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xu
2021-09-29T15:20:19+00:00
首先我对这片子总体评价是推荐观看,个人给7.5分左右,瑕不掩瑜,有各种各样小问题,但大方向没问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片也是合格的。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百度百科级别,所以不谈军事历史专业方面的东西,只说一下将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看的感受。
《长津湖》这部片子让很多人包括我期待很久,一个是因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大制作电影凤毛麟角,一个是因为这电影阵容肉眼可见的吓人,不论演员还是导演都久负盛名,自然拔高了期待值。看完后感觉影片还是对得起期待的,场面,规模,剧情,演技在国产片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我很欣赏这片子的点一是没有太多儿女情长,没有加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焦点大多在战争本身。二是没有发明历史,总体是按照史实来拍的,真实的历史总是要比虚构的故事更震撼人心。其中我最喜欢第一场遭遇战,连长老雷两条线有序穿插,逻辑清晰,近身搏斗,坦克大战,夜间伏击几场戏拍的都扣人心弦,完成度极高,观感很好,我猜是林超贤拍的这段。片子的配乐也不错,曲目多,而且调动情绪也比较到位,又不会喧宾夺主。
说完优点再谈谈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首先就是最大的问题,散,可能因为是三个导演一起拍的原因,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不太平顺的,很碎,节奏不好,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好多次转场生硬,让人感觉上个场景还没交待清楚就转到另一场了,而且配乐也如此,正激昂着哪屏幕一黑,嘎一下子就切成舒缓的配乐了,起码要有个渐高渐低的过程嘛。剧情安排方面我认为入朝前的占比过高,可能都一个来小时了还没跨过鸭绿江,前面的文戏大可以再缩减一下,战争场面也存在交待不清的问题,遭遇战的那段很好,但后面总攻的部分有点乱了,让人一直在想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前面战斗机比赛打尸体的场景也略有多余,如果能把文戏和武戏各缩减15到20分钟,让电影压缩到2个半小时内,也许整体给人感觉会更好。在我看来,电影一般在两个多小时是有其道理所在的,毕竟观众的集中力和膀胱容量都是有限的,一部电影需要张弛有度,因为观众的阈值是越刺激越高的,如果一直高潮那只会让观众觉得麻木和累,这片子后半段就有点张的太多,驰的太少了,可能因为三位导演咖位都太高,剪辑师谁的戏都不敢多剪,最后的成品就缺少一些紧凑感,虽然一直都在打,但看到最后让我有点累。
第二个问题,CGI做的不好,按理说这么大投入的电影这点应该不是短板才对,但前部分美军轰炸的部分做的太糙了,远景那机场建筑简直就是白模,实在不应该,奇怪的是后面的CGI做的还OK,就开头的最差。另外就是,我看的IMAX场,好多空中俯视推进镜头帧数都特别低,不知道是不是个例,感觉就像玩60帧的游戏突然给你查了段30帧的过场,有点难受。
第三,也许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片子虽然说的是抗美援朝,但除了开头基本就没出现过朝鲜人,我知道东线没什么朝鲜部队,但哪怕不拍部队,拍一下美军对朝鲜人民的屠戮也好,最起码的,我国几十万将士去支援朝鲜,怎么也得拍一下金将军或者朝鲜人民对我军的感激吧,然而并没有,对于这种反常识的事,我倾向于是有什么原因不能拍,而不是忘了拍。
第四,易烊千玺的角色成长没太能体现出来,固然我们能看出他的转变,但没以让观众看出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我知道明年还有一部《水门桥》,万里的成长可能到下部才能完成,但这片子毕竟叫长津湖而不是《水门桥上集》,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占比如此之重的一个角色塑造好不好,是值得商榷的。
第五,后面志愿军烈士被冻死和杨根思烈士牺牲的镜头又短又突兀,如果在总攻前插入战士等待中永远醒不过来的镜头感染力可能更强,毕竟之前已经交待当天温度低到了零下40,片尾才呼应有点晚了。而杨思根烈士的事迹太过传奇和悲壮,如果整部片子都以他的三排视角展开,感染力要上升一个层次不止,不比虚构一个伍家兄弟强吗?结果就给了他几分钟的镜头,不熟悉杨根思烈士故事的人根本不能体会到他的伟大与悲壮。
