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eed
2021-09-07T18:17:34+00:00
首先需要说的一点是,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尽相同,因此很难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用相同的标准去看待纨绔子弟和寒门子弟总是有失偏颇的,但总有一个普适的标准能够应对绝大部分工薪家庭。接下来也会根据适合大部分人的标准讨论,而不是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
Q:生活费XX元够吗?
A:这是泥潭关于生活费争论的万恶之源,既是一切问题的开端,又是一切问题的终点。关于生活费的问题,我只能说不同人根据家庭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的不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个人认为,既不拮据又不阔绰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标准。泥潭一个比较认同的观点的是,省吃俭用勤工俭学周末兼职,即使不要生活费也能自给自足,胡吃海塞虚荣攀比夜夜笙歌,即使再多生活费也挥之即去。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既不拮据又不阔绰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就这个标准而言,1000-1500是一个比较大众的区间,东南沿海可能会比较高一点。
Q:我XX年前读大学时一个月XXX元不也活得好好的?
A:这十几年物价涨幅到底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Q:都是成年人了,父母有什么义务给你生活费?
A: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国家大学生的学费都是由父母支付的,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吹得“大学生兼职赚学费”的美国更是如此,事实上,美国名校的学费对于一般学生根本无法独立负担。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这么说的人思路是怎么样的,义务只是底线,难度除了义务就没有亲情在吗?学生寒窗苦读十几载,家长辛勤付出十几年,难得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承载着一家的希望,难道这些不值得道念吗?难道不希望子女有更加广阔的未来和前景吗? 就算父母不念人情,就功利角度而言,对子女的教育投入难道不是回报最大的养老投资?老实说我不想说这段话,我觉得亲情到了这般地步,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羞愧。
Q:大学生就是去享受生活的吗?大学生不应该多一点磨炼吗?
A:确实有些人已经毕业太久了,不是很清楚学校的情况。我们总在抱怨内卷抱怨加班,抱怨恶劣的环境。学生的环境又何尝不恶劣呢?考试论文竞赛综测绩点比赛已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了,十年前只要不挂科就有保研的希望,而如今保研成绩要求已经高达87分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比赛之类的要求,周末往导师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的也不在少数。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矛盾,物质条件提升了,就没有必要再在基本物质条件上要求当代大学生了。好好学习对于现在学生而言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我成绩比较差,绩点3.4在年级只能排50%左右,虽然刚去大学我确实比较混,但是近来两个学期拿到3.7-3.8的绩点已经让我感到精疲力竭。如果想让学生锻炼,那么请让他好好学习,而不是用拮据的物质条件“锻炼”,学习才是大学生的正事。
拜学校影响力所赐,我即使不才,兼职历程也还算顺风顺水,兼职收入也能够自给自足,但是我兼职更多的是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而不是明天的口粮。即使是锻炼,也应该立足于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而不是为了明天的口粮而舍本逐末。
Q:大学食堂不应该有补助吗?吃食堂难道不是很便宜吗?
A:大家都知道食堂承包商不是非富即贵,就是亲朋死党,社会摸爬滚打多年也知道人心险恶,却为什么还会认为食堂和商铺都是善人,一点都不压榨大学生呢?
我们学校某食堂,仗着疫情封校,学生不能出学校吃饭的机会,两荤两素的十元套饭变成了一荤两素的十四元套饭。大学不是什么世外桃源,食堂和商铺在压榨大学生这方面做得一点都不比社会上一些商家差。
有时候我觉得,关于生活费,矛盾并不在家长和学生上,而是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上,为什么食堂拿了那么多的补助,却依旧提供价格如此高昂的餐饮?
Q:拿了父母的血汗钱你就这么心安理得地,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说道?
A:首先作为子女一定要感谢父母的付出,这一点毋庸置疑,生活费总是合情,但未必总是合理,如果哪个学生认为生活费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那么这个学生无论有多大成就都是失败的。但是既然拿了父母的生活费,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应该尽心尽力,努力提升自己奉献家庭回报父母才是最不辜负的父母方式。如果真的到了极端情况,父母无法负担生活费,也不应该苛责父母,而应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以上是我作为本科生结合自己环境对泥潭一些问题的看法,当然看法可能多少偏颇,希望各位理性讨论。
Q:生活费XX元够吗?
