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chills95
2021-11-12T03:23:09+00:00
1958年,中国大地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受此感染,上海汽车装配厂决定挟一年连续制成越野车、三轮汽车和轮式拖拉机之勇,自主研制轿车。
凤凰雏生
上海汽车装配厂前身为1915年(民国4年)开设于上海的德商宝昌公司,1918年归属英商利喴汽车公司,从事机动车进口和修理。1948年由孔令侃官僚资本购买。上海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管,成为上海汽车行业最早的国有企业。1958年由上海汽车装修厂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从事汽车修配业务。
1958年5月,当不甘于汽车修配的该厂厂长何介轩把制造轿车的想法与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工厂立即成立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试制小组,并到上海锦江车队借来波兰华沙牌及顺风牌轿车作参考,紧锣密鼓、土法上马开始试制。
该车车身参考顺风牌样式,底盘采取华沙牌无大梁结构,动力采用南京汽车厂M 20型4缸50马力发动机,底盘上的金属零件在一般机床上加工,车身四门二盖和前后翼子板都靠手工敲制,在造轿车车顶时,工人师傅用榔头敲了10万次、胳膊肿得像大腿一般粗方才成形。
同年9月28日国庆前夕,第一辆轿车试制成功,大家兴奋异常。在上级公司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经理王公道的带领下,驱车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报喜。市委书记柯庆施亲自出来接见,并坐上轿车跑了一圈,勉励大家再接再厉。
轿车试制成功,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响亮名字呢?正好此前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厂试制成功轿车,并在车头上装了一条龙。何介轩灵机一动:我们何不在车头装个凤,来个南北呼应、龙凤呈祥?此议一出,众皆称好,凤凰牌轿车由此定名。
凤凰牌轿车的诞生意义非凡,上海汽车工业由此从零配件进入轿车制造的时代。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21/-7da9Qja1-5urhZeT3cStc-jm.jpg[/img]
第一辆凤凰牌轿车虽然试制成功,但因其为参考波兰华沙牌轿车研制而成,档次较低。上海汽车装配厂决定参考品质稍高的苏联吉姆牌轿车继续研制,采用南京汽车厂跃进牌嘎斯51型70马力发动机,后桥由该厂自制,用无缝钢管焊接而成。
1959年1月,第二辆凤凰牌轿车完成试制,满怀欣喜的上汽决定向党中央报喜。2月15日,两辆凤凰牌轿车到达北京,其中一辆途径天安门广场时,因发动机故障抛锚。另一辆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大家,兴致勃勃地坐上轿车,在中南海绕行一圈。总理下车后与大家合影留念,面带微笑但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
总理一语中的,上海汽车工人深知此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巨大、任重道远。
凤凰展翅
1959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召开会议,要求上海进行第二轮轿车试制,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确定了提高技术水平和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方针,重新选择车型。经理王公道召集各厂领导和技术人员选型论证,并征求驾驶员意见,最后决定参考西德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型轿车,重新进行试制。
试制工作由公司统一指挥、各厂分工协作,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车身和总装,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厂试制变速箱总成,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试制底盘总成,其他零配件由各专业厂制造。
试制期间,一机部顾问、苏联专家组组长奥斯比扬前来现场指导,眼见如此简陋艰苦的条件和设备,不无担心地说:“看来你们的条件造玩具汽车还比较合适。”但公司和各工厂不为所动,大家摩拳擦掌,誓让“凤凰”飞上天。公司上下掀起一场颇有声势的土法上马、攻克技术难关的群众运动。经过几个月日夜奋战,第二轮试制的凤凰轿车终于在9月28日试制成功,参加了上海市国庆十周年游行。10月上旬,奥斯比扬再次前往考察,听取介绍并试乘轿车后啧啧称赞:“你们真了不起,向你们致敬!”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逢时到上海汽车装配厂视察,由衷赞叹道:“真是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一金句从此广为传播,成为上海汽车工人当年引为自豪的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轮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后,进行了小批量生产。1960年底起,由于国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轿车生产被迫停止。
