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Ger
2020-07-26T00:09:16+00:00
新补充:近期癌股有点波动,新韭菜多了不少,所以把这篇之前被马桶冲掉的科普文章再发一次,至于大佬就不用看了,都是针对新手的一些基础知识。
楼主只是一颗长了3年多的小韭菜,一般2月初结算一次每年的收益情况。刚才粗略算了一下,3年多的总收益率大概35%,虽然跟诸多大佬没法比,我也满足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6/jmQ5-k8mmKfT1kS92-37.jpg[/img]
第一个收益率是18-19年,第二个是19-20年,金额就不说了,按水区标准生活不如蛆的路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6/jmQ5-l8fzKjToS7g-6s.jpg[/img]
一个是汇总,一个是具体交易的记录,虽然软件上也有,不过自己弄一份方便统计。
前言
1.本文着重介绍金融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会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以便让没有任何金融基础的同学们都能理解里面的内容。
2.本文介绍的内容仅限于股票与基金,像债券、信托以及期货期权之类的金融衍生品不会介绍到。
3.股票方面,本文不会涉及任何技术分析的内容。
4.本文的内容基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找到,这本书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的教材。
5.本文中会提到部分股票,但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在作出投资决策前请自行思考判断。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股票是啥。
度娘表示: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家公司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叫一股。
那么一家公司为啥要把自己分裂开呢?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发行股票目的在于筹集资本,而代价则是把部分权益转让给了投资者。
可能有同学会提到,公司贷款不也是可以筹集资本吗?
没错,借钱也是一种公司融资的手段。债跟股是目前公司融资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债来融资,公司一般需要付出利息。而且对于公司来说,债是到期就要还的,筹资风险较大,偿还不上会影响公司经营。而好处是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还有具有税盾效应。
而通过股来融资,公司需要牺牲部分权益,但是好处是这部分资金不用偿还,筹资风险较小。但是公司一旦经营得很好,付出的代价会远远比利息大。(应该可以理解吧,想想当初马云要是仅仅是借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现在随便还了就没孙正义啥事了。而实际上是转让了权益,于是孙正义的身价也随着阿里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关于两种融资方式我就不展开了,大家知道公司发行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融资 圈钱 就可以了。
了解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后,接下来我们聊聊上市,顺便也讲讲股票跟股权的区别。我们都知道,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一般情况下都要上市。
上市上市,大家应该也能猜到就是市场的意思 应该不会有人理解成某个叫市的妹子吧 。我们买卖股票的市场,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交易所。而中国目前的交易所主要包括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公司股份交易系统(新三板)以及一些地方性的交易所(四板)。其中沪深交易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主板市场(一板市场)、深圳交易所的创业板则是二板市场。
从一板到四板,它们都有对应的门槛。也就是说公司想要在对应的板块上市,就必须达到这些板块的硬性指标。其中主板要求最高,四板最低。各自板块的上市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其中主板二板三板都是全国性的,四版则是地方性的。这样区分主要是为了能够让不同规模的公司都能找到自己想对应的融资渠道(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百度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平时买卖的股票,主要是在主板跟二板上的。
了解完交易所后,我们来谈谈股权。其实股票跟股权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我们都知道,我们平时主要买卖的股票都是已经上市了的公司。那么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是一定是在上市后才能够通过股票来融资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为了作出区分,我们就把那些还没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叫做股权。
简单来说
在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就是股票能自由交易的地方)上交易,已经上市了的公司的份额。我们就叫股票。
在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上交易,还没上市的公司的份额。我们就叫股权。
同样这里我也不展开,想深入了解的同学可自行百度。
关于上市公司的误区。
在一般人的心理,往往都会觉得上市公司=大公司。在一般情况下也没错。
因为一般我们指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主板上上市的。能达到主板的上市条件说明公司规模不会小。然而有些公司在四版上上市了,也会对外宣传自己是上市公司。虽然也不能说这样就是错,但是四版上市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有个执照就有办法弄,成本也就10万左右。所以这种上市公司的规模其实是很小的。也因为门槛低的原因,很多骗局都会选择在四板上上市,然后忽悠行外人买他们原始股。因为原始股骗局在国内还是挺多的,所以这里我专门提一下。如果有人说他是上市公司,还只是四板上的上市公司,那么直接跟他呵呵就可以了。
同时反过来说,没上市的公司也不一定是小公司,比如华为老干妈之流。一家公司上市与否更多取决于自身的情况,跟公司大小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关联。
前边都是前戏,但是在讲核心内容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金融的赚钱逻辑。
大家都知道金融并不是一个直接生产创造价值的行业,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能通过金融来赚钱呢?其实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以下两条。
1.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能飞起来”。当然对于不会飞的猪来说,等风停了,飞得越高摔得越惨。只是摔下来的猪已经不是当初飞上天的猪。
这个故事,恰恰是第一种逻辑的真实写照。也是目前大部分人对股票市场最直观的感受。一般的套路都是先炒作一波,把价格炒高,吸引那些不明所以的韭菜入场,把筹码卖给他们,获利离场。然后风停了,那些光荣接盘的韭菜们
就从天上狠狠地摔到地上。相信不管是有买股票的同学还是没买股票的同学对此多少都会有些感受。在这个过程里面,没有任何新的价值产生,只是后来者的钱被前者赚走了,把两者的盈亏相加,和为零。
如同赌场一般的零和游戏,这就是金融赚钱的第一条逻辑。这种赚钱的逻辑又被称作投机。
2.比如我要创造100万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我就必须投入80万的成本。那么当我通过金融调配资源,同样是创造100万的价值,但是只花费了70万的成本;又或者同样是投入80万的成本,但是我创造出了110万的价值。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金融间接创造了价值,也是金融这个行业本该发挥的作用。如果是通过这种方式赚钱的话,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价值投资。(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说明了,能理解意思就好。)
尽管在现实里我们都提倡后者,像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我们称作股神,而投机者的代表人物索罗斯则是恶名远播。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到,投机跟价值投资并不是非白即黑,在我们买卖股票的过程里,并不会很清晰的区分哪次交易就是投机,哪次是价值投资。只是在投资风格上两者的侧重点会不一样。而且对于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来说,投机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投机者会更关注市场的短期走势,他们会通过各种技术指标去进行判断,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而价值投资者则更关注公司本身,如公司的经营情况、利润等,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说,讲那么多有什么卵用[s:ac:怒],我要知道怎样去投资赚钱!好吧别急,还有一点,马上就到了。
我们买股票,就是为了有回报 这不是废话么 ,股票能够给到我们的回报主要有三个部分。
1.股息。这部分就不讲了,要等销户才会有所体现。
2.溢价。就是低买高卖。这部分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目前最主要的获利方式。
3.分红。我知道肯定有同学想说分红是分自己钱。关于这部分我在后边会解释,这里先不讲。
既然上面说到,股票其实就是公司的一部分,买卖股票本质上就是把公司当成商品去进行买卖。而买卖股票获利的主要方式是溢价。那么问题来了,公司不像我们日常生活的商品,并没有明码标价,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低买高卖呢?
