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lan
2022-04-08T05:44:40+00:00
我应该是论坛里最早写长文批评小约翰可汗的吧,在去年小约翰在论坛口碑正处于高速上升期的时候写了一篇几千字的长文,最后还特别拿马前卒,沈逸,陈平等NGA前代网红举例,指出这种网络造神,又被推翻的结局。然后当时整个NGA正在陷入对小约翰的狂热崇拜中,没多少人跟我讨论几千字长文中的事,反而是给我扣上很多帽子,把我狠狠痛骂了一顿,还有私信劝告我的。其实我当时还有很多干货没有拿出来,才只是刚丢了一点,看到这种情况,想想就先这样吧,休息一下看后续发展。
其实我看小约翰的视频一开始还是抱着好感的,觉得年轻人能出来做这种风趣幽默的科普视频也算不错的。但后来发现他的粉丝太疯狂了,各种“神童论”“天才论”“权威论”,把我恶心到了。我必须说明一点,社科类,特别是历史这一块,没有所谓的全知全能的“少年天才”。要真正了解历史,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观察,思考,辩论,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明白。
去年一些人吹嘘小约翰做一个视频要参考十几本书,但我认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高强度的更新视频,不停的写稿念稿,造梗玩梗,看和回复网友的私信微信,玩微博和游戏,一天72天小时怕都不够。难道是“量子波动读书法”,人类万年的历史一眼扫过?
就算是专业大佬,写文章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耗费大量时间,即使如此,一样有翻车的。历史就是这样神奇,某些资料很可能是虚假的,相互矛盾的,或者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小约翰的视频是有错误的,有的错误是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有的是他真不知情,有的是他为了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故意搞出来的。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看出来了,看视频的弹幕和评论,偶尔也可以看到其他人指出问题。
如果按照他自己一开始的定位,讲讲“吹B小故事”,也就是历史段子手,那么这些问题倒也无所谓,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当真了,成了很多人心目中不可置疑权威。
依我看,他是被他的那群粉丝给舔飘了。学习历史,讨论历史其实也是需要天赋的,小约翰可汗在某一个方面的天赋很高,但在另一些方面天赋就不行了。
小约翰可汗也不是头一次被对立的两派围攻了,去年11月他在微博上发了一篇为某个女性洗地的文章,玩中间主义调和派,结果原本立场严重对立的两边都被他的操作惊到了。尽管他的粉丝为他辩护,吹嘘他视频的高质量,长期研究历史,阅读了海量书籍,岂是你们这些小丑能和他相比。但越是这样,越是让对立的两边气愤,他用来做视频的套路在懂行的面前是不行的。当时就被质疑他的学术能力和作风。他被两边一顿痛骂,抵抗了几句后,最后删除微博跑路。
在去年的那篇几千字长文里,我就指出了小约翰情绪化,双标,人设(这个主要是粉丝给他立的),粉丝饭圈化等问题。现在看来真是在按部就班的发展。特别是前段时间大清洗,虐粉提纯后,留下的都是真爱粉。但这真的就很好么?我的观察,小约翰的粉丝大概是这样几种。
一种是天天围着他请安,拍马屁,歌功颂德,给他立各种尊号,还要将他的威名广布四方。一有新视频和言论,就有人在论坛发“可汗勤政了”“最新指示”。或者跑到其他视频的弹幕和评论里,大刷特刷。惹得别人很烦。本来按照网上的规矩,这种事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关起门来自嗨自萌也就算了,玩出圈是要被声讨的,但因为某种原因,大家暂时放纵了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为小约翰在粉丝数暴涨起了重要作用,但矛盾也埋下了。
我推测他粉丝里中二青年太多了,我长期在B站看视频,B站的小青年非常非常的多,年龄也很小。很多小青年不屑于不喜欢传统的书籍报刊,也看不进去,却对这种猎奇风趣搞笑的视频特别喜欢。突然有一天刷到小约翰的视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场拜他当老大,觉得自己有个帮派(通辽帝国),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特别牛逼的老大在罩着自己,然后就跑到其他视频里抖威风,拉人头。去骚扰其他UP主,说他们“抄袭”小约翰(这一块区域只能有我通辽家一个堂口,必须立我家可汗为尊,这是我家可汗讲过的内容就是我家的)。网上这么多UP主,唯有小约翰的粉丝玩得最出圈。这种长时间,大规模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他的视频风格,确实会吸引很多街溜子和流氓无产者。
小约翰的另一种粉丝是所谓的“我不是喜欢他这个人,我只是喜欢他的作品,只要他继续出精品,我就一直追着看”,但这又会出现另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审美疲劳,过去的套路效果没这么好了,就要加大刺激。另一方面过去积累的素材和灵感用完了,枯竭了。而随着流量和知名度的增加,踩线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只有几千的粉丝或浏览量,那么很多话都可以随意说,但几百万的粉丝和浏览量,那就不一样了。而这些“精品粉”会不会像那些严厉的父母一样痛斥“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以前能考80分,现在只能考60分,枉我们对你期望这么高,在别人面前夸奖你宣传你,别人黑你的时候我们拼命维护你,你不考100分,怎么对得起我们,记住,你是个天才,一定要成大器,我们对你寄予厚望,赶紧把最新的时事热点做成精品视频给我们看”,但这些精品粉有没有想过,考80分可能才是偶尔的超常发挥呢?