1963年,国民经济逐步好转,上海市政府决定重启凤凰牌轿车生产。副市长宋季文召集15家轿车制造相关工业局和专业公司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单位为凤凰牌轿车小批量生产创造条件。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成立由副经理仇克任组长的凤凰牌轿车技术小组。下半年,宋季文和市机电一局副局长蒋涛视察上海汽车厂,听闻该厂缺少冲制轿车车身的大型模具和必要工艺装备,立即指示以技革项目拨付落实。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1965年12月,通过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鉴定。1966年生产202辆,实现小批量生产。此后,因文化大革命冲击,产量连续6年在100至400辆之间徘徊。面对此状,上海汽车工人心急如焚。
1972年,上海牌轿车终于迎来机遇,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5000辆扩建任务书,上海市农机制造公司立即全力组织实施。上海汽车厂狠抓冲压模具改造和轿车改型。1973年,轿车车身制造和总装迁入安亭洛浦路新车间,建成总装流水线。同年,上海牌冲上年产1000辆新台阶。1975年,上海汽车厂进一步建成26000平方米连跨厂房,汽车发动机厂、汽车齿轮厂、汽车底盘厂分别建成发动机和变速器、底盘生产流水线,基本形成5000辆轿车年产能力。此后,轿车产量稳步增长,1976年、1979年和1980年先后突破2500辆、4000辆和5000辆,由凤凰牌轿车更名而来的上海牌轿车羽翼渐丰、展翅上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21/-7da9Qja1-ks58ZdT3cSvk-kq.jpg[/img]
凤凰浴火
20世纪80年代,上海牌轿车虽成批量,但技术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国际汽车工业相比,落后整整二十年。当年常见的上海牌新车上路不出几年,轿车门板锈迹斑斑甚至烂穿的现象,就是这种差距的真实写照。
于是,国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的重大国策。1978年,国家计委、经委和外贸部拟引进国外先进装配线,改造汽车工业。曾任中国一汽和二汽厂长、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饶斌得知消息,顿感这是发展中国轿车工业的绝佳机会,马上致信三部委,建议“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放在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其理由是:上海牌轿车是当时国内真正形成批量且有装配线的轿车产品。三部委采纳饶斌建议并由国务院正式下文,上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然而,由凤凰牌演变而来的上海牌轿车却因此经历了两次浴火。
第一次浴火发生于1985年。根据上海大众汽车合营合同,合资公司建于上海汽车厂原址,上海汽车厂须于1986年3月前迁出,由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和嘉定县另觅土地组建联营厂。其时,对上海牌轿车充满感情的上海汽车厂职工强烈要求保留产品继续生产,公司总经理陈祥麟和嘉定县领导大力支持,决定1985年当年迁建、当年出车。为此,该项目除了利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部分厂房外,必须紧急征用土地,其中包括安亭乡塔庙村8户农民的住房,征用时间只有7天。8户农民中一户为上海汽车发动机厂职工张阿妹,动迁的是刚盖好的儿子婚房。为了这间新房,阿妹常年省吃俭用,进食堂吃饭不买菜,只吃不花钱的汤,人称“汤司令”。如今眼看新房要拆,“汤司令”焦虑万分找领导哭诉。工作组充分理解她的心情,既晓之以理反复动员,确保按期动迁;更动之以情为其另造新房,“汤司令”高兴地笑了。12月,第一辆上海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新厂下线,搬迁目标圆满完成,上海牌轿车在第一次浴火中得以续生。
