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onnect
2021-12-03T06:21:42+00:00
不知不觉已经被动半入圈好几年。
我在遇到上一任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学美术的)之前,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还停留在以翻翻画册书本上的“死人作品”为主
那时的我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和圈里的活人们扯上关系。
由于圈子太小,为避免被人肉出来,我隐去关键人名(普通的或过于知名的我就懒得藏了)地名和时间,编编故事跟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看法。
如果圈内人猜到我是谁的老公,还请高抬贵手不要告诉当事人我在NGA八他的糗事。
(其实睿智们知道了又怎样,和我老婆关系好的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内方外圆的人,辩经辩不过我,打架也没几个是我的对手鸭。好气鸭哈哈哈)
[s:ac:计划通]
按我的观点看,艺术圈就是娱乐圈mini版,小型的“名利场”。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名词概念解释我会放在前面,故事放在后面。
如果有看不懂的名词,请提出来,我在线就会回复名词解释并贴在最前面。
艺术圈:
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应用美术和纯艺术,两者互有交叉。
但是这两个核心圈层彼此交流得不是特别多。
纯艺主要是在理论和方向方面对应用美术有指导作用,当然应用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作用于纯艺术。
比如同样是画画。XX创作的山水画,就属于纯艺术创作;OO临摹的作品,就属于应用美术。
这一点我最开始也有点绕,后来见多了也就能分辨个大概了。
瓜来~!
故事1:媒人
故事2:退休金
故事3:沙龙
卧槽,一抬头发现2点了,求求系统别再夹我了。笔杆子都快生锈了,乘着大领导不在没啥活儿干,在娘家给大家写点瓜找点乐子.....吃食堂的残羹剩饭去了,就懒得继续校对了。这个瓜够大够甜吧.....
我在遇到上一任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学美术的)之前,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还停留在以翻翻画册书本上的“死人作品”为主
那时的我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和圈里的活人们扯上关系。
由于圈子太小,为避免被人肉出来,我隐去关键人名(普通的或过于知名的我就懒得藏了)地名和时间,编编故事跟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看法。
如果圈内人猜到我是谁的老公,还请高抬贵手不要告诉当事人我在NGA八他的糗事。
(其实睿智们知道了又怎样,和我老婆关系好的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内方外圆的人,辩经辩不过我,打架也没几个是我的对手鸭。好气鸭哈哈哈)
[s:ac:计划通]
按我的观点看,艺术圈就是娱乐圈mini版,小型的“名利场”。
为了提升阅读体验,名词概念解释我会放在前面,故事放在后面。
如果有看不懂的名词,请提出来,我在线就会回复名词解释并贴在最前面。
艺术圈:
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应用美术和纯艺术,两者互有交叉。
但是这两个核心圈层彼此交流得不是特别多。
纯艺主要是在理论和方向方面对应用美术有指导作用,当然应用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作用于纯艺术。
比如同样是画画。XX创作的山水画,就属于纯艺术创作;OO临摹的作品,就属于应用美术。
这一点我最开始也有点绕,后来见多了也就能分辨个大概了。
瓜来~!
故事1:媒人
“网红”葛宇路是媒人 ...
该系列作品是我偶遇我老婆之前不久发生的,当时还没挑明关系。
我约妹纸在咖啡店聊天的时候为了找话题,就找了一个关于她专业的热点话题聊。
该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将一条他口中描述的“无人小路”以自己的姓名制作了一块假路牌取名为“葛宇路”。
不过这并不是单个作品,实际际上这是一个系列,这个也是系列对公众知名度最大的一件。
[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9B%E5%AE%87%E8%B7%AF/22010304?fr=aladdin[/url]
另两个代表作在公众界没那么有名,不过也为他在圈内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脱颖而出,迅速成名。
第二个作品是假J二。
他把一个假J二放在了学校G旗旗杆上(没有悬挂G旗),作品名好像叫《增高》吧?
