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eMav2
2021-09-09T15:20:21+00:00
看到游综区不少人都觉得汉之云是有刻意抹黑诸葛亮嫌疑的,虽然也能理解,我第一次玩汉之云的时候被前期报幕一句“诸葛亮史家评论穷兵黩武”弄得心里也很不舒服,不过后面游戏里面诸葛亮的表现我个人是觉得不能算是有抹黑诸葛亮形象的。
诸葛亮在汉之云里前期着墨较少,主要是在飞羽部队执行任务前对蜀军进行调遣会出现在军帐中,从后期领兵踏入五丈原开始戏份大幅增加。
游戏中直接展现的部分是这样的:
[quote]
赵云劝诫诸葛亮为了民生暂停北伐,但诸葛亮断然拒绝
↓
飞羽部队登上观星台刺杀丞相,被白衣尊者阻拦,诸葛亮让白衣尊者不要伤害飞羽,飞羽趁机烟遁逃走
↓
端蒙孤身刺杀丞相被白衣尊者杀死,焉逢愤怒地与白衣尊者缠斗,剑气误伤了诸葛亮,白衣带着诸葛亮逃走
↓
诸葛亮重新登上观星台,飞羽部队再次行刺,击败白衣,诸葛亮表示自己现在还活着全凭白衣尊者的剑气保护心脉,如今已是将死之人
↓
赵云推着诸葛亮登上观星台顶观看汉军营地,诸葛亮抱憾而终
[/quote]但是在游戏的结局,编剧借着汉之云女主角——天女乐器化形的仙子,飞羽部队的横艾说出了赵云他们所不知道的真相:
[quote]
·横艾与诸葛亮少年相识相知,诸葛亮最后为了志向决定迎娶黄月英,横艾虽然不满,但最后还是理解了诸葛亮,引导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名声
·少年时的诸葛亮与横艾做约定,两人互赠玉佩,约定如果有一日自己因为功名、基业蒙蔽了选择,那么就让横艾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诸葛亮北伐后,赵云创立飞羽部队,横艾成为飞羽十杰,一直暗中保护诸葛亮
·飞羽部队在执行任务中,横艾渐渐放下过去的心结,将玉佩寄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把当初的玉佩寄还给了横艾,横艾惊讶他居然还记得他们的约定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失去了选择,先帝的托孤之重,益州的状况持续消耗下去必将覆灭,他只能为了先帝的嘱托坚持北伐
·横艾占卜到未来北伐将会大败,诸葛亮将会身败名裂,于是决定让诸葛亮解脱,但看到他深夜依旧坚持批阅每一份奏章,从未放弃与先帝的约定,横艾最终下不了手,引导着赵云和焉逢做出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在飞羽部队暗杀期间,严禁其他人追责,表示大家都是为了大汉,只是见解不同,端蒙刺杀诸葛亮时,诸葛亮也制止了白衣尊者,但端蒙一心求死,白衣与她也有杀父之仇,最终还是没有组织成功
[/quote]赵云也在游戏里回忆过年轻时与诸葛亮的对弈:
[quote]
诸葛亮:子龙将军,这一局你输了。
赵云:孔明,为甚么看你调兵遣将一丝不苟,而下棋却如此奇招百出呢?
诸葛亮:哈哈,子龙将军,棋局而已,输了也不过就是输了一盘棋。但是带兵打仗要是输了,那死伤的可是大汉的万千士兵,我又怎能儿戏呢?