要做到这点,如何能准确评估到一家公司的股票的价格是低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在判断价格是高还是低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出一家公司的价值,然后再衡量相对公司目前的价格,到底是比它的价值低了还是高了。
那么到底怎样的公司才有价值呢?那还用问,赚钱的公司就有价值。公司是牟利机构,当然是越赚钱就越有价值啦。更准确的说法是,现在赚钱或者未来赚钱的公司,就有价值。现在赚钱好理解,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但是未来赚钱,这点就需要分析预判了。所以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最常见的一些估值指标。
1.市盈率。
我先举个例子吧。现在你有一家公司,假设它每年盈利固定是100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要买你的公司,我出价100万。你会卖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100万你只需要干一年就能赚回来了,应该没有人这么傻吧?然后我再次出价,出1000万,相当于10年的盈利。怎样?可以考虑了吧。于是你同意了。那么我就是用10倍的市盈率买了你的公司,意味着我需要10年的时候才能回本。同理,20倍市盈率就是意味着这笔投资我需要20年才能回本。
来,上度娘的定义: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低说明公司的估值越低,也就是公司越便宜。
在现实里,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的盈利不可能每年都是固定的,都会有增减。所以在衡量公司是否便宜的情况下我们会把增长也考虑进去。
比如一家公司,今年它的盈利是100万,我用1亿买了它,100倍的市盈率。而它的盈利每年固定增长100%,就是第一年盈利100万、第二年200万、第三年400万、第四年800万如此类推。大家会发现,其实我要收回1亿的投资,也不会花很长的时间。这笔投资还是很划算的。我们用市盈率/增长速度,100/100=1。这个1我们叫PEG值。一般来说,PEG值小于1的公司,可以说是比较便宜的公司。
市盈率还分为静态市盈率(总市值除以上年净利润)、动态市盈率(总市值除以预估全年净利润)、滚动市盈率(TTM,即总市值除以最近4季度的净利润)
比如按照今天(2017.12.6)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的收盘价是625.01。对应的动态市盈率是29.47倍。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A股满仓中石油的中国石油收盘价是8.09,对应的动态市盈率是63.96。
从这点上看,其实中国石油比贵州茅台贵得多了。
好吧,市盈率估值法就讲到这里咯。
2.市销率
有同学肯定会问,那么那些现在不赚钱,但是未来很赚钱的公司,我们又怎样去估值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市盈率是用一家公司的赢率去进行估值,而一家亏损中的公司是没有市盈率的。而且这种前期亏损后期赚钱的公司比比皆是,比如现在已经很赚钱的阿里巴巴,刚刚开始盈利的京东都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亏损。又比如特斯拉,已经亏了10多年了,到现在还是在亏损。面对这样的公司,我们又如何去进行估值呢?
其实,一般我们理解的盈利都是收入-成本,既然现在是亏损的,说明成本大于收入。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不考虑成本,而直接用收入来去衡量一家企业的价值呢?所有第二个指标就叫市销率。
来度娘一下:市销率( Price-to-sales,PS), PS = 总市值 除以主营业务收入或者 PS=股价 除以每股销售额。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
京东就是用市销率估值的典型例子。京东上市的时候是亏损的,所以没法通过市盈率来估值。当时也考虑过另一种方式,就是选一家业务规模盈利各方面都跟京东差不多的企业来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它的市值,然而同样是电商的公司不多,如果用阿里来估值差距又太大,而且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最后确定下来就是用市销率来进行估值。
不过不管是市盈率也好、市销率也好,这些估值方法都是要看财务指标,而稍微懂点财务的同学都知道,把数据左移右移弄好看点,从技术上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你懂的。
3.市净率
先来个定义,还是度娘: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市净率可用于股票投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其实市净率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说白了就是把公司全部的资产都加一起,看总共是多少钱,那么这家公司大概就值多少钱了。
这种估值方法一般适用于像银行这种大部分资产都是钱的公司。而对于一般公司,市净率更多是用来衡量风险的。一般情况下市净率水平越低,安全系数越高。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下边的例子。
看看我们的农行,2017.12.7收盘价是3.78,市净率是0.93。我这么说吧,假设这些数据都是准确的,并且我现在够牛X通过各种方式把整个农行按照今天收盘价买了下来,然后啥都不干,跑去结业,不干了。那么清算完之后,我还有0.07赚。因为我只花了0.93元买了相当于1元的净资产。市净率实际就是你购买这家公司的净资产要花的钱。
又比如爱存不存,今天收盘的市净率是1.05,意思就是我要花1.05元去购买它价值1元的净资产。这样应该能理解了吧?
所以有人专门选择那些市净率低于1的公司,买回来就去结业。实际上也是能赚钱的。
4.每用户价值
这个不用定义了吧?故名思意都知道了。就是公司有多少个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是多少,加起来就是公司的价值。比如我们熟悉的魔兽世界,算算一共多少个用户,然后根据每用户平均每月消耗多少游戏时间,就可以算出来了。因为它是按照游戏时间来收费的。当然,对于一些免费的游戏,就不一定能用这种方法来估值了。
说起每用户价值,估计大家都会想起我们的小马哥,因为微信跟QQ的用户数量。其实实际上微信跟QQ用这个来估值不是很适合,因为我们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花钱了。比腾讯更适合用这个来估值的企业,就在它背后。知道是哪家吗?就是我们亲爱的中国移动还有联通。因为只要你有手机号,你一定是要付钱的。
好吧,估值方法就简单介绍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的估值方法,只不过既然现在是扫盲就不作介绍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给一家公司估值其实是个很悬的事情。我这么来比喻吧,我们能预估出一年后我们身体的各种指标的数值吗?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等等等。 至少性别我是能预估的 怎样,很难吧。公司估值也一样,其实模型都是固定的,但是如何准确填入数字就是世界难题了。包括马云强东彦宏等等,他们都不能准确去预估自己的公司。一般来说,预估一年两年还是能蒙对一点的。但是超过3年的预估纯属胡扯,记住这点吧。
顺便让大家看看一般金融行业是怎样预估的。
金融大佬:听说这家公司要上市了,我认为它应该值这个价。
新人:果然是大佬,我可以了解下您是怎样预估出来的吗?
金融大佬:你新来的?