有趣的是一些神神网友给这个作品取名为《种花撅起》(同一个帖子我被夹了两次了我怕这是关键敏感词,前三个字同音同意不同字),我感觉网友取名还更符合艺术家的理念一些。
第三个作品是凝视监控。
就不用文字解释了,看图即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0/-7Q2p-kmmeZhT1kSgo-p0.jpg[/img]
看完之后,我有点不适,但是妹纸一直告诉我,欣赏当代艺术就是欣赏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不要以自己的三观去浅显评判作品的优劣。
大脑跳出舒适圈,我迅速理解了葛宇路的观念,得出结论“这小子还蛮带种的,是个古墓派里的新生儿,不过太浅显了”。
那时那刻妹纸还是一个坚定的ZYP派人士觉得这个系列之于这种初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来说还蛮不错,我们讨论完以后她又找出艺术家早一些的作品《东湖站》告诉我他之前就有这样的创作理念了。
作品链接[url]http://donghu2010.org/?page_id=1195[/url]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0/-7Q2p-8ngbK20T1kSgo-b4.jpg[/img]
看完作品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对,这小子越界太多了,妹纸当时还不理解,跟我解释说“当代艺术就是这样的鸭”。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拆掉公交站牌(假若这个站牌还在使用)这个行为可能对需要在此站点的乘客造成困扰,三部曲先不论,此件作品绝对是失败的。
妹纸当时愣了一小会儿,跟我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巴拉巴拉。
我打断她,你说得有道理,现在很多人乘车都会使用手机导航。但是也有不会用手机导航的老头老太小朋友或其他人士啊。难道真就“不会影响到他人”么?
当时她沉默了,我也觉得有点尬,毕竟聊天目的是为了泡妞而不是为了装逼,也就有些违心的自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因为个人的信仰习俗理念不同对别人造成负面影响总是不好的,哪怕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不过应该只有很少人受到影响吧。”这才把话题圆了过去。
此次事件过后,让我开始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和背后的艺术创作者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是觉得“就这?就这”,毕竟从小也爱读书成绩好点子多,很喜欢这种智力上的“挑战”。
我约妹纸在咖啡店聊天的时候为了找话题,就找了一个关于她专业的热点话题聊。
该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将一条他口中描述的“无人小路”以自己的姓名制作了一块假路牌取名为“葛宇路”。
不过这并不是单个作品,实际际上这是一个系列,这个也是系列对公众知名度最大的一件。
[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9B%E5%AE%87%E8%B7%AF/22010304?fr=aladdin[/url]
另两个代表作在公众界没那么有名,不过也为他在圈内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脱颖而出,迅速成名。
第二个作品是假J二。
他把一个假J二放在了学校G旗旗杆上(没有悬挂G旗),作品名好像叫《增高》吧?
有趣的是一些神神网友给这个作品取名为《种花撅起》(同一个帖子我被夹了两次了我怕这是关键敏感词,前三个字同音同意不同字),我感觉网友取名还更符合艺术家的理念一些。
第三个作品是凝视监控。
就不用文字解释了,看图即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0/-7Q2p-kmmeZhT1kSgo-p0.jpg[/img]
看完之后,我有点不适,但是妹纸一直告诉我,欣赏当代艺术就是欣赏创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不要以自己的三观去浅显评判作品的优劣。
大脑跳出舒适圈,我迅速理解了葛宇路的观念,得出结论“这小子还蛮带种的,是个古墓派里的新生儿,不过太浅显了”。
那时那刻妹纸还是一个坚定的ZYP派人士觉得这个系列之于这种初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来说还蛮不错,我们讨论完以后她又找出艺术家早一些的作品《东湖站》告诉我他之前就有这样的创作理念了。
作品链接[url]http://donghu2010.org/?page_id=1195[/url]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0/-7Q2p-8ngbK20T1kSgo-b4.jpg[/img]
看完作品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对,这小子越界太多了,妹纸当时还不理解,跟我解释说“当代艺术就是这样的鸭”。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拆掉公交站牌(假若这个站牌还在使用)这个行为可能对需要在此站点的乘客造成困扰,三部曲先不论,此件作品绝对是失败的。
妹纸当时愣了一小会儿,跟我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巴拉巴拉。
我打断她,你说得有道理,现在很多人乘车都会使用手机导航。但是也有不会用手机导航的老头老太小朋友或其他人士啊。难道真就“不会影响到他人”么?
