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其实三国志的合传方式就可以说明很多东西

Oriel-avatar

Oriel

2022-06-24T10:47:52+00:00

单独列传的有曹操(武帝纪),曹丕(文帝纪),曹叡(明帝纪),刘备(先主传),刘禅(后主传),诸葛亮(诸葛亮传),孙权(吴主传),陆逊(陆逊传),曹家和孙家后面的皇帝因为在位时间和政绩的原因,都是合传的曹芳、曹髦、曹奂(三少帝纪),孙亮、孙休、孙皓(三嗣主传),诸葛和陆逊都是出将入相的全才,在自身在位时对所在势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单独列传,二人是明显高出其他人一个档次的。
吕布、张邈、臧洪一传,是作为地方小诸侯记录的。
荀彧、荀攸、贾诩一传,荀彧是曹操的老班底,一直为曹操掌管后方,荀攸是曹操的谋主。贾诩作为一个投降过来,且曾对曹操造成过巨大伤害的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和二荀一传,他的才智和识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钟繇、华歆、王朗一传,演义里诸葛骂王司徒“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但其实王朗在做地方官的时候相当受百姓爱戴,也曾向曹丕进言帮人民休养生息,是曹魏的重臣,同时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
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一传,郭嘉排在程昱的后面,郭嘉并没有网上吹的那么神,但对曹魏的贡献也让他排在曹魏顶级谋士的行列。还是死的太早了,没有那么多的功绩,不过曹操对郭嘉的信任是有目共睹的,赤壁之战前贾诩和程昱劝过曹操,曹操没有听,如果郭嘉还活着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可惜没有如果。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一传,张辽白狼山一战,合肥一战,真正的威震天下。于禁是很合曹操脾气的武将,突出一个听话。徐晃终其一生基本就在给曹操擦屁股,战关羽才真正的让人重视,但也是死的太早,没等到立功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曹老板是真的多疑,而且手下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太多了,外姓武将顶点的五子良将只有乐进的儿子乐綝作为乐进的从属进了传。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一传,正史虽无五虎上将,但赵云依旧和其他四位是一个等级的,并不像网上黑的只是个保安队长,为刘备管内部,多次在整体溃败的情况下保全有生力量,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蒋琬、费祎、姜维,姜维演义的加成太多了,丞相身上的buff就不少,给丞相塑造个继承者姜维刚好合适,于是加了很多功绩,其实蒋琬费祎称为丞相的继承者更合理。
经常并称的二张并不在一传。
胖子-avatar

胖子

之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职务,蒋费二人没有领兵北伐过,正所谓王业不偏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蜀汉的政治正确,这决定了诸葛亮军事上的继承人相较于内政上的继承人更被后人看重。蒋琬费祎太踏实,所以不如九伐中原一梦黄粱的姜维更得大家的偏爱。
更别说姜维的结局极具传奇色彩,我们姑且不论他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天崩开局下如何神奇的晃过诸葛绪,在剑阁堵住钟会的十数万大军的,就单说最后一计害三贤表现出的赤胆忠心与不屈意志,也更具有感染力。而且不要忘记一点,姜维这封传奇的密信是在晋朝才被发现的,在撰写三国志时,姜维还是一个降而复叛的反复形象,陈寿本身就对其有一定偏见,能把他和蒋费并传已经算是很有职业操守了
Oriel-avatar

Oriel

[quote][pid=622061078,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4231196]黑眼睛的银白色暴风雪[/uid] (2022-07-01 19:29):

之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职务,蒋费二人没有领兵北伐过,正所谓王业不偏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蜀汉的政治正确,这决定了诸葛亮军事上的继承人相较于内政上的继承人更被后人看重。蒋琬费祎太踏实,所以不如九伐中原一梦黄粱的姜维更得大家的偏爱。
更别说姜维的结局极具传奇色彩,我们姑且不论他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天崩开局下如何神奇的晃过诸葛绪,在剑阁堵住钟会的十数万大军的,就单说最后一计害三贤表现出的赤胆忠心与不屈意志,也更具有感染力。而且不要忘记一点,姜维这封传奇的密信是在晋朝才被发现的,在撰写[/quote]姜维传里引了郤正的话,郤正对姜维评价还不错。蒋费两个人顺着丞相当年的政策治理内政,是姜维能够出兵北伐的保障。姜维屡败屡战,最后天命难违,可以说是悲情英雄,也可以说穷兵黩武。季汉还是太难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用正统大旗网罗人才的曹魏。
ItsJustCaden-avatar