最作死的粉丝是那种把他当成大旗挥舞的粉丝,因为小约翰之前在某些视频里表现出的价值倾向,某些所谓“特别进步”的粉丝把他当成了某种特别象征。当前段时间一些黑子们指责小约翰在男女问题上双标时。一些粉丝发现“中国顶级知名UP主”的牌子压不住人了,就把另一个牌子搬出来了,痛斥指责小约翰的人都是50万。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原来没读懂历史的不仅仅只有小约翰,这是要直接把小约翰和某些意义绑定了?
我们乐子人只是在男女问题上看他笑话,你们是真想让他死?
还有些粉丝为小约翰不停涨粉而高兴,所谓你们这些黑子使劲黑,我的偶像粉丝数还在不停暴涨。这是把饭圈的那套思维模式代入进来了,如果小约翰只是做的游戏音乐动漫,这样玩也可以,但他现在这种状况,其实粉丝少一点更安全。
其实他的视频有时候感觉更像是一种男版历史童话,男版心灵鸡汤,男版小作文。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能给很多人一种安慰,希望,想念。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把小约翰彻底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视频总体上还是有积极意义。我也担心把他批评得太狠了,被别人拿去加工,真把他给干翻了,那就不好了,还是先让他把钱赚了。
但我还是要说的是,一定要读书看报(新闻报道),看重要人物的发言,看一手资料。经过我这么多年的感悟,还是官方公布的信息准确性最高,虽然也会有虚假和错误,但真实性其他相比传媒还是最高的。
然后是传统的新闻媒体和书籍,以前我嘲笑那些作家,记者,编辑玩标题党,玩春秋笔法,藏私货。但后来发现这些记者,编辑,作家好歹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绝大多数是会去考察,求证一下的。相对于BBS论坛只要会打字,视频UP主只要有张嘴就够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和书籍在真实可靠性方面还是要强得多。
接着就是二十年前出现的BBS论坛,上限和下限都很高,下限的话,只要会打字,想怎么胡扯都行,上限的话确实有不少大佬出没,确实能学到很多知识,有些问题就像开座谈会,研讨会,大家丢干货说话。但后来某一些名人就搞起了人设,粉丝。有了名誉,人气,利益后就开始变味了。
最后就是近几年火爆的视频,上限和下限再次被拉大。上限确实有很多精品,确实能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比起传统的文字,视频和音乐带来的冲击力要强得多,也要轻松的多(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只要看和听就行了)。对懒人来说不需要动脑了,在所谓放松和愉快中就能学习。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视频可以做得非常快餐化,娱乐搞笑化。结果导致很多人其实放弃了文字阅读写作能力,放弃了思考鉴别能力,让名气大信得过的UP主来帮他们思考,甚至到最后自我打造信息茧房“作茧自缚”。
如果说以前的BBS论坛像开座谈会,研讨会,现在的这种视频模式更是开演唱会模式,UP主就像是歌星一样不停的喊,“大家把某某某打在公屏上”“大家来投票”通过喊麦来刺激和调动的观众情绪,让观众尽可能的沉浸其中,尽情的欢呼,这种互动模式虽然最大化的增加了流量,关注,点赞。但如果UP主有错误的内容,下面有个别观众意识到了,就算他们提出反对意见,也会被周围山呼海啸的垃圾信息所淹没。即使是旁边有个别观众听到了,对方也会说“我们只是来听明星演唱会的,只是来享受视觉听觉盛宴的,他就算歌词有错误又有什么关系”,更何况UP主还可以主动清理掉一些他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个人一言堂。