第二次浴火发生于1991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桑塔纳(图片|配置|询价)轿车以其优良性能、美观外形深受市场青睐,销量开始超过上海牌轿车,在中国轿车市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1991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根据国家和上海关于建成中国重要轿车基地和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要求,规划建设上海大众二期工程,其中最大的手笔,就是上海牌轿车下马、上海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汽车,以抢时间、争速度,迅速扩大桑塔纳轿车产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当时,上海牌轿车尚处于生命辉煌期,当年产销8000辆,为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放眼未来,该车缺少技术含量,一旦进入竞争必将终结生命。所以,上海毅然作出壮士断腕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欣喜中满含酸楚的决策。因为在中国风行30多年、从凤凰到上海的标志性轿车即将停产,那些设计、生产、拥有、乘坐或看过的人们,必然百感交集。然而,上汽人在震惊后,充分理解了、支持了。1991年11月25日,自1958 年凤凰牌轿车诞生以来,第 77041 辆上海牌轿车、也是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上海汽车厂举行特别隆重的欢送仪式,现场敲锣打鼓,轿车披红挂绿,工人们三五成群、甚至携家带口,依依不舍与上海牌轿车合影告别。一条写有“艰苦奋斗创新业、团结拼搏展宏图”的醒目标语道出人们的心声:上汽人心中的自主品牌之火不会熄灭,今天的下马是为了明天的重生。
上海自主品牌轿车沧海桑田数十载:1964年,凤凰牌轿车更名为上海牌轿车。1975年,建成5000辆年产能力,中国形成“北有红旗、南有上海”的轿车制造格局。1991年,为集中力量发展上海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下马。回眸上海自主品牌轿车之历史巨变,开天辟地的凤凰牌轿车乃崛起之根、祥瑞之源。
亲历者说
何介轩(时任上海汽车装配厂厂长):
我的一生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曾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分区汽车运输队长、南京汽车厂厂长、华东公路局运务科长、上海汽车装配厂厂长。1957年,我萌发了自主造车的想法,向外单位借了参考样车,发动职工土法上马,自制20台“背包”车床和一批落锤锻打设备。为了打响第一炮,我既挂帅又出征,汽车主机中如发动机、大梁等协作件,我亲自到南京等地组织落实。经过全厂职工共同努力、日夜奋战,第一辆越野汽车在这一年的9月份试制成功。试制吉普车这炮打响后,我又激发起试制轿车的念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和上级公司领导下,经过我们厂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终于造出了凤凰牌轿车。“草窝里飞出金凤凰”,上海从此有了轿车工业,我作为试制工作的组织者、开拓者和亲历者,深感欣慰和自豪。 本文选自《百年上海工业故事》一书
来源:上海汽车报
凤凰雏生
上海汽车装配厂前身为1915年(民国4年)开设于上海的德商宝昌公司,1918年归属英商利喴汽车公司,从事机动车进口和修理。1948年由孔令侃官僚资本购买。上海解放后,由市军管会接管,成为上海汽车行业最早的国有企业。1958年由上海汽车装修厂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从事汽车修配业务。
1958年5月,当不甘于汽车修配的该厂厂长何介轩把制造轿车的想法与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工厂立即成立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试制小组,并到上海锦江车队借来波兰华沙牌及顺风牌轿车作参考,紧锣密鼓、土法上马开始试制。
该车车身参考顺风牌样式,底盘采取华沙牌无大梁结构,动力采用南京汽车厂M 20型4缸50马力发动机,底盘上的金属零件在一般机床上加工,车身四门二盖和前后翼子板都靠手工敲制,在造轿车车顶时,工人师傅用榔头敲了10万次、胳膊肿得像大腿一般粗方才成形。
同年9月28日国庆前夕,第一辆轿车试制成功,大家兴奋异常。在上级公司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经理王公道的带领下,驱车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报喜。市委书记柯庆施亲自出来接见,并坐上轿车跑了一圈,勉励大家再接再厉。
轿车试制成功,该取一个什么样的响亮名字呢?正好此前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厂试制成功轿车,并在车头上装了一条龙。何介轩灵机一动:我们何不在车头装个凤,来个南北呼应、龙凤呈祥?此议一出,众皆称好,凤凰牌轿车由此定名。
凤凰牌轿车的诞生意义非凡,上海汽车工业由此从零配件进入轿车制造的时代。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21/-7da9Qja1-5urhZeT3cStc-jm.jpg[/img]
第一辆凤凰牌轿车虽然试制成功,但因其为参考波兰华沙牌轿车研制而成,档次较低。上海汽车装配厂决定参考品质稍高的苏联吉姆牌轿车继续研制,采用南京汽车厂跃进牌嘎斯51型70马力发动机,后桥由该厂自制,用无缝钢管焊接而成。
