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ariaagarciia
2025-04-16T12:35:14+00:00
首先推荐两个UP,绝大部分知识可以通过这俩的视频了解,如果有需求建议耐心看完并理解 @小包评测 @筒隐陆奥Official 后面那个没怎么看,不过他的科普视频看过几个,内容没什么问题,可以作为入门,前者因为内容有些旧,部分结论可能不适用于新的产品,但是只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就足够了。剩下的商单UP就建议别看了,浪费时间。
那么进正题,显示器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是:亮度,对比度,色域。除此之外的参数其实也有用,但是对于挑选显示器一般没有实际价值,比如分辨率,你要4K那一大把4K,又没啥实质性区别也没啥假4K的说法,还有很多没有实测和仪器根本无法证实的参数也无法在选购中有实际价值。
亮度这个参数的建议就是,校准后亮度能在1000以上就足够了,更高的亮度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中带来更大的提升,为什么要强调校准亮度,可以参看{['小包评测'海信U7G PRO液晶电视评测,逆天“神”机]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Q4y19727/?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86c4b73eab89be9712850e08eb33a2b[/url] },当然现在的QD量子点激发一般没有这种情况,以前的荧光粉方案存在此问题,满足HDR1000后就能在绝大部分HDR场景中胜任,所以追求更高亮度得加钱的情况下无需过多关注此参数。
对比度,这个才是现在最需要关注的参数,很多人对对比度的理解不足,认为“哦也就是黑一点,无所谓”,但是在实际的画面呈现中黑的表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画面质感,IPS屏幕天生的对比度不足是硬缺陷,天生和HDR八字不合,所以一般来说你有HDR和影视需求就完全不推荐IPS,尤其是当你掏的钱达到3000元的时候。当然HVA这玩意在显示器上对比度下降的也厉害,据说标称的4000:1对比度实际到手是3000不到一点,没测试过无法证实。但是只敢标2000的那种虚不虚标已经无所谓了。
色域目前只能依赖专业设备测试,所以商品页面标的数据没有太多价值,在使用QD量子点之后该数据基本都差不了太多,只能说尽量看消费者反馈。
然后是营销词汇。首先是"黑曜屏”,黑曜屏这个词和传统观念里的"黑"没有直接关系,海信貌似只要有低反射膜的都能叫黑曜屏,毕竟天天买IPS的厂家不可能说黑曜屏是对比度怎么怎么样的屏。所以基本可以无视。
接着是各种什么万象分区,u+miniled之类的分区背光的营销词汇,很多人会觉得分区数量越多效果越好,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分区数量上升后的控制复杂度大幅度提升,加上国产厂商在这一块基本没啥沉淀,算法稀烂,所以目前为止,分区数量和画面表现没有直接联系,对比度是能最有效控制光晕的方式,IPS你哪怕给一万分区也救不了它背后透出的光晕。分区控光这东西基本只有直下式和侧入式的区别,只要别买侧入式就无所谓。比起对比分区数量这种数字式比较,还是应该更关注各家算法的实际表现。此外直下式背光会带来四周暗角问题。
关于刷新率,只能说我的观点是,目前为止,120hz就已经足够了,至少它是最适合观看视频和兼顾游戏的刷新了,原因在于120HZ是24P 30P 60P的整数倍,可以实现无抖动播放。
PWM和DC调光,PWM一般能有更好的画面表现,DC目前能做到啥水平我不好说,反正高端的液晶电视似乎没有用DC的,个人观点不建议为了所谓的护眼过多关注此参数。
硬件低蓝光,纯纯CJB
说完上面的内容,再谈谈关于最近两个显示器的选择问题,我会发这个帖子其实是因为很多人会觉得海信那个“很强“,以至于不能正确认识这几个显示器的水平,怕有的人花了不少钱买到的并不是合适的产品。目前这俩显示器我的建议都是观望,海信的不用多说IPS在我这基本等于废物,雷鸟则是U8的前车之鉴,以及目前显示器的HVA面板存在的诸多限制(很多在电视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的话等新一代面板而不是买这俩产品,非买的话我倾向于在U832没有前代问题的情况下买U8