所以现在传统的BBS论坛和视频网站出现巨大的流量差异,视频在传播能力,变现能力,甚至权威性上压过了传统BBS论坛,也压过了纸媒和书籍。
然而下限也非常大,可能是小约翰把历史和国际关系这块带火了,一些UP主也跑过来做这类视频,鱼龙混杂,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既没有资料查证能力,也没真知灼见,为了博眼球拼流量,各种胡说八道,真是有张嘴就够了。故弄玄虚,浪费别人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愿意花上几分钟看文字,却愿意花十几分钟看一个视频。
所以有时候我会有些气愤,一些明明官方新闻发言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事,先在传统纸媒那里添油加醋了一番,在BBS论坛又被一群键盘侠或者大V各种歪曲解读编故事,然后又被一群视频UP主拿来再次“爽文”化加工。每换一次传播方式就被魔改一番,到最后的信息完全偏离了本意。真正“重塑了历史”,只要传播面足够广,相信的人足够多,形成了广泛的群体共识,那么这就会变成“真实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就会变成虚假的历史,就算某一天你把当时真正的报道放出来,反而会被辱骂。
还是回到小约翰的话题,一个才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被一群人捧得这么高,捧得越高将来摔得也越惨,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他慢慢放下来,当成单口相声听就得了。
这事倒是让我想起了林生斌,林生斌也是网络造神了好几年,赚了很多钱,结果某一天破功,一下从圣人变成恶魔。其实林生斌挟尸要价,跟别的女人有瓜葛,这是在当年就有信息出来的,然而当时网民对林生斌的巨大同情导致敢爆这些信息的人被狂热的网友辱骂。林生斌当年还是圣人的时候,纹身和修井被广为传颂,然而当他变成“恶魔”后,纹身和修井又被网友们重新解读,变成了罪证。从“中国好男人”,一下变成了“生三个小孩还要被凤凰男害”“中国男人还能嫁?”有人开玩笑说这事让中国的结婚生育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事情闹大到官方专门为此调查辟谣,但还是很多人不相信官方的说法。一群视频UP主在林生斌造神的时候靠着他赚流量,在林生斌形象崩塌后又靠他再吸了一波流量。
其实我看小约翰的视频一开始还是抱着好感的,觉得年轻人能出来做这种风趣幽默的科普视频也算不错的。但后来发现他的粉丝太疯狂了,各种“神童论”“天才论”“权威论”,把我恶心到了。我必须说明一点,社科类,特别是历史这一块,没有所谓的全知全能的“少年天才”。要真正了解历史,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观察,思考,辩论,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明白。
去年一些人吹嘘小约翰做一个视频要参考十几本书,但我认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高强度的更新视频,不停的写稿念稿,造梗玩梗,看和回复网友的私信微信,玩微博和游戏,一天72天小时怕都不够。难道是“量子波动读书法”,人类万年的历史一眼扫过?
