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ki
2024-10-29T22:48:44+00:00
现在用的老灶具是15年购入的万和嵌入式液化气双灶,左右4.0kw,热效率59%,修了几回,打算趁最近换新的灶[s:ac:闪光]
1、首先是标准,现在执行的是GB16410-2020,在2022年实施的强制性国标。对安全性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从材质的耐冲击、耐热、防腐蚀,到气体燃烧的安全性、稳定性、燃烧噪音,燃烧后废气是否安全,都做了详细规定,包括了内部的电路电气部分。原则要看清楚产品的日期和是否符合国标,不要库存积压的旧产品。
2、商家核心买点的热负荷,国标允许有10%误差,家用燃气灶单头的国标热负荷上限是5.23kw。这个热负荷实际上是15~20分钟内稳定燃烧测出来的燃气使用量,再按照国标的实验公式换算得出,就是一个空灶燃烧的指标,用人话来说就是灶具的上限,这个灶能稳定开到的最大火,并不代表实际在锅具里的热量。从199的杂牌到5000大牌都标注热负荷4.5或5kw,主要与热效率有关,因为国标设计了的热效率测试标准中,4.95kw以上属于最大一档,接下来是4.40kw。按照档次来划分,标注这两档以上热负荷的灶具比较好,再低的话热效率测试标准来到3.8kw这一档属于很低的数值。市面上标称4.2kw的可能都是老设计翻新换皮的结果。主要是百元价位的廉价产品为主。
3、商家很少宣传,但大品牌一般会标注的是热效率,国标最低要求是嵌入式55%,台式58%。热效率就是实际能传到锅里面的热量,网上查资料看到很多推广视频会引用一个公式:有效火力=热负荷x热效率。这个公式不是国标里面的,表达的意义准确但不完整,应该是品牌推广使用的话术,多见于高端品牌的推广文和推广视频里面。
i.热效率在国标的测试方法是用铝锅烧水15分钟看能升高多少温度,按照实测的热负荷来分别使用不同大小的锅具和水量,规定里面最高一档是4.95k热负荷使用最大的锅和最多水量,次一档是4.40kw,然后是3.86kw。再低的档次我认为参考意义不大不建议购买。除了对锅具和水量有规定外,对水温没有规定,气源也是按型号分开测试,所以市面上标注的都会分开天然气和液化气。测试水量这三档中最低也是烧20斤水,应该不会出现烧开的情况。
ii.热效率一般用在高端型号的宣传上,以70%以上为主力宣传点,实际上这个测试的应试办法是把炉头火盖做大,火圈多弄点,覆盖更多的加热面积提高效率,和热负荷的稳定性并不是正相关。热效率除了能反映有效火力,还能代表炉头火盖的设计档次。高端型号动辄几千块的溢价主力宣传是热效率,代表使用的是更优的设计。设计并不反应用料和做工,属于商家为了区分产品等级故意的做法,类似与汽车厂家用4缸和6缸区别是为了卖更贵,并没有技术上的绝对壁垒。
iii.热效率在低热负荷上比较容易做得高,因为测试的锅具和水量都小;在高热负荷上比较难提升,大品牌可以通过打磨设计、做工,提升用料来提高,小品牌或者杂牌一般不标注。本质反应的是有效火力和该档次下的稳定性,如果高热负荷但是低热效率,属于设计做工较差。大品牌现阶段工艺水平都可以普遍做到5.0kw天气62 液化气60,建议以这个为基准往上找更好的参数,当然价格肯定会增加。当然小一档的热负荷也不是能一直提升,因为堆料堆设计多了不如直接做成大的热负荷,更容易提升上限。
iiii.个人使用的热效率受到锅的影响最大,锅的加热面积越合适,就越能发挥热效率背后代表的实际加热功能。市面上一些型号推荐的文火型武火型均衡型,大部分属于炒作,加热的秘诀其实就是把炉头火盖做大把圈做多点,尽量让不同的锅具增加有效的加热面积,即使是中小火,也是多做火圈便于调节,更多的涉及产品设计逻辑,也是属于商家区分产品溢价的一项指标。
总结下来
*热负荷代表这个炉的上限,不仅是热量上限,还是做工设计的上限。越大越好并且占成本比例不大,建议购买4.5kw及以上,有条件最好5.0kw及以上。
*热效率代表这个炉的有效火力和实际做工水平,现实使用中更看重锅具差异的影响,具体就是有效的加热投影面积,面积越大加热越快。考虑到中餐的主要烹饪习惯这个参数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商家为了产品区分度,提价也很高,所以在热负荷参数越高的情况下,尽量找65%以上,大品牌保底也要天然62%液化气60%。有钱富哥随便70甚至80以上
*国标只规定了铸铁炉头基础,高级的铜合金炉头火盖优势是耐腐蚀和不怕生锈后堵火孔,但不代表没有其他情况堵火孔,有效但不是绝对免除,注意多清洁避免生锈下是差不多寿命。
其他功能比如免电池、自带屏幕、有计时器等属于各家的差异难以量化评判,按需选择即可。内部的燃气管道点火系统也是属于不拆机就无法知道的内容,购买的时候不用在意毕竟厂家肯定不会告诉你内部的真实用料。
有一个核心点就是面板之争,理论上符合国标的都安全但我不是面板专家也没办法说服长辈,所以也是选择金属材质为主。由于利润问题大品牌都不喜欢做金属材质,高端型号或者好的工艺都是用在玻璃的型号上,我也找了很久没找到太好的网上在售的金属面板型号。似乎有些是留给线下专柜型号或者是高端的烟灶套装不单卖的。似乎只能找非官方的店铺购买,这就更没办法说服长辈了。[s:ac:汗]