赵云:可惜了,看你下棋,仿佛看到了在站场调兵遣将的玄德公一般灵活。
诸葛亮:哈哈,若是有一天,我能够放开手脚不再有所顾忌,那么调兵遣将,可不一定比不上子龙将军哦。
[/quote]所以实际上,汉之云后期的刺杀丞相的任务,就是完全由诸葛亮引导的,让诸葛亮放开手脚,让“汉之云”——赵云,焉逢(皇甫朝云),横艾(居住在大汉如云一般的仙子)探索怎样才对大汉最有益的一次棋局,汉之云这个游戏也并不是批判诸葛亮。只是编剧糅合神话与史实过于生硬,而又热爱说教,表现出的结果不尽人意罢了。
汉之云后出品的云之遥,也在“五丈原暮云篇”“五丈原朝云篇”中再次补充了诸葛亮的形象,白衣尊者——皇甫暮云因为误杀养父徐庶后为赎罪保护诸葛亮,诸葛亮并不因为他魏国的身份怀疑他,也不因他天下无双的剑气恐惧他,天下第一的丞相与天下第一的剑客,在观星台顶夜夜交谈。
诸葛亮告诉暮云“知道张郃身死后,老实说我确实是先松了口气,但之后是对他的惋惜。——并不是假惺惺的兔死狐悲,而是对他领兵能力的欣赏和含冤而死的可惜”
暮云因为亲友的离去悲伤不已,诸葛亮默然站起,在暮云身边宽慰,最终两人也结成了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五丈原暮云篇中,最终暮云取胜,飞羽离开,但诸葛亮最后还是因为伤重不治离世,姜维告诉暮云丞相最后是笑着走的,暮云也因为徐庶和诸葛亮的引导,感慨出一番“功业是什么?英雄是什么?会不会,这些只是以他人血肉,所缔造出来的功德石碑?”最后暮云离开站场,临走前帮助蜀军吹起大风,吓走了司马懿大军,作为“送给诸葛大人的离别礼物”
综上,我个人是觉得,轩辕剑系列的主题一直都是以“反战”为主要思想的。但是受限于编剧的水平,这些内容不能得到比较好的展开。比如苍之涛里作为胜利者的慕容诗代替桓远之作决定,比如汉之云里为了噱头最开始刻意的用“穷兵黩武”描述诸葛亮,不过实际玩下来还是以反战为主要思想的。
最起码,汉之云诸葛亮的形象,我觉得真的不是有故意抹黑之嫌,诸葛亮在汉之云的形象,我觉得概括起来应该是“碍于现实制约,精于内政而不善于调兵遣将的大汉忠臣”
————————————————
以上为本人的个人见解,希望各位理性讨论,请尽量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与引战转进
(顺带一提我也很讨厌轩七)
诸葛亮在汉之云里前期着墨较少,主要是在飞羽部队执行任务前对蜀军进行调遣会出现在军帐中,从后期领兵踏入五丈原开始戏份大幅增加。
游戏中直接展现的部分是这样的:
[quote]
赵云劝诫诸葛亮为了民生暂停北伐,但诸葛亮断然拒绝
↓
飞羽部队登上观星台刺杀丞相,被白衣尊者阻拦,诸葛亮让白衣尊者不要伤害飞羽,飞羽趁机烟遁逃走
↓
端蒙孤身刺杀丞相被白衣尊者杀死,焉逢愤怒地与白衣尊者缠斗,剑气误伤了诸葛亮,白衣带着诸葛亮逃走
↓
诸葛亮重新登上观星台,飞羽部队再次行刺,击败白衣,诸葛亮表示自己现在还活着全凭白衣尊者的剑气保护心脉,如今已是将死之人
↓
赵云推着诸葛亮登上观星台顶观看汉军营地,诸葛亮抱憾而终
[/quote]但是在游戏的结局,编剧借着汉之云女主角——天女乐器化形的仙子,飞羽部队的横艾说出了赵云他们所不知道的真相:
[quote]
·横艾与诸葛亮少年相识相知,诸葛亮最后为了志向决定迎娶黄月英,横艾虽然不满,但最后还是理解了诸葛亮,引导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名声
·少年时的诸葛亮与横艾做约定,两人互赠玉佩,约定如果有一日自己因为功名、基业蒙蔽了选择,那么就让横艾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诸葛亮北伐后,赵云创立飞羽部队,横艾成为飞羽十杰,一直暗中保护诸葛亮
·飞羽部队在执行任务中,横艾渐渐放下过去的心结,将玉佩寄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把当初的玉佩寄还给了横艾,横艾惊讶他居然还记得他们的约定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经失去了选择,先帝的托孤之重,益州的状况持续消耗下去必将覆灭,他只能为了先帝的嘱托坚持北伐
·横艾占卜到未来北伐将会大败,诸葛亮将会身败名裂,于是决定让诸葛亮解脱,但看到他深夜依旧坚持批阅每一份奏章,从未放弃与先帝的约定,横艾最终下不了手,引导着赵云和焉逢做出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在飞羽部队暗杀期间,严禁其他人追责,表示大家都是为了大汉,只是见解不同,端蒙刺杀诸葛亮时,诸葛亮也制止了白衣尊者,但端蒙一心求死,白衣与她也有杀父之仇,最终还是没有组织成功
[/quote]赵云也在游戏里回忆过年轻时与诸葛亮的对弈:
[quote]
诸葛亮:子龙将军,这一局你输了。
赵云:孔明,为甚么看你调兵遣将一丝不苟,而下棋却如此奇招百出呢?