就算是专业大佬,写文章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耗费大量时间,即使如此,一样有翻车的。历史就是这样神奇,某些资料很可能是虚假的,相互矛盾的,或者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小约翰的视频是有错误的,有的错误是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有的是他真不知情,有的是他为了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故意搞出来的。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看出来了,看视频的弹幕和评论,偶尔也可以看到其他人指出问题。
如果按照他自己一开始的定位,讲讲“吹B小故事”,也就是历史段子手,那么这些问题倒也无所谓,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当真了,成了很多人心目中不可置疑权威。
依我看,他是被他的那群粉丝给舔飘了。学习历史,讨论历史其实也是需要天赋的,小约翰可汗在某一个方面的天赋很高,但在另一些方面天赋就不行了。
小约翰可汗也不是头一次被对立的两派围攻了,去年11月他在微博上发了一篇为某个女性洗地的文章,玩中间主义调和派,结果原本立场严重对立的两边都被他的操作惊到了。尽管他的粉丝为他辩护,吹嘘他视频的高质量,长期研究历史,阅读了海量书籍,岂是你们这些小丑能和他相比。但越是这样,越是让对立的两边气愤,他用来做视频的套路在懂行的面前是不行的。当时就被质疑他的学术能力和作风。他被两边一顿痛骂,抵抗了几句后,最后删除微博跑路。
在去年的那篇几千字长文里,我就指出了小约翰情绪化,双标,人设(这个主要是粉丝给他立的),粉丝饭圈化等问题。现在看来真是在按部就班的发展。特别是前段时间大清洗,虐粉提纯后,留下的都是真爱粉。但这真的就很好么?我的观察,小约翰的粉丝大概是这样几种。
一种是天天围着他请安,拍马屁,歌功颂德,给他立各种尊号,还要将他的威名广布四方。一有新视频和言论,就有人在论坛发“可汗勤政了”“最新指示”。或者跑到其他视频的弹幕和评论里,大刷特刷。惹得别人很烦。本来按照网上的规矩,这种事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关起门来自嗨自萌也就算了,玩出圈是要被声讨的,但因为某种原因,大家暂时放纵了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为小约翰在粉丝数暴涨起了重要作用,但矛盾也埋下了。
我推测他粉丝里中二青年太多了,我长期在B站看视频,B站的小青年非常非常的多,年龄也很小。很多小青年不屑于不喜欢传统的书籍报刊,也看不进去,却对这种猎奇风趣搞笑的视频特别喜欢。突然有一天刷到小约翰的视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场拜他当老大,觉得自己有个帮派(通辽帝国),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特别牛逼的老大在罩着自己,然后就跑到其他视频里抖威风,拉人头。去骚扰其他UP主,说他们“抄袭”小约翰(这一块区域只能有我通辽家一个堂口,必须立我家可汗为尊,这是我家可汗讲过的内容就是我家的)。网上这么多UP主,唯有小约翰的粉丝玩得最出圈。这种长时间,大规模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他的视频风格,确实会吸引很多街溜子和流氓无产者。
小约翰的另一种粉丝是所谓的“我不是喜欢他这个人,我只是喜欢他的作品,只要他继续出精品,我就一直追着看”,但这又会出现另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审美疲劳,过去的套路效果没这么好了,就要加大刺激。另一方面过去积累的素材和灵感用完了,枯竭了。而随着流量和知名度的增加,踩线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只有几千的粉丝或浏览量,那么很多话都可以随意说,但几百万的粉丝和浏览量,那就不一样了。而这些“精品粉”会不会像那些严厉的父母一样痛斥“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以前能考80分,现在只能考60分,枉我们对你期望这么高,在别人面前夸奖你宣传你,别人黑你的时候我们拼命维护你,你不考100分,怎么对得起我们,记住,你是个天才,一定要成大器,我们对你寄予厚望,赶紧把最新的时事热点做成精品视频给我们看”,但这些精品粉有没有想过,考80分可能才是偶尔的超常发挥呢?
最作死的粉丝是那种把他当成大旗挥舞的粉丝,因为小约翰之前在某些视频里表现出的价值倾向,某些所谓“特别进步”的粉丝把他当成了某种特别象征。当前段时间一些黑子们指责小约翰在男女问题上双标时。一些粉丝发现“中国顶级知名UP主”的牌子压不住人了,就把另一个牌子搬出来了,痛斥指责小约翰的人都是50万。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原来没读懂历史的不仅仅只有小约翰,这是要直接把小约翰和某些意义绑定了?
我们乐子人只是在男女问题上看他笑话,你们是真想让他死?