当时她沉默了,我也觉得有点尬,毕竟聊天目的是为了泡妞而不是为了装逼,也就有些违心的自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因为个人的信仰习俗理念不同对别人造成负面影响总是不好的,哪怕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不过应该只有很少人受到影响吧。”这才把话题圆了过去。
此次事件过后,让我开始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和背后的艺术创作者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是觉得“就这?就这”,毕竟从小也爱读书成绩好点子多,很喜欢这种智力上的“挑战”。
故事2:退休金
《横空出世》和退休金 ...
我和妹纸的感情升温很快,很快她成了我女朋友,我们都不是彼此的第一任,但各方面都很合希望成为彼此的最后一任。
妹纸放假想去看512地震博物馆、大熊猫还有好多好多的景点,我请疗养假带她去了。
短租在我熟悉一点的九院X区,本来也没想提她不感兴趣的国内历史。
但她开始融入当地小区生活节奏以后发现那里有些退休老头老太蛮有钱的, 个别用现金在菜贩那里买菜都不要菜农找零。
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很认真的跟我讲郭嘉真的好不公平,她父母自主就业就没有一毛钱退休金(早年做生意有钱啊,要不然如何负担得起她每年X万的学费生活费还要了三个娃)
而这里的退休大爷大妈凭什么啥都不做还拿这么多钱。
大家都是公民一样为郭嘉做贡献一样纳税,他们拿得多就是对普通人不公平是“吸血的工人贵族”。
退休金就应该要么都不发,要么都发。
(她是ZYP派中典型的“爱国不爱XX”,没办法,从小(高中转美术开始)到大,周围同龄人的思潮几乎都是这样)
我没有空口白牙反驳她,而是提议一起看部老电影吧。
点了《横空出世》,最开始她有点心不在焉,看到一半入戏了,悲情戏部分更是哭得稀里哗啦。
等电影放完她哭好了,我问她,电影里的科学家、工人和官兵苦不苦,累不累,伟不伟大?
她点头承认。
我又问她“如果原型们和接班人很多还活着,并且活到了今天,那么郭嘉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当然是好好优待了~! 郭嘉欠他们太多了!!”她斩钉截铁。
“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还活着,而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这个小区。
说不定就是你口中‘什么也不做拿很多退休金,占全体公民便宜’的老头老太.......
他们吸了谁的血?”
我叹了口气直视她的眼睛,她听完后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又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的我才知道,这是她为自己不调查了解就轻易 judge(英文直译为评判、审判。我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英混杂,并附带中文直译。)而流下的泪水。
也许,彼此价值观不合只是表面的,她还有得救,我可不希望如果未来要孩子,孩子她妈是个他妈的西方ZYP派。
妹纸放假想去看512地震博物馆、大熊猫还有好多好多的景点,我请疗养假带她去了。
短租在我熟悉一点的九院X区,本来也没想提她不感兴趣的国内历史。
但她开始融入当地小区生活节奏以后发现那里有些退休老头老太蛮有钱的,
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很认真的跟我讲郭嘉真的好不公平,她父母自主就业就没有一毛钱退休金(早年做生意有钱啊,要不然如何负担得起她每年X万的学费生活费还要了三个娃)
而这里的退休大爷大妈凭什么啥都不做还拿这么多钱。
大家都是公民一样为郭嘉做贡献一样纳税,他们拿得多就是对普通人不公平是“吸血的工人贵族”。
退休金就应该要么都不发,要么都发。
(她是ZYP派中典型的“爱国不爱XX”,没办法,从小(高中转美术开始)到大,周围同龄人的思潮几乎都是这样)
我没有空口白牙反驳她,而是提议一起看部老电影吧。
点了《横空出世》,最开始她有点心不在焉,看到一半入戏了,悲情戏部分更是哭得稀里哗啦。
等电影放完她哭好了,我问她,电影里的科学家、工人和官兵苦不苦,累不累,伟不伟大?