新人:是的,请大佬指教。
金融大佬:既然这是个学习机会。来,你应该知道有哪些估值模型吧?去好好算一下,直到算出来是我预估的这个估值为止。
新人:[s:ac:汗]
好吧,其实一般这些估值都是拍脑袋(当然,也是有些参考的)估出来,然后就让那些新人去算,等到去忽悠人投资了就可以说是通过这样那样算出来,显示估值估的很科学。
下面我们来说说打新股。
想要打新股首先要有持股市值。假设T日为申购日,系统会自动计算账户中T-2日至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在上海交易所必须1万以上,才可以申购1000股。深圳交易所则是5000以上申购500股。我有些银行的朋友跟别人说,只要你存钱进去就可以打新,当时我只是呵呵了。然后每只新股都有申购上限,所以理论上说,能达到申购上限去打新,中签的几率会高点。 其实都是看脸
近几年,我们都知道,中了新股就跟中彩票一样。因为现在这年头不来十来个涨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股。其实这是A股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地方新股上市并不是一定赚钱。
其实在新股上市前,证监会都会一定程度上干涉定价。A股上的公司的估值普遍要高,比如在美国上市能估个20倍市盈率,那么在A股估个40倍都不是问题。但是为了保护投资者,证监会都参考外国的交易所来把高估的市盈率往下压,所以上市的公司相对同行会更便宜,东西便宜抢的人自然多,于是就有了暴涨的现象。然后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哇哦,原来新股这么赚钱,于是就一窝蜂跑去打新,结果就是把新股神化了,也导致了目前市场的结果。
从以前到现在,这种现象的因果其实是换过来了。现在的新股暴涨很大原因是一种炒作。所以今年证监会也提出过要整治新股炒作的问题。现在如果有机会就赶紧上车吧,以后监管到位后就没这样玩的咯。 估计还早着,因为目前A股要处理的问题太多,比起那些问题,新股炒作基本无伤大雅。
关于分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家公司,每年的盈利跟分红都是固定的,股价也一样。(现实里这种公司不存在,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才这样设定。)
现在这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我8元的时候买了100股,每股赚2元。然后今年分红,每股分1元。
分红前我持股的市值是10×100=1000,成本是800,总共盈利200。
分红后我持股的市值是(10-1)×100=900,成本是(8-1)×100=700,盈利还是200,而账户上的可用资金多了100,这部分的钱随时可以转到银行卡里。(因为分红把公司账上的钱分掉了,所以对应的市值会下降,钱少了嘛。这就叫除权。)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把分红分出去的钱重新加回到市值里,分红前后的总市值是一样的。也是这个原因很多同学都觉得分了等于没分,而且分红后卖出的话还得交税。(持股少于1月,要收20%的税;大于1月少于12月的,收10%的税;超过12月的不收税。对应例子里的就是收10块;20块。)
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来算一下,分红前我的盈利是200/800=25%,分红后盈利是200/700=28.57%。盈利多了3.57,并且多了100块钱可以话。实际上是因为分红后降低了成本导致了盈利上升。
而且公司是继续经营的,分红只是把利润分了出去。按照例子的假设当第二年公司把分掉的利润重新赚回来(例子里假设每年盈利不变),股价会变回10元一股(钱都回来了)。而我的持股成本还是第一年分红后的7元一股。到了第二年分红前持股总市值是1000,成本是700,总共盈利300;分红后总市值是900,成本是600,总共盈利300,账户上可用资金100。
所以,对于短线来说。分红没有意义,而且还得交税,实际上可以说是有点亏。但是对于长线持有来说,分红能够降低持股成本。而且分红可以把盈利的数字转化为现金。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不卖掉股票,盈利多少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分红则是在不变卖股票的前提下,实现变现的重要方式。
既然讲到分红,顺便提一下送转。一家100万的公司,现在每股是2块钱,一共有50万股。然后它10转送10,那么转送之后就是每股1块钱,一共有100万股。实际上市值是没有变化。而分红则是公司要真金白银把钱拿出来分跟股东。所以证监会今年喷过高转送只是玩数字游戏。所以每家愿意拿钱出来给股东分红的公司,还是值得点个赞的。比如今年的神华。[s:ac:goodjob]
其他诸如复权等概念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
分红部分就到这里咯。同时股票部分也告一段落,尽管已经写了很多字,但是实际上这些都仅仅是基础而已,还有很多东西并没有提及。有兴趣的同学请靠自己去进一步了解吧,如果有机会我们再进一步交流。
基金篇
基金基金,虽然这个词我们平时讲得很多,不过基金到底是啥东西估计大部分同学还是讲不清。在广义上,我们所说的基金其实就是一笔有特定用途并且有专人管理的资金,比如XX慈善基金就是用来做慈善的、投资基金就是用来做投资的。而在金融领域的基金,一般是指投资基金。
很多同学会对基金的各种不同的分类弄得头晕,下面我们就来理一理。
既然金融上的基金一般都是投资基金,那么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划分以下种类:股票投资基金(投资股票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债券的)、信托投资基金(投资信托的)、基金投资基金(FOF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投资标的进行划分。
按照募集形式来划分的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公募基金跟私募基金。
按照运作形式来划分就是开放式基金跟封闭式基金。(简单来说,开放式就是可以随时进行申购赎回;封闭式就是固定期限内不能申购赎回。)
按照组织形式来划分则有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合伙制基金。
所以一只基金可以是公募+开放式+股票投资。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实际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的。下面我会按照募集形式,即公募跟私募基金来介绍一下一些具体基金的类型。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货币基金。(我会把重点放在公募基金的介绍,因为这是大部分人能够接触到的。而且要是你已经能跑去投资私募基金的话,我觉得你根本没有必要来看这篇文章。)
在介绍基金前,希望大家能养成一种习惯,当我们面对金融产品时候,第一时间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收益风险等内容上,应该先去关心这个产品的投资标的。通俗讲就是首先我们应该关心这个产品拿我们的钱去干嘛,因为知道了投资标的我们自然就可以判断出收益是否合理,风险是高是低等等。
首先介绍我们最熟悉的货币基金。故名思意,货币基金就是投资货币市场的基金。
度娘定义: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
至于货币市场、中央票据、同业存款等概念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
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都是一些低风险的东东,这就确定了货币基金的安全性很高(尽管并不承诺保本。)同时它是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流动性很强。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其实并不用特别关注,因为货币基金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处理闲散零钱,作为活期的替代品。想要获取高收益它做不到。在确保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比定存要高的收益就是它最大的意义。收益大概就是1万块每天1块钱,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到哪里。(神马!你说你有一个亿?![s:ac:囧])
其实货币基金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必须要感谢一下马云爸爸。尽管货币基金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没有余额宝的出现,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普遍渗透到普罗大众的生活里。余额宝是13年出现的,当时的收益率高的吓人。当然这并不是马云为了推广才这样弄的,这里我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13年的钱荒事件,正是钱荒才导致了当年余额宝的收益那么高。
接下来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
其实听名字都知道啦,股票基金就是投资股票的基金;债券基金就是投资债券的基金咯。要是既有股票又有债券的基金,那就是混合型基金咯。实际上这类型的基金基本就是我们平时在银行里买到的基金了。(下面以股票基金为主进行介绍。债券本文不介绍,所以债券基金也仅仅介绍概念。)
我们通过股票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因为股票基金不会只买一只股票,所以比起我们自己去投资股票来说,分散了风险,波动也没那么大。而且相比没有专业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基金管理人也相对更专业,盈利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投资的门槛也更低。
