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uy
2022-01-10T01:11:21+00:00
不发车,只是纪录一瞎自己的心得跟搬运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
真爱韭留美镇楼
PS:韭留美休刊好难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i54rZhT3cSsg-di.jpg.thumb.jpg[/img]
今年美联储已经明确释放信号,要收紧流动性,而从去年开始全球的货币增速已经开始明显下降(注意是增速)。
这里引用一下付鹏老师公众号的图(图源来自水印上)
PS:如果不适合转发请联系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86taKtT3cSmu-gg.webp[/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97reKwT3cSnk-h1.webp[/img]
可以看出货币增速跟港股的M2同比密切相关,而港股M2同比又跟恒指息息相关。这里引用一下付鹏老师的结论
香港市场也不仅仅是单一的因为政策(地产,互联网平台,博彩)的“深度长远的影响和打击“,其中来自另外一个维度就是香港正在逐步的承受来自于货币信贷脉冲收缩的影响(增速vs增速),尤其是在香港这个全球资金自由流动的资本市场下,潮起潮落对于整个恒生指数的节奏一直是最最最重要的宏观因子,没有之一!
我自己观点是恒指及与中概互联,在全球明显放水放缓甚至收缩预期下,不适宜抄底,长线还是偏空。
先下一个结论,A股流动性宽松会使成长股相对景气度下降,从而引起均值回归。
去年,因为A股市场的高景气成了稀缺性,资金纷纷流入赛道,导致新能源等一系列成长赛道股暴涨。并不是高景气成长股值这么高估值,而是除了高景气成长股之外,其他股票景气性太差。
而当宏观政策开始改变时候,经济预期要见底,高景气成长股的景气稀缺性就会被稀释,景气度差距收窄。导致成长赛道股里面先知先觉的资金纷纷流出到其他预期景气提升赛道上。
这里引用沧海一土狗的十二杯子隐喻,转自微信公众号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f9dvZ1sT1kShs-2x9.jpg.thumb.jpg[/img]
PS:这段总结感觉自己逻辑有点乱,迟点梳理一下。
目前为止今年看好的板块
基建 地产链 种子 绿电
PS:还有红利,忘了加上去了
远离不够共同富裕的概念,尽量靠近G端和国企。
今年看好的板块大多都是分歧大,但是有大资金进的板块。
分歧大其实是好事,分歧大证明空间大,只要把反对方的打服了,资金就会涌进来了。就像20年的白酒,21年的新能源,哪个不是从分歧中上涨,一致看好中见顶。
至于我的做法是,看图,趋势走好就建仓,趁回调加仓。趋势没走坏就拿着,走坏了赶紧跑。
一介小散做不到先知先觉,争取做个后知先觉,不拼基本面研究,跟随资金做事。
[quote][pid=580662136,30229787,1]Reply[/pid] Post by [uid=41352410]郎世洛[/uid] (2022-01-11 10:47):
插眼看大佬分析[/quote]不是大佬,只是思考多一点的菜狗[s:ac:哭笑]
[quote][pid=580667050,30229787,1]Reply[/pid] Post by [uid=61302994]我对象高[/uid] (2022-01-11 11:03):
问下大佬,韭留美漫画全名叫啥[s:ac:茶][/quote]FX战士久留美
[quote][pid=580668603,30229787,1]Reply[/pid] Post by [uid=60027161]darkfire_1986[/uid] (2022-01-11 11:08):
FX战士久留美[/quote]这就去恶补一下[s:ac:闪光]
有时候,公司的景气度没有大变化,在未来两三年还是保持高景气,股价也未必向上。一方面要看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量的增长速度是否有变,另一方面是要看其他公司的景气度是否出现变化。
这要多维度分析市场,有时甚至是来不及分析,看到危险信号来了,先避开。哪怕离场后在更高位接回来都比死扛要好。
技术分析用于指数以及ETF准确度比个股高很多。
以下是暴论
用技术分析来炒ETF,还能长期亏钱的话,请收手吧,你这还不如去澳门[s:ac:哭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7kg5K1rT3cSiz-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1/jmQ2p-7udlK1qT3cSin-sg.jpg[/img]
恐慌和乱操作还是最大的敌人,抄神创又恐慌了,结果提早卖,本来看好宁王到才卖566神创的[s:ac:哭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3/jmQ2p-k9hoKtT3cSsg-8b.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3/jmQ2p-3u3fZbT3cSim-sg.jpg[/img]
我就是嘚瑟,秀一下[s:ac:闪光]
有人说今年不是稳增长吗?为什么什么政策都不出来。
首先要明白,稳是托,不是拉,等经济数据出问题自然会出手了。乱出手难道又想经历一次X价去X存吗?
