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matti
2022-05-18T10:17:16+00:00
这个问题我疑惑很久了
为什么影视剧用年轻好看的男演员当主角就是“媚女”和“刻意迎合女性”?
除了极少部分喜猪妹和恋丑癖,大部分正常人不就是想在看剧的时候看到年轻好看的男人当主角吗?
而且一般正常人都希望人设高光的男主角是年轻好看的啊,这怎么是取悦女性呢?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朱元璋来说,朱元璋的功绩已经算是吊打一大批封建帝王了吧,朱元璋已经成功到了不需要再“靠外貌取悦女性”了吧?
但是每次我发现每次提到朱元璋长相的时候,就有一大批明粉跑出来科普,说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画像是满清故意黑他的。
我从来没有,哪怕就有那么一次,听到哪个明粉能理直气壮地说“像朱元璋这样成功的帝王根本不必在意外貌,刻意给朱元璋按一个英俊人设是在讨好女性”
再举一个清朝的例子,康熙算是后妃和子嗣都很多的皇帝了吧,他一生当中有正式记载的妃嫔就有65个
但是康熙得了天花,然后脸上有了疤痕之后,他依然会因为自己变得不好看了而自卑,甚至都需要臣子去安慰他
难道这是因为康熙被他后宫65个妃嫔灌输了女权思想,所以他注重外貌是在刻意媚女?
甚至不用说明清这两个离得近的朝代,二十四史外加一部清史稿,尽情去看好了
二十四史的史官都是男性,除了后妃列传之外,写的都是男性历史人物的事迹
但是每朝每代,不管什么风俗,如果有哪个历史人物长得好看,不管多么惜字如金的史官,都会在他传记里加一句夸赞外貌的记载
如果男性外貌不重要,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的所有史官都会刻意加上外貌相关的辞句呢?
难道我国两千多年都是女尊社会,男性史官给男性历史人物加外貌 buff 都是在媚女?
所以我觉得现在某些影视剧,就是不用年轻好看的男演员,非要请又贵又老又丑的丑人,就是丑人关系户在刻意用“媚女”这种污名化的词汇垄断影视圈优质资源
因为演技真的是非常主观的一种东西,只要想吹,花钱下水军买营销,加上滤镜和精修,连虾爬子都能把他们的蒸煮吹成奥斯卡在逃影帝
但是一个丑人,他丑就是丑,老就是老,不管再加什么黑乎乎的高级滤镜,再胡吹什么自然光取景,都掩盖不了丑人的丑和在镜头前他们松垮的皮肉
于是这些人没办法了,只能发明新词,什么“丑帅”,“丑苏”,“通透”,“时尚高级脸”
现在观众日渐不吃这套了,就只再能用“演技”和“媚女”这种非常主观的事情去污名化年轻好看的男演员
一部用了丑人的剧如果数据出来不好看,就又开始给观众泼脏水,说观众浅薄无知,不懂欣赏高级演技,就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和白花花的滤镜
反正就是这么个套路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丑人就是把帅哥踩到了地心,不管买多少营销,他们也还是丑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国作者的编剧,尤其是男频作者,不会描写一个“具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
我目前看过所有“拥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都是美剧里的,国产剧里的都是“装逼的靳东”
而我国男频网文里所有题材,凡是有热度的,主角永远都是年轻好看的健气少年,哪怕许多作者自己也是中老年男性了,但是写出来的永远都是“少年”
甚至包括已经很会写男人的金庸,一写到“有魅力的中年男性”,比如段正淳段王爷,其形象之单薄,根本不能和他笔下其他少年男主角相比
我敢说我国根本就没有欣赏“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的基础和土壤,男频作者自己都写不出来,以后就该让年轻好看的男演员当主角,否则肯定扑街
为什么影视剧用年轻好看的男演员当主角就是“媚女”和“刻意迎合女性”?
除了极少部分喜猪妹和恋丑癖,大部分正常人不就是想在看剧的时候看到年轻好看的男人当主角吗?
而且一般正常人都希望人设高光的男主角是年轻好看的啊,这怎么是取悦女性呢?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朱元璋来说,朱元璋的功绩已经算是吊打一大批封建帝王了吧,朱元璋已经成功到了不需要再“靠外貌取悦女性”了吧?
但是每次我发现每次提到朱元璋长相的时候,就有一大批明粉跑出来科普,说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画像是满清故意黑他的。
我从来没有,哪怕就有那么一次,听到哪个明粉能理直气壮地说“像朱元璋这样成功的帝王根本不必在意外貌,刻意给朱元璋按一个英俊人设是在讨好女性”
再举一个清朝的例子,康熙算是后妃和子嗣都很多的皇帝了吧,他一生当中有正式记载的妃嫔就有65个
但是康熙得了天花,然后脸上有了疤痕之后,他依然会因为自己变得不好看了而自卑,甚至都需要臣子去安慰他
难道这是因为康熙被他后宫65个妃嫔灌输了女权思想,所以他注重外貌是在刻意媚女?
甚至不用说明清这两个离得近的朝代,二十四史外加一部清史稿,尽情去看好了
二十四史的史官都是男性,除了后妃列传之外,写的都是男性历史人物的事迹
但是每朝每代,不管什么风俗,如果有哪个历史人物长得好看,不管多么惜字如金的史官,都会在他传记里加一句夸赞外貌的记载
如果男性外貌不重要,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的所有史官都会刻意加上外貌相关的辞句呢?
难道我国两千多年都是女尊社会,男性史官给男性历史人物加外貌 buff 都是在媚女?
所以我觉得现在某些影视剧,就是不用年轻好看的男演员,非要请又贵又老又丑的丑人,就是丑人关系户在刻意用“媚女”这种污名化的词汇垄断影视圈优质资源
因为演技真的是非常主观的一种东西,只要想吹,花钱下水军买营销,加上滤镜和精修,连虾爬子都能把他们的蒸煮吹成奥斯卡在逃影帝
但是一个丑人,他丑就是丑,老就是老,不管再加什么黑乎乎的高级滤镜,再胡吹什么自然光取景,都掩盖不了丑人的丑和在镜头前他们松垮的皮肉
于是这些人没办法了,只能发明新词,什么“丑帅”,“丑苏”,“通透”,“时尚高级脸”
现在观众日渐不吃这套了,就只再能用“演技”和“媚女”这种非常主观的事情去污名化年轻好看的男演员
一部用了丑人的剧如果数据出来不好看,就又开始给观众泼脏水,说观众浅薄无知,不懂欣赏高级演技,就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和白花花的滤镜
反正就是这么个套路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丑人就是把帅哥踩到了地心,不管买多少营销,他们也还是丑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国作者的编剧,尤其是男频作者,不会描写一个“具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
我目前看过所有“拥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都是美剧里的,国产剧里的都是“装逼的靳东”
而我国男频网文里所有题材,凡是有热度的,主角永远都是年轻好看的健气少年,哪怕许多作者自己也是中老年男性了,但是写出来的永远都是“少年”
甚至包括已经很会写男人的金庸,一写到“有魅力的中年男性”,比如段正淳段王爷,其形象之单薄,根本不能和他笔下其他少年男主角相比
我敢说我国根本就没有欣赏“有性魅力的中年男性”的基础和土壤,男频作者自己都写不出来,以后就该让年轻好看的男演员当主角,否则肯定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