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联动]从高考满分作文谈起,讨论一下浙江省的语文高考

LNE-𝓜𝓪𝓹𝓱-avatar

LNE-𝓜𝓪𝓹𝓱

2020-08-01T14:54:40+00:00

在那个几百层楼的帖子里也大概回了十几层楼了,觉得还是另外开个帖子,慢慢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实最开始大家的矛头都指向文章本身,包括我在内。一天过去,我这种情绪已经平复。

今天下午和高中语文老师探讨了一下,其实她的观点,我的观点,以及论坛上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肯定作者本人能力,否定该作品本身价值,对作者的行为不赞同,对“满分”不赞同

这里提到作者的能力,不是他写作的能力,而是他获取课外知识,并在文章中可以用上的能力。

对于该作品本身,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虽然没看懂,但是我能判断它并不是一篇好作品。
人类对于美的感受是相通的,不限于色彩、音乐、外貌,以及文字。
什么是好作品?言之有物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要阐述一个哲学道理,你要用数件生活中的常见之事归纳总结,从而趋近真理;而非作者这样,以哲学家的言论去阐述哲学。

文章写出来,其次是要让受众看懂,第一位评卷老师没看懂,打了39分,所以这篇文章就是失败的。
这也就是“对作者的行为不赞同”的原因,你在拿你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炫技,而且你打了擦边球。
这个道理我同样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当一个球探去某个青年队考察未来之星的时候,某个球员为了引起关注,从本方禁区带球,通过牛尾巴、马赛回旋、彩虹过人、人球分过等方法一直到了对方禁区并射门,中途无视所有在更好位置的队友。
他幸亏碰到了一个巴西球探,如果这个球探来自德国或者意大利,他将被打上一个“永不录用”的烙印。

然后贴两个链接(不知道会不会被吞)
[url]https://news.ifeng.com/c/7ydVtroFWc4?_share=weixin&from=groupmessage[/url]
曹林:浙江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侮辱了语文
有点标题党,内容主要分析了三点:
一是造成阅读障碍,难以让人沉浸其中。(好的语文老师不一定探得其西方哲学原理,好的哲学老师不一定认得全这些生僻词)
二是作者本身写作能力不突出。会用生僻词不等于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人必然有烟火气,能够及物及人。
三是作者对哲学本身也是一知半解。他这个年龄,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系统学习哲学,大段大段的引用只能暴露其背诵平时摘抄的语句而已。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E0OTY1Ng==&mid=2651062301&idx=2&sn=23169452bae6bd663b028aaa15a1f9bd&chksm=f1ae66aac6d9efbc4d8fd68ed072488220f4eed4f30c61b9d576fc1e1e80c2502ffb102f27af&token=829519984&lang=zh_CN#rd[/url]
余光中: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余老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在中文,也就是中国人的文章写作上尤甚。
举几个例子:
1.喜欢把简单明了的动词分解成“万能动词+抽象名词”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心理学家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

2. 爱用一些“学术化”的抽象名词,好显得客观而精确
知名度、可读性、可看性、可研性

看完这些,我想说的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这位考生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他的出现,是高中语文教学导致的必然结果。
我语文老师今天和我说,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有点走偏了,更加注重文史哲方向的延伸,而非把重点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
也就是说,语文课取代了一部分思想政治课的功能,甚至美术课的功能。
现在的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好学生语文的同时,还得自学哲学类书籍,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而本应担起此重任的政治老师,却并没有把马哲的伟大思想光芒传递给学生。
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在这种环境下出来的学生,无论写出什么东西来,我们都不应该用太苛刻的眼光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