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
2020-05-02T07:21:48+00:00
联动陈寅恪要求用繁体字出版自己的著作,事实上,在古代史领域,大多数著作均以繁体竖排刊出。这也是研究的时候所必须的,因为很多时候早期史书是手抄流传的,很多时候会产生错讹,也就是错别字,如果不看繁体的字形有时候都不知道他想写的是啥,通假字也同理。比如为啥冯经常通凭,用简体就比较难理解,其实很简单,凭的繁体是憑。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康熙想要传位十四子被雍正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其实这个故事很经不起推敲,因为傳位十四子根本不可能简单的改成傳位於四子。
还有一个例子,先后有七子,先後有七子。这两句话含义截然不同。
其次,繁体和简体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皇天后土的后,繁体还是后。再比如乾干幹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简体对应多个繁体。还比如繁体藉即是慰藉也是借口的借,这是一个繁体对应多个简体,虽然可能坛里大多数人可以号称流畅的阅读繁体,但是实际要是让他们用繁体,也会搞出不少错误。
小tips 這裡是nga在台湾是这样写的
那张图里的這裏是香港的写法,下次作图的时候注意一下[s:ac:喷]
而且实际上台湾人好像自己也不这样写臺灣,都是写的台灣,残体字真香[s:ac:哭笑]
一个从网上抄来的简繁对应表,下次作图的时候记得参考一下[s:ac: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1/-7Q5-7pt9Z1lT3cShs-31h.jpg.medium.jpg[/img]
还有一个例子,先后有七子,先後有七子。这两句话含义截然不同。
其次,繁体和简体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皇天后土的后,繁体还是后。再比如乾干幹之间的区别,这是一个简体对应多个繁体。还比如繁体藉即是慰藉也是借口的借,这是一个繁体对应多个简体,虽然可能坛里大多数人可以号称流畅的阅读繁体,但是实际要是让他们用繁体,也会搞出不少错误。
小tips 這裡是nga在台湾是这样写的
那张图里的這裏是香港的写法,下次作图的时候注意一下[s:ac:喷]
而且实际上台湾人好像自己也不这样写臺灣,都是写的台灣,残体字真香[s:ac:哭笑]
一个从网上抄来的简繁对应表,下次作图的时候记得参考一下[s:ac: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1/-7Q5-7pt9Z1lT3cShs-31h.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