1959年1月,第二辆凤凰牌轿车完成试制,满怀欣喜的上汽决定向党中央报喜。2月15日,两辆凤凰牌轿车到达北京,其中一辆途径天安门广场时,因发动机故障抛锚。另一辆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大家,兴致勃勃地坐上轿车,在中南海绕行一圈。总理下车后与大家合影留念,面带微笑但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
总理一语中的,上海汽车工人深知此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巨大、任重道远。
凤凰展翅
1959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召开会议,要求上海进行第二轮轿车试制,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确定了提高技术水平和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方针,重新选择车型。经理王公道召集各厂领导和技术人员选型论证,并征求驾驶员意见,最后决定参考西德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型轿车,重新进行试制。
试制工作由公司统一指挥、各厂分工协作,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车身和总装,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厂试制变速箱总成,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试制底盘总成,其他零配件由各专业厂制造。
试制期间,一机部顾问、苏联专家组组长奥斯比扬前来现场指导,眼见如此简陋艰苦的条件和设备,不无担心地说:“看来你们的条件造玩具汽车还比较合适。”但公司和各工厂不为所动,大家摩拳擦掌,誓让“凤凰”飞上天。公司上下掀起一场颇有声势的土法上马、攻克技术难关的群众运动。经过几个月日夜奋战,第二轮试制的凤凰轿车终于在9月28日试制成功,参加了上海市国庆十周年游行。10月上旬,奥斯比扬再次前往考察,听取介绍并试乘轿车后啧啧称赞:“你们真了不起,向你们致敬!”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逢时到上海汽车装配厂视察,由衷赞叹道:“真是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一金句从此广为传播,成为上海汽车工人当年引为自豪的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轮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后,进行了小批量生产。1960年底起,由于国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轿车生产被迫停止。
1963年,国民经济逐步好转,上海市政府决定重启凤凰牌轿车生产。副市长宋季文召集15家轿车制造相关工业局和专业公司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单位为凤凰牌轿车小批量生产创造条件。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成立由副经理仇克任组长的凤凰牌轿车技术小组。下半年,宋季文和市机电一局副局长蒋涛视察上海汽车厂,听闻该厂缺少冲制轿车车身的大型模具和必要工艺装备,立即指示以技革项目拨付落实。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1965年12月,通过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鉴定。1966年生产202辆,实现小批量生产。此后,因文化大革命冲击,产量连续6年在100至400辆之间徘徊。面对此状,上海汽车工人心急如焚。
1972年,上海牌轿车终于迎来机遇,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5000辆扩建任务书,上海市农机制造公司立即全力组织实施。上海汽车厂狠抓冲压模具改造和轿车改型。1973年,轿车车身制造和总装迁入安亭洛浦路新车间,建成总装流水线。同年,上海牌冲上年产1000辆新台阶。1975年,上海汽车厂进一步建成26000平方米连跨厂房,汽车发动机厂、汽车齿轮厂、汽车底盘厂分别建成发动机和变速器、底盘生产流水线,基本形成5000辆轿车年产能力。此后,轿车产量稳步增长,1976年、1979年和1980年先后突破2500辆、4000辆和5000辆,由凤凰牌轿车更名而来的上海牌轿车羽翼渐丰、展翅上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21/-7da9Qja1-ks58ZdT3cSvk-kq.jpg[/img]
凤凰浴火
20世纪80年代,上海牌轿车虽成批量,但技术水平与快速发展的国际汽车工业相比,落后整整二十年。当年常见的上海牌新车上路不出几年,轿车门板锈迹斑斑甚至烂穿的现象,就是这种差距的真实写照。