她点头承认。
我又问她“如果原型们和接班人很多还活着,并且活到了今天,那么郭嘉应该怎样对待他们?”
“当然是好好优待了~! 郭嘉欠他们太多了!!”她斩钉截铁。
“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还活着,而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这个小区。
说不定就是你口中‘什么也不做拿很多退休金,占全体公民便宜’的老头老太.......
他们吸了谁的血?”
我叹了口气直视她的眼睛,她听完后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又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的我才知道,这是她为自己不调查了解就轻易 judge(英文直译为评判、审判。我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英混杂,并附带中文直译。)而流下的泪水。
也许,彼此价值观不合只是表面的,她还有得救,我可不希望如果未来要孩子,孩子她妈是个他妈的西方ZYP派。
故事3:沙龙
沙龙和“学者” ...
和女友处久了以后,本是“冰山一角”的我在她的社交网络中逐渐上浮。
她的老导师和女友同门都和我熟络起来。
有天她叫我一起去通州S庄参加一个周末聚会饭局,其实后知后觉S庄的局应该叫派对,因为我觉得还是不够上流。
但鉴于与会者年龄差距实在过大,而且和自己玩过的派对也不对路,因此就装一点还是把那个局叫沙龙吧。
去的路上我本以为就是跟往常一样随缘的组会讨论没想到是在拉了横幅的会议室,与会规模还蛮大。除了老导师和女友同门之外,还来了几个常听其名未见其人的国内艺术大家(也带学生),还有几个我未曾耳闻的(含几个老外)的中老年。
雅昌的XXX也带着设备跟来了,他家网站主打拍卖的啊,也不知道小编是来蹭饭的还是水字数的....在场的家属是少数,毕竟那年头圈内也过了缺那两口饭过活的“小”时代,谁也不乐意背上“家属蹭吃蹭喝”的名声。
一开始大家还是有一没一的扯闲篇,聊了没多久坐中间的“大家”突然提议,今天既然有这么多后生在,我看我们不如用英语聊吧,照顾外国朋友,老W老L老Z,你们的学生负责翻译。
尽管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主的沙龙用鸟语讨论(还是在自家国土上)有什么深意(老外中文不好就别来中国捧饭碗啊。),
没想到与会者没人异议默认了“大家”的安排,一阵喧嚣谦让之后调整好了座位,作为圈外人的我自然也不可能当出头的椽子只能腹诽。
在大家用英语比手画脚吭吭哧哧的时候(女朋友此时正在鼓捣讯飞和录音笔)突然夹杂了一小段多年没听过的吐痰调,我疑案追声发现音波来源自一个略显手足无措的歪果白姑娘,
满屋子的鸟语声和窃窃私语的汉语让我不禁想起据考究证当年反法联盟都是用法语彼此联络,不由黯然伤感什么时候轮到反华联盟都用汉语。
不过高卢鸡二战也挺惨的,投降得比X港记者还快,现在法语国际地位也大不如前。一直潜水的我就用蹩脚的Bonjour(法语你好)作为礼貌性的开场白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歪果姑娘打了个招呼。
没想到高卢姑娘就像在炎炎夏日看到冷饮摊一样兴奋的用法语问我“你会讲法语?”,我点头答道一点点,她就开启了机关枪模式向我喷射法语子弹,我听懂个大概就是说她的英语和中文都比较“好”,问我能不能充当她的法语翻译来一次英法合作,我英法混杂解释说我不是学艺术的,而且我法语也不太好恐怕帮不了她太多。
她再次失落,我安慰她说,你可以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然后我转换成英语帮你念,不会的我就用手机查。此时此刻我真没注意到她旁边的一言不发的“导师”老Z一脸黑线....