1、首先是标准,现在执行的是GB16410-2020,在2022年实施的强制性国标。对安全性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从材质的耐冲击、耐热、防腐蚀,到气体燃烧的安全性、稳定性、燃烧噪音,燃烧后废气是否安全,都做了详细规定,包括了内部的电路电气部分。原则要看清楚产品的日期和是否符合国标,不要库存积压的旧产品。
2、商家核心买点的热负荷,国标允许有10%误差,家用燃气灶单头的国标热负荷上限是5.23kw。这个热负荷实际上是15~20分钟内稳定燃烧测出来的燃气使用量,再按照国标的实验公式换算得出,就是一个空灶燃烧的指标,用人话来说就是灶具的上限,这个灶能稳定开到的最大火,并不代表实际在锅具里的热量。从199的杂牌到5000大牌都标注热负荷4.5或5kw,主要与热效率有关,因为国标设计了的热效率测试标准中,4.95kw以上属于最大一档,接下来是4.40kw。按照档次来划分,标注这两档以上热负荷的灶具比较好,再低的话热效率测试标准来到3.8kw这一档属于很低的数值。市面上标称4.2kw的可能都是老设计翻新换皮的结果。主要是百元价位的廉价产品为主。
3、商家很少宣传,但大品牌一般会标注的是热效率,国标最低要求是嵌入式55%,台式58%。热效率就是实际能传到锅里面的热量,网上查资料看到很多推广视频会引用一个公式:有效火力=热负荷x热效率。这个公式不是国标里面的,表达的意义准确但不完整,应该是品牌推广使用的话术,多见于高端品牌的推广文和推广视频里面。
i.热效率在国标的测试方法是用铝锅烧水15分钟看能升高多少温度,按照实测的热负荷来分别使用不同大小的锅具和水量,规定里面最高一档是4.95k热负荷使用最大的锅和最多水量,次一档是4.40kw,然后是3.86kw。再低的档次我认为参考意义不大不建议购买。除了对锅具和水量有规定外,对水温没有规定,气源也是按型号分开测试,所以市面上标注的都会分开天然气和液化气。测试水量这三档中最低也是烧20斤水,应该不会出现烧开的情况。
ii.热效率一般用在高端型号的宣传上,以70%以上为主力宣传点,实际上这个测试的应试办法是把炉头火盖做大,火圈多弄点,覆盖更多的加热面积提高效率,和热负荷的稳定性并不是正相关。热效率除了能反映有效火力,还能代表炉头火盖的设计档次。高端型号动辄几千块的溢价主力宣传是热效率,代表使用的是更优的设计。设计并不反应用料和做工,属于商家为了区分产品等级故意的做法,类似与汽车厂家用4缸和6缸区别是为了卖更贵,并没有技术上的绝对壁垒。
iii.热效率在低热负荷上比较容易做得高,因为测试的锅具和水量都小;在高热负荷上比较难提升,大品牌可以通过打磨设计、做工,提升用料来提高,小品牌或者杂牌一般不标注。本质反应的是有效火力和该档次下的稳定性,如果高热负荷但是低热效率,属于设计做工较差。大品牌现阶段工艺水平都可以普遍做到5.0kw天气62 液化气60,建议以这个为基准往上找更好的参数,当然价格肯定会增加。当然小一档的热负荷也不是能一直提升,因为堆料堆设计多了不如直接做成大的热负荷,更容易提升上限。
iiii.个人使用的热效率受到锅的影响最大,锅的加热面积越合适,就越能发挥热效率背后代表的实际加热功能。市面上一些型号推荐的文火型武火型均衡型,大部分属于炒作,加热的秘诀其实就是把炉头火盖做大把圈做多点,尽量让不同的锅具增加有效的加热面积,即使是中小火,也是多做火圈便于调节,更多的涉及产品设计逻辑,也是属于商家区分产品溢价的一项指标。
总结下来
*热负荷代表这个炉的上限,不仅是热量上限,还是做工设计的上限。越大越好并且占成本比例不大,建议购买4.5kw及以上,有条件最好5.0kw及以上。
*热效率代表这个炉的有效火力和实际做工水平,现实使用中更看重锅具差异的影响,具体就是有效的加热投影面积,面积越大加热越快。考虑到中餐的主要烹饪习惯这个参数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是商家为了产品区分度,提价也很高,所以在热负荷参数越高的情况下,尽量找65%以上,大品牌保底也要天然62%液化气60%。有钱富哥随便70甚至80以上
*国标只规定了铸铁炉头基础,高级的铜合金炉头火盖优势是耐腐蚀和不怕生锈后堵火孔,但不代表没有其他情况堵火孔,有效但不是绝对免除,注意多清洁避免生锈下是差不多寿命。
其他功能比如免电池、自带屏幕、有计时器等属于各家的差异难以量化评判,按需选择即可。内部的燃气管道点火系统也是属于不拆机就无法知道的内容,购买的时候不用在意毕竟厂家肯定不会告诉你内部的真实用料。
有一个核心点就是面板之争,理论上符合国标的都安全但我不是面板专家也没办法说服长辈,所以也是选择金属材质为主。由于利润问题大品牌都不喜欢做金属材质,高端型号或者好的工艺都是用在玻璃的型号上,我也找了很久没找到太好的网上在售的金属面板型号。似乎有些是留给线下专柜型号或者是高端的烟灶套装不单卖的。似乎只能找非官方的店铺购买,这就更没办法说服长辈了。[s:ac: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