会有的结局。仅此而已。形状没有意义,正如其过程本身一样。
这就是虚无主义。
那要如何消解虚无主义?
而电影给出的答案是爱。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解答很不满,认为怎么又是爱?
这个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反驳虚无主义带来的痛苦本就有很多手段,关键在于“意义”,重建哪怕一种意义也能瓦解虚无主义的根基。
但电影的失败在于瓦解的过于简单了。如果女儿经历了所有多元宇宙的瞬间,那她也应该在某一个世界拒绝了她母亲的爱,所以这本质上是一个死循环。
而且女儿希望能有一个人和她一样,体验她所体验到的,看到她所看到的,她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居然想要一个同伴,想要别人分担她的折磨。这其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女儿从一开始其实就并不是个虚无主义者,只是披着虚无主义的外衣,她的本质仍然是家庭矛盾,她的痛苦仍然是母亲。当我们揭开这层外衣后我们看到的,其实还是家庭伦理冲突。
如果她是虚无主义者,那么她的体会更可能是我接受了,或者我不接受,我被爱,或者我不被爱,有区别?每一个我被爱的世界,都有无数多个我不被爱的世界对应,反之亦然。
“WHAT IS THE POINT?”
美漫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虚无主义,就是DC里,犯罪辛迪加的夜枭。
在动画电影里他要摧毁0号宇宙从而毁灭整个多元宇宙,因为他的逻辑也很简单,我看不到终焉,我就把带到我面前。
然而真正把他和一般反社会分子区分开的是,当计划失败,他被留在炸弹面前时,他也只是微微一笑。
“无所谓。”
而这就是真正的虚无主义。
生、死,成功,失败,都一样。
都只是
无所谓。
女儿的转变是因为她看到了一切,所有的世界,所有的时空,她在同一个瞬间经历着所有的瞬间,那么一切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已经看到一切,我已经经历一切,我做了什么与我没做什么又有什么区别?我的存在是这样的,我的不存在是这样的。那么存在本身还有意义么?
所以女儿将存在当做了一种痛苦。因为她什么都经历了,那么继续下去的一切都是折磨,永恒的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的折磨。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如此痛苦,为什么不自杀?因为总有别的世界的她做出过这个选择,而多元宇宙是无限的,那么自杀的她也是无限的,而同样有无限多的她没有选择自杀。
生亦苦,死亦苦,分离是苦,相聚是苦,有点儿类似于佛教的五蕴皆苦。
但女儿追求的只有一个东西:结束。结束生,结束死,将存在本身归于虚无,归于比死亡更加永恒,更加无意义的一种形态。
关于虚无主义的本质,电影里面有个很直接的象征,就是那个贝果。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非得做个贝果?这就是虚无主义了,那团虚无可以是很多东西,它可以有形态,可以没有,可以是贝果,是个馒头,或者是某种极端复杂的超维结构体,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它只是一个终结,一个连声音都不会有的结局。仅此而已。形状没有意义,正如其过程本身一样。
这就是虚无主义。
那要如何消解虚无主义?
而电影给出的答案是爱。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解答很不满,认为怎么又是爱?
这个其实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反驳虚无主义带来的痛苦本就有很多手段,关键在于“意义”,重建哪怕一种意义也能瓦解虚无主义的根基。
但电影的失败在于瓦解的过于简单了。如果女儿经历了所有多元宇宙的瞬间,那她也应该在某一个世界拒绝了她母亲的爱,所以这本质上是一个死循环。
而且女儿希望能有一个人和她一样,体验她所体验到的,看到她所看到的,她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居然想要一个同伴,想要别人分担她的折磨。这其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女儿从一开始其实就并不是个虚无主义者,只是披着虚无主义的外衣,她的本质仍然是家庭矛盾,她的痛苦仍然是母亲。当我们揭开这层外衣后我们看到的,其实还是家庭伦理冲突。
如果她是虚无主义者,那么她的体会更可能是我接受了,或者我不接受,我被爱,或者我不被爱,有区别?每一个我被爱的世界,都有无数多个我不被爱的世界对应,反之亦然。
“WHAT IS THE POINT?”
美漫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虚无主义,就是DC里,犯罪辛迪加的夜枭。
在动画电影里他要摧毁0号宇宙从而毁灭整个多元宇宙,因为他的逻辑也很简单,我看不到终焉,我就把带到我面前。
然而真正把他和一般反社会分子区分开的是,当计划失败,他被留在炸弹面前时,他也只是微微一笑。
“无所谓。”
而这就是真正的虚无主义。
生、死,成功,失败,都一样。
都只是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