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嘲笑1]干了蜀国之后,蜀和吴直接进入等死局,魏(晋)回过神来,泰山压顶一般扫平两家
最好的情况是三国无双6蜀IF
就孙权那个偏安的情况,吴IF怎么都不会发生的
但凡是有点靠谱至于一千多年不招人待见吗[s:ac:偷笑]
割据政权,分裂大汉的吴gou,配说对与错吗? [s:ac:咦]
曹丕称帝可以说禅让,刘备称帝可以说继承汉统,孙权是传国玉玺在我手里…
吴蜀最好的机会就是关羽出击襄阳的同时孙十万去合肥
错过了基本没戏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彻底GG
如果干蜀把襄阳守住了我觉得大帝还是很有点东西的[s:ac:哭笑]
结果襄阳没守住,就拿了如今湖南广东那点地[s:ac:哭笑]那时候都荒的要死,313里都没几座城。
你看后来杜预和王濬后来灭吴,吴国那长江防线防的是个G8[s:ac:哭笑]
如果刘备不背刺刘璋,是不是能活得更久点[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31.png[/img]
都最后一个玩完了你还想怎么苟?把晋也苟没了三国归吴?
我觉得背刺蜀国没问题, 就是太早了急于求成。 但这个时机也不好把握, 毕竟孙十万当时来看是最弱势的一方了。
问题在于,吴国本身也不信任蜀国,蜀国做大取代魏国的霸主地位,被灭的第一个就是吴国,毕竟魏国还有北方基地可以苟几年实力又起来了,到时吴国就是蜀国魏国两个大国旁的弱鸡,最后比两个谁吃的快
这么说吧,背刺之前有机会争霸天下,哪怕最后失败了也会是最后一个死的,背刺之后只有只得到了最后一个死了,这波背刺把吴国的上限,也就是可能性扼杀了。本来能当陈友谅,结果连张士诚都不如。
三角关系里,老二老三如果不联合起来干老大,被老大分别干掉是迟早的事。
东吴背刺以后三国就已经是死局了。要不是曹丕过于睿智被孙权空手套了个“吴王”尊号,三国时代能早结束20年。[s:ac:呆]
居然真的是在讨论三国,点进来之前我还以为是讨论别的
我记得三国里面绵延最长是的是魏国
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6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邑万户,即宫于邺。己巳,又授予陈留王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从进取天下来说,当然是错误的,这个不用多说。
从偏安一隅的角度来讲,也不是特别成功,因为后期吴国基本就靠几个世家大族把朝政垄断了,孙权晚年疯狂搞政治斗争,一个确实是人老了判断力下降,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这些世家大族一直把握朝政,如果能打出江东还有机会用外部来拉扯牵制内部,可惜确实不太能打
客观的讲,孙吴打荆州决策没问题,时间点错了,应该等曹魏更衰弱的时候打,不过这也是上帝视角了,当时关羽可能真把孙权吓到了
吴国干蜀国是指263年那场吗?确实不应该啊,换了三拨人,蜀汉从快亡到最后亡国了,吴国都没啃下罗宪,丢人大发了[s:ac: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