A:这是泥潭关于生活费争论的万恶之源,既是一切问题的开端,又是一切问题的终点。关于生活费的问题,我只能说不同人根据家庭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的不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个人认为,既不拮据又不阔绰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标准。泥潭一个比较认同的观点的是,省吃俭用勤工俭学周末兼职,即使不要生活费也能自给自足,胡吃海塞虚荣攀比夜夜笙歌,即使再多生活费也挥之即去。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既不拮据又不阔绰是一个比较好的标准。就这个标准而言,1000-1500是一个比较大众的区间,东南沿海可能会比较高一点。
Q:我XX年前读大学时一个月XXX元不也活得好好的?
A:这十几年物价涨幅到底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Q:都是成年人了,父母有什么义务给你生活费?
A: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国家大学生的学费都是由父母支付的,尤其是一些自媒体吹得“大学生兼职赚学费”的美国更是如此,事实上,美国名校的学费对于一般学生根本无法独立负担。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这么说的人思路是怎么样的,义务只是底线,难度除了义务就没有亲情在吗?学生寒窗苦读十几载,家长辛勤付出十几年,难得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承载着一家的希望,难道这些不值得道念吗?难道不希望子女有更加广阔的未来和前景吗?
Q:大学生就是去享受生活的吗?大学生不应该多一点磨炼吗?
A:确实有些人已经毕业太久了,不是很清楚学校的情况。我们总在抱怨内卷抱怨加班,抱怨恶劣的环境。学生的环境又何尝不恶劣呢?考试论文竞赛综测绩点比赛已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了,十年前只要不挂科就有保研的希望,而如今保研成绩要求已经高达87分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比赛之类的要求,周末往导师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的也不在少数。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矛盾,物质条件提升了,就没有必要再在基本物质条件上要求当代大学生了。好好学习对于现在学生而言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我成绩比较差,绩点3.4在年级只能排50%左右,虽然刚去大学我确实比较混,但是近来两个学期拿到3.7-3.8的绩点已经让我感到精疲力竭。如果想让学生锻炼,那么请让他好好学习,而不是用拮据的物质条件“锻炼”,学习才是大学生的正事。
拜学校影响力所赐,我即使不才,兼职历程也还算顺风顺水,兼职收入也能够自给自足,但是我兼职更多的是考虑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而不是明天的口粮。即使是锻炼,也应该立足于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而不是为了明天的口粮而舍本逐末。
Q:大学食堂不应该有补助吗?吃食堂难道不是很便宜吗?
A:大家都知道食堂承包商不是非富即贵,就是亲朋死党,社会摸爬滚打多年也知道人心险恶,却为什么还会认为食堂和商铺都是善人,一点都不压榨大学生呢?
我们学校某食堂,仗着疫情封校,学生不能出学校吃饭的机会,两荤两素的十元套饭变成了一荤两素的十四元套饭。大学不是什么世外桃源,食堂和商铺在压榨大学生这方面做得一点都不比社会上一些商家差。
有时候我觉得,关于生活费,矛盾并不在家长和学生上,而是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上,为什么食堂拿了那么多的补助,却依旧提供价格如此高昂的餐饮?
Q:拿了父母的血汗钱你就这么心安理得地,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说道?
A:首先作为子女一定要感谢父母的付出,这一点毋庸置疑,生活费总是合情,但未必总是合理,如果哪个学生认为生活费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那么这个学生无论有多大成就都是失败的。但是既然拿了父母的生活费,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应该尽心尽力,努力提升自己奉献家庭回报父母才是最不辜负的父母方式。如果真的到了极端情况,父母无法负担生活费,也不应该苛责父母,而应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以上是我作为本科生结合自己环境对泥潭一些问题的看法,当然看法可能多少偏颇,希望各位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