还有些粉丝为小约翰不停涨粉而高兴,所谓你们这些黑子使劲黑,我的偶像粉丝数还在不停暴涨。这是把饭圈的那套思维模式代入进来了,如果小约翰只是做的游戏音乐动漫,这样玩也可以,但他现在这种状况,其实粉丝少一点更安全。
其实他的视频有时候感觉更像是一种男版历史童话,男版心灵鸡汤,男版小作文。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能给很多人一种安慰,希望,想念。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把小约翰彻底批评的原因之一,他的视频总体上还是有积极意义。我也担心把他批评得太狠了,被别人拿去加工,真把他给干翻了,那就不好了,还是先让他把钱赚了。
但我还是要说的是,一定要读书看报(新闻报道),看重要人物的发言,看一手资料。经过我这么多年的感悟,还是官方公布的信息准确性最高,虽然也会有虚假和错误,但真实性其他相比传媒还是最高的。
然后是传统的新闻媒体和书籍,以前我嘲笑那些作家,记者,编辑玩标题党,玩春秋笔法,藏私货。但后来发现这些记者,编辑,作家好歹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绝大多数是会去考察,求证一下的。相对于BBS论坛只要会打字,视频UP主只要有张嘴就够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和书籍在真实可靠性方面还是要强得多。
接着就是二十年前出现的BBS论坛,上限和下限都很高,下限的话,只要会打字,想怎么胡扯都行,上限的话确实有不少大佬出没,确实能学到很多知识,有些问题就像开座谈会,研讨会,大家丢干货说话。但后来某一些名人就搞起了人设,粉丝。有了名誉,人气,利益后就开始变味了。
最后就是近几年火爆的视频,上限和下限再次被拉大。上限确实有很多精品,确实能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比起传统的文字,视频和音乐带来的冲击力要强得多,也要轻松的多(不认识字都没关系,只要看和听就行了)。对懒人来说不需要动脑了,在所谓放松和愉快中就能学习。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视频可以做得非常快餐化,娱乐搞笑化。结果导致很多人其实放弃了文字阅读写作能力,放弃了思考鉴别能力,让名气大信得过的UP主来帮他们思考,甚至到最后自我打造信息茧房“作茧自缚”。
如果说以前的BBS论坛像开座谈会,研讨会,现在的这种视频模式更是开演唱会模式,UP主就像是歌星一样不停的喊,“大家把某某某打在公屏上”“大家来投票”通过喊麦来刺激和调动的观众情绪,让观众尽可能的沉浸其中,尽情的欢呼,这种互动模式虽然最大化的增加了流量,关注,点赞。但如果UP主有错误的内容,下面有个别观众意识到了,就算他们提出反对意见,也会被周围山呼海啸的垃圾信息所淹没。即使是旁边有个别观众听到了,对方也会说“我们只是来听明星演唱会的,只是来享受视觉听觉盛宴的,他就算歌词有错误又有什么关系”,更何况UP主还可以主动清理掉一些他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个人一言堂。
所以现在传统的BBS论坛和视频网站出现巨大的流量差异,视频在传播能力,变现能力,甚至权威性上压过了传统BBS论坛,也压过了纸媒和书籍。
然而下限也非常大,可能是小约翰把历史和国际关系这块带火了,一些UP主也跑过来做这类视频,鱼龙混杂,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既没有资料查证能力,也没真知灼见,为了博眼球拼流量,各种胡说八道,真是有张嘴就够了。故弄玄虚,浪费别人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愿意花上几分钟看文字,却愿意花十几分钟看一个视频。
所以有时候我会有些气愤,一些明明官方新闻发言里已经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事,先在传统纸媒那里添油加醋了一番,在BBS论坛又被一群键盘侠或者大V各种歪曲解读编故事,然后又被一群视频UP主拿来再次“爽文”化加工。每换一次传播方式就被魔改一番,到最后的信息完全偏离了本意。真正“重塑了历史”,只要传播面足够广,相信的人足够多,形成了广泛的群体共识,那么这就会变成“真实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就会变成虚假的历史,就算某一天你把当时真正的报道放出来,反而会被辱骂。
还是回到小约翰的话题,一个才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被一群人捧得这么高,捧得越高将来摔得也越惨,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他慢慢放下来,当成单口相声听就得了。
这事倒是让我想起了林生斌,林生斌也是网络造神了好几年,赚了很多钱,结果某一天破功,一下从圣人变成恶魔。其实林生斌挟尸要价,跟别的女人有瓜葛,这是在当年就有信息出来的,然而当时网民对林生斌的巨大同情导致敢爆这些信息的人被狂热的网友辱骂。林生斌当年还是圣人的时候,纹身和修井被广为传颂,然而当他变成“恶魔”后,纹身和修井又被网友们重新解读,变成了罪证。从“中国好男人”,一下变成了“生三个小孩还要被凤凰男害”“中国男人还能嫁?”有人开玩笑说这事让中国的结婚生育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事情闹大到官方专门为此调查辟谣,但还是很多人不相信官方的说法。一群视频UP主在林生斌造神的时候靠着他赚流量,在林生斌形象崩塌后又靠他再吸了一波流量。