那么进正题,显示器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是:亮度,对比度,色域。除此之外的参数其实也有用,但是对于挑选显示器一般没有实际价值,比如分辨率,你要4K那一大把4K,又没啥实质性区别也没啥假4K的说法,还有很多没有实测和仪器根本无法证实的参数也无法在选购中有实际价值。
亮度这个参数的建议就是,校准后亮度能在1000以上就足够了,更高的亮度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中带来更大的提升,为什么要强调校准亮度,可以参看{['小包评测'海信U7G PRO液晶电视评测,逆天“神”机]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Q4y19727/?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86c4b73eab89be9712850e08eb33a2b[/url] },当然现在的QD量子点激发一般没有这种情况,以前的荧光粉方案存在此问题,满足HDR1000后就能在绝大部分HDR场景中胜任,所以追求更高亮度得加钱的情况下无需过多关注此参数。
对比度,这个才是现在最需要关注的参数,很多人对对比度的理解不足,认为“哦也就是黑一点,无所谓”,但是在实际的画面呈现中黑的表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画面质感,IPS屏幕天生的对比度不足是硬缺陷,天生和HDR八字不合,所以一般来说你有HDR和影视需求就完全不推荐IPS,尤其是当你掏的钱达到3000元的时候。当然HVA这玩意在显示器上对比度下降的也厉害,据说标称的4000:1对比度实际到手是3000不到一点,没测试过无法证实。但是只敢标2000的那种虚不虚标已经无所谓了。
色域目前只能依赖专业设备测试,所以商品页面标的数据没有太多价值,在使用QD量子点之后该数据基本都差不了太多,只能说尽量看消费者反馈。
然后是营销词汇。首先是"黑曜屏”,黑曜屏这个词和传统观念里的"黑"没有直接关系,海信貌似只要有低反射膜的都能叫黑曜屏,毕竟天天买IPS的厂家不可能说黑曜屏是对比度怎么怎么样的屏。所以基本可以无视。
接着是各种什么万象分区,u+miniled之类的分区背光的营销词汇,很多人会觉得分区数量越多效果越好,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分区数量上升后的控制复杂度大幅度提升,加上国产厂商在这一块基本没啥沉淀,算法稀烂,所以目前为止,分区数量和画面表现没有直接联系,对比度是能最有效控制光晕的方式,IPS你哪怕给一万分区也救不了它背后透出的光晕。分区控光这东西基本只有直下式和侧入式的区别,只要别买侧入式就无所谓。比起对比分区数量这种数字式比较,还是应该更关注各家算法的实际表现。此外直下式背光会带来四周暗角问题。
关于刷新率,只能说我的观点是,目前为止,120hz就已经足够了,至少它是最适合观看视频和兼顾游戏的刷新了,原因在于120HZ是24P 30P 60P的整数倍,可以实现无抖动播放。
PWM和DC调光,PWM一般能有更好的画面表现,DC目前能做到啥水平我不好说,反正高端的液晶电视似乎没有用DC的,个人观点不建议为了所谓的护眼过多关注此参数。
硬件低蓝光,纯纯CJB
说完上面的内容,再谈谈关于最近两个显示器的选择问题,我会发这个帖子其实是因为很多人会觉得海信那个“很强“,以至于不能正确认识这几个显示器的水平,怕有的人花了不少钱买到的并不是合适的产品。目前这俩显示器我的建议都是观望,海信的不用多说IPS在我这基本等于废物,雷鸟则是U8的前车之鉴,以及目前显示器的HVA面板存在的诸多限制(很多在电视上并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的话等新一代面板而不是买这俩产品,非买的话我倾向于在U832没有前代问题的情况下买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