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意图推翻我对生物学的认知,据理力争请求对线。

Spholox-avatar

Spholox

2020-08-26T05:09:38+00:00

隔壁一帖子关于糖摄取相关的讨论,有人意图否定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推翻我对生物学的认知,遂开此贴。[@秋水剪瞳戎马迎风]
原帖讨论糖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嗜糖是刻在DNA里的,是因为糖类作为人体内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功能物质,同时易吸收易利用,从生存角度考虑生物对糖类的依赖是必不可少的。后续对话中也表达了糖脂两者同样重要的意思。
[quote][pid=448513290,23143099,1]Reply[/pid] Post by [uid=60106267]秋水剪瞳戎马迎风[/uid] (2020-08-28 17:25):

人类通过糖来获取能量只有约8000年左右的历史,对高热量尤其是脂肪的渴求才是刻在基因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糖只是作为快速供能物质存在的,人体内只有胰岛素一种降糖激素,但是生长激素、皮质醇、甲状腺素等大部分激素都有加速脂质分解的功能,这个过程叫做糖异生[/quote][quote][pid=448524136,23143099,2]Reply[/pid] Post by [uid=60106267]秋水剪瞳戎马迎风[/uid] (2020-08-28 18:11):

反了,人类在漫长的几十万年的进化史里面,是长期以脂类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大约8000年前原始农业的出现才开始逐渐以糖类取代脂质[/quote][quote][pid=448607130,23143099,2]Reply[/pid] Post by [uid=60106267]秋水剪瞳戎马迎风[/uid] (2020-08-29 02:55):

我的意思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记忆是嗜脂,脂肪才是伴随人类演化了数十万年、影响到人类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关键物质,而糖类取代脂质只有不到8000年的历史甚至更短,对人类的自然选择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说“对糖类的渴望刻在基因里”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脂质相当于完整的食物,而糖相当于喂给小孩的嚼碎的食物,人一生中除了婴幼儿期因消化功能不全会吃嚼碎的食物,大部分时间是吃完整食物的,糖作为脂类异生的一个最终产物,只用于临时供能,这也是基因组里为什么只有胰岛素这么一种降糖激素却有大量能促进脂代谢、[/quote]1,8000年往前比如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等杂食类动物主要食物是易捕捉动物的肉类,其次是瓜果,从小的说兔子每百克肉仅含脂肪0.4克,主要是蛋白质;鸡肉的平均脂肪含量9.4%,依旧是蛋白质为主;只有大的牛羊猪肥肉能有88%以上的脂肪占比还是现代化养殖的成果。到新石器时代人类食谱里才有了大型的肉食来源,脂肪摄取才相对高一些。
你说对脂肪的渴求我不反对,长链脂肪酸确实是动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但认为糖类只是作为快速供能物质我不赞同。糖类不只是快速供能物质,人体分解糖类的“糖酵解过程被认为是生物最古老,最原始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 ,同时有些糖类做为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为合成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等提供碳骨架,论重要性人类甚至生物对糖类的摄取意义比脂肪重要的多。我说不舍弃嗜糖基因不是瞎说。
2,糖异生对人类可是绝对重要的途径,但你所说的“糖异生”过程并不正确,糖异生是指由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过程,并不包含人体内脂肪及三酰甘油的氧化分解。比如人脑对葡萄糖的高度依赖,在一般情况下体液的葡萄糖20g加糖原可提供190g可以满足大脑的需要,但在饥饿状态下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是必须的。所以后续我的回复说脂肪摄取和糖类摄取都很重要。

如果有哪方面有问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