同样是股票基金,但是收益是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股票不同。比如之前有同学提到投资白酒股票的基金,这个基金跟投资医疗股票的基金的收益就有差别。哪怕是同样投资标的的基金,不同的基金管理人也会导致收益的不同。实际上一只基金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水平。选基金=选管理人,所以我们选择基金时,除了了解申购赎回规则、费用等要素外,一般都是依据基金过去的历史收益从而判断基金管理人是否靠谱。然而我们都知道,并不是选了一个很牛的基金管理人就意味着基金一定赚钱的,因为成绩多好的考生都有失手的时候;而成绩差的学生也难道会有选择题全蒙对的一天。所以不要带着我买了好基金就一定能赚钱的心态去买卖基金,市场会教做人的。
既然股票基金的收益受基金管理人影响那么大,那么有没有一种基金基本不受基金管理人影响的呢?完全不受影响的是不存在,但是有种类型的基金在一定的前提下,受基金管理人的影响会相对少一些。这就是指数型基金。
要了解指数型基金,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指数。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分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等等等等。制定这些指数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基准,比较客观地描述股票市场趋势,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指数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投资标的。
比如最常用的沪深300指数,它就是在沪深交易所里选300只股票来制定的。具体标准请自行度娘。里面的成份股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是听过的,比如爱存不存中国人寿平安茅台复星双汇格力比亚迪等等等等。
指数基金便是以这些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里面又分为完全复制跟不完全复制。
完全复制就是完全按照指数编制来投资,指数有哪些股票各占多少比例,那就完完全全把它复制过来。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写着增强型的指数基金,那就是不完全复制的。基金管理人会按照对应指数来编制,然后把一些他认为很弱鸡的股票剔除掉或者把一他认为很牛X的股票加进来。就是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进行修改。
把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了情绪的影响,不会因为操盘者的情绪而影响收益,反正大盘怎么走,指数基金就怎么走,大盘涨就涨,大盘跌就跌。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能牛能跑赢大盘,那么自己操盘的收益会比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更高 一般有这种想法的都会被市场教育的很惨 。也因为指数基金的特性,所以它是最适合用来做定投的。(想了解基金定投的请自行百度平均成本法,这里不展开了。)
关于完全复制和不完全复制,这里补充点个人的想法吧。我个人来说更倾向完全复制,因为选择指数基金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想它受操盘者的影响。尽管很多不完全复制的指数基金都叫增强型,但是谁又敢确保自己的增强就一定比指数本身要好呢?改得太多又会跟指数相关得很差,改得太少还不如投指数本身。所以我还是喜欢完全复制多点。毕竟作业不会做我可以理解,但是应该没人连抄作业都不会吧?要是有基金经理连抄作业都不会的话,我只能说还是退群吧,别混了。
ETF和LOF
这两个我简单介绍一下,先看定义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
LOF:LOF基金,英文全称是"Listed Open-Ended Fund",汉语称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
我们知道,基金是通过基金公司进行申购跟赎回的,那么当我们拿到基金份额之后,除了赎回跟基金公司之外,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把份额卖给其他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两种基金都是既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申购赎回份额,同时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基金份额的基金。
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区别如下:
1.申购、赎回的标的不同。LOF是基金份额与现金的交易;ETF是基金份额与一篮子股票的交易。
2.申购赎回的场所不同。ETF通过交易所进行;LOF在代销网点进行。
3.对申购赎回的限制不同。ETF要求数额较大;LOF在申购赎回上没特别要求。
4.基金投资策略不同:ETF通常采取被动管理,以复制指数表现为目标;LOF既可以采取主动策略,以跑赢大盘为目标,也可以采取被动管理。
5.在二级市场的净值报价上,ETF每15秒提供一个基金净值报价;而LOF通常以天只提供一个或几个净值报价。
还有其他如分级基金、QD、QF就不作介绍,相对上面的基金来说,都是一般人接触比较少的,有兴趣的自己查相关资料吧。
最后讲讲私募。
上面讲过,私募跟公募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募集形式。实际上很多私募基金在展业时候都会公开做广告的,所以最直接区分这两种基金的方式就是看是不是在银行里卖。还有就是他们的门槛,一般公募基金的门槛都比较低,而私募门槛比较高。
相对公募基金来说,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泛,限制也更少。同时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不像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那样,只能收取基金管理费作为报酬,私募基金一般都是可以跟投资者分成的,比如二八分就是我赚了100万,我要拿走20万作为我管理基金的提成。 什么?你说亏了?那当然是你自己负责啦。 所以一般私募基金的激励要比公募基金强,很多基金管理人都是先在公募基金里练级,练得差不多再跑去做私募赚钱。 知道为啥公募基金炮灰多了吧,因为那里是用来练手的。
下面我们了解下最常见的两种私募基金。
首先是阳光私募,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与一般(即所谓“灰色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主要在于规范化,透明化,由于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能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阳光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定期公开披露净值,具有合法性,规范性。
其实简单来说,所谓的阳光私募就是私募化的公募基金,主要投资二级市场的有价证券。就是上面说的公募基金的私募板。
私募股权,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 。
就是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这个可能大家会更熟悉,因为很多企业的故事里都会出现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像腾讯、蒙牛还有最近的摩拜等等。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说是目前投资收益跟投资风险都最高的投资品种之一。 比特币表示不服。
后记
终于全部写完了,动笔前就知道这是个大坑,只是没想到是这么大的一个坑。加起来字数都破万了。仅仅介绍股票基金,还删减了不少内容。
我要再次强调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让大家学了这些知识就能在股票市场赚钱了, 懂这些就一定能赚钱的话,我直接退群了,还用来这里混的? 我写科普的目的是最少能让大家对股票基金有个初步的了解,在了解了之后再决定做不做。哪怕最后真被人当韭菜割了,最少也能死个明明白白。因为在A股里,有太多太多的人是啥都不懂就跑进去送钱的。当然,文章里的那些知识并不仅仅适用于投资A股 某种意义上更不适合A股 。
而金融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我觉得还是需要学一点的,毕竟人生总会积累一些财富,要是不懂一些知识去配置的话,总会被坑的(要么死于乱投资,要么死于通涨)。
在投资理财这个范畴里,是需要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而太多太多的人往往就是听了一些民间股神就跑去投资了,连自己买的东西到底是啥都不知道,这样能赚钱就怪了。想想一个完全不懂驾驶的人开车上高速,下场只有一个。偏偏在资本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事后诸葛亮跟那些分析的头头是道的脸肿专家。
至于我呢,我只是对金融有兴趣并且愿意去了解它而已。因为我学这些东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能处理好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其他人是赚是亏跟我也没有关系(别找我开户,我不是证券从业者)。只是如果这篇文章能够把一些正确的(最少是目前监管层提倡的)投资理念带给各位的话,吾愿足已。尽管A股充满了投机的味道,但是难道在这么多的股票里,真的连一只可以做价值投资的都没有吗?因为并不是看懂了K线图就等于懂投资。