于是,国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技术的重大国策。1978年,国家计委、经委和外贸部拟引进国外先进装配线,改造汽车工业。曾任中国一汽和二汽厂长、被誉为“中国汽车之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饶斌得知消息,顿感这是发展中国轿车工业的绝佳机会,马上致信三部委,建议“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放在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其理由是:上海牌轿车是当时国内真正形成批量且有装配线的轿车产品。三部委采纳饶斌建议并由国务院正式下文,上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然而,由凤凰牌演变而来的上海牌轿车却因此经历了两次浴火。
第一次浴火发生于1985年。根据上海大众汽车合营合同,合资公司建于上海汽车厂原址,上海汽车厂须于1986年3月前迁出,由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和嘉定县另觅土地组建联营厂。其时,对上海牌轿车充满感情的上海汽车厂职工强烈要求保留产品继续生产,公司总经理陈祥麟和嘉定县领导大力支持,决定1985年当年迁建、当年出车。为此,该项目除了利用上海汽车发动机厂部分厂房外,必须紧急征用土地,其中包括安亭乡塔庙村8户农民的住房,征用时间只有7天。8户农民中一户为上海汽车发动机厂职工张阿妹,动迁的是刚盖好的儿子婚房。为了这间新房,阿妹常年省吃俭用,进食堂吃饭不买菜,只吃不花钱的汤,人称“汤司令”。如今眼看新房要拆,“汤司令”焦虑万分找领导哭诉。工作组充分理解她的心情,既晓之以理反复动员,确保按期动迁;更动之以情为其另造新房,“汤司令”高兴地笑了。12月,第一辆上海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新厂下线,搬迁目标圆满完成,上海牌轿车在第一次浴火中得以续生。
第二次浴火发生于1991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桑塔纳(图片|配置|询价)轿车以其优良性能、美观外形深受市场青睐,销量开始超过上海牌轿车,在中国轿车市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1991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根据国家和上海关于建成中国重要轿车基地和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要求,规划建设上海大众二期工程,其中最大的手笔,就是上海牌轿车下马、上海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汽车,以抢时间、争速度,迅速扩大桑塔纳轿车产能,在即将到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当时,上海牌轿车尚处于生命辉煌期,当年产销8000辆,为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放眼未来,该车缺少技术含量,一旦进入竞争必将终结生命。所以,上海毅然作出壮士断腕的重大决策,也是一个欣喜中满含酸楚的决策。因为在中国风行30多年、从凤凰到上海的标志性轿车即将停产,那些设计、生产、拥有、乘坐或看过的人们,必然百感交集。然而,上汽人在震惊后,充分理解了、支持了。1991年11月25日,自1958 年凤凰牌轿车诞生以来,第 77041 辆上海牌轿车、也是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上海汽车厂举行特别隆重的欢送仪式,现场敲锣打鼓,轿车披红挂绿,工人们三五成群、甚至携家带口,依依不舍与上海牌轿车合影告别。一条写有“艰苦奋斗创新业、团结拼搏展宏图”的醒目标语道出人们的心声:上汽人心中的自主品牌之火不会熄灭,今天的下马是为了明天的重生。
上海自主品牌轿车沧海桑田数十载:1964年,凤凰牌轿车更名为上海牌轿车。1975年,建成5000辆年产能力,中国形成“北有红旗、南有上海”的轿车制造格局。1991年,为集中力量发展上海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下马。回眸上海自主品牌轿车之历史巨变,开天辟地的凤凰牌轿车乃崛起之根、祥瑞之源。
亲历者说
何介轩(时任上海汽车装配厂厂长):
我的一生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曾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分区汽车运输队长、南京汽车厂厂长、华东公路局运务科长、上海汽车装配厂厂长。1957年,我萌发了自主造车的想法,向外单位借了参考样车,发动职工土法上马,自制20台“背包”车床和一批落锤锻打设备。为了打响第一炮,我既挂帅又出征,汽车主机中如发动机、大梁等协作件,我亲自到南京等地组织落实。经过全厂职工共同努力、日夜奋战,第一辆越野汽车在这一年的9月份试制成功。试制吉普车这炮打响后,我又激发起试制轿车的念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和上级公司领导下,经过我们厂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终于造出了凤凰牌轿车。“草窝里飞出金凤凰”,上海从此有了轿车工业,我作为试制工作的组织者、开拓者和亲历者,深感欣慰和自豪。 本文选自《百年上海工业故事》一书
来源:上海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