第六,后面志愿军集体冲到岸边目送美军滚蛋的镜头从电影角度可以理解,从常识角度有点迷惑,毕竟在这个距离对方冲着岸上一轮主炮齐射就出大事了。
最后也许算不上是缺点,个人的一个感觉吧,这部片子的情感烘托和大背景交待拍的不太好,抗美援朝的重要性没体现出来,主席力排众议毅然出兵的镜头没有,我想象中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谢没有,岸英牺牲后主席那句“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也没有,不过片子重心毕竟是长津湖,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些地方没做到位。
我认为《长津湖》这样的片子越多越好,把主旋律以商业片的形式做出来是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有瑕疵,但的确能让人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国之情,希望下部《水门桥》能拍的更详略得当一些,别再剪成三小时了。
题外话,我极力推荐想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朋友去首都军博看一看,它的抗美援朝展厅做的特别好,抗美援朝全程细节,我军和美军用过的枪械、装备、志愿军们的请愿书、缴获的各国军旗、勋章都有展出,非常有感染力,我记得有一面墙专门描述了杨思根烈士的事迹,有他亲笔写的手稿和遗物,远比电影里那几分钟令人震撼。
这是我五一去军博时拍的志愿军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电影里还原度超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d9uw-2eiwZeT3cSox-sg.jpg[/img]
志愿军带着弹孔的旗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h0lnZaT3cSsg-j7.jpg.medium.jpg[/img]
美军扔下的各种炮弹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h0ryK2nT3cSsg-im.jpg.medium.jpg[/img]
志愿军使用过的各种枪械设备,大多在电影里出现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9y71K2fT3cSsg-i5.jpg.medium.jpg[/img]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百度百科级别,所以不谈军事历史专业方面的东西,只说一下将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看的感受。
《长津湖》这部片子让很多人包括我期待很久,一个是因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大制作电影凤毛麟角,一个是因为这电影阵容肉眼可见的吓人,不论演员还是导演都久负盛名,自然拔高了期待值。看完后感觉影片还是对得起期待的,场面,规模,剧情,演技在国产片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我很欣赏这片子的点一是没有太多儿女情长,没有加莫名其妙的感情戏,焦点大多在战争本身。二是没有发明历史,总体是按照史实来拍的,真实的历史总是要比虚构的故事更震撼人心。其中我最喜欢第一场遭遇战,连长老雷两条线有序穿插,逻辑清晰,近身搏斗,坦克大战,夜间伏击几场戏拍的都扣人心弦,完成度极高,观感很好,我猜是林超贤拍的这段。片子的配乐也不错,曲目多,而且调动情绪也比较到位,又不会喧宾夺主。
说完优点再谈谈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首先就是最大的问题,散,可能因为是三个导演一起拍的原因,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不太平顺的,很碎,节奏不好,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好多次转场生硬,让人感觉上个场景还没交待清楚就转到另一场了,而且配乐也如此,正激昂着哪屏幕一黑,嘎一下子就切成舒缓的配乐了,起码要有个渐高渐低的过程嘛。剧情安排方面我认为入朝前的占比过高,可能都一个来小时了还没跨过鸭绿江,前面的文戏大可以再缩减一下,战争场面也存在交待不清的问题,遭遇战的那段很好,但后面总攻的部分有点乱了,让人一直在想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前面战斗机比赛打尸体的场景也略有多余,如果能把文戏和武戏各缩减15到20分钟,让电影压缩到2个半小时内,也许整体给人感觉会更好。在我看来,电影一般在两个多小时是有其道理所在的,毕竟观众的集中力和膀胱容量都是有限的,一部电影需要张弛有度,因为观众的阈值是越刺激越高的,如果一直高潮那只会让观众觉得麻木和累,这片子后半段就有点张的太多,驰的太少了,可能因为三位导演咖位都太高,剪辑师谁的戏都不敢多剪,最后的成品就缺少一些紧凑感,虽然一直都在打,但看到最后让我有点累。