好吧,废话就讲到这里吧。感谢每一位看到最后的同学。
楼主只是一颗长了3年多的小韭菜,一般2月初结算一次每年的收益情况。刚才粗略算了一下,3年多的总收益率大概35%,虽然跟诸多大佬没法比,我也满足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6/jmQ5-k8mmKfT1kS92-37.jpg[/img]
第一个收益率是18-19年,第二个是19-20年,金额就不说了,按水区标准生活不如蛆的路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6/jmQ5-l8fzKjToS7g-6s.jpg[/img]
一个是汇总,一个是具体交易的记录,虽然软件上也有,不过自己弄一份方便统计。
前言
1.本文着重介绍金融的一些基础知识,我会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以便让没有任何金融基础的同学们都能理解里面的内容。
2.本文介绍的内容仅限于股票与基金,像债券、信托以及期货期权之类的金融衍生品不会介绍到。
3.股票方面,本文不会涉及任何技术分析的内容。
4.本文的内容基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找到,这本书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的教材。
5.本文中会提到部分股票,但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在作出投资决策前请自行思考判断。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股票是啥。
度娘表示: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家公司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叫一股。
那么一家公司为啥要把自己分裂开呢?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发行股票目的在于筹集资本,而代价则是把部分权益转让给了投资者。
可能有同学会提到,公司贷款不也是可以筹集资本吗?
没错,借钱也是一种公司融资的手段。债跟股是目前公司融资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债来融资,公司一般需要付出利息。而且对于公司来说,债是到期就要还的,筹资风险较大,偿还不上会影响公司经营。而好处是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还有具有税盾效应。
而通过股来融资,公司需要牺牲部分权益,但是好处是这部分资金不用偿还,筹资风险较小。但是公司一旦经营得很好,付出的代价会远远比利息大。(应该可以理解吧,想想当初马云要是仅仅是借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现在随便还了就没孙正义啥事了。而实际上是转让了权益,于是孙正义的身价也随着阿里的发展而水涨船高。)
关于两种融资方式我就不展开了,大家知道公司发行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融资
了解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后,接下来我们聊聊上市,顺便也讲讲股票跟股权的区别。我们都知道,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一般情况下都要上市。
上市上市,大家应该也能猜到就是市场的意思
从一板到四板,它们都有对应的门槛。也就是说公司想要在对应的板块上市,就必须达到这些板块的硬性指标。其中主板要求最高,四板最低。各自板块的上市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其中主板二板三板都是全国性的,四版则是地方性的。这样区分主要是为了能够让不同规模的公司都能找到自己想对应的融资渠道(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百度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平时买卖的股票,主要是在主板跟二板上的。
了解完交易所后,我们来谈谈股权。其实股票跟股权在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
我们都知道,我们平时主要买卖的股票都是已经上市了的公司。那么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是一定是在上市后才能够通过股票来融资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为了作出区分,我们就把那些还没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叫做股权。
简单来说
在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就是股票能自由交易的地方)上交易,已经上市了的公司的份额。我们就叫股票。
在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上交易,还没上市的公司的份额。我们就叫股权。
同样这里我也不展开,想深入了解的同学可自行百度。
关于上市公司的误区。
在一般人的心理,往往都会觉得上市公司=大公司。在一般情况下也没错。
因为一般我们指的上市公司都是在主板上上市的。能达到主板的上市条件说明公司规模不会小。然而有些公司在四版上上市了,也会对外宣传自己是上市公司。虽然也不能说这样就是错,但是四版上市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有个执照就有办法弄,成本也就10万左右。所以这种上市公司的规模其实是很小的。也因为门槛低的原因,很多骗局都会选择在四板上上市,然后忽悠行外人买他们原始股。因为原始股骗局在国内还是挺多的,所以这里我专门提一下。如果有人说他是上市公司,还只是四板上的上市公司,那么直接跟他呵呵就可以了。
同时反过来说,没上市的公司也不一定是小公司,比如华为老干妈之流。一家公司上市与否更多取决于自身的情况,跟公司大小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关联。
前边都是前戏,但是在讲核心内容之前,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金融的赚钱逻辑。
大家都知道金融并不是一个直接生产创造价值的行业,那么为什么我们又能通过金融来赚钱呢?其实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以下两条。
1.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能飞起来”。当然对于不会飞的猪来说,等风停了,飞得越高摔得越惨。只是摔下来的猪已经不是当初飞上天的猪。
这个故事,恰恰是第一种逻辑的真实写照。也是目前大部分人对股票市场最直观的感受。一般的套路都是先炒作一波,把价格炒高,吸引那些不明所以的韭菜入场,把筹码卖给他们,获利离场。然后风停了,那些光荣接盘的韭菜们
就从天上狠狠地摔到地上。相信不管是有买股票的同学还是没买股票的同学对此多少都会有些感受。在这个过程里面,没有任何新的价值产生,只是后来者的钱被前者赚走了,把两者的盈亏相加,和为零。
如同赌场一般的零和游戏,这就是金融赚钱的第一条逻辑。这种赚钱的逻辑又被称作投机。
2.比如我要创造100万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我就必须投入80万的成本。那么当我通过金融调配资源,同样是创造100万的价值,但是只花费了70万的成本;又或者同样是投入80万的成本,但是我创造出了110万的价值。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金融间接创造了价值,也是金融这个行业本该发挥的作用。如果是通过这种方式赚钱的话,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价值投资。(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说明了,能理解意思就好。)
尽管在现实里我们都提倡后者,像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我们称作股神,而投机者的代表人物索罗斯则是恶名远播。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到,投机跟价值投资并不是非白即黑,在我们买卖股票的过程里,并不会很清晰的区分哪次交易就是投机,哪次是价值投资。只是在投资风格上两者的侧重点会不一样。而且对于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来说,投机者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投机者会更关注市场的短期走势,他们会通过各种技术指标去进行判断,从而作出投资决策。而价值投资者则更关注公司本身,如公司的经营情况、利润等,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说,讲那么多有什么卵用[s:ac:怒],我要知道怎样去投资赚钱!好吧别急,还有一点,马上就到了。
我们买股票,就是为了有回报
1.股息。这部分就不讲了,要等销户才会有所体现。
2.溢价。就是低买高卖。这部分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目前最主要的获利方式。
3.分红。我知道肯定有同学想说分红是分自己钱。关于这部分我在后边会解释,这里先不讲。
既然上面说到,股票其实就是公司的一部分,买卖股票本质上就是把公司当成商品去进行买卖。而买卖股票获利的主要方式是溢价。那么问题来了,公司不像我们日常生活的商品,并没有明码标价,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低买高卖呢?
