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pi
2021-07-22T07:51:14+00:00
[cp]关于职业教育一直有个严重误解就是觉得“提高工资和工人待遇”就能让人去做技工。而现实是不让人上大学甚至不让人上高中才能保证技术工人的供给。这就是教育分流设计动机。
我们来做一个情景代入,你是一个普通学校的文科硕士生,今年25岁。你知道做一个汽修工一个月工资在北京上海能赚到1万块。你会去做技工吗?
你想做都做不了。技工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你25岁读文科的一个人,怎么上手去做一个熟练技工?你会选择再去职业院校上三年课做学徒再去赚技工的钱吗?
不会的。你会先找份低薪的文员工作,尽力去考公务员。一年试验一次,直到35岁不能考为止。哪怕你知道公务员的录取率已经超过60比1了,你还是会不断的去尝试。因为你知道你文科类的硕士学历不进体制内,就是没办法变现的。
你不会放弃你的学历定位的。
这是个体的痛苦。一旦社会上这样的人多了,不仅是就业市场,连社会安定都会影响。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就是职业教育法提出的教育“分流”。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就分流。职业教育就是对应工作的。它没什么所谓的上升途径,因为多数人本来就是没有上升途径的。断掉了这个选择,问题反而就结束了。这也是我们从德国和新加坡吸收的经验。
这就是“无选择,不烦恼”。
技工的平均收入是不可能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高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会比医生教师高。但是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能够去解决社会的需求,就是社会最好的运行状态。
这样的思维模式目前多数民众是没办法接受的。因为多数做父母的民众都是80后90后,他们从小是受到少生精养的思维方式影响,就是只生一个,全力投入的。心理上接受不了,就只能用录取率让他们接受现实。
录取率就在那里,自己的孩子大概率在哪个位置,心理上是要有正确预期的。#v光计划#[/cp][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7/-7Q2o-87edZuT3cShs-2pw.jpg.medium.jpg[/img]
我们来做一个情景代入,你是一个普通学校的文科硕士生,今年25岁。你知道做一个汽修工一个月工资在北京上海能赚到1万块。你会去做技工吗?
你想做都做不了。技工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你25岁读文科的一个人,怎么上手去做一个熟练技工?你会选择再去职业院校上三年课做学徒再去赚技工的钱吗?
不会的。你会先找份低薪的文员工作,尽力去考公务员。一年试验一次,直到35岁不能考为止。哪怕你知道公务员的录取率已经超过60比1了,你还是会不断的去尝试。因为你知道你文科类的硕士学历不进体制内,就是没办法变现的。
你不会放弃你的学历定位的。
这是个体的痛苦。一旦社会上这样的人多了,不仅是就业市场,连社会安定都会影响。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就是职业教育法提出的教育“分流”。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就分流。职业教育就是对应工作的。它没什么所谓的上升途径,因为多数人本来就是没有上升途径的。断掉了这个选择,问题反而就结束了。这也是我们从德国和新加坡吸收的经验。
这就是“无选择,不烦恼”。
技工的平均收入是不可能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高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会比医生教师高。但是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能够去解决社会的需求,就是社会最好的运行状态。
这样的思维模式目前多数民众是没办法接受的。因为多数做父母的民众都是80后90后,他们从小是受到少生精养的思维方式影响,就是只生一个,全力投入的。心理上接受不了,就只能用录取率让他们接受现实。
录取率就在那里,自己的孩子大概率在哪个位置,心理上是要有正确预期的。#v光计划#[/cp][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7/-7Q2o-87edZuT3cShs-2pw.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