就这样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我也客串了一把法笔译英的二吊子翻译同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联想圆明园和几个烂西瓜,对,不要联想。
作为一个资深精罗带着对罗马的复杂情绪踢完了沙龙的上半场,(也不是全程和WLY互动,大部分时候都在听其他发言人天马行空的讨论美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照顾女友,只有WLY递纸条的时候才小忙一会儿)
散会的时候她告诉中文名叫WLK来自比利时,同时扫了我的微信二维码,我本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通过了
(之前当女友面也加过不少圈内人包括女生,我觉得没啥,毕竟连熬夜捉刀搞PPT这种活儿我都替她的小师妹做过也不避嫌,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嘛)
但晚上回酒店,刚一关门妹纸就扭头很严肃的拷问我,你是不是对WLY有好感啊?我看你对她挺上心,人家有男朋友的你别想沾花惹草。
我连忙解释说只是礼貌性的互换微信,既然她在意,那我开完会回家就删绝不聊骚。她这才降低战备等级毕竟我还算是个有底线的坏人,然后开始卖关子“她男朋友也在会场,你知不知道是谁?”
我表示对她圈内的拉郎配不感兴趣,她揭开谜底“她男朋友就是老Z,人家都盯你老半天了你还不收敛点,她是老Z助手也是女朋友~!”
女朋友???我还以为是学生呢...我实在无法把这个还算有点可爱的比利时姑娘和一个一眼撇过去又老又丑的老头联系到一块儿,感觉有点作呕。
她又嗤嗤的笑了,问我是不是羡慕嫉妒恨老Z了,老Z作为C美的水墨艺术家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经常去威尼斯、布鲁塞尔等地的展览沙龙,很有才华,著作等身,是L江学者(还好是省部级的“荣誉”,不是长江。劣质长江学者-1),在研究西方艺术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所以尽管一点儿外语不会,圈内一些年轻的中外女性也看得上他这样的大“学者”。
听到艺术理论和不会外语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这种三脚猫水平都能在艺术圈内得道升天位列仙班。她不知道我在笑什么,我就反问她,当你听到一个文盲是大作家,一个瞎子是神枪手的时候好不好笑。
她反应过来对我的观点不置可否,我跟她解释尽管我是艺术门外汉,但是也略懂一点做国外学问的方法论。
在过去很多西方人在创作的时候就会用到多门语言,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原本是拉丁文,到了《光学》才是英文。文学哲学历史领域的跨语言部分就更多了,
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囿于中文语种和中国文化的限制是很难做的,起码得会一点英语(我非洋奴,客观事实)。
涉及到现代部分就更不用说了,及时准确理解国外同行的新作往往也很难离开英语(国内个别已经引领世界的二、三级学科除外)。
她还是不服反驳我说还有WLY嘛,她会翻译。
我忍俊不禁的调戏“WLY的中文和英语对她而言,都是外语(比利时双语、三语使用者很多),搞不好她会的中文还没我会的床上法语多”
妹纸死劲掐我,让我老实交代在国外是不是没少和洋妞谈恋爱否则怎么会讲法语。
我三连否认说那时候都好好学习要不然对不起爹妈卖血给我缴的学费生活费,哪儿来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
同时一口咬定会的一丢丢法语是我作为一个精罗学古典拉丁文的赠品,属于讨老婆送的便宜儿子,跟我没啥血缘关系。
我这倒也是选择将部分事实选择性表达出来,并非完全撒谎,尽管选拉丁文是文青装逼学了几本书还是看不懂医师的处方单,
法语西语啥的几种欧罗巴方言都像雀巢家的咖啡压根不算二外三外,学欧罗巴方言的源动力还是在于读书期间同是异乡人的中国女生们没几个正眼瞧我这种穷屌,更偏好练口语和对外输出中文汉语。
青春期的性躁动让我只能向先进的女同胞们看齐,靠着同样来自“东方的异域风情”配上一点蹩脚方言作为解药去解同样饥渴的异族少女们所中的毒,我也不能强吹自己和外国白富美谈过恋爱嘛,各取所需报团取暖可是在践行186教导“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初心啦....