第二个问题,CGI做的不好,按理说这么大投入的电影这点应该不是短板才对,但前部分美军轰炸的部分做的太糙了,远景那机场建筑简直就是白模,实在不应该,奇怪的是后面的CGI做的还OK,就开头的最差。另外就是,我看的IMAX场,好多空中俯视推进镜头帧数都特别低,不知道是不是个例,感觉就像玩60帧的游戏突然给你查了段30帧的过场,有点难受。
第三,也许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片子虽然说的是抗美援朝,但除了开头基本就没出现过朝鲜人,我知道东线没什么朝鲜部队,但哪怕不拍部队,拍一下美军对朝鲜人民的屠戮也好,最起码的,我国几十万将士去支援朝鲜,怎么也得拍一下金将军或者朝鲜人民对我军的感激吧,然而并没有,对于这种反常识的事,我倾向于是有什么原因不能拍,而不是忘了拍。
第四,易烊千玺的角色成长没太能体现出来,固然我们能看出他的转变,但没以让观众看出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我知道明年还有一部《水门桥》,万里的成长可能到下部才能完成,但这片子毕竟叫长津湖而不是《水门桥上集》,作为一部完整的电影,占比如此之重的一个角色塑造好不好,是值得商榷的。
第五,后面志愿军烈士被冻死和杨根思烈士牺牲的镜头又短又突兀,如果在总攻前插入战士等待中永远醒不过来的镜头感染力可能更强,毕竟之前已经交待当天温度低到了零下40,片尾才呼应有点晚了。而杨思根烈士的事迹太过传奇和悲壮,如果整部片子都以他的三排视角展开,感染力要上升一个层次不止,不比虚构一个伍家兄弟强吗?结果就给了他几分钟的镜头,不熟悉杨根思烈士故事的人根本不能体会到他的伟大与悲壮。
第六,后面志愿军集体冲到岸边目送美军滚蛋的镜头从电影角度可以理解,从常识角度有点迷惑,毕竟在这个距离对方冲着岸上一轮主炮齐射就出大事了。
最后也许算不上是缺点,个人的一个感觉吧,这部片子的情感烘托和大背景交待拍的不太好,抗美援朝的重要性没体现出来,主席力排众议毅然出兵的镜头没有,我想象中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谢没有,岸英牺牲后主席那句“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也没有,不过片子重心毕竟是长津湖,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些地方没做到位。
我认为《长津湖》这样的片子越多越好,把主旋律以商业片的形式做出来是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有瑕疵,但的确能让人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国之情,希望下部《水门桥》能拍的更详略得当一些,别再剪成三小时了。
题外话,我极力推荐想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朋友去首都军博看一看,它的抗美援朝展厅做的特别好,抗美援朝全程细节,我军和美军用过的枪械、装备、志愿军们的请愿书、缴获的各国军旗、勋章都有展出,非常有感染力,我记得有一面墙专门描述了杨思根烈士的事迹,有他亲笔写的手稿和遗物,远比电影里那几分钟令人震撼。
这是我五一去军博时拍的志愿军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电影里还原度超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d9uw-2eiwZeT3cSox-sg.jpg[/img]
志愿军带着弹孔的旗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h0lnZaT3cSsg-j7.jpg.medium.jpg[/img]
美军扔下的各种炮弹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h0ryK2nT3cSsg-im.jpg.medium.jpg[/img]
志愿军使用过的各种枪械设备,大多在电影里出现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01/-cckxQ8jn6-9y71K2fT3cSsg-i5.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