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_Cyrixe
2021-05-20T11:00:20+00:00
这个帖子我已经做好被骂的准备,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还是要为东林党们争个清白。
网络上面,真真假假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还是以前的国粉和现在的太监粉。
十几年前呀,很多人出于逆反情绪,就吹国民党,啥都好,什么张灵甫,闭着眼睛吹。靠着各路人马科普,这几年又有国家队下场,风气就转过来了。
现在又开始各种阉党粉,太监粉开始抬头,本质在我看来,和当年的国粉吹国民党一个样,就是闭着眼睛瞎吹。硬生生创出了魏忠贤宇宙和东林党宇宙,他们与真实的历史叙事是平行的。
这其中呢,东林党被黑得太惨了。
如果从地域来说,东林党出自于是江苏,上海,安徽一带。当时这些地方属于明朝经济排前的位置~自然就受到许多先进的思想影响。现在教科书里能看到明末著名人物,都和东林党有或多或少的亲密关系。
像今年沸沸扬扬的宋应星,与江西痒生刘同升是至交,他就是东林党人,也是后来的复社成员,晚年一直抗清。还有他还有另一个同学,叫帅众,也是东林党人。他去世的时候,宋应星他哥哥写文悼念,里面就有安排说,如果宋应星有在家中,定当会去悼念。可见关系之好。还有汤显祖,就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人关系非常亲密。
如果从爱好来说,东林党里分成两派,一派热衷于搞科研,像还有徐霞客、翻译欧洲机械工程的科普书籍《奇器图说》的王徵,张焘、瞿式耜、陈于阶等等。一直在搞进口欧洲著作的工作,和传教士的关系走得非常近。
另一部分是搞政治改革,像曾樱,欧阳东凤,章允儒等等。在真实的历史叙事之中,搞土地改革的,像万历,天启,崇祯年间,东林党在自己的大本营南直隶搞均田均役,废除优免土地改革,可惜得不到中央的政治支持。但是这个改革措施被清朝吸收,到康熙年间真正实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g1d6ZrT3cSl8-f9.jpg[/img]
而反过来,魏忠贤带头的阉党,是大力反对收商税。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在明朝的税收体系里,商税一直是宦官们把持着,如果额外收取,也就是这个权力就被解构,影响宦官们自己的收入。所以现在看到有人吹魏忠贤在就能收到税,就觉得特别搞笑。
魏忠贤主政几年时间,唯一做成的事就是拿着军费和大明税收给天启修成了三大殿,而且还是靠着嘉靖(备好料),万历(备好钱内库两百万)的情况下,魏忠贤在天启年间又搜刮了将近六百万两用来使得完工。但是相对应的,也把大明最重要的筋骨也抽掉,而崇祯经历四年的修补不济之后,大明日渐垂死。
在魏忠贤和慈禧修园子这一件事上,根据不同的朝代,又有不同的舆论风气,这是非常搞笑的一件事。
另外有个番外,在民国时期。周作人和鲁迅双方就出于舆论需求。各自评东林党人。
一九三五年四月,周作人发表《关于命运》。文中说:
我说现今很像明末,虽然有些热心的文人学士听了要不高兴,其实是无可讳言的。我们且不谈那建夷,流寇,方镇,宦官以及饥荒等,只说八股和党社这两件事罢。
清许善长著《碧声吟馆谈麈》卷四有论八股一则,中有云:“明末东林党祸惨酷尤烈,竟谓天子可欺,九庙可毁,神州可陆沉,而门户体面决不可失,终止于亡国败家而不悔,虽曰气运使然,究不知是何居心也。”
明季士大夫结党以讲道学,结社以作八股,举世推重,却不知其于国家有何用处,如许氏说则其为害反是很大。明张岱的意见与许氏同,其《与李砚翁书》云:“夫东林自顾泾阳讲学以来,以此名目祸我国家者八九十年,以其党升沉用占世数兴败,其党盛则为终南之捷径,其党败则为元祐之党碑,风波水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朋党之祸与国家相为终始。盖东林首事者实多君子,窜入者不无小人,拥戴者皆为小人,招来者亦有君子。••• •••东险凶暴之李三才,闯贼首辅之项煜,上笺劝进之周钟,以至窜入东林,乃欲俱奉之以君子,则吾臂可断决不敢徇情也。东林之尤可丑者,时敏之降闯贼曰,吾东林时敏也,以翼大用。鲁王监国,蕞尔小朝廷,科道任孔当辈犹曰,非东林不可进用,则是东林二字直与蕞尔鲁国及汝偕亡者。”
明朝的事归到明朝去,我们本来可以不管,可是天下事没有这样如意,有些痴颠恶疾都要遗传,而恶与癖似亦不在例外 我们毕竟是明朝人的子孙,这笔旧账未能一笔勾消也。
这里意指用东林党人影射责鲁迅以及这些左翼人士。
鲁迅反过来这样说:
东林虽多君子,然亦有小人,反东林者虽多小人,然亦有正士,于是好像两面都有好有坏,并无不同,但因东林世称君子,故有小人即可丑,反东林者本为小人,故有正士则可嘉,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倘说:东林中虽亦有小人,然多数为君子,反东林者虽亦有正士,而大抵是小人。那么,斤量就大不相同了。
我想,这句话是近百年里东林党人研究里最准确的一句。
最后附个我自己的东林党人考。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hauvZwT3cSrp-l2.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z3dZvT3cSs0-l2.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9np0ZhT3cSry-b5.jpg[/img]