后续待更........
她的老导师和女友同门都和我熟络起来。
有天她叫我一起去通州S庄参加一个周末聚会饭局,其实后知后觉S庄的局应该叫派对,因为我觉得还是不够上流。
但鉴于与会者年龄差距实在过大,而且和自己玩过的派对也不对路,因此就装一点还是把那个局叫沙龙吧。
去的路上我本以为就是跟往常一样随缘的组会讨论没想到是在拉了横幅的会议室,与会规模还蛮大。除了老导师和女友同门之外,还来了几个常听其名未见其人的国内艺术大家(也带学生),还有几个我未曾耳闻的(含几个老外)的中老年。
雅昌的XXX也带着设备跟来了,他家网站主打拍卖的啊,也不知道小编是来蹭饭的还是水字数的....在场的家属是少数,毕竟那年头圈内也过了缺那两口饭过活的“小”时代,谁也不乐意背上“家属蹭吃蹭喝”的名声。
一开始大家还是有一没一的扯闲篇,聊了没多久坐中间的“大家”突然提议,今天既然有这么多后生在,我看我们不如用英语聊吧,照顾外国朋友,老W老L老Z,你们的学生负责翻译。
尽管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主的沙龙用鸟语讨论(还是在自家国土上)有什么深意(老外中文不好就别来中国捧饭碗啊。),
没想到与会者没人异议默认了“大家”的安排,一阵喧嚣谦让之后调整好了座位,作为圈外人的我自然也不可能当出头的椽子只能腹诽。
在大家用英语比手画脚吭吭哧哧的时候(女朋友此时正在鼓捣讯飞和录音笔)突然夹杂了一小段多年没听过的吐痰调,我疑案追声发现音波来源自一个略显手足无措的歪果白姑娘,
满屋子的鸟语声和窃窃私语的汉语让我不禁想起据考究证当年反法联盟都是用法语彼此联络,不由黯然伤感什么时候轮到反华联盟都用汉语。
不过高卢鸡二战也挺惨的,投降得比X港记者还快,现在法语国际地位也大不如前。一直潜水的我就用蹩脚的Bonjour(法语你好)作为礼貌性的开场白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歪果姑娘打了个招呼。
没想到高卢姑娘就像在炎炎夏日看到冷饮摊一样兴奋的用法语问我“你会讲法语?”,我点头答道一点点,她就开启了机关枪模式向我喷射法语子弹,我听懂个大概就是说她的英语和中文都比较“好”,问我能不能充当她的法语翻译来一次英法合作,我英法混杂解释说我不是学艺术的,而且我法语也不太好恐怕帮不了她太多。
她再次失落,我安慰她说,你可以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然后我转换成英语帮你念,不会的我就用手机查。此时此刻我真没注意到她旁边的一言不发的“导师”老Z一脸黑线....