ItsJustCaden

[quote][pid=622061078,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4231196]黑眼睛的银白色暴风雪[/uid] (2022-07-01 19:29):

之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职务,蒋费二人没有领兵北伐过,正所谓王业不偏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蜀汉的政治正确,这决定了诸葛亮军事上的继承人相较于内政上的继承人更被后人看重。蒋琬费祎太踏实,所以不如九伐中原一梦黄粱的姜维更得大家的偏爱。
更别说姜维的结局极具传奇色彩,我们姑且不论他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天崩开局下如何神奇的晃过诸葛绪,在剑阁堵住钟会的十数万大军的,就单说最后一计害三贤表现出的赤胆忠心与不屈意志,也更具有感染力。而且不要忘记一点,姜维这封传奇的密信是在晋朝才被发现的,在撰写[/quote]老兄,请问姜维密信晋朝才发现出自哪处史料?确实传奇度拉满了
Axi-avatar

Axi

[quote][pid=622061078,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4231196]黑眼睛的银白色暴风雪[/uid] (2022-07-01 19:29):

之所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主要还是军事上的职务,蒋费二人没有领兵北伐过,正所谓王业不偏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蜀汉的政治正确,这决定了诸葛亮军事上的继承人相较于内政上的继承人更被后人看重。蒋琬费祎太踏实,所以不如九伐中原一梦黄粱的姜维更得大家的偏爱。
更别说姜维的结局极具传奇色彩,我们姑且不论他在蜀汉最后一战中天崩开局下如何神奇的晃过诸葛绪,在剑阁堵住钟会的十数万大军的,就单说最后一计害三贤表现出的赤胆忠心与不屈意志,也更具有感染力。而且不要忘记一点,姜维这封传奇的密信是在晋朝才被发现的,在撰写[/quote]密信是指给刘禅的“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这句吗?
胖子-avatar

胖子

[quote][pid=622075816,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41170440]岩窟王爱德蒙[/uid] (2022-07-01 20:40):

密信是指给刘禅的“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这句吗?[/quote]是的
胖子-avatar

胖子

[quote][pid=622075090,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0456367]海瑟安娜·安塞斯塔[/uid] (2022-07-01 20:36):

老兄,请问姜维密信晋朝才发现出自哪处史料?确实传奇度拉满了[/quote]晋阳秋“”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封密表一直有在蜀地流传,不过被广泛认可应该怎么也是东晋之后的事
山豬-avatar

山豬

Reply to [pid=622075090,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0456367]海瑟安娜·安塞斯塔[/uid] (2022-07-01 20:36)是头号姜维黑史学家孙盛在随桓温入蜀的时候发现并在他的某部著作里提到的。
胖子-avatar

胖子

[quote][pid=622073904,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40517969]郁郁风中草[/uid] (2022-07-01 20:30):

姜维传里引了郤正的话,郤正对姜维评价还不错。蒋费两个人顺着丞相当年的政策治理内政,是姜维能够出兵北伐的保障。姜维屡败屡战,最后天命难违,可以说是悲情英雄,也可以说穷兵黩武。季汉还是太难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用正统大旗网罗人才的曹魏。[/quote]是的,你很难说姜维的北伐是正确还是错误,虽然他曾经洮西大破王经,取得甚至胜于武侯的战果,但是蜀弱而魏强,魏国完全可以小输当赢,而蜀国任何一次较大的伤亡都可能万劫不复。
不过话又说回来,洮西大捷后邓艾一度都准备放弃陇西,要不是陈泰坚决反对,姜维很有可能就要实现诸葛亮也未能实现的成就,将前进的楔子牢牢的插进雍凉,兵锋直指长安,只能说天命难违
Tony_houle-avatar

Tony_houle

钟繇华歆王朗同传是因为都是曹丕朝的三公吧,贾诩虽然是太尉但是死在曹丕之前了,而且跟二荀同传从功绩、特质上来讲也更合适,不过裴松之还是嫌弃贾诩不配跟二荀同传应该跟程郭同传[s:ac:汗]
锺繇开达理幹,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刚查了一下,应该品德和地位都考虑到了
ItsJustCaden-avatar

ItsJustCaden

[quote][pid=622086098,32524806,1]Reply[/pid] Post by [uid=64231196]黑眼睛的银白色暴风雪[/uid] (2022-07-01 21:38):

晋阳秋“”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封密表一直有在蜀地流传,不过被广泛认可应该怎么也是东晋之后的事[/quote]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