要做到这点,如何能准确评估到一家公司的股票的价格是低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在判断价格是高还是低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出一家公司的价值,然后再衡量相对公司目前的价格,到底是比它的价值低了还是高了。
那么到底怎样的公司才有价值呢?那还用问,赚钱的公司就有价值。公司是牟利机构,当然是越赚钱就越有价值啦。更准确的说法是,现在赚钱或者未来赚钱的公司,就有价值。现在赚钱好理解,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但是未来赚钱,这点就需要分析预判了。所以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最常见的一些估值指标。
1.市盈率。
我先举个例子吧。现在你有一家公司,假设它每年盈利固定是100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要买你的公司,我出价100万。你会卖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100万你只需要干一年就能赚回来了,应该没有人这么傻吧?然后我再次出价,出1000万,相当于10年的盈利。怎样?可以考虑了吧。于是你同意了。那么我就是用10倍的市盈率买了你的公司,意味着我需要10年的时候才能回本。同理,20倍市盈率就是意味着这笔投资我需要20年才能回本。
来,上度娘的定义: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低说明公司的估值越低,也就是公司越便宜。
在现实里,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的盈利不可能每年都是固定的,都会有增减。所以在衡量公司是否便宜的情况下我们会把增长也考虑进去。
比如一家公司,今年它的盈利是100万,我用1亿买了它,100倍的市盈率。而它的盈利每年固定增长100%,就是第一年盈利100万、第二年200万、第三年400万、第四年800万如此类推。大家会发现,其实我要收回1亿的投资,也不会花很长的时间。这笔投资还是很划算的。我们用市盈率/增长速度,100/100=1。这个1我们叫PEG值。一般来说,PEG值小于1的公司,可以说是比较便宜的公司。
市盈率还分为静态市盈率(总市值除以上年净利润)、动态市盈率(总市值除以预估全年净利润)、滚动市盈率(TTM,即总市值除以最近4季度的净利润)
比如按照今天(2017.12.6)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的收盘价是625.01。对应的动态市盈率是29.47倍。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A股满仓中石油的中国石油收盘价是8.09,对应的动态市盈率是63.96。
从这点上看,其实中国石油比贵州茅台贵得多了。
好吧,市盈率估值法就讲到这里咯。
2.市销率
有同学肯定会问,那么那些现在不赚钱,但是未来很赚钱的公司,我们又怎样去估值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市盈率是用一家公司的赢率去进行估值,而一家亏损中的公司是没有市盈率的。而且这种前期亏损后期赚钱的公司比比皆是,比如现在已经很赚钱的阿里巴巴,刚刚开始盈利的京东都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亏损。又比如特斯拉,已经亏了10多年了,到现在还是在亏损。面对这样的公司,我们又如何去进行估值呢?
其实,一般我们理解的盈利都是收入-成本,既然现在是亏损的,说明成本大于收入。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不考虑成本,而直接用收入来去衡量一家企业的价值呢?所有第二个指标就叫市销率。
来度娘一下:市销率( Price-to-sales,PS), PS = 总市值 除以主营业务收入或者 PS=股价 除以每股销售额。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
京东就是用市销率估值的典型例子。京东上市的时候是亏损的,所以没法通过市盈率来估值。当时也考虑过另一种方式,就是选一家业务规模盈利各方面都跟京东差不多的企业来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它的市值,然而同样是电商的公司不多,如果用阿里来估值差距又太大,而且这两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最后确定下来就是用市销率来进行估值。
不过不管是市盈率也好、市销率也好,这些估值方法都是要看财务指标,而稍微懂点财务的同学都知道,把数据左移右移弄好看点,从技术上还是没问题的。所以,你懂的。
3.市净率
先来个定义,还是度娘: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市净率可用于股票投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其实市净率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说白了就是把公司全部的资产都加一起,看总共是多少钱,那么这家公司大概就值多少钱了。
这种估值方法一般适用于像银行这种大部分资产都是钱的公司。而对于一般公司,市净率更多是用来衡量风险的。一般情况下市净率水平越低,安全系数越高。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下边的例子。
看看我们的农行,2017.12.7收盘价是3.78,市净率是0.93。我这么说吧,假设这些数据都是准确的,并且我现在够牛X通过各种方式把整个农行按照今天收盘价买了下来,然后啥都不干,跑去结业,不干了。那么清算完之后,我还有0.07赚。因为我只花了0.93元买了相当于1元的净资产。市净率实际就是你购买这家公司的净资产要花的钱。
又比如爱存不存,今天收盘的市净率是1.05,意思就是我要花1.05元去购买它价值1元的净资产。这样应该能理解了吧?
所以有人专门选择那些市净率低于1的公司,买回来就去结业。实际上也是能赚钱的。
4.每用户价值
这个不用定义了吧?故名思意都知道了。就是公司有多少个用户,每个用户的价值是多少,加起来就是公司的价值。比如我们熟悉的魔兽世界,算算一共多少个用户,然后根据每用户平均每月消耗多少游戏时间,就可以算出来了。因为它是按照游戏时间来收费的。当然,对于一些免费的游戏,就不一定能用这种方法来估值了。
说起每用户价值,估计大家都会想起我们的小马哥,因为微信跟QQ的用户数量。其实实际上微信跟QQ用这个来估值不是很适合,因为我们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花钱了。比腾讯更适合用这个来估值的企业,就在它背后。知道是哪家吗?就是我们亲爱的中国移动还有联通。因为只要你有手机号,你一定是要付钱的。
好吧,估值方法就简单介绍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的估值方法,只不过既然现在是扫盲就不作介绍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给一家公司估值其实是个很悬的事情。我这么来比喻吧,我们能预估出一年后我们身体的各种指标的数值吗?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等等等。
顺便让大家看看一般金融行业是怎样预估的。
金融大佬:听说这家公司要上市了,我认为它应该值这个价。
新人:果然是大佬,我可以了解下您是怎样预估出来的吗?
金融大佬:你新来的?