就这样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我也客串了一把法笔译英的二吊子翻译同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联想圆明园和几个烂西瓜,对,不要联想。
作为一个资深精罗带着对罗马的复杂情绪踢完了沙龙的上半场,(也不是全程和WLY互动,大部分时候都在听其他发言人天马行空的讨论美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照顾女友,只有WLY递纸条的时候才小忙一会儿)
散会的时候她告诉中文名叫WLK来自比利时,同时扫了我的微信二维码,我本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通过了
(之前当女友面也加过不少圈内人包括女生,我觉得没啥,毕竟连熬夜捉刀搞PPT这种活儿我都替她的小师妹做过也不避嫌,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嘛)
但晚上回酒店,刚一关门妹纸就扭头很严肃的拷问我,你是不是对WLY有好感啊?我看你对她挺上心,人家有男朋友的你别想沾花惹草。
我连忙解释说只是礼貌性的互换微信,既然她在意,那我开完会回家就删绝不聊骚。她这才降低战备等级毕竟我还算是个有底线的坏人,然后开始卖关子“她男朋友也在会场,你知不知道是谁?”
我表示对她圈内的拉郎配不感兴趣,她揭开谜底“她男朋友就是老Z,人家都盯你老半天了你还不收敛点,她是老Z助手也是女朋友~!”
女朋友???我还以为是学生呢...我实在无法把这个还算有点可爱的比利时姑娘和一个一眼撇过去又老又丑的老头联系到一块儿,感觉有点作呕。
她又嗤嗤的笑了,问我是不是羡慕嫉妒恨老Z了,老Z作为C美的水墨艺术家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经常去威尼斯、布鲁塞尔等地的展览沙龙,很有才华,著作等身,是L江学者(还好是省部级的“荣誉”,不是长江。劣质长江学者-1),在研究西方艺术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所以尽管一点儿外语不会,圈内一些年轻的中外女性也看得上他这样的大“学者”。
听到艺术理论和不会外语我忍不住笑了,原来这种三脚猫水平都能在艺术圈内得道升天位列仙班。她不知道我在笑什么,我就反问她,当你听到一个文盲是大作家,一个瞎子是神枪手的时候好不好笑。
她反应过来对我的观点不置可否,我跟她解释尽管我是艺术门外汉,但是也略懂一点做国外学问的方法论。
在过去很多西方人在创作的时候就会用到多门语言,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原本是拉丁文,到了《光学》才是英文。文学哲学历史领域的跨语言部分就更多了,
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话,囿于中文语种和中国文化的限制是很难做的,起码得会一点英语(我非洋奴,客观事实)。
涉及到现代部分就更不用说了,及时准确理解国外同行的新作往往也很难离开英语(国内个别已经引领世界的二、三级学科除外)。
她还是不服反驳我说还有WLY嘛,她会翻译。
我忍俊不禁的调戏“WLY的中文和英语对她而言,都是外语(比利时双语、三语使用者很多),搞不好她会的中文还没我会的床上法语多”
妹纸死劲掐我,让我老实交代在国外是不是没少和洋妞谈恋爱否则怎么会讲法语。
我三连否认说那时候都好好学习要不然对不起爹妈卖血给我缴的学费生活费,哪儿来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
同时一口咬定会的一丢丢法语是我作为一个精罗学古典拉丁文的赠品,属于讨老婆送的便宜儿子,跟我没啥血缘关系。
我这倒也是选择将部分事实选择性表达出来,并非完全撒谎,尽管选拉丁文是文青装逼学了几本书还是看不懂医师的处方单,
法语西语啥的几种欧罗巴方言都像雀巢家的咖啡压根不算二外三外,学欧罗巴方言的源动力还是在于读书期间同是异乡人的中国女生们没几个正眼瞧我这种穷屌,更偏好练口语和对外输出中文汉语。
青春期的性躁动让我只能向先进的女同胞们看齐,靠着同样来自“东方的异域风情”配上一点蹩脚方言作为解药去解同样饥渴的异族少女们所中的毒,我也不能强吹自己和外国白富美谈过恋爱嘛,各取所需报团取暖可是在践行186教导“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初心啦....
后续待更........
卧槽,一抬头发现2点了,求求系统别再夹我了。笔杆子都快生锈了,乘着大领导不在没啥活儿干,在娘家给大家写点瓜找点乐子.....吃食堂的残羹剩饭去了,就懒得继续校对了。这个瓜够大够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