多看看新闻联播,多关注有一下宏观经济数据,这些靠想靠看K线图是看不出来的。
全A的价值投资者集合起来,中国平安马上启动[s:ac:哭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1/14/jmQ2p-g4gsK1oT1kSgk-sg.jpg[/img]
返正了,不容易[s:a2:大哭]
今天沧海一土狗的公众号发的新文章很值得读
[quote]“持仓”所基于的是不确定性,如果什么都是明牌,就没啥持仓的必要;如果你有信息优势,你也不愿意等,你会掐点买入。
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我们能进一步推理:投资所投的不是好公司,也不是低估值,而是,一种“好坏参半”的状态——类似于生物学中内稳态。
好,是指这个公司有可能变好;坏,是指这个公司现在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有变好的空间。
前者来回答上涨的理由;后者来回答上涨的空间,并且,为什么有人愿意以现价卖给你。
逻辑自洽的投资是要去把握这个“好坏参半”。正因为一个事物“好坏参半”,一千个人才有一千个看法,才有足够充足的观点多样性。
交易和相对稳定的价格区间,深植于多样性和分歧。当观点一致时,我们能看到价格的大幅变动。
也就是说,某个价格背后一定是有两股甚至更多股冲突的力量,它才可能稳定在某个区间。之所以人们愿意去持有不同方向的敞口,是因为不确定性,人们不知道自己所坚信的理由如何兑现。
[/quote]买卖本来是一个解决分歧的过程,如果大家的分歧一致,那就不会产生买卖,如果所有交易者一致认为这家公司的实际的价值远超过当前的股价的时候,交易就不会发生。
[quote]那么,为什么会有赛道投资和价值投资这两种极端呢?
大环境所造就的。
赛道投资本质上是投机会成本降低,也就是说,经济大环境拉垮,你找一些优秀的公司持有,只要他们的景气度能挂住,你就能赚钱;运气好一些,这些公司景气度进一步向上,能多赚一份钱。所以,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朋友,都会言必称伟大公司。
价值投资本质上是投景气反转,也就是说,在衰退中,各行各业的估值都被杀得十分凄惨;在经济复苏的中,你去找低估、找修复,总能挣着钱。经济复苏往往是弥散式的,各行各业都可能受益,所以,找到基本上意味赚到。所以,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朋友,都会言必称价值,言必称便宜。
这就是时代所给我们的馈赠。但是,时代给我们的礼物都是有代价的。
价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投资者来到赛投环境下,会活得惨兮兮——低估之下还能进一步低估。
对称的,赛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投资者来到价投环境下,注定也是惨兮兮的,你的公司当然继续景气、继续伟大,但对不起,机会成本上来了,你要被杀估值了。
这就是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一项规律总结是否有效取决于支撑它的环境是否存在。
所以,我挺反对一些碎片式的投资理念的,脱离了环境和条件,它们不是解药,而是毒药。[/quote]这就是前面讲的十二水杯的故事,宏观环境的改变,会让原来一些投资理念发生水土不服,但再厉害的投资者也不可能精通所有投资理念,并适应环境迅速转变投资风格。
成熟的投资者会扬长避短,在环境转向对自身有利的投资风格时候大力出击,在环境转向对自身投资风格不利的时候收缩防御。
目前宏观环境正处于转变当中,导致了做赛道的投资者收缩防御,但价值投资者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又不敢大胆出击。导致市场不上不下,没有主线。
后面的我就不引用了,可以去原文看,比我的分析优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