新人:是的,请大佬指教。
金融大佬:既然这是个学习机会。来,你应该知道有哪些估值模型吧?去好好算一下,直到算出来是我预估的这个估值为止。
新人:[s:ac:汗]
好吧,其实一般这些估值都是拍脑袋(当然,也是有些参考的)估出来,然后就让那些新人去算,等到去忽悠人投资了就可以说是通过这样那样算出来,显示估值估的很科学。
下面我们来说说打新股。
想要打新股首先要有持股市值。假设T日为申购日,系统会自动计算账户中T-2日至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在上海交易所必须1万以上,才可以申购1000股。深圳交易所则是5000以上申购500股。我有些银行的朋友跟别人说,只要你存钱进去就可以打新,当时我只是呵呵了。然后每只新股都有申购上限,所以理论上说,能达到申购上限去打新,中签的几率会高点。
近几年,我们都知道,中了新股就跟中彩票一样。因为现在这年头不来十来个涨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股。其实这是A股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地方新股上市并不是一定赚钱。
其实在新股上市前,证监会都会一定程度上干涉定价。A股上的公司的估值普遍要高,比如在美国上市能估个20倍市盈率,那么在A股估个40倍都不是问题。但是为了保护投资者,证监会都参考外国的交易所来把高估的市盈率往下压,所以上市的公司相对同行会更便宜,东西便宜抢的人自然多,于是就有了暴涨的现象。然后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哇哦,原来新股这么赚钱,于是就一窝蜂跑去打新,结果就是把新股神化了,也导致了目前市场的结果。
从以前到现在,这种现象的因果其实是换过来了。现在的新股暴涨很大原因是一种炒作。所以今年证监会也提出过要整治新股炒作的问题。现在如果有机会就赶紧上车吧,以后监管到位后就没这样玩的咯。
关于分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家公司,每年的盈利跟分红都是固定的,股价也一样。(现实里这种公司不存在,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才这样设定。)
现在这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我8元的时候买了100股,每股赚2元。然后今年分红,每股分1元。
分红前我持股的市值是10×100=1000,成本是800,总共盈利200。
分红后我持股的市值是(10-1)×100=900,成本是(8-1)×100=700,盈利还是200,而账户上的可用资金多了100,这部分的钱随时可以转到银行卡里。(因为分红把公司账上的钱分掉了,所以对应的市值会下降,钱少了嘛。这就叫除权。)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把分红分出去的钱重新加回到市值里,分红前后的总市值是一样的。也是这个原因很多同学都觉得分了等于没分,而且分红后卖出的话还得交税。(持股少于1月,要收20%的税;大于1月少于12月的,收10%的税;超过12月的不收税。对应例子里的就是收10块;20块。)
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来算一下,分红前我的盈利是200/800=25%,分红后盈利是200/700=28.57%。盈利多了3.57,并且多了100块钱可以话。实际上是因为分红后降低了成本导致了盈利上升。
而且公司是继续经营的,分红只是把利润分了出去。按照例子的假设当第二年公司把分掉的利润重新赚回来(例子里假设每年盈利不变),股价会变回10元一股(钱都回来了)。而我的持股成本还是第一年分红后的7元一股。到了第二年分红前持股总市值是1000,成本是700,总共盈利300;分红后总市值是900,成本是600,总共盈利300,账户上可用资金100。
所以,对于短线来说。分红没有意义,而且还得交税,实际上可以说是有点亏。但是对于长线持有来说,分红能够降低持股成本。而且分红可以把盈利的数字转化为现金。因为我们都知道,只要不卖掉股票,盈利多少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分红则是在不变卖股票的前提下,实现变现的重要方式。
既然讲到分红,顺便提一下送转。一家100万的公司,现在每股是2块钱,一共有50万股。然后它10转送10,那么转送之后就是每股1块钱,一共有100万股。实际上市值是没有变化。而分红则是公司要真金白银把钱拿出来分跟股东。所以证监会今年喷过高转送只是玩数字游戏。所以每家愿意拿钱出来给股东分红的公司,还是值得点个赞的。比如今年的神华。[s:ac:goodjob]
其他诸如复权等概念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
分红部分就到这里咯。同时股票部分也告一段落,尽管已经写了很多字,但是实际上这些都仅仅是基础而已,还有很多东西并没有提及。有兴趣的同学请靠自己去进一步了解吧,如果有机会我们再进一步交流。
基金篇
基金基金,虽然这个词我们平时讲得很多,不过基金到底是啥东西估计大部分同学还是讲不清。在广义上,我们所说的基金其实就是一笔有特定用途并且有专人管理的资金,比如XX慈善基金就是用来做慈善的、投资基金就是用来做投资的。而在金融领域的基金,一般是指投资基金。
很多同学会对基金的各种不同的分类弄得头晕,下面我们就来理一理。
既然金融上的基金一般都是投资基金,那么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划分以下种类:股票投资基金(投资股票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债券的)、信托投资基金(投资信托的)、基金投资基金(FOF投资其他基金的基金)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投资标的进行划分。
按照募集形式来划分的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公募基金跟私募基金。
按照运作形式来划分就是开放式基金跟封闭式基金。(简单来说,开放式就是可以随时进行申购赎回;封闭式就是固定期限内不能申购赎回。)
按照组织形式来划分则有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合伙制基金。
所以一只基金可以是公募+开放式+股票投资。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实际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的。下面我会按照募集形式,即公募跟私募基金来介绍一下一些具体基金的类型。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货币基金。(我会把重点放在公募基金的介绍,因为这是大部分人能够接触到的。而且要是你已经能跑去投资私募基金的话,我觉得你根本没有必要来看这篇文章。)
在介绍基金前,希望大家能养成一种习惯,当我们面对金融产品时候,第一时间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收益风险等内容上,应该先去关心这个产品的投资标的。通俗讲就是首先我们应该关心这个产品拿我们的钱去干嘛,因为知道了投资标的我们自然就可以判断出收益是否合理,风险是高是低等等。
首先介绍我们最熟悉的货币基金。故名思意,货币基金就是投资货币市场的基金。
度娘定义: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
至于货币市场、中央票据、同业存款等概念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
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都是一些低风险的东东,这就确定了货币基金的安全性很高(尽管并不承诺保本。)同时它是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流动性很强。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其实并不用特别关注,因为货币基金最大的用途是用来处理闲散零钱,作为活期的替代品。想要获取高收益它做不到。在确保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比定存要高的收益就是它最大的意义。收益大概就是1万块每天1块钱,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到哪里。(神马!你说你有一个亿?![s:ac:囧])
其实货币基金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必须要感谢一下马云爸爸。尽管货币基金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没有余额宝的出现,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普遍渗透到普罗大众的生活里。余额宝是13年出现的,当时的收益率高的吓人。当然这并不是马云为了推广才这样弄的,这里我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13年的钱荒事件,正是钱荒才导致了当年余额宝的收益那么高。
接下来是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
其实听名字都知道啦,股票基金就是投资股票的基金;债券基金就是投资债券的基金咯。要是既有股票又有债券的基金,那就是混合型基金咯。实际上这类型的基金基本就是我们平时在银行里买到的基金了。(下面以股票基金为主进行介绍。债券本文不介绍,所以债券基金也仅仅介绍概念。)
我们通过股票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因为股票基金不会只买一只股票,所以比起我们自己去投资股票来说,分散了风险,波动也没那么大。而且相比没有专业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基金管理人也相对更专业,盈利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投资的门槛也更低。