网络上面,真真假假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还是以前的国粉和现在的太监粉。
十几年前呀,很多人出于逆反情绪,就吹国民党,啥都好,什么张灵甫,闭着眼睛吹。靠着各路人马科普,这几年又有国家队下场,风气就转过来了。
现在又开始各种阉党粉,太监粉开始抬头,本质在我看来,和当年的国粉吹国民党一个样,就是闭着眼睛瞎吹。硬生生创出了魏忠贤宇宙和东林党宇宙,他们与真实的历史叙事是平行的。
这其中呢,东林党被黑得太惨了。
如果从地域来说,东林党出自于是江苏,上海,安徽一带。当时这些地方属于明朝经济排前的位置~自然就受到许多先进的思想影响。现在教科书里能看到明末著名人物,都和东林党有或多或少的亲密关系。
像今年沸沸扬扬的宋应星,与江西痒生刘同升是至交,他就是东林党人,也是后来的复社成员,晚年一直抗清。还有他还有另一个同学,叫帅众,也是东林党人。他去世的时候,宋应星他哥哥写文悼念,里面就有安排说,如果宋应星有在家中,定当会去悼念。可见关系之好。还有汤显祖,就与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人关系非常亲密。
如果从爱好来说,东林党里分成两派,一派热衷于搞科研,像还有徐霞客、翻译欧洲机械工程的科普书籍《奇器图说》的王徵,张焘、瞿式耜、陈于阶等等。一直在搞进口欧洲著作的工作,和传教士的关系走得非常近。
另一部分是搞政治改革,像曾樱,欧阳东凤,章允儒等等。在真实的历史叙事之中,搞土地改革的,像万历,天启,崇祯年间,东林党在自己的大本营南直隶搞均田均役,废除优免土地改革,可惜得不到中央的政治支持。但是这个改革措施被清朝吸收,到康熙年间真正实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g1d6ZrT3cSl8-f9.jpg[/img]
而反过来,魏忠贤带头的阉党,是大力反对收商税。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在明朝的税收体系里,商税一直是宦官们把持着,如果额外收取,也就是这个权力就被解构,影响宦官们自己的收入。所以现在看到有人吹魏忠贤在就能收到税,就觉得特别搞笑。
魏忠贤主政几年时间,唯一做成的事就是拿着军费和大明税收给天启修成了三大殿,而且还是靠着嘉靖(备好料),万历(备好钱内库两百万)的情况下,魏忠贤在天启年间又搜刮了将近六百万两用来使得完工。但是相对应的,也把大明最重要的筋骨也抽掉,而崇祯经历四年的修补不济之后,大明日渐垂死。
在魏忠贤和慈禧修园子这一件事上,根据不同的朝代,又有不同的舆论风气,这是非常搞笑的一件事。
另外有个番外,在民国时期。周作人和鲁迅双方就出于舆论需求。各自评东林党人。
一九三五年四月,周作人发表《关于命运》。文中说:
我说现今很像明末,虽然有些热心的文人学士听了要不高兴,其实是无可讳言的。我们且不谈那建夷,流寇,方镇,宦官以及饥荒等,只说八股和党社这两件事罢。
清许善长著《碧声吟馆谈麈》卷四有论八股一则,中有云:“明末东林党祸惨酷尤烈,竟谓天子可欺,九庙可毁,神州可陆沉,而门户体面决不可失,终止于亡国败家而不悔,虽曰气运使然,究不知是何居心也。”
明季士大夫结党以讲道学,结社以作八股,举世推重,却不知其于国家有何用处,如许氏说则其为害反是很大。明张岱的意见与许氏同,其《与李砚翁书》云:“夫东林自顾泾阳讲学以来,以此名目祸我国家者八九十年,以其党升沉用占世数兴败,其党盛则为终南之捷径,其党败则为元祐之党碑,风波水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朋党之祸与国家相为终始。盖东林首事者实多君子,窜入者不无小人,拥戴者皆为小人,招来者亦有君子。••• •••东险凶暴之李三才,闯贼首辅之项煜,上笺劝进之周钟,以至窜入东林,乃欲俱奉之以君子,则吾臂可断决不敢徇情也。东林之尤可丑者,时敏之降闯贼曰,吾东林时敏也,以翼大用。鲁王监国,蕞尔小朝廷,科道任孔当辈犹曰,非东林不可进用,则是东林二字直与蕞尔鲁国及汝偕亡者。”
明朝的事归到明朝去,我们本来可以不管,可是天下事没有这样如意,有些痴颠恶疾都要遗传,而恶与癖似亦不在例外 我们毕竟是明朝人的子孙,这笔旧账未能一笔勾消也。
这里意指用东林党人影射责鲁迅以及这些左翼人士。
鲁迅反过来这样说:
东林虽多君子,然亦有小人,反东林者虽多小人,然亦有正士,于是好像两面都有好有坏,并无不同,但因东林世称君子,故有小人即可丑,反东林者本为小人,故有正士则可嘉,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倘说:东林中虽亦有小人,然多数为君子,反东林者虽亦有正士,而大抵是小人。那么,斤量就大不相同了。
我想,这句话是近百年里东林党人研究里最准确的一句。
最后附个我自己的东林党人考。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hauvZwT3cSrp-l2.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z3dZvT3cSs0-l2.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26/-7Q2o-9np0ZhT3cSry-b5.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