诸葛亮:哈哈,子龙将军,棋局而已,输了也不过就是输了一盘棋。但是带兵打仗要是输了,那死伤的可是大汉的万千士兵,我又怎能儿戏呢?
赵云:可惜了,看你下棋,仿佛看到了在站场调兵遣将的玄德公一般灵活。
诸葛亮:哈哈,若是有一天,我能够放开手脚不再有所顾忌,那么调兵遣将,可不一定比不上子龙将军哦。
[/quote]所以实际上,汉之云后期的刺杀丞相的任务,就是完全由诸葛亮引导的,让诸葛亮放开手脚,让“汉之云”——赵云,焉逢(皇甫朝云),横艾(居住在大汉如云一般的仙子)探索怎样才对大汉最有益的一次棋局,汉之云这个游戏也并不是批判诸葛亮。只是编剧糅合神话与史实过于生硬,而又热爱说教,表现出的结果不尽人意罢了。
汉之云后出品的云之遥,也在“五丈原暮云篇”“五丈原朝云篇”中再次补充了诸葛亮的形象,白衣尊者——皇甫暮云因为误杀养父徐庶后为赎罪保护诸葛亮,诸葛亮并不因为他魏国的身份怀疑他,也不因他天下无双的剑气恐惧他,天下第一的丞相与天下第一的剑客,在观星台顶夜夜交谈。
诸葛亮告诉暮云“知道张郃身死后,老实说我确实是先松了口气,但之后是对他的惋惜。——并不是假惺惺的兔死狐悲,而是对他领兵能力的欣赏和含冤而死的可惜”
暮云因为亲友的离去悲伤不已,诸葛亮默然站起,在暮云身边宽慰,最终两人也结成了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五丈原暮云篇中,最终暮云取胜,飞羽离开,但诸葛亮最后还是因为伤重不治离世,姜维告诉暮云丞相最后是笑着走的,暮云也因为徐庶和诸葛亮的引导,感慨出一番“功业是什么?英雄是什么?会不会,这些只是以他人血肉,所缔造出来的功德石碑?”最后暮云离开站场,临走前帮助蜀军吹起大风,吓走了司马懿大军,作为“送给诸葛大人的离别礼物”
综上,我个人是觉得,轩辕剑系列的主题一直都是以“反战”为主要思想的。但是受限于编剧的水平,这些内容不能得到比较好的展开。比如苍之涛里作为胜利者的慕容诗代替桓远之作决定,比如汉之云里为了噱头最开始刻意的用“穷兵黩武”描述诸葛亮,不过实际玩下来还是以反战为主要思想的。
最起码,汉之云诸葛亮的形象,我觉得真的不是有故意抹黑之嫌,诸葛亮在汉之云的形象,我觉得概括起来应该是“碍于现实制约,精于内政而不善于调兵遣将的大汉忠臣”
————————————————
以上为本人的个人见解,希望各位理性讨论,请尽量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与引战转进
(顺带一提我也很讨厌轩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