同样是股票基金,但是收益是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股票不同。比如之前有同学提到投资白酒股票的基金,这个基金跟投资医疗股票的基金的收益就有差别。哪怕是同样投资标的的基金,不同的基金管理人也会导致收益的不同。实际上一只基金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水平。选基金=选管理人,所以我们选择基金时,除了了解申购赎回规则、费用等要素外,一般都是依据基金过去的历史收益从而判断基金管理人是否靠谱。然而我们都知道,并不是选了一个很牛的基金管理人就意味着基金一定赚钱的,因为成绩多好的考生都有失手的时候;而成绩差的学生也难道会有选择题全蒙对的一天。所以不要带着我买了好基金就一定能赚钱的心态去买卖基金,市场会教做人的。
既然股票基金的收益受基金管理人影响那么大,那么有没有一种基金基本不受基金管理人影响的呢?完全不受影响的是不存在,但是有种类型的基金在一定的前提下,受基金管理人的影响会相对少一些。这就是指数型基金。
要了解指数型基金,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指数。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分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日经指数等等等等。制定这些指数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基准,比较客观地描述股票市场趋势,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指数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投资标的。
比如最常用的沪深300指数,它就是在沪深交易所里选300只股票来制定的。具体标准请自行度娘。里面的成份股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是听过的,比如爱存不存中国人寿平安茅台复星双汇格力比亚迪等等等等。
指数基金便是以这些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金。里面又分为完全复制跟不完全复制。
完全复制就是完全按照指数编制来投资,指数有哪些股票各占多少比例,那就完完全全把它复制过来。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写着增强型的指数基金,那就是不完全复制的。基金管理人会按照对应指数来编制,然后把一些他认为很弱鸡的股票剔除掉或者把一他认为很牛X的股票加进来。就是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水平来进行修改。
把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好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了情绪的影响,不会因为操盘者的情绪而影响收益,反正大盘怎么走,指数基金就怎么走,大盘涨就涨,大盘跌就跌。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能牛能跑赢大盘,那么自己操盘的收益会比投资指数基金的收益更高
关于完全复制和不完全复制,这里补充点个人的想法吧。我个人来说更倾向完全复制,因为选择指数基金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想它受操盘者的影响。尽管很多不完全复制的指数基金都叫增强型,但是谁又敢确保自己的增强就一定比指数本身要好呢?改得太多又会跟指数相关得很差,改得太少还不如投指数本身。所以我还是喜欢完全复制多点。毕竟作业不会做我可以理解,但是应该没人连抄作业都不会吧?要是有基金经理连抄作业都不会的话,我只能说还是退群吧,别混了。
ETF和LOF
这两个我简单介绍一下,先看定义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常又被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简称“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
LOF:LOF基金,英文全称是"Listed Open-Ended Fund",汉语称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也就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
我们知道,基金是通过基金公司进行申购跟赎回的,那么当我们拿到基金份额之后,除了赎回跟基金公司之外,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把份额卖给其他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两种基金都是既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申购赎回份额,同时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基金份额的基金。
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区别如下:
1.申购、赎回的标的不同。LOF是基金份额与现金的交易;ETF是基金份额与一篮子股票的交易。
2.申购赎回的场所不同。ETF通过交易所进行;LOF在代销网点进行。
3.对申购赎回的限制不同。ETF要求数额较大;LOF在申购赎回上没特别要求。
4.基金投资策略不同:ETF通常采取被动管理,以复制指数表现为目标;LOF既可以采取主动策略,以跑赢大盘为目标,也可以采取被动管理。
5.在二级市场的净值报价上,ETF每15秒提供一个基金净值报价;而LOF通常以天只提供一个或几个净值报价。
还有其他如分级基金、QD、QF就不作介绍,相对上面的基金来说,都是一般人接触比较少的,有兴趣的自己查相关资料吧。
最后讲讲私募。
上面讲过,私募跟公募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募集形式。实际上很多私募基金在展业时候都会公开做广告的,所以最直接区分这两种基金的方式就是看是不是在银行里卖。还有就是他们的门槛,一般公募基金的门槛都比较低,而私募门槛比较高。
相对公募基金来说,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泛,限制也更少。同时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不像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那样,只能收取基金管理费作为报酬,私募基金一般都是可以跟投资者分成的,比如二八分就是我赚了100万,我要拿走20万作为我管理基金的提成。
下面我们了解下最常见的两种私募基金。
首先是阳光私募,阳光私募基金是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的,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有定期业绩报告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与一般(即所谓“灰色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区别主要在于规范化,透明化,由于借助信托公司平台发行能保证私募认购者的资金安全。阳光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定期公开披露净值,具有合法性,规范性。
其实简单来说,所谓的阳光私募就是私募化的公募基金,主要投资二级市场的有价证券。就是上面说的公募基金的私募板。
私募股权,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 。
就是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这个可能大家会更熟悉,因为很多企业的故事里都会出现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像腾讯、蒙牛还有最近的摩拜等等。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说是目前投资收益跟投资风险都最高的投资品种之一。
后记
终于全部写完了,动笔前就知道这是个大坑,只是没想到是这么大的一个坑。加起来字数都破万了。仅仅介绍股票基金,还删减了不少内容。
我要再次强调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让大家学了这些知识就能在股票市场赚钱了,
而金融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我觉得还是需要学一点的,毕竟人生总会积累一些财富,要是不懂一些知识去配置的话,总会被坑的(要么死于乱投资,要么死于通涨)。
在投资理财这个范畴里,是需要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的。而太多太多的人往往就是听了一些民间股神就跑去投资了,连自己买的东西到底是啥都不知道,这样能赚钱就怪了。想想一个完全不懂驾驶的人开车上高速,下场只有一个。偏偏在资本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事后诸葛亮跟那些分析的头头是道的脸肿专家。
至于我呢,我只是对金融有兴趣并且愿意去了解它而已。因为我学这些东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能处理好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其他人是赚是亏跟我也没有关系(别找我开户,我不是证券从业者)。只是如果这篇文章能够把一些正确的(最少是目前监管层提倡的)投资理念带给各位的话,吾愿足已。尽管A股充满了投机的味道,但是难道在这么多的股票里,真的连一只可以做价值投资的都没有吗?因为并不是看懂了K线图就等于懂投资。
好吧,废话就讲到这里吧